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原理辅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3169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原理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现代教育原理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现代教育原理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现代教育原理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现代教育原理辅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原理辅导.docx

《现代教育原理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原理辅导.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原理辅导.docx

现代教育原理辅导

 

《现代教育原理》教学辅导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以现代社会以来的教育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具体的教育实践作为坚实的理论依据,从而使其理论来自实践,又能反过来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这是现代教育原理的理论生命力和社会价值所在。

本课程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观全书11章内容,集中讲授了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的内容及贯穿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从理论上认识与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等有关的教育基本原理,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应用这些理论指导教育的能力。

  

  第一章教育概说

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构成要素几内涵。

  2认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3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特性。

学习建议:

1从本章内容的宏观结构入手抓住内容的主干几其内涵。

  2联系自身的实际和以有的经历与体验去理解和认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3通过阅读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著作和资料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具体掌握:

  教育的含义

    一)历史追述

  二)基本含义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

  三)相关范畴

  1教育与教育学

  2教育科学与教育学科

  3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4教育活动与教育事业

  5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

  6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

  7教育流派与教育思潮

  8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

  

  教育的基本要素

    要素是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成分。

教育活动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

是教的主体。

其表现:

  1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转播者。

  2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受者。

  3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

  4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

  5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职责的人,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其主体性表现是:

  1是学校存在的主体。

  2是学校职能部门几其管理的中心。

  3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

  4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

  5其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

  6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

  三)教育内容——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1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

  2最佳的教育内容是目的性和对象性的统一。

  3教育内容包括教育目标。

  四)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

他包括物质和精神手段。

  物质手段有:

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介、教育辅助手段。

  精神手段有:

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本质——对人的培养

  二)教育的本质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北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演进(上)  ——教育制度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产生、发展的过程几未来趋势。

  2掌握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3熟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的相关规定,并自觉应用相关规定来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

学习建议:

1采用历史的方法学习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

  2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学校活动、学校文化、学校的权利和义务等。

  3侧重学习终身教育思想对当今学制的影响,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校教育如何适用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

具体掌握:

  学校

  一)学校产生与发展

  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4个条件(P33)

  二)学校的发展从古代学校、近现代学校到未来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是古代社会学校的特点

  二是现代社会学校的特点

  三是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

  三)学校教育活动

  1学校教育活动的分类

  以教育活动的任务为标准:

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劳动技术教育活动

  以教育活动的方式为标准:

教授活动、学习活动、管理活动

  以教育活动的时空为标准:

课内活动、课外活动

  2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

  一是动力系统,二是工作系统,三是监控系统

  3学校教育活动的意义

  一是教育现象得以存在的基本

  二是教育功能真正实现的根本环节

  三是个体全面素质形成发展的动力源泉

  四)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及其构成

  首先是一种管理文化,其次是一种教育文化,再次是一种微观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的4个特点(P42-43)

  3学校文化的功能及其建设。

表现在:

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

  五)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1学校的9条权利(45-46)

  2学校的6条义务(46-47)

  

  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述

  1学校教育制度内涵

  2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共有4个方面48-49)

  二)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

  1初始阶段(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2形成阶段(19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

  3深化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4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建国以来的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四)我国当前学制的新规范

  1已经具备了进行学制改革和调整的条件

  2“六三”学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五)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1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重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的义务教育

  2终身教育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生存。

  了解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终身教育体系下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学校教育必须主动地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第三章教育的历史演进(下)  ——教育思潮

学习目标:

1了解外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2了解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3应用其中有关教育思想,反思当今的教育改革

学习建议:

1阅读相关的教育原著;

  2注意一些教育思想之间的联系;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思想的学习要与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实际相联系。

具体掌握:

    外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一泛智教育思想(代表:

夸美纽斯)

  1其理论基础及其含义

  2论班级授课制

  3教学原则和泛智的教学法(70-71)

  二绅士教育思想(代表:

洛克)

  1论教育的作用、目的与途径

  2论绅士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体育、智育和德育

  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代表:

卢梭)

  1论教育的目的

  2如何培养自然人

  3论儿童的年龄分期以及各时期的教育

  四要素教育思想(代表:

裴斯泰洛齐)

  1论教育心理学

  2要素教育和智育、德育、体育

  3各科教育法

  五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代表:

赫尔巴特)

  1论教育的目的和道德教育

  2教学过程论

  六科学主义教育思想(代表:

斯宾塞)

  1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2科学课程体系

  七集体主义教育思想(代表:

马卡连柯)

  1集体主义教育目的和任务

  2集体主义的教育原则

  八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代表:

杜威)

  1论教育的性质  2“做中学的理论” 3论儿童和教师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九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代表:

布鲁纳)

  1在教育内容上,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

  2教学方法上,使用发现法  3早期教育

  十“一般发展”的教育思想(代表:

赞科夫)

  1关于教学的任务  2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3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91)

  十一终身教育思想(代表:

保罗.郎格朗)

  了解:

终身教育的原因;含义;目标;内容;方法;规则;战略和建议

  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演进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代表:

蔡元培)

  1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3教育独立的思想

  二职业教育思想(代表:

黄炎培)

  1职业教育的含义  2职业教育的目的  3职业教育的方针

  4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

  三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教育思想(代表:

晏阳初)

  1从中国实际出发,重视乡村教育  2以县为基本单位,从事乡村实验研究

  3“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四生活教育思想(代表:

陶行知)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五“三个面向”(代表:

邓小平)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六素质教育

  1其提出的历史背景(103--105)

  2基本内涵:

(105)其核心是学生的创新精神或创造能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特征与实质。

  4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育

  5素质教育需处理好的四大关系(106--107)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社会功能

  2应用教育优先发展理论,理解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基本国策的正确性

  3掌握教育现代化的理论

  4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的挑战及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习建议:

1采用讨论法和文献法学习本章大内容

  2注意与实际相联系  3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育与社会发展概述

掌握:

  一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1社会的构成要素

  了解:

社会的含义;社会的构成要素;

  2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了解: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4方面  2教育的政治功能4方面  3教育的文化功能4方面

  

  教育优先发展

 掌握:

  一教育优先发展的含义两点

  二教育优先发展的理论基础(126--128)

  三当代中国的中心任务与科教兴国战略因为:

  1从国际方面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从国内来看,全国的中心任务发生了转换

  3从科技革命的态势上看,当前科技革命正处于持续发展阶段,科技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四我国教育优先发展的实践策略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落实优先发展的启动点

  2投入优厚,预算优选——落实优先发展的物质保证

  3实现“两基”,保证“两全”——落实优先发展的核心内容

  4依法制教,依法施教——落实优先发展的制约机制

  教育现代化

掌握:

  一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1社会现代化的内涵  2教育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

  二教育现代化的本体理论

  1教育现代化的含义  2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与过程(136--138)

  3教育自身现代化的内容

  一是观念现代化;二是内容现代化;三是条件设备现代化;四是管理现代化;五是教师素质现代化。

  三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实践

  1“以点带面,分层推进”模式

  2“同步启动,分步到位”模式  3“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模式

  4“统筹规划,分兵作战”模式

  未来社会发展与教育

掌握:

一未来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挑战

  21世纪是人、环境、社会日益走向协调的时代,但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还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压力。

具体表现在:

  1来自人口方面的压力  2来自生态,能源方面的压力  3精神方面的压力

  二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

  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的具体内容在于:

(147页中标1--5)

  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重点,调整教育目标;

  二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体现综合性和开放性;

  三是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式教学;

  四是在课程设置上,增加选修课的比例。

  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

  实质上就是要求人们能反思过去,承担起对未来的责任,合理运用人类已有的文明的成果,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

对国家而言,必须重视两点(151);对个体而言,必须注意两点(151)。

  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

  三教育发展的良性社会环境

  1稳定、民主的政治环境  2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改革的深化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4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和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5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6文化上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学科(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2、认识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串的作用;

  3、认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4、应用本章所学原理,结合本校实际,探讨如何发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学习建议:

1、对其他学科关于人的发展理论,要适当扩大阅读面,避免仅仅根据本章所述进行僵化、机械的理解。

  2、本章的理论性较强,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最好能联系实际,就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以加深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人的发展的理论建构基础

掌握:

一、哲学基础

  1、人的特性  1)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相互储存性的其性关系.  社会交往  人际关系的道德性

  3)精神属性

  人的精神活动具有能动性  人的自我意识  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追求

  二、人的本质

  1、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人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

  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三、关于人的发展

  1、人类的特殊能力——智能  2、人类的巨大潜能  3、人类的创造能力

  心理学基础

掌握: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三、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

  社会学基础

掌握:

一、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在社会学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社会化的内容至少包括四大领域:

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两性角色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过程

  1、社会化的阶段

  这一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

壮年初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2、社会化的途径

  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来实现的。

  所谓社会教化,等同于广义的教育。

  三、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个人的主体因素和社会环境。

  社会化的主体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人格因素。

  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包括文化环境与社会群体和机构等。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掌握: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

  人的身体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两个方面;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问题,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人类起源、进化及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考察,二是从个体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来考察。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比较典型的有“内发论”和“外铄论”两种相互对立的学说。

  这两对矛盾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首先,人的需要,是指机体(生物、人和社会等)因缺乏某种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稀缺状态或摄取状态。

  其次,社会的要求和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是需要形成的条件。

  再次,需要作为一种欲求状态,只是一种潜在的内驱力。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掌握:

一、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二、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主要表现在:

1、在生理发展方向,在不同年龄阶段生长不均衡期。

2、在心理发展方面,儿童的发展存在最佳期和关键期,发展也有不平衡的方面。

  四、人的身心发展还具有个别差异性。

  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掌握:

一、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4、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影响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5、遗传素质对人的影响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

  2、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3、社会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内容。

  4、社会环境的不同还可能造成个体发展上的巨大差异。

  5、环境因素对人影射的特点是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4、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5、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

  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

  一、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精神状态与需要、兴趣、目的等倾向性来选择环境和教育对他的影响。

  其次,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活化并创造新的教育资源。

  再次,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建构能力相匹配。

  二、教育的自身状况

  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和效果的大小,与教育自身的条件也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条件包括:

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管理水平以及相关的精神条件等。

  教育的物质条件是教育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

  在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中,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者。

  教育管理水平也是制约教育功能的发挥。

  三、家庭环境的因素

  1、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好坏制约着儿童所能享用的教育资源的质与量。

  2、家庭的经济状况制约着家长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精力和经济的投入程度。

  3、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儿童教育的制约。

  4、家庭的人际氛围对教育的影响。

  社会发展状况

  一、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政治制度的开明程度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取向。

  三、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而消极败落的社会风尚则会抵消甚至消解教育的作用。

  四、积极进取的民族心态是国民教育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五、优良的文化传统是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而落后、僵化的文化又是教育挥之不去的痼疾。

  第六章教育目的

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目的的含义、相关概念的辨析以及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2、了解现代教育目的观;

  3、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4、了解当前世界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教育目标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目的,并能够联系我国实际探讨其对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启示。

学习建议:

1、用历史的方法学习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

  2、侧重理解和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实践;

  3、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国的教育目标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4、讨论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界定

  一、教育目的的界定

  1、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

  2、相关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确定的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

  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所谓教育观,是指关于教育的统一的综合的见解。

  1、个人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3、文化本位论

  “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强调教育目的应该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最终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具有自动追求理想价值的意志,并使文化节有所创造,形成与发展新的文化。

  4、生活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三、现代教育目的的新特征

  1、教育目的的融合性特征  2、教育目的的适度超越性特征

  3、教育目的类主体性特征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

  2、个人全面发展的含义

  第一,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

  第二,全面发展的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第三,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一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

  

(1)人的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

  大工业的资本主义形式使旧的分工制度依然保存了下来,大工业生产使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无法变成现实性.

  资本主义发达的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不成比例。

  

(2)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资前提下。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二、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我国历史上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的。

  三、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

  1、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的内容要求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根本特色。

  第二、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

  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