河北省易县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5804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5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易县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河北省易县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河北省易县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河北省易县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河北省易县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易县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河北省易县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易县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易县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河北省易县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省易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器中一定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D.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分布是对称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还含有除了核糖体以外多种复杂的细胞器,不同的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详解】中心体和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含磷脂分子,A错误;细胞核是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而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溶酶体含有大量的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的细胞器,C正确;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分布是不对称的,D错误。

2.用卡片构建DNA平面结构模型,所提供的卡片类型和数量如下表所示(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多少碱基对(  )

卡片类型

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和磷酸连接物

磷酸

碱基种类及数量

A

T

G

C

卡片数量

42

14

100

3

7

6

4

 

A.4B.5C.6D.7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分析表格中卡片类型和数量可知,能组成A-T碱基对3对,G-C碱基对4对。

要用卡片构建DNA平面结构模型,还与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数量有关。

【详解】设能搭建的DNA分子含有n个碱基对,则每条链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目为2n-1,共需(2n-1)×2个,已知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14个,则(2n-1)×2=14,n=4,所以只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3.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B.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

C.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

D.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详解】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类,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错误;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C错误;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叶绿体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即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糖类,且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也是糖类,因此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识记和理解糖类的分类、功能以及动植物糖类的不同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有关实验及结论分析合理的是

A.在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中,若某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可判断这两支试管的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一定是相同的。

B.在研究呼吸作用的实验中,有水生成时一定进行有氧呼吸,有酒精生成时一定有无氧呼吸,动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一定不会产生酒精

C.在探究某油料作物的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中,检测到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相等,则该萌发种子在测定条件下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

D.在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量、O2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来体现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最适温度之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增强,而超过最适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减弱,直至失活。

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由于在最适温度的两侧存在酶活性相等的两个不同温度,所以在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中,若某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不能判断这两支试管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一定是相同,A错误;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所以有水生成时一定进行有氧呼吸,有酒精生成时一定有无氧呼吸,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故动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一定不会产生酒精,B正确;油料作物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的底物不只是葡萄糖,还有脂肪,而脂肪氧化分解消耗的氧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故在探究某油料作物的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中,检测到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相等,则该萌发种子在测定条件下的呼吸作用方式不一定是有氧呼吸,C错误;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而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量、O2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D错误。

故选B。

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

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可通过根尖成熟区细胞的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子

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C.肽链的形成是在核糖体中完成,需要模板和能量

D.核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不具有流动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吸水是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中(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翻译的场所在核糖体,需要模板、能量、酶、tRNA;核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详解】A、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具有大液泡,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子,A正确;

B、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B正确;

C、肽键的形成在核糖体上,为翻译过程,需要模板mRNA和ATP提供能量,C正确;

D、核膜是膜结构,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

D。

6.关于下图所示生物活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均在DNA中储存遗传信息B.abcd均能进行有氧呼吸

C.bd今可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D.bc均有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

【答案】A

【解析】

【详解】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蓝藻、酵母菌和叶肉细胞都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abcd均在DNA中储存遗传信息,A正确;

病毒没有细胞呼吸能力,bcd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B错误;

酵母菌属于异养型真菌,不含叶绿体,C错误;

d有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蓝藻和酵母菌虽然都有细胞壁,但成分不是纤维素和果胶,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名师点睛】1.细胞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只能是DNA。

3.原核生物、真菌及植物都具有细胞壁,但成分有所不同,其中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几丁质,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7.图中表示部分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其中数字表示元素。

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①为大量元素,③④为微量元素

B.人体缺③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

C.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等从细胞中分泌到外部环境的方式是胞吐

D.图示化合物合成过程中都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图中1是镁元素,是大量元素,2是P,3是铁,4是碘,铁和碘属于微量元素,故A正确。

人体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参与氧气的运输,缺失血红蛋白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故B正确。

甲状腺激素是从细胞中分泌到内环境中但血红蛋白只在细胞内,不会分泌出去,故C错误。

图示中所有化合物的合成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8.已知丙氨酸的R基是―CH3,某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为:

甲硫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如果脱掉丙氨酸残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脱下来的丙氨酸的分子式是C3H7O2N

B.所得所有产物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比原多肽减少36

C.所得所有产物的游离氨基数目比原多肽增加2个

D.脱去丙氨酸后,一个甘氨酸含有游离氨基、一个甘氨酸含有游离羧基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根据氨基酸结构简式,加上R基―CH3,推导出丙氨酸分子式是C3H7O2N,A正确;

脱掉丙氨酸残基后,破坏了两个肽键,加上两分子水,形成两条多肽,质量总和比原先多了36,B错误;

和原先想比增加了一条肽链和一分子丙氨酸,所有产物的游离氨基数目比原多肽增加2个,C正确;

脱去丙氨酸后,一个甘氨酸位于肽链的未端,含有游离氨基、一个甘氨酸位于肽链的首端,含有游离羧基,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如图表示某油料作物种子在黑暗且适宜条件下萌发过程中的干重变化,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C.7天后干重减少是因为有机物在萌发过程中氧化分解

D.10天后,使萌发种子干重(含幼苗)增加的必需条件是充足的水分和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种子始终放在黑暗条件中培养,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曲线中看出,在前7天种子的干重在增加,这说明脂肪在不断转变成糖类等其他形式的有机物,糖类物质中O含量大于脂肪,脂肪转化为糖类、氨基酸等有机物需要添加O,添加的O可直接来自吸收的水,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7天后干重减少是因为有机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有机物的量减少所致。

【详解】A、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不是C元素而是O,A错误;

B、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无减数分裂,B错误;

C、种子始终放在黑暗条件中培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因此第7d后种子由于进行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使干重下降,C正确;

D、种子萌发为幼苗后,必须提供适宜的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从而使干重增加,D错误;

故选:

C。

10.下列概念除哪项外,均可用如图来表示(  )

A.①表示固醇,②~④分别表示脂质、磷脂、性激素

B.①表示核糖核苷酸,②~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

C.①表示糖类,②~④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D.①表示双层膜的细胞结构,②~④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脂质的种类:

(1)脂肪;

(2)磷脂;(3)固醇:

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2、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C、G、U)组成。

3、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详解】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而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A错误;

B、核糖核苷酸由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B正确;

C、糖类可以分单糖、二糖、多糖,C正确;

D、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D正确;

故选:

A。

11.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

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A正确;

细胞膜上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是蛋白质而非图乙中的磷脂,B错误;

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C正确;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为亲水的头部,b为疏水的尾部,故a部分与水面接触,D正确。

考点: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1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囊泡的运输过程中存在囊泡膜与靶膜的识别,这可能与囊泡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B.氨基酸的跨膜运输和被转运到核糖体上都离不开载体蛋白

C.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D.人体内

细胞都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膜控制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和胞吐发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高尔基体在囊泡的运输过程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详解】细胞内囊泡的运输过程中存在囊泡膜与靶膜的识别,这可能与囊泡膜上的蛋白质有关,A正确;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氨基酸由tRNA携带进入核糖体,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是有选择性的,蛋白质并不能自由的进出细胞核,C错误;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等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D错误。

13.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及离子的跨膜运输。

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细胞内K+浓度是细胞外液的30倍左右,而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约为细胞内的5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离子泵具有载体的运输作用及酶的催化作用

B.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内环境进入组织细胞

C.膜两侧Na+浓度差的维持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离子泵的作用会引起神经元合成并释放神经递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运输都是逆浓度差进行的,且都需要离子泵的协助并消耗能量,说明两种离子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图中显示离子泵既可以作为钠离子和钾离子运输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催化ATP合成的酶。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离子泵可以作为运输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载体、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哺乳动物细胞内K+浓度是细胞外液的30倍左右,说明钾离子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内环境进入组织细胞的,B正确;膜两侧Na+浓度差的维持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C正确;离子泵与神经元合成并释放神经递质无关,D错误。

14.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

B.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

C.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

D.实验结束时,甲、乙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明确细胞发生吸水与失水的条件及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

【详解】实验开始后,甲、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说明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A正确;实验开始后,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先逐渐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说明乙溶液中的部分溶质可被细胞吸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发生了变化,B错误;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处于动态平衡,C正确;实验结束时,甲溶液中的水分增多,乙溶液中的溶质有所减少,二者的浓度均有所下降,D正确。

【点睛】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导致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反之则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导致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不变。

据此,从曲线的变化趋势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各选项做出判断。

15.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大量能量主要用于合成ATP

B.图2中与受体蛋白结合的只能是特定的信号分子,体现了生物膜的识别功能

C.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图3中合成的ATP

D.图1~3中生物膜

功能不同,从其组成成分分析,主要原因是含有的磷脂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1、图1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图2表示信号分子能与其糖蛋白结合,表示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3、图3表示H2O分解成H+与O2,属于光反应,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详解】A.图1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够产生大量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为生命活动供能,A错误;

B.图2表示信号分子能与其糖蛋白结合,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B正确;

C.图3中光合作用光反应合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

D.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D错误。

故选:

B。

16.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

倒置的长颈漏斗中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中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倒置的长颈漏斗中装入蔗糖溶液,由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因而开始时漏斗液面上升。

加入酶后,蔗糖水解为单糖,溶液浓度增大,导致继续吸水,液面继续上升,但由于单糖分子可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使外界溶液浓度增大,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减小,从而使液面下降。

蔗糖酶是蛋白质,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在玻璃槽中不能测出蔗糖酶。

【详解】A、长颈漏斗中装入的是蔗糖溶液,玻璃槽中是蒸馏水,由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所以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

加入酶后,蔗糖水解为单糖,溶液浓度增大,导致继续吸水,液面继续上升,但由于单糖分子可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使外界溶液浓度增大,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减小,从而使液面下降,A正确;

B、蔗糖是二糖,蔗糖酶是蛋白质,半透膜不允许蔗糖和蔗糖酶通过,则在玻璃槽中不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先上升后下降,C错误;

D、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单糖,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和果糖,蔗糖酶是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在玻璃槽中测不出,D错误;

故选:

A。

17.将萝卜条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变化的关系图如下,其中b点代表实验前细胞液的浓度,且a=b。

假设实验前所选的各组萝卜条的细胞液的浓度均相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是生物大分子,只能通过非跨膜运输出入细胞

B.蔗糖溶液浓度为a时,萝卜条细胞内外的水分无跨膜运输

C.蔗糖溶液浓度大于a点时,萝卜条细胞失水,质量将减少

D.将处于a浓度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清水中,则该萝卜条细胞会发生吸水胀破

【答案】C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渗透作用和物质的跨膜运输,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

A、蔗糖为二糖,属于小分子化合物,由于膜上没有相应的载体协助,所以蔗糖不能进入细胞,A错误;

B、蔗糖溶液浓度为a时,与细胞液渗透压相等,萝卜条细胞内外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B错误;

C、蔗糖溶液浓度大于a点时,萝卜条细胞失水多于吸水,导致萝卜条质量减少,C正确;

D、由于萝卜条细胞有细胞壁,具有保护作用,所以将处于a浓度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清水中,该细胞吸水后不会胀破,D错误。

故选:

C。

18.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红细胞,如图表示物质吸收量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于细胞主动运输过程需要的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因此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红细胞,影响主动运输过程,不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过程。

【详解】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过程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红细胞,不影响葡萄糖的吸收,A错误;

B、红细胞吸收氨基酸和钾离子属于主动运输,均需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红细胞,二者的吸收量均下降,B正确;

C、水和氧气进入红细胞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红细胞,对水和氧气的吸收量没有影响,C错误;

D、甘油和脂肪酸属于脂溶性物质,进入红细胞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红细胞,对甘油和脂肪酸的吸收量没有影响,D错误;

故选:

B

19.下图为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a~d表示细胞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素在胰岛A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B.细胞器b、c对胰岛素进行加工和包装

C.葡萄糖在d的内膜上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D.胰岛素的两条肽链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连接

【答案】B

【解析】

【详解】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胰岛B细胞的核糖体合成,A错误;

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在a核糖体合成后,需要b内质网、c高尔基体对其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B正确;

图中d表示线粒体,而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胰岛素两条肽链之间是通过二硫键相连的,不是肽键,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分析题图明确图示过程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0.如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的循环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M指的是腺苷,N指的是核糖

B.食物为ATP“充电”指的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C.图中不同来源的ATP均可用于胞吞和胞吐

D.ATP的“充电”需要酶的催化,而“放能”不需要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图中M指的是腺嘌呤,A错误;

食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需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B正确;

如果ATP来自光反应,则这部分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胞吞和胞吐,C错误;

ATP的合成和分解均需要酶的催化,D错误。

21.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是1h后淀粉剩余量,因变量是pH

B.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pH为3时酶的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