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起重机大修检查项目及其技术标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63920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式起重机大修检查项目及其技术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桥式起重机大修检查项目及其技术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桥式起重机大修检查项目及其技术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桥式起重机大修检查项目及其技术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桥式起重机大修检查项目及其技术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式起重机大修检查项目及其技术标准.docx

《桥式起重机大修检查项目及其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式起重机大修检查项目及其技术标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式起重机大修检查项目及其技术标准.docx

桥式起重机大修检查项目及其技术标准

桥式起重机大修检查项目及其技术标准

为了提高桥式起重机的作业效率,延长服务期限。

必须合理使用,按期维修。

对桥式起重机的检修分为:

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中修和大修。

这些检修保养级别是以连续运转小时数来计算的。

桥式起重机连续运转7200h,一般情况就要大修一次。

大修项目及其技术标准分为:

机械部分、金属结构部分和电器设备部分。

桥式起重机大修理项目及其技术标准(机械部分)

序号

零件

名称

大修理项目

技术标准

1

吊 钩

1、拆卸检查吊钩、轴、横梁、滑轮、轴承并清洗润滑。

2、检查危险断面磨损状况。

3、吊钩的试验

 

1、吊钩、横梁、滑轮轴不准有裂纹,螺纹部分不应松脱拔牙,轴承完好,转动滑轮,螺纹退刀槽处有刀痕或裂纹者应更换。

2、危险断面磨损超过原高度的10%的应作更换。

3、大修后,吊钩应做试验检查,以1.25倍的额定负荷悬吊10分钟,钩口弹性开量不应超过钩口尺寸的0.25%,卸载后不应有永久变形和裂纹。

2

钢丝绳

1、断丝检查

2、径向磨损量

3、变形检查

4、钢丝绳润滑

1、1个捻距断丝数超过钢丝绳总数10%的应按标准报废。

2、钢丝径向磨损超过原直径40%的,整根钢丝绳应报废。

3、钢丝绳直径缩细量至绳径70%的,扭结,绳芯外露,断股者应报废换新钢丝绳。

4、润滑前先用钢丝刷、煤油等清洗,用钢丝绳麻芯脂(Q/SY1152-65)或合成石墨钙基润滑脂(SYA1405-65)浸涂饱和为宜。

3

滑轮组

1、拆洗检修滑轮组,检查裂纹

2、滑轮槽的检修

3、轴孔的检查

4、装配

1、滑轮轴不得有裂纹,轴颈不得磨损原直径的30%,圆锥度不大于5%,超过此值即应更换。

2、用样板检查滑轮槽形,径向磨损不应超过壁厚的30%,否则应报废。

不超过标准者可以补修。

大修后用样板检查,其底部与侧向间隙均不应大于0.5mm,轮槽中心线与滑轮中心线的偏差不应大于0.2mm,绳槽中心对轮廓端面的偏差不应大于1mm

3、大修后,轴孔允许有不超过0.25cm2缺陷,深度不应超过4mm

4、装配后,应能用手灵活转动,侧向摆动不得超过D‰。

D-滑轮的名义直径。

 

序号

零件

名称

大修理项目

技术标准

5

卷 筒

1、卷筒绳槽 

2、卷筒表面 

3、卷筒轴

4、装配与安装

1、绳槽磨损超过2mm应重新车制,大修后绳槽应达到图纸要求,但卷筒壁厚不应小于原厚度的85%。

2、卷筒表面不应有裂纹,不应有明显的失圆度,压板螺钉不应该松动。

3、卷筒轴上不得有裂纹,大修理后应达到图纸要求,磨损超过名义直径的5%时,应更换新件。

4、卷筒轴中心线与小车架支承面要平行,其偏差不应大于1mm/m,卷筒安装后两轴端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0.15mm。

6

车 轮

1、车轮踏面磨损

 

2、两个相互匹配车轮的直径偏差。

3、轮缘磨损与折断、变形

 

4、车轮裂纹

5、踏面椭圆度

6、车轮组装配

1、车轮踏面磨损量超过原厚度的15%时应更换新件,没超过此值,可重新车制,热处理修复。

车轮直径应在公差围,表面淬火硬度HB300-350,对车轮直径大于¢400mm的淬火层厚应大于20mm;小于¢400mm时,淬火层厚不应小于15mm。

2、主动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0.1%,从动车轮则不应超过0.2%;电动葫芦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1%

3、轮缘磨损量达原厚的50%或折断面积超过30mm2应报废,轮缘厚度弯曲变形达原厚度20%应报废

4、车轮发现裂纹则应报废

5、车轮踏面椭圆度达1mm应报废

6、安装好的车轮组件,应能手转动灵活,安装在同一平衡架上的几个车轮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允许偏差为1mm。

7

车轮轴与轴承

1、轴颈的检修

2、裂纹的检修

3、滚动轴承的检修

4、滑动轴承间隙的检查

 

5、轴键间隙检查 

1、轴径在大修后的椭圆度,圆锥度不应大于0.03mm。

2、用磁力或超声波探伤器检查轴,轴上不得有裂纹,划伤深度不得超过0.03mm。

3、圆锥滚子轴承外圈之间允许有0.03-0.18mm围的轴向间隙,轴承压盖调整间隙应在0.5-1.5mm的围之

4、轴与轴瓦的允许间隙(mm)   如表a

轴颈

主动轴间隙

从动轴间隙

20-40

0.6

1.2

40-90

0.8

1.6

5、轴与键的径向允许间隙(mm)   如表b

键槽与键侧向允许间隙(mm)   如表c

轴径

侧向允许间隙

20-40

0.1-0.2

41-80

0.2-0.3

>80

0.3-0.5

表b        表c

轴径

径向允许间隙

20-40

0.1-0.3

41-80

0.1-0.4

>80

0.1-0.5

8

齿轮与减速器

1、拆解减速器,清洗检查齿轮磨损状况

2、齿面的检查 

1、起升机构减速器第一轴上的齿轮磨损量不应超过原齿厚的10%,,其余则应小于20%;大小车运行机构减速器第一轴上齿轮磨损量不应超过15%,其余则应小于25%。

2、齿面点蚀损坏达啮合面的30%,且深度达原齿厚的10%时应报废齿轮,轮齿不应有裂纹或齿轮不能有断齿,否则更换

序号

零件

名称

大修理项目

技术标准

8

齿轮与减速机

3、轴的检修

4、轴承的检修

 

5、装配检查

5.1、中心距:

用千分尺或专用游标卡尺测量齿轮的中心距离。

5.2、齿侧齿顶间隙,可用压铅线方法测量

 

5.3、啮合面积的检修

6、运转试验

3、轴上不得有裂纹,轴的弯曲度全长不应超过0.03mm/m,超标则校直。

4、大修后轴承的径向间隙允许偏差(mm)

轴承径

允许间隙

17-30

0.02

35-50

0.03

55-90

0.04

5、装配时检查以下3项:

中心距、齿侧间隙、啮合面积的偏差(mm)

5.1、中心距允许偏差

中心距

<100

100-200

250-400

>500

允许偏差

±0.07

±0.09

±0.120

±0.150

5.2、齿侧间隙允许偏差

中心距

80-120

120-200

200-300

320-500

500-800

齿侧间隙

0.13-0.26

0.17-0.34

0.21-0.4

0.26-0.53

0.34-0.67

齿顶隙允许值为0.25mm,m—模数

5.3、用涂红丹的方法检查。

啮合面积不低于齿高的45%,齿宽的60%。

6、减速器箱体接合面(剖分面)在任何部位不允许有砸、碰及严重划伤,连缘高点、翻边等,并且剖分面贴合后间隙都不应超过0.03mm,并保证不漏油。

平行度在1m以上不得大于0.5mm;在空载情况下,以1000r/min拖动运转,正反转各不小于10分钟,启动时电动机不应有振动、撞击和剧烈或断续的异常声响;箱体温升不得超过70℃,且绝对温度不高于80℃;轴承温升不应超过40℃,其绝对值不应超过80℃。

9

联轴器

1、齿形联轴器齿面检修

2、、外齿圈端面对中心线的摆动量的检验

3、当轴的中心线无倾斜时,检查联轴器安装径向位移

 

4、无径向位移时,因两联轴器的不同心所引起的外齿圈轴线的歪斜角检查

5、用中间轴联接的齿形联轴器径向位移

1、可参考齿轮部分

2、外齿圈端面允许摆动量(mm)

直径D

40-100

100-200

200-400

400-800

800-1200

允许摆动量

±0.01

±0.02

±0.04

±0.08

±0.120

3、两根轴的允许径向位移量,根据模数不同,其值为0.4-3.2mm

模数/m

2.5

2.5

3

3

3

4

4

4

齿数/z

30

38

40

48

56

48

56

62

径向位移/mm

0.4

0.65

0.8

1

1.25

1.35

1.6

1.8

4、齿圈轴线歪斜角允许在0°30′围

 

5、径向位移最大值Ymax=0.00872A。

A—两外齿套从齿中心量起的中间轴长度。

序号

零件

名称

大修理项目

技术标准

10

制动器

1、制动摩擦片检修

2、制动轮检修

2.1、制动轮表面

 

2.2、制动轮与摩擦片的接触面积及其中心线的偏差

2.3、制动轮安装后,轮缘摆幅检查

 

2.4、制动轮与联轴器的安装

3、小轴,心轴,轴孔的检修

4、制动臂与工作弹簧

5、制动器杠杆系统

1、其磨损量不应超过原厚度的50%,铆钉应下沉≥2mm

2、包括制动轮工作表面、制动轮与摩擦片接触的面积等项标准。

2.1、制动轮工作表面精糙度不低于Ra=1.6μm,HRC不低于50,深度2mm处不低于HRC40;工作表面凹痕或单边径向磨损量达1.5mm时应重新车制及热处理。

加工后的制动轮厚度:

对起升机构不应小于原厚度的70%,对运行机构不应小于原厚度的50%,制动轮大修后,D≤200mm的径向跳动不应大于0.05mm,D>200mm的径向跳动不应大于0.1mm。

2.2、接触面积不小于摩擦片总面积的80%;二者中心线的偏差值为:

当D≤200mm时,不应超过2mm,D>300mm时,不应超过3mm。

2.3、制动轮安装后允许的摆幅mm

制动轮直径D

≤200

>200-300

>300-600

允许摆幅

径面

0.10

0.12

0.18

端面

0.15

0.20

0.25

2.4、与联轴器相连接的制动轮,应把制动轮安装在靠近电动机(或减速器)的一侧

3、小轴、心轴磨损量达名义直径的20%时应修复,超过此值应更换。

4、制动臂和工作弹簧均不能有裂纹或断裂

5、空行程不得超过衔铁冲程的10%,试车时应反应灵敏可靠

11

起升机构及小车部分

1、起升机构的轴

2、电动机与减速器轴的位移检查

3、卷筒和减速器轴线偏差

4、小车轮距偏差

5、小车轨道标高偏差

6、轨道中心线离承轨梁设计中心线的偏差

7、小车轨道接头偏差

8、小车轮端面水平偏差

9、小车轮端面垂直偏差

10、小车轮踏面偏差

11、小车轮距偏差

1、探伤检查起升机构的主轴和传动轴,不允许有裂纹

2、应符合联轴器的安装要求

3、在轴承座处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mm

4、由小车轮测量的小车轨距偏差;当轨距≤2.5mm,允许其偏差为±2mm,且主从动车轮相对差不大于2mm,当轨距>2.5mm,允许其偏差不大于±3mm,且主从动轮相对差不大于3mm。

5、当小车轨距≤2.5mm,允许偏差为3mm;轨距>2.5m,允许偏差为5mm。

6、箱形单梁允许偏差为:

不得大于1/2§,§--腹板厚度(mm)单腹板梁允许偏差为:

小于10mm;箱形双主梁允许偏差为:

2-3mm

7、轨道接头处标高偏差及中心线偏差≤1mm

8、水平偏差不应大于1‰。

且两主动轮偏斜方向相反。

I—测量长度

9、不得大于D/400

10、所有车轮踏面都必须在1个平面,偏差不应大于0.5mm

11、允许相对偏差为4mm

序号

零件

名称

大修理项目

技术标准

12

大车运行机构

1、车轮偏差

2、同一平衡梁上的车轮检查

3、轨道的检查

3.1、轨道外观检查

3.2、纵向倾斜度

3.3、轨距偏差

3.4、两根轨道相对高差

4、夹轨器检修

5、由车轮测量出的起重机跨度偏差

6、由车轮量出的对角线偏差

1、大车车轮的水平、垂直偏差与小车轮相同

2、同一平衡梁上的两个车轮的对称平面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mm

3、包括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