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考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498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林外史》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儒林外史》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儒林外史》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儒林外史》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儒林外史》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儒林外史》中考试题汇编.docx

《《儒林外史》中考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林外史》中考试题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儒林外史》中考试题汇编.docx

《儒林外史》中考试题汇编

备战2021中考专题复习

2020年《儒林外史》中考试题汇编

编辑整理:

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回答问题。

(3分)(2020年镇江市)

看罢,不觉叹息道:

“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

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①选段中的“第一名”是谁?

(1分)

②选段中的“我”是谁?

次日临别,“我”的叮嘱促使“第一名”回家后坚定了做何事的决心?

(2分)

【试题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试题解答】①文段选自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周进任广东学道,遭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而录取,所以“第一名”是范进。

②文段选自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周进任广东学道,遭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而录取,范进也因此决定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参考答案】

(1)范进

(2)周进或周学道。

参加乡试(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试题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二)在“阅读百部经典”活动中,一位同学读了《骆驼祥子》后感慨:

“善良的小福子最后自杀了,这恐怕是她唯一能自己决定的事。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都是逆来顺受的弱者啊!

”请你以《儒林外史》中沈琼枝或《简•爱》中简•爱的形象为例,反驳他的结论。

(2020年扬州市)

【试题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掌握。

题干要求选择一个人物形象来反驳这位同学的观点,即结合选择人物的事例与性格特点,指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不都是逆来顺受的弱者。

《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宋家本应明媒正娶,却只想纳其为妾,沈父无措,沈琼枝却要将一切事情原委弄个究竟后再做打算,表现她的精明干练,有勇有谋;她进宋家后,用证据反抗宋为富的婚姻“诈骗”行为,面对盐商的不肯出现,她以退为进,侍机行事,表现了她泼辣、直爽的大侠风范;逃出宋家后,她于南京落定,只靠手艺与才艺自养,即使当时社会容不下她的抛头露面,她依然义无反顾地奋力抵抗命运,表现了她的乐观与从容。

这些都可见沈琼枝不是逆来顺受的弱者,选择其中一至两点作为反驳的理由即可。

《简•爱》中简•爱更具有反抗精神。

比如童年时的简•爱,父母死后跟跟随舅父母生活,舅父去世后,舅母、表哥欺负她,她意识到“片刻的反抗已经难免给我招来异想天开的惩罚,于是我像任何一个反抗的奴隶一样,在绝望中下了一个决定,要反抗到底”,她敢于为生存而反抗;在孤儿院里,她又敢于为尊严反抗;在桑菲尔德庄园,她又敢于为独立而反抗。

她对罗切斯特的态度不卑不亢,她追求平等的爱情。

【参考答案】

示例一:

我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并非都是逆来顺受的弱者。

《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在宋家本应明媒正娶,却只想纳其为妾,自己的父亲没有办法时,她却想到要将一切事情原委弄个究竟后再做打算。

后来逃出宋家,在南京靠手艺与才艺生活。

她的精明干练,有勇有谋,与命运的抗争,都表现了她具有反抗精神的一面。

示例二:

我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并非都是逆来顺受的弱者。

《简•爱》中的简•爱极具反抗精神,童年时敢于反抗舅母一家对她的虐待与折磨,少年时敢于为尊严反抗孤儿院校长的责罚,桑菲尔德庄园里她对平等爱情的追求,更是她反抗精神的集中体现。

【试题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7分)(2020年荆门市)

A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忙楷楷眼泪走近上前道:

“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A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

(3分)

(2)这段文字主要是采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A的形象的?

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

认真阅读名著,结合积累作答。

【试题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及人物的识记能力。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选文是对严监生临终前的情景刻画。

文中的A,即严监生。

严监生临死前惦记着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是夸张的艺术手法。

(2)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辨析能力和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选文中的“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都是对严监生的是动作描写,严监生的大侄子不理解他伸着两个指头的意思是侧面描写,突出了严监生行为的出人意料,为赵氏说出严监生的本意作了铺垫,赶到了烘托作用,增强了讽刺效果。

这些共同刻画了两监生吝啬(小气)爱财如命的性格。

【参考答案】

(1)儒林外史   吴敬梓   严监生(严大育或严致和)

(2)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比如“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动作描写,严监生的大侄子不理解他伸着两个指头的意思是侧面描写,这些共同刻画了严监生吝啬(小气)、爱财如命的性格。

【试题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四)阅读从《儒林外史》中节选的四个片段,完成题目。

(共6分)(2020年长沙市)

【片段一】学道道:

“你今年多少年纪了?

”范进道:

“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A)”学道道:

“你考过多少回了?

”范进道:

“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

”学道道:

“如何总不进学?

”范进道:

“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

【片段二】他爬将起来,又拍著手大笑道:

“噫!

好了!

我中了!

”笑著,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池塘里,爬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

(B)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

“原来新贵人欢喜得疯了。

【片段三】胡屠户道:

“我那里还杀猪!

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著么?

我时常说:

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C)你们不知道,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

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今日果然不错!

”说罢,哈哈大笑。

【片段四】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

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

“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

”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

静斋道:

“这个箸也不用。

”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

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D)

1、对片段中画横线处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语道破范进为了取得报考资格谎报年龄,瞒上欺下的虚伪卑劣行径。

B.活脱脱地写出了范进闻讯后的喜极失态。

C.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胡屠户的市侩特性暴露无遗了

D.居丧尽礼与食膳吃荤前后矛盾,对比鲜明。

2、讽刺作品有一个重要特点:

作者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不仅讽刺单个人物或事件,还讽刺背后的社会现象及根源。

请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却“总不进学”,一旦考中却“欢喜得疯了”为例进行说明。

(4分)

【参考答案】1、A

2、《儒林外史》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

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揭露和嘲讽科举制度所造成的丑恶现象和封建末世的衰颓风气。

范进因中举而迷了心窍,喜极发疯的丑态,是作者对范进作夸张变形的讽刺,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作者对范进的性格、行为和心态,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把当时社会上一般读书人热衷功名、醉心富贵的特征都统摄在范进这个人物身上,并运用讽刺手法予以揭露、批判,旨在抨击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推残荼毒,同时反映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

(五)名著阅读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题目。

(11分)(2020年连云港市)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

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

行主人道:

“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

”金有余道:

“贤东,我扶着他。

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

”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

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

“好了!

”扶着立了起来。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

好了!

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

好!

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扎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请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2分)

2、周进一到贡院就撞死在地下后,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

你赞同众人的判断吗?

请说出你的理由。

(2分)

3、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呢?

(3分)

4、范进中举前后,他老丈人胡屠户有不同的表现,请各举两例。

(4分)

【参考答案】1、(2分)周进担任广东学道在主考院试时,遇范进考秀才,周进以第一名成绩将范进录取,因此周进对范进有知遇之恩,二人是师生关系。

2、(2分)不赞同。

理由:

周进是想到自己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参加科举连秀才都没有考中,看到与科举有关的贡院后,触景生情,因悲伤难抑而晕死过去。

3、(3分)周进是“哭”,范进是“笑”,(1分)一哭一笑背后的根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2分)

4、(4分)

(1)中举之前①胡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