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史密斯案例一个半自动化的管理样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4169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O史密斯案例一个半自动化的管理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AO史密斯案例一个半自动化的管理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AO史密斯案例一个半自动化的管理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AO史密斯案例一个半自动化的管理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AO史密斯案例一个半自动化的管理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O史密斯案例一个半自动化的管理样本.docx

《AO史密斯案例一个半自动化的管理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O史密斯案例一个半自动化的管理样本.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O史密斯案例一个半自动化的管理样本.docx

AO史密斯案例一个半自动化的管理样本

A

一个半自动化的治理样本

让年生产能力20万台的生产线,在不连续增资扩产的情形下,达到50万台的实际产能;客户可随时以任意量、任意品种组合下单,却仍能保证交货时刻并实现零库存;让不按计件制拿工资、不发额外奖金的工人情愿时刻开动脑筋为公司的技术改进出谋划策……

这些,可能是专门多生产企业都想解决的问题。

A.O.史密斯(中国)热水器,用了七年的时刻差不多实现了上述治理目标。

有业内人士认为,单位面积产能的连续提高是令其快速取得不俗市场战绩的直截了当缘故。

但究其全然,在连续改进(CI)的企业文化下,于治理、运作等组织环节中不断出现的种种创意思维,以及零转换时刻的柔性化生产治理方式,应该才是让A.O.史密斯能够搏杀于400多个热水器品牌的混战中还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请看本期治理案例——《一个半自动化的治理样本》。

“连续不断地提出好点子不是靠一两个人,而是靠一批人”

——CI衍生创意思维

在A.O.史密斯(以下简称A.O.)的生产线中,有一道专门重要的工序——为每台热水器内胆专门喷涂上一种20世纪30年代产生的“金圭”秘方涂层。

那个工序要紧是为了使产品有效抗锈、防腐、防垢,且能承担庞大冲力而不破旧,然而在进入国内市场相当长一段时刻内,A.O.差不多上沿用惯常的“手工喷涂”法。

即以“三班倒”的顺序安排一职员站在喷涂工位上,按照“开转盘、取喷枪、手工喷涂、挂喷枪、吹边”的固定工序,以40秒一个的速度为每个热水器内胆底盖镀上一层“金圭”。

“辛劳还不算什么,只是不同人喷涂的厚度不同,令产品品质的一致性难以得到保证。

而且,每当调换不同品种底盖时,所耗费时刻也相当‘漫长’。

”一直在该工位上工作的喷涂工郭玉林说。

但现在,记者在A.O.差不多看不到这道工序“三班倒”的情形了,郭玉林现在只需按动一下电钮,装有底盖的托盘就会自动旋转,斜上方的喷枪就开始匀速自动喷涂。

“而且每次更换不同品种的内胆时,也只需预设好参数和喷枪角度就能够了。

”郭边向记者演示边说。

“确实是那个令单位喷涂时刻缩短为15秒,效率提高了20%,并省掉一个人工的技术改造方案,完全是由该工位上一名学历只是大专的工人琢磨出来的。

”A.O.的CI项目部经理张雷告诉记者。

因此,并不是每个生产企业都有CI项目部。

CI是英文ContinuousImprovement(连续改进)的缩写。

最早是由日本人提出,属于“精益”生产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几个模块之一的治理思维。

上面的那个例子,在A.O.还能举出专门多,因为与一样制造企业普遍采纳全自动化生产组装方式不同,A.O.自从进入中国市场便一直采取半自动化的工作方式与生产流程。

“如此做的好处便是令我们的治理、运作等组织环节中的种种创意思维得以有的放矢地顺利实施。

”张雷说。

然而,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即使是在开展CI已相对较成熟的企业,也大都只局限于生产一线的广泛应用,不能做到真正的“全员”参与。

而把CI在全公司包括分支机构的采购、生产、销售、物流、服务等各个环节展开,应该说是A.O.的一大突破。

“截止到目前,在A.O.的870名职员中,参与过CI流程的有209人,参与率为24%。

”张雷说。

记者注意到,这些以CI项目“提出者”或“实施者”的身份参与CI的人员,涉及到设计部、采购部、组装车间、制造车间、制造工程部、市场部、销售部、售后服务部等公司所有部门。

“A.O.不设专家团、专家组,因为我始终认为,连续不断地提出好点子不是靠一两个人,而是靠一批人。

”A.O.的总经理丁威说,“只有鼓舞每一位职员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倡导他们勇于承担CI提案,分析问题,实施改进方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推动公司各方面的连续改进。

“说来可能难以置信,有时一个花费无几的CI项目,确实就能一举制造下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元的成本缩减。

”张雷说。

去年一年,由A.O.职员提出并完成的CI项目有192个,而今年仅到6月底的就已有256个。

“CI不能作为某项运动,时不时地爆发性搞上一阵”

——让职员适应于打破陈规

“关于我们,如何推行CI治理理念,确实是过去生产车间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因为在生产企业,职员的素养依旧参差不齐的。

”丁威坦言。

这也正是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前五年,A.O.领导层花费最多精力去做的事,“你要想尽一切可能的方法,自上而下地向工人们灌输新思维、转换旧观念。

CI要求的是一种耐性与体系化,它不能作为某项运动,时不时地爆发性搞上一阵。

”丁威强调。

在A.O.的生产车间里,为方便职员简单描述“思维火花”而设计的“一分钟CI故事”表格,随手可拿可填。

而在每个部门中,A.O.会专门安排受过专门培训的兼职CI辅导员,让他们在自己的部门内扮演起CI教师、教练、和谐员、沟通员与推动者的角色。

“这种种作为,目的只是期望尽最大可能鼓舞和方便每一位职员随时随地提出或实施生产制造、质量操纵、运作流程、经营治理的合理化建议。

”张雷说。

因此,在那个地点,鼓舞机制也十分重要。

一本“CI积分奖品手册”,为A.O.制定出了细致严谨的CI积分奖励框架,并列出小到钥匙扣,大到IBMT40笔记本等多达29种奖品,供职员用参与CI项目取得的积分换领。

而在公司的内部网站AOSWEB上,职员可随时通过专门设定的综合CI查询系统,自由查询积分和参与过的CI项目。

而参观交流、升迁体系、职业培训,亦是A.O.七年来一直坚持采纳,并认为成效更加杰出的职员鼓舞方式。

“老总丁威会时不时地亲自出马,为我们讲课”,前不久刚刚去过深圳信浓电机厂考察参观的李师傅告诉记者,“公司的所有非治理岗位,也差不多上在全公司张贴竞岗通知,明确表示将优先录用在CI工作中表现优秀的职员。

李师傅出去这一次,收成可不小,他给同事们带回了信浓电机厂有效操纵涂胶量的“滴管滴胶法”,“那个完全可‘嫁接’在我们的商用线上的一些接头密封涂胶工序里,以便解决因工人力度不同而造成涂胶不匀,少则漏水,多则形成胶凝块掉落于内胆之中堵塞进出水管的难题。

”李显得专门兴奋。

连续性鼓舞与培养,使职员慢慢适应于打破惯常合理的陈规,怀疑一切过去的条条框框,并能够随时运用数据统计,打好每一笔小算盘。

而在建议被公司采纳后,他们还会自发组织起任务型的团队对项目进行分析与实施。

“甚至就连工人空手走路的距离太长会造成时刻与空间的白费这种小细节,都会被细心的职员注意到,并方法加以改进。

”张雷说。

“反复的转换将‘迫使’职员必须睁大眼睛,集中精力关注订单上的每一处细微要求”

——柔性化治理=超群整合能力+零转换时刻

超过800余种的产品类型、年产50万台的生产任务——只有4条长约50余米的生产流水线。

由于对客户没有下单数量及品种的限制,在A.O.接到的订单上,单一型号品种的产品往往多则百台,少则一两台。

而这便意味着照订单顺序生产的A.O.必须采纳一种同样高转换频率的生产组织形式,才可幸免显现生产线的停止与堵塞。

否则,即便是运输的车辆晚到了半小时、或是某种物料的配送迟来了几分钟,都将使“柔性化”目标难以为继。

“要使柔性化真正得以实现,就必须做到‘人、机、物、法’的全面配合。

”张雷说明,“人”是指各部门的治理者及工人的协同:

“机”指设备、工装、工位、工具的配套、到位:

“物”指内胆、操纵器、导线等物料配送到指定工位的准时准量:

“法”则代表系统的作业指导书及涉及每一道工序的过程操纵手段。

每当接到订单后,生产打算员和销售服务部人员就会一起对该订单进行预处理,在分清这是什么类型的订单、要什么时候发货、有无缺料、能否赶忙生产等相关信息后,就会进而整理出一个第二或第三天就将开始投产的生产打算,并按订单顺序及产品型号做好生产打算单。

随后,在每天上午十点召开的生产会议上,生产总监、车间经理及生产服务部、储运部、质量部的治理者们,将集体讨论这一生产打算单能否按时完成,需要如何配合等等。

当讨论、修改、确定完毕,这一生产打算单就被下发到每条生产线,由生产打算员将其贴到看板上,实行目视化治理,以让所有相关职员都清晰地明白在每一个时段自己都该做什么、该预备什么,并按单执行。

事实上,对制造企业而言,在一条生产线上大批量生产同一类型产品,无疑是最为便利、成本也最低的工作方法。

但A.O.什么缘故要如此与众不同?

“往常我曾工作于美国一家名为DOVER(杜瓦)的公司,负责生产原材料的组织工作。

当时公司要求我们尽量采纳同集团内一家兄弟公司的‘油缸’供应,但与它的合作确实十分不快。

因为其为了自己生产方便、工作轻松,难道做出3天内生产打算完全冻结、不可改变的规定,也确实是说,它的客户不管何时下单,等待开产的最短周期也必须是3天以上。

”正是如此的经历,让丁威充分体验到了企业以客户为导向,而不是以成本为导向,对客户将意味着如何样的贴心与尊重。

因此自从接盘A.O.,丁便定下规矩——生产的最大目标是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交货期,以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

而为使这一规定得以有效贯彻,A.O.还专门围绕交货期制定了对生产车间的“COT”CompleteOnTime,订单按期交付率)考核指标。

然而想到不代表做到。

如何通过内部入手,调整生产组织形式从而有效达成目标,在相当长一段时刻内成为丁威心中挥不去、解不开的困扰。

而1992年的一次美国考察,令他突然茅塞顿开。

在美国一家专业制造马达电机的公司,丁威偶然发觉其生产车间的工人在做电机组装时,始终是在一条生产线上把几种型号品种穿插轮换着做。

即哪怕今天的任务量总共是要做500个A、500个B,工人也仍会采取先做5个A,再做5个B,再做5个A、5个B……如此周而复始的轮番生产方式。

“起初我确实是专门不解,十分困惑,但看来看去,总算瞧出了门路。

”丁威说,“如此的生产方式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慢了一些,却能得到额外的好处。

第一是组装工人可不能养成只凭体会做事的适应,认为下一个跟手头做的这一个确信是一样的,反复的转换改变将‘迫使’他们必须始终睁大眼睛,集中精力去关注每一个订单上的每一处细微要求。

此外,这种轮换生产方式代表的实质上是一种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在接单时便不用专门在意用户的下单品种及数量,几百几千台的大单能做,只订一两台的小单也照样能做。

回到国内,丁便与A.O.的工程师一道设计研发出“快速线、壁挂线、容积线、商用线”这4条“整合了多品种、多尺寸、多规格生产能力”的生产线。

“不但节约掉60万~80万元人民币的引进成本,最重要的是在适用性上能与A.O.的生产组织流程十分合拍。

基础设施建筑好之后,A.O.又开始琢磨如何达到最小转换时刻。

“因为在一条整合度极强的生产线上按照客户订单生产,就意味着我们专门可能经常要面对只做2个A,就要转做B,而做5个B又要转到C的状况,因此不同型号模具的随时调整会是给一线工人额外增加的一项工作内容。

而生产的经济性却将与模具转换时刻的长短成反比。

”丁威说明说。

那个问题,最终依旧依照一名工人的方案改进的,那个工人通过在自动焊机横梁上安装一把刻度尺来关心快速确定摆动的小托盘怎么说该位移到什么位置,由此焊头精确调整到不同规格内胆所需位置上的转换时刻迅速缩短到了3分钟。

“瞧,CI精神又一次关心了A.O.,让我们的柔性化治理逐步成型。

”丁威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