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第一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131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传播学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传播学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传播学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传播学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第一章.docx

《传播学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第一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播学第一章.docx

传播学第一章

传播学概论

●教学目的

●掌握传播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

●运用传播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传播现象及其规律,处理传播系统中的问题;

●了解传播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了解传播学研究方法;

●教学参考书与经典著作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

《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

●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    

●帕克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

●哈罗德·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霍金斯报告《自由而负责任的传媒》 

●霍夫兰的《传播与说服》

●维纳的《人有人的用处:

控制论与社会》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学》

●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对传播的界定二、传播的分类

三、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四、研究社会传播的意义

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对传播的界定

(一)日常用语中的传播

●词义:

Communication:

通信、交流、会话、交往、沟通。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传播行为、传播现象、传播过程

(二)作为理论语言的传播

1、信息科学诞生前的传播

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美国社会学家库力《社会组织》1909

通过像或符号传递观念或意义的过程.

—美国学者皮尔士《思想的法则》1911年

2、信息科学诞生后的传播

●信息及其分类

●信息概念的发展

●信息的定义

本体论

认识论

认识论层次和本体论层次信息概念比较

●信息的分类

●传播的信息属性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定义

●传播三要素:

信源、讯息、信宿。

-------传播学家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

———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

●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

●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

●教材对传播的定义:

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定义运用中的广义与狭义之分

1)作为传播内容的信息——信息科学

广义:

物理、生物、社会

狭义:

社会信息

2)传播过程的界定——社会学

广义:

传递、流动

狭义:

互动、反馈、有意识

●传播的特点

●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包括:

人们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一个系统

 

二、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

●人内

●人际

●群体

●组织

●大众

三、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1、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属集团、组织、和社会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

——施拉姆

3、“传播过程”。

4、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开放性

●子系统交织

●双重偶然性

●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1、传播障碍

2、传播隔阂

3、传播学的任务和性质

●任务:

研究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活动,传播与社会、个体、群体的关系;

●性质

四、研究社会传播的意义

●传播现象的广泛性,对多个学科领域产生影响;

●传播对社会运行和结构的影响;

●对个人社会生活的影响;

●对群体、组织目标和活动的影响;

●知识回顾与深化——认识传播

●从现实生活中认识传播;传播无处不在,人们不能不传播。

现象,行为,过程,系统

●从词义上认识;古今中外

●从与信息的关系认识——传播的科学定义

●学者基于社会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多种定义

●传播定义的理解:

广义和狭义之分;作为传播内容的信息——广义和狭义之分

传播过程的界定——广义和狭义之分

●社会传播的特点;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对传播的认识的原因

●现实中,传播是一个广泛的概念,难以科学把握;

●学界对于传播的定义纷繁复杂;

●通过认识传播,把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对于形成学科的理论框架和拓展研究视野十分重要;

●传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地刷新着人们对于传播的认识。

把握传播的本质,有助于正确认识新的传播现象,处理新的传播问题。

(新型网络传播,媒介融合与分众传播,风险社会的传播)

第二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传播学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形成一个学科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但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背景

●大众报刊与电影的高度普及,广播的快速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

●相关社会科学的发展:

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

●纳粹执政时期欧洲学者逃亡美国

一、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欧洲源流

●塔尔德(社会心理学家);模仿理论,传播是最基本的互动渠道,报刊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

●西默尔(社会学家):

传播网络“舆论的厨房”

美国源流

●杜威(哲学家):

大众传播改造社会的力量

●库利(社会);初级群体、镜中我

●帕克(社会);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米德(社会);符号互动,主我与客我,角色扮演

●李普曼(政治、新闻):

拟态环境、刻板成见

●小结:

传播学发源于社会学,相关研究涉及心理学

二、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

●奠基人:

(1)拉斯韦尔(政治):

五W模式、三功能

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2)卢因(社会心理):

群体动力学,把关人

(3)霍夫兰(社会心理):

说服效果实验

(4)拉扎斯菲尔德(数学、社会学家):

意见领袖、二级传播、抽样调查与量化分析、有限效果论

创立者:

施拉姆——传播学学科的建设

三、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一)香农的信息论

1、信息概念

影响人们决策做出选择的物质—能量型式,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

2、通信模式

(二)维纳的控制论

控制论:

系统内秩序维持的一般法则

控制方法之一:

反馈

●小结

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学、

心理学(传播效果)、信息科学、控制论。

四、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1、经验学派(empiricalschool)

●广义:

以经验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与以思辩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

●传播学:

美国

2、经验性方法的意义与局限性

(1)什么是经验性方法

(2)经验性方法论的三个基本前提

●社会现象的客观规律性

●科学方法的可行性

●理论可证实或证伪性

(3)经验性方法的主要原则

●研究程序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科学数据支持

●公开学术讨论

●经验性方法的缺陷

●社会现象和人的精神活动难以用经验材料说明;

●研究技术不具备自然科学的精确和严谨;

●不适于考察社会历史过程与宏观结构;

●研究者难以做到纯客观。

3、美国经验学派;

实用目的、多元社会观(管理学派)

4、主要研究成果

(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criticalschool)

1、批判学派的由来及立场

●在法兰克福学派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主要代表有M.霍克海默、H.马尔库塞、T.W.阿多诺等人

●立场

2、批判学派中的主要流派

●政治经济学派

●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

●意识形态霸权理论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3、批判学派的特点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态度;

●传播与社会理论相结合;

●思辩为主与经验调查相结合

五、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内容分析法

3、控制实验法

六、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1、传播学进入中国20余年,正处于发展时期。

2、译著、队伍、观念改变。

正确处理引进与吸收,批判与借鉴的关系,实现传播学本土化。

3、前沿动态:

深层次本土化、网络传播、分众传播。

●作业:

●谈谈你对传播及传播学的理解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宣”、“扬”等。

通常,“传”示纵横地传播,“播”示广泛地传播,“布”示伸展地传播,“流”示连续地传播,“宣”示庄重地传播,“扬”示宏大地传播 ,功名传于后世。

此义象为纵向传播

●“有善而弗知,不明也。

知而弗传,不仁也。

”此义为横向传播。

●“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

《文心雕龙·檄移》:

“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

”其义为广泛地宣传和散布。

●“传”与“播”合成为“传播”一词,大约最早见于〈〈北史·突厥传〉一书:

“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

”含义为长久而广泛地宣布、传扬。

此义已与今义相近。

●拉斯韦尔及其5W模式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1948)

●内部结构: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

(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外部功能:

监视环境

社会协调

文化传承

●信息概念的发展

(1)

早期,人们对信息字面上的理解。

Ø哈特莱1928年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题为“信息传输”的论文。

Ø1948年,通信专家香农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

Ø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

流动的信息。

●信息概念的发展

(2)

Ø当计算机出现后,信息被看做数据。

Ø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的信号交换,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看做是信息的传递。

Ø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中,信息又被看做经验、知识和资料。

Ø信息在哲学中的发展又认为信息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

而在通信领域,信息被看做有序程度(或组织程度)的度量和负熵,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香农的信息概念

●所谓信息,也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的时候,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

如事物的重量、形状、颜色、温度、声音,乃至人类在传播中所交换的符号。

换言之,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适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Ø定义:

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它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表述。

“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

“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

●在认识论层次上,信息定义为:

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是主客体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是物理载体和精神内容构成的统一整体。

●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