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8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8142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18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18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18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18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18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18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第18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18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18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第18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2

第18课 综合探究:

反思民本与民主(略)

综合复习

                     

一、中世纪以来到17世纪,欧洲君主专制思想发展变化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1.中世纪阿奎那的“君权神圣”观点盛行,原因是基督教神学在意识形态中占据主流地位,教权制约着王权,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统治者积极倡导此观点。

2.近代早期詹姆斯一世提出“君权神授”的观点,原因是为其加强专制寻找理论依据。

3.近代早期还出现了马基雅弗利和霍布斯的“君权至上”思想,原因是为否定“君权神授”的观点,论证世俗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本质上反映出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趋势和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二、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1.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他认为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

2.英国思想家洛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学说。

(1)他把在英国革命中提出的各种基本要求概括成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并把它们说成是天赋人权。

(2)洛克强调自由和法律不可分。

(3)洛克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对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革命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只有分权才能使权力相互制约,防止专制,保障自由。

为了防止专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他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个部分: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要求三权分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追求平等社会,不仅要求法律上的平等,而且主张事实上的经济平等。

为了实现平等的社会,卢梭主张,通过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新的人民主权的政府。

当时大多数启蒙思想家都赞成有限君主制或开明君主制,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显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三、君主专制思想同近代民主思想的本质差异

理论

比较项目

君主专制理论

近代民主思想

国家权力的来源

君权神授

主权在民

人的本质

统治者恩赐

自然享有

(天赋人权)

公民的权

利与义务

臣民只能

尽义务

权利与义

务统一

统治制度的模式

君主专制

代议制

统治者产生方式

世袭

选举

权力结构框架

专制集权

分权而治

四、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和欧洲近代民主思想的异同点

1.相同点:

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2.不同点

(1)地位不同:

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没有成为主流思想;而欧洲近代民主思想则成为欧洲思想的主流。

(2)内容不同: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重在对旧制度进行批判;而欧洲近代民主思想在批判旧制度的同时,又为未来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勾画了蓝图。

(3)性质不同:

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而欧洲近代民主思想则属于资产阶级思想的范畴。

(4)影响不同:

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实现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变;而欧洲近代民主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同时又为近代民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如何理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民主思想、法律性文献三者之间的关系?

运用政治理论和比较联系的方法,挖掘民主政治、民主思想、法律性文献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准确把握民主政治从理论到实践的形成过程。

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多数人的统治,即主权在民,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的权

力,这是民主政治的实质。

民主政治的含义有三个层次:

一是先进的民主思想与民主理论;二是先进的民主制度;三是公开透明、完整齐备、可操作性极强的运行程序。

而后两项则通过法律这一强制性工具来加以保障。

可见,民主思想与民主理论的创立与传播不仅仅是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而且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法律性、纲领性的文献既是民主政治的法律保证,也是民主政治所追求的长期目标;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制度的有序化历史过程。

六、《独立宣言》与启蒙思想的关系

1.《独立宣言》的思想来源

第一,来自法国的启蒙思想:

早在17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就开始在北美传播,启蒙思想的各种主张都在北美的激进思想家中得到共鸣。

综合复习第二,北美大陆思想家的主张:

在接受了来自欧洲的先进思想之后,以富兰克林、杰斐逊为代表的北美思想家开始以这些思想为指导,探讨解决北美社会问题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设想。

尤其是潘恩的《常识》,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独立斗争方面起了极大作用。

2.《独立宣言》对启蒙思想的应用和发展

18世纪时,启蒙思想的许多具体的主张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美国革命者的贡献在于,他们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它们的正当性,从而使这些先进思想贯彻到建立近代国家的政治实践中。

《独立宣言》所应用的基本思想是卢梭所一贯倡导的人民主权说,但是《独立宣言》的基本取向却不是阐明基本人权,而是借此说明美国人民脱离英国、建立新型民主国家的理由,因而它缺乏关于人民权利的具体说明。

这是《独立宣言》对启蒙思想加以应用的显著特色。

七、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基本特点

1.由于旧的封建专制集权势力的强大和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2.法律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斗争的重

要武器,也是用来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

在英、法、美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中,《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资产阶级民主有一个从一国到多国的渐进的发展过程。

英、法、美是世界上最早确立资产阶级民主的国家,在它们的影响下,欧美其它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

4.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经历了不同的道路,大致分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5.在人民运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在调整和完善中走向成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美国对1787年宪法的不断修正和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八、英国的《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异同

注意从宪法制定的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分析比较。

1.相同点

(1)两者

都是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

(2)两者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政治。

(3)两者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4)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2.不同点

(1)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证。

(2)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体现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特点。

九、如何理解19世纪以来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1.杰斐逊时期:

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上届政府制定的限制民众言论自由的法令,并促使国会废除了进口奴隶的贸易。

2.杰克逊时期:

他当政期间,促使各州取消了对选民实行财产资格的限制。

到杰克逊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时,美国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白人男子的普选权,享有选举权的美国公民扩大到40%左右。

3.西进运动时期:

随着西进运动的发展,美国联邦体制不断扩大。

西部地区以民主方式建立新州,并以平等的身份加入联邦,西进运动以民主方式建立新州,并以平等的身份加入联邦,西进运动是美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民主制度在空间上不断扩展的过程。

4.美国内战结束后:

国会先后通过3个宪法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和保障黑人公民权。

这些宪法修正案的颁布使美国民主范围扩大,公民权开始从白人扩展到生活在美国领土上的其他人种,但黑人仍长期受歧视。

5.二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和发展起来:

1963年,马丁·路德·金领导了震惊世界的进军华盛顿运动。

面对黑人的民权斗争,美国国会和总统相继颁布了全面的民权法令,最高法院也宣布种族隔离违宪。

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各种平等权利。

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1.英国《权利法案》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于1787年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

首先,宪法将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国家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

为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专权出现,宪法规定,政府各部门的权力又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

其次,在国家结构上,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实行联邦制。

国家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各州在不违反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也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联邦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各州政府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1787年宪法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一开始并未规定人民的权利,它还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留下了种族歧视的烙印等。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在共和派和保皇派长期斗争后,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才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十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1.资产阶级代议制基本上是按照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原则和法治原则构建的,国家的体制是由宪法确定并得到宪法保障的,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和法治原则)。

2.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后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人民所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的取得和扩大也都是经过了相当漫长的时间通过顽强的斗争才取得的。

3.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本身都是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都是用法律的形式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固定下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十二、19世纪70年代前后欧美工人运动特点的变化及原因

1.自发性斗争减少,有组织的斗争增多。

原因:

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的文化素质和组织程度大为提高,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工人政党和组织的相继建立,使工人运动从自发性向组织性增强方向发展。

2.由以暴力斗争为主向以合法斗争为主发展。

原因:

一方面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工人阶级进行合法斗争有了可能;另一方面工人政党和工会普遍建立,比以前更讲究斗争策略。

3.由以政治斗争为主向以经济斗争为主发展。

原因: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发展,工人阶级取得了过去不曾有过的许多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已取得的政治权利进行斗争,争取经济待遇的改善成为大多数工人的要求。

所以这一时期的工人罢工多以缩短工时、改善待遇、提高工资福利为目标。

十三、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1.19世纪上半期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

巴黎公社是唯一夺取全市政权、建立起新型工人政权并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2.本质上是工人阶级政权,以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制定一切政策。

当然,这些政策虽然是无产阶级性质的,但它既不包含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容,又没有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3.以武装起义的方式夺取政权,通过选举组建新型政权,体现出明显的自发性、暴力性和政治性,是对以往工人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4.打碎旧的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是巴黎公社最重要的创造与贡献。

十四、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是国际性工人组织。

(2)都建立于国际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

(3)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了对国际的领导和指导。

2.不同点

(1)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主要由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组成。

(2)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它的活动已经同各国工人的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在组织上,第二国际不是各国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政党是独立自主的,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政党指明方向。

十五、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反封建思想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用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体制;

(2)都侧重介绍宣传政治主张,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彻底批判。

2.不同点

(1)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2)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派按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并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

(3)维新派主张用和平和改良的方式,幻想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十六、抗战以来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

日期

土地政策

原因(目的)

影响

抗日

战争

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为争取抗战胜利

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

解放

战争

时期

发表《五四指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为了满足农民土地要求,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十七、中国近代史上建立民主政治的机遇

1.第一次机遇

(1)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

(2)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窃取了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了封建帝制。

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

2.第二次机遇

(1)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

(2)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

政治无从谈起。

3.第三次机遇

(1)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2)但是,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

                     

一、选择题

1.组合型选择题的解

题型特点:

每个选项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合而成,实际上是多选变成单选的一种构题方法。

它的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得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应对策略:

做组合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两种:

筛选法和排除法。

筛选法的具体做法是:

逐一细读各个选项,找出自己有把握的选项,如果能够找到两个以上这样的选项,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

排除法的具体做法是;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

 对17、18世纪欧洲君主改革的总体评价正确的有(  )

①改革削弱了各国的专制统治 ②改革削弱了大贵族和教会的势力 

③改革各国大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④改革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法指导 该题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知识的归类组合。

我们观察四个选项后会发现,只要排除一个选项,就可以轻松得到答案。

所以本题适用排除法。

17、18世纪欧洲君主改革都加强了各国的君主专制统治,增强了国家的实力,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 B

2.否定型选择题的解法

题型特点:

否定型选择题又叫逆向或者反向选择题,要求学让选出错误的一项,设问中常用“不能”、“错误”、“不正确”、“不包括”等限制词,意在考查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应对策略:

第一:

“逆来顺受法”。

即题干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考生不妨就直接找出错误的一项。

为了防止选择中思维出错,考生可以在否定性限制词上画

出,以强化对这一信息的注意。

第二:

“反向选择法”。

即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而学生先选出正确的选项,剩下的一项就是错误的了。

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的逆向思维不如正向思维,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逆向思维带来的偏差。

例题

 关于孟德斯鸠的理论,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他吸收和发展了洛克、斯宾诺莎等人的思想,在政治理论上有所创新

B.他的三权分立学说,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C.他认为只有分权才能使权力相互制约,防止专制,保障自由

D.他认为立法、行政、司法分别属于议会、总统和法院

解法指导 本题可采用“逆来顺受法”。

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学说,即立法、行政、司法分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

据此,可直接判定D项为理解错误的一项。

答案 D

3.图片图表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图片图表型选择题是高考试卷中常见的试题类型,该类型试题信息提供的方式有文字和图片,图片在选择题中起辅助说明试题的作用。

应对策略:

一、从图片图表型选择题构成看,图片有的属于试题的题干,有的属于试题的选项。

所给图片属于试题选项的,一般图片没有标题和说明,解答的关键就是审读图片,获取图片的信息,把图片转化为文字,以便解答试题;所给图片属于题干的,图片对题干是一种说明和解释,解答的第一步是阅读图片的标题,然后再看图片反映的内容,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建立起与题干的联系。

二、从图片图表型选择题内容看,一般有图画、地图、图表等几种。

解答图画类选择题时要注意阅读图画附带的文字材料,据此判断图画所反映的信息;解答地图类选择题的关键是审读图例、地图反映的内容;解答图表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寻找图表中的规律和趋势。

例题

 

断头机——革

命剃须刀

右图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哪一时期的措施(  )

A.君主立宪统治时期

B.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C.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D.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

解法指导 观察图片时要特别注意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

断头机是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恐怖统治的象征。

解答这类试题时要统筹兼顾,既要灵敏地捕捉到图片及图片说明中的关键信息,又要同时对几个选项进行筛选比较。

答案 C

4.比较型选择题的解法

题型特点:

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

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应对策略:

一、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的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二、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三、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或不同点。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例题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的相同点是(  )

A.民主共和B.君主专制

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君主立宪

解法指导 康有为与梁启超同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所以D项是正确答案。

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的比较内容进行类别归类,找到其归属,然后对大的类别进行比较鉴别。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直白提问式非选择题

题型特点:

这种类型的非选择题一般问法比较简单,要么是对材料的简单概括,要么是以材料为依托,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是属于材料题中比较简单的类型。

应对策略:

该题属于传统的试题类型,回答时采用传统答题方法即可。

即首先大致阅读一下材料,了解大概;然后先看设问,根据设问阅读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立法者竭力掠夺和毁坏人民的财产或竭力把人民变成独裁统治下的奴隶时,他们就使自己处于与人民对抗的局面,因而人民不会进一步屈从而是被迫进入上帝为所有的人提供反抗武力和暴力的普通避难所。

”“人民仍保留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当他们发现立法机关的行为与职责相违背时,就会将其取消或改组……。

”——约翰·洛克

材料二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

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

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1)材料一反映了洛克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主

张?

对于这一思想的提出作出贡献的思想家有哪些?

这一思想对于美国共和制的建立有何意义?

解法指导 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材料进行有效的概括和归纳并能够联系所学知识。

一般情况下,需要概括的材料难度不大,结合材料出处即可知其基本内涵。

(1)问,依据材料概括即可。

(2)问,材料中提到三个机构,分别享有不同的权力,再结合材料出处即可知其来自于孟德斯鸠的三

权分立学说。

答案 

(1)统治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法律应该体现人民的利益和保护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

如果统治者违背了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反抗他。

(2)思想主张:

三权分立学说;思想家:

洛克、孟德斯鸠;意义:

有利于防止出现独裁专制,维护美国的共和体制。

2.比较型非选择题

题型特点:

比较型非选择题也是高考题中常见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概括能力,准确、合理、周到是基本原则和要求,比较要知识准确,符合题意,科学合乎逻辑,周到、全面。

应对策略:

我们可以把比较型非选择题分为以下两类:

一、历史人物类比较。

历史人物类的比较应从历史人物的社会背景、思想与活动、阶级立场、历史地位方面比较。

二、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类的比较。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比较应从产生的背景(原因)、经过概况(内容)、结果、性质(实质)、作用、意义、影响方面加以比较。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奎纳认为神学是一种科学,以文字记载的经籍和教会传统作为学术的基本资料。

而这些基本资料则是来自于上帝在漫长历史中给予人类的启示。

依据阿奎那的说法,上帝透过自然给予人类启示,也因此研究自然便是研究上帝。

而神学的最终目标,在阿奎那看来,便是要运用理性以理解有关上帝的真相,并且透过真相获得救赎。

阿奎那相信神学,并主张君权神圣。

即君权来自神权,国王的权力是由上帝通过教会授予的,教权高于王权。

——XX百科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

安全和反抗压迫。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

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所谓权力。

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摘自法国《人权宣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