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4915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docx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docx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

(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④欣然规往()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翻译句子。

(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3.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3分)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

1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

9、陶渊明东晋

10、代词,这交错相通通“邀”,邀请计划

11、B

12、其他的人又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拿出酒菜款待他

已经出来,找到了般,便按着来时的路回去,并且处处都作上记号

13、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14、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

或: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7、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2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

(2)欣然规往()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__________。

5.“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交错相通

(2)计划

2.B

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4.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

5.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

或: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3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A、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仿佛若有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的原因是()

A、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B、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C、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D、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3、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渔人离开时,桃源人对他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文中能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整整齐齐的样子B、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

C、同“邀”,邀请。

D、田间小路

2、B

3、

(1)村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时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了。

(2)村中人自己说他们的先人为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4、

(1)因为桃源人不想让外面的人来打扰他们平静的生活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4

见鱼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间隔。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

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

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

“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①太牢:

古代祭祀对牛、羊、豕(shi,猪)三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便要还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次定州()

④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

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要”同“邀”,邀请

②妻子儿女

③驻扎(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④遗憾

2.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因此将士们没有不高兴地愿意跟从的。

(或意译:

因此将士们没有不甘心情愿随驾出征的。

3.桃源人叹惋桃花源外面战乱不绝,民不聊生。

(意思对即可)

4.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兵士:

床前询问士兵的病情并令州县为他治疗(答对其中一点即可);亲自祭奠阵亡将士;为李思摩吮血。

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人心。

(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5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4分)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3.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

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①肆:

尽力。

②靡(mǐ):

没有。

③暧():

隐蔽。

④俎(zǔ):

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

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参考答案:

(三)桃花源记

1.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②百姓能安居乐业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D(2分)3.C(3分)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6

较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和《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

(15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4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

(3)选贤与能()(4)盗窃乱贼而不作()

.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芳草鲜美鲜为人知B.便舍船屋舍俨然C.复前行不复出焉D.处处志之寻向所志.、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源中人“皆叹惋”,你认为他们因何而“感叹惋惜”?

(2分)

(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有何异同之处?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同:

异:

答案:

(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2)便要还家。

(同邀邀请)

(3)选贤与能(同举推举)(4)盗窃乱贼而不做(兴起)

C

(1)(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时代,竟然不指导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2)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1)桃花源中的人为桃花源外世道的变迁、百姓生活的苦难以及战乱不断的世道而叹惋。

(2)同:

物质上富有精神上文明、和谐,如关爱子女,孝顺老人,勤劳耕作,和平相处等。

异:

用自己的话或引用原文皆可。

示例:

世外桃源:

土地平旷……怡然自乐。

或环境优美,风尚纯朴,热情好客,精神富足,和谐相处。

大道之行:

老有所终……己。

或:

人人都得到关爱,人人安居乐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7

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

(1)欲穷其林穷:

________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要:

___________________

(3)处处志之志:

___________________

(4)欣然规往规:

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思考,简要回答: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2.D

3.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4.

(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8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

(4)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源中的人听了渔人的话后为什么“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

现在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田间小路

(2)整齐的样子(3)妻子和儿女(4)从前的、旧的

2.

(1)(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村人为桃源外的社会战乱频繁,动荡不安而叹惋,为世人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而叹惋。

4.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地方。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

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朝代)著名诗人___,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芳草鲜美()

②屋舍俨然()

③甚异之()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如此美好,那么你理想中的社会王国是什么样的?

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的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

2、

(1)鲜艳美丽

(2)整齐的样子(3)对……。

感到奇怪(4)不值得,不必

3、

(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4、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

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