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中国近代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259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海洋大学中国近代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海洋大学中国近代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海洋大学中国近代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海洋大学中国近代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海洋大学中国近代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海洋大学中国近代史.docx

《广东海洋大学中国近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海洋大学中国近代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海洋大学中国近代史.docx

广东海洋大学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1.名词解释

1.鸦片战争

背景:

国内背景:

清朝统治走向衰落。

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政治上,清朝统治的腐朽日益暴露;军事上,装备陈旧,营务废驰;财政上,国库亏空,入不敷出;思想上,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国际背景: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经过:

清中叶以后,英国等国向中国大量输出毒品鸦片。

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

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

鸦片战争自此开始,战争经历三个阶段。

最终以中国惨败告终。

耆英与璞鼎查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

历史意义:

1、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马关条约》

背景: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事件,清朝应朝鲜要求下派兵进入朝鲜,并依照中日天津条约,知会日本有关行动。

事件平息后,日方拒绝撤兵,后来更突袭驻守于朝鲜的清军。

清廷被迫向日本宣战。

由于该年是甲午年,故又称为中日甲午战争,其后中国战败,清廷向日本求和。

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历史影响: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于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最重要的影响是它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这使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这直接压制了我国刚刚起步的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第二,该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3.义和团

国际国内历史背景:

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是教案,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早已从中国获得了传教的权利,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已具有了一定规模。

但是部分传教士或教民依仗列强的支持,在中国横行霸道,拆民房、修教堂、霸占中国平民的财产,甚而干涉中国的司法行政,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

经过:

兴起:

1898年,冠县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进入京津:

①l900年夏,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②清政府改用“招抚”方法,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义和团涌入京津。

(3)抗击八国联军:

廊坊狙击战、天津保卫战。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

(4)失败:

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意义:

首先,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再次,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4.师夷长技以制夷

来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由清代著名思想家、新思维倡导者魏源首先提出,该思想见于其著作《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完整揭示即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从而抵抗西方列强入侵”。

后来被作为洋务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发展:

鸦片战争后,魏源通过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认真反省,既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承认西方列强有其“长技”,同时又没有丧失反抗列强侵略的勇气,认为中国只要把列强的“长技”学到手,就一定能打败侵略者。

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认识,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影响:

一是利用外国先进军事装备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二是学习利用外国生产技术,使国家走上了富强道路,魏源思想在对开阔人们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探索救国之道起了积极作用。

5.太平天国:

背景: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过程:

金田起义:

1851年初,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初建政权:

1851年秋,太平天国攻占永安。

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建政权。

定都天京:

从永安突围后北上,1853年春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意义: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鼓舞和推动了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6.洋务运动

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过程: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第三、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

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历史意义:

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7.曾国藩:

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主要事迹:

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地位影响: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

网罗培育和善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深刻影响数代人的精神偶像

8.戊戌维新运动:

背景:

国际局势:

政治,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经济:

欧美列强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国内局势:

政治: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失败

经济: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根本原因)

内容:

教育上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

经济方面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

在各地设立工厂。

军事方面改用西洋军事训练。

政治上裁减冗员。

设置京卿学士,以集思广益。

准许地方官与士民上书。

意义:

及失败原因:

意义:

表现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想要振兴国家的愿望和为革命至死不渝的信念,也为后来的革命增加了经验。

失败原因:

顽固的封建反动统治阶级不希望权力旁落,想要继续统治国家,因而对革命残酷镇压。

9.清末新政

背景: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由于清政府放弃抵抗,使其沦为了“洋人的朝廷”,同时国人对清政府更加失望,对其统治的不满达到了高峰,国内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过程: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清末“新政”开始,在此期间,一些改革陆续推行,包括设立中央机构、建立新军、奖励工商和制定君主立宪方案等等。

其中预备立宪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最终也没能挽救清王朝,清末“新政”失败。

历史意义:

清末“新政”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新政”中的一些积极措施,如设立中央行政机构、奖励工商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自由发展和国家法律、机构等现代化。

 

10.三民主义

背景:

维新变法失败,暴露出清政府的顽固腐化,大失民心;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上台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

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

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以治理国家。

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

一为平均地权,二为节制资本。

历史意义:

它从西方借取了民主的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

11.武昌首义

背景: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而后,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造成“成都血案”,广大群众忍无可忍,与同盟会掀起了武装暴动。

过程:

由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

意义:

武昌起义的胜利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在一个月内,就使得多个省市和州县都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为封建帝制的覆灭奠定了基础。

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背景: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辛亥革命后,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帝国主义国家截断中国海关税收,使得临时政府财政困难;袁世凯一边武力镇压革命党,一边积极和谈,最后孙中山与袁约定,只要袁能推翻封建清王朝就让袁就任大总统。

过程:

在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914年5月1日因大总统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而被取代。

1916年6月29日为大总统黎元洪所恢复。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与革命党人迫于当时的形势,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遂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意义:

《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

其实践意义在于在中国第一次开创了以法治国的先河。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实现了宪政原则。

13辛亥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