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3735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docx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docx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

一、

《与人论谏书》

[唐]杜牧

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

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

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

“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

“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

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

“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

“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

“晓人不当如是邪?

”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

“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

“骊山若此之凶邪?

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

“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

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数:

计算,查点

B.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干:

冒犯,干犯

C. 晓人不当如是邪                      晓:

知道,明白

D.敬宗皇帝欲幸骊山                    幸:

君王到某地游玩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纳谏而悔过行道者                    渔父莞尔而笑

B.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C.此乃常人之情                        而后乃今将图南

D.况于君臣尊卑之间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院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B.作者借用甲乙之间对话来阐明,进谏“循常”易于接受,进谏“迂险”易遭抵触。

这个平易、生活化的设例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C.汉成帝从桥上过,是因为张猛的说法比薛广德的容易让人接受;唐敬宗去骊山,是因为张权舆的进谏激起了他的好奇与兴趣。

D.本文论证手法多样,讲道理与摆事实结合,使得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最后得出结论“直谏为下”,使人信服。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2)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答案:

 

14.C  C项,“晓人不当如是邪”中“晓”如解释为“知道,明白”,在语法上错误,且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前面说两个大臣就“汉成帝想乘大船通过渭水”进行劝谏,御史大夫薛广德和张猛都建议汉成帝应该从桥上过去,但薛广德劝谏的时候,汉成帝是不高兴的;而张猛劝导的时候,汉成帝听从劝谏,最后从桥上过去,可见汉成帝听进了张猛的劝解,他认为“开导人应当像张猛这样”,句中的“晓”意思是“告知,开导,使(让)人知道,明白”,是使动用法。

15.D  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A项,“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中“而”是连词,表承接;“渔父莞尔而笑”中“而”是连词,表修饰。

B项,“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中“以”是介词,因为、由于;“退论书策以舒其愤”中“以”表目的,来。

C项,“此乃常人之情”中“乃”是判断词,是;“而后乃今将图南”中“乃”是副词,才。

16.C  C项,“是因为张权舆的进谏激起了他的好奇与兴趣”中“好奇与兴趣”的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唐敬宗本就想要去骊山,并非是张权舆的话激起唐敬宗的兴趣。

故选C项。

17.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18.

(1)都因为进谏的话迂腐、耸人听闻,抨击缺点、弊端,(从而)造成这个样子。

(2)因此因进谏却发生政乱的情况,比比皆是啊。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因懒散,才识粗浅、为人愚笨,不懂治世的机巧之心,只是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

每每读到君王与大臣、太平与动荡间,进谏的方式,(就)遥想那些进谏的人,对着墨舔着笔(书写谏言),希望君主能一下子醒悟从而达到天下太平,(如果君主)不醒悟就(情愿)自己被杀,家族被灭,只有这两种(方式),不思考折中的办法。

自秦、汉以来,大概有成百上千的人,不能全部计算。

然而激切进谏从而激发政乱、发生灾祸的情况,比比皆是,接受进谏从而悔改、奉行正道的,不能达到百分之一。

为什么呢?

都因为进谏的话迂腐、耸人听闻,抨击缺点、弊端,(从而)造成这个样子。

迂腐、耸人听闻的话,接近荒诞狂妄;抨击缺点、弊端的话,能够激起人的愤怒。

那些荒誕狂妄、激怒别人的话,(让)地位卑微的人凌辱地位尊贵的人,下级冒犯上级。

因此,进谏不要杀人,杀人更多;进谏不要打猎,打猎的情况更盛;进谏不要大修宫室,宫室修得更加高大;进谏不要任用小人,小人更加得宠。

看在位者的意图,(似乎)想要和进谏者一争谁对谁错,一争脾气谁大谁小,其他方面就不管了。

现今有两个人,甲对乙说:

“你爱吃某种食物,注意不要吃了,真的吃的话,一定会死。

”乙一定说:

“我吃它很久了,你说我死,(我)一定要加倍吃它了。

”甲如果对乙说:

“你喜欢吃某种食物,最好少吃,如果多吃的话肯定会生病。

”乙必定因而感谢他,减少进食。

为什么呢?

迂腐、耸人听闻的话,就(让人)想抵触它;遵循常理的话,就必定相信它。

这是大家的心理。

因此因进谏却发生政乱的情况,比比皆是啊。

汉成帝想乘大船通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进谏说:

“应该从桥上过,陛下不答应的话,我自杀用鲜血来溅你的车轮,陛下就不得入庙祭拜祖先。

”皇上不高兴。

张猛说:

“我听说皇上圣明大臣就忠直,乘船危险,走桥安全,圣明君主也不该冒危险,御史大夫的话可以听取。

”皇上说:

“开导人不应当像这样吗?

”于是从桥上走。

较近的宝历中,敬宗皇帝想要到骊山去游玩,当时进谏的人很多,皇上主意没定,拾遣张权輿跪拜在紫宸殿下,磕头进谏说:

“以前周幽王到骊山游玩,被犬戎或杀害;秦始皇埋葬在骊山,国家灭亡;玄宗皇帝在骊山修建宫室,从而安禄山叛乱;前皇帝游玩骊山,寿命不长。

”皇帝说:

“骊山有像这样危险吗?

我应该前往一次,来验证他的话。

”数天后,皇帝从骊山回来,告诉自己的身边亲近宠幸的人:

“叩头人(张权輿)的话,哪里值得相信!

如今人们平常相处没有纷争,朋友亲人讨论规劝教诲时,还应该从侧面引导委婉解释,让人乐于抛弃他不好的方面,并且乐于发扬他好的方面。

更何况在君与臣、尊与卑之间,想要通过激切、率直的谏言,(从而)希望大道施行、国家太平吗?

所以,《礼》中谈到五种进谏的方式,直谏是下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8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乙]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____________

 

(2)公将鼓之____________

 (3)虽千里不敢易也________________

 (4)今日是也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庸夫/之怒也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17.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

认真阅读甲、乙两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人物

人物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曹刿

 

 

唐雎

 

 

 

 

 

答案:

13.

(1)虚夸。

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2)击鼓。

(3)交换。

(4)这样。

14.[解析]BA项,前一个“也”表示疑问语气,后一个“也”表示判断语气;B项,两个“者”都是“……的人”的意思;C项,前一个“安”是“养”的意思,后一个“安”是“怎么,哪里”的意思;D项,前一个“于”是“从”的意思,后一个“于”是“在”的意思。

15.[解析]BA项,正确停顿应该是“此/庸夫之怒也”;C项,正确停顿应该是“臣/未尝闻也”;D项,正确停顿应该是“下/视其辙”。

16.[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翻译,如第

(1)句中的“狱”是古今异义词,要准确地翻译出它在文中的意思,“虽”是“即使”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虽然”;第

(2)句中的“而”“逆”“轻”“与”,要翻译准确。

还要注意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

[答案]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

(2)但是他(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17.[解析]概括人物形象要注意抓住文章字里行间体现出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出来。

曹刿的主要性格特点是有深谋远虑,而唐雎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两篇文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都是语言描写。

[答案]

人物

人物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曹刿

深谋远虑(远谋)

语言描写

唐雎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语言描写

[参考译文]

[乙]秦王对唐雎说:

“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

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

“不,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守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回答说:

“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

“天子发怒,死尸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说:

“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秦王说: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死尸两个,血流也不过五步远,天下百姓都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

”(于是唐雎)拔出宝剑站起来。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太史公且卒,执迁手而泣曰: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

余为太史而弗论载,甚惧焉,汝其念哉!

”迁俯首流涕曰: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①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始论次其文。

七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

“是余之罪也夫!

是余之罪也夫!

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选自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注】①䌷:

缀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垢:

耻辱

B.以通其狂惑                       通:

抒发

C.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阙:

遗漏

D.于是论次其文                     次:

次序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曼辞以自饰

B.重为乡党所笑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C.退而深惟曰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D.然后是非乃定                      乃喟然而叹曰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当情浓事切之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既是叙述又是抒情,使人读之唏嘘。

B.甲文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心情,并陈说作者对余生的看法。

“浮沉”“俯仰”

“狂惑”词语,表达了司马迁的悔恨、妥协,是现实压迫之后的情感折射。

C.乙文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作者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

这些典故能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D.乙文略述司马迁的处境、情感与心志,可与《报任安书》中“草创未就,会遭此祸”“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等内容映照,文字精微,思想深沉。

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3分)

                        

(2)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3分)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答案:

14.【答案】D  

【试题分析】“次”:

编次,编纂。

句意是:

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答案】C  

【试题分析】C项,都是连词,表承接。

A项,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

B项,表被动,被/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D项,副词,才/连词,于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答案】B

【试题分析】“悔恨、妥协”有误,此处是寓悲愤于自贬。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答案】

(1)如今少卿竟然拿举荐贤士(的事情)教导我,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

(2)《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分标准】“无乃……乎”“剌谬”及状语后置句各1分;“隐约”“遂”及判断句各1分。

18.【答案】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分标准】断对一处0.5分。

断在其他地方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3分为止。

四、袁枚《太子太师礼部尚书沈文》阅读练习

 

乾隆三十四年九月七日,礼部尚书、太子太傅沈文悫公薨于家。

余三科同年也,故其子种松来乞铭。

余按其状,而不觉呜咽流涕。

曰:

诗人遭际,至于如此,盛矣哉,古未尝有也!

公讳德潜,字确士,自号归愚,吴郡长洲人。

弱冠补博士弟子,丙辰荐博学鸿词,廷试报罢。

戊午举于乡,己未登进士,入翰林。

壬戌春,与枚同试殿上。

日未昳,两黄门卷帘,上出,赐诸臣坐,问谁是沈德潜。

公跪奏:

“臣是也。

”“文成乎?

”曰:

“未也。

”上笑曰:

“汝江南老名士,而亦迟迟耶?

”其时在廷诸臣,俱知公之简在帝心矣。

越翼日,授编修。

屡和上诗,称旨,迁左中允、少詹事,典试湖北。

归,召入上书房,再迁礼部侍郎,校戊辰天下贡士。

公自知年衰,荐齐召南自代,而己请老。

上许之,命校御制诗毕,乃行。

上赋诗以赐,曰:

“朕与德潜,可谓以诗始,以诗终矣。

归后,眷益隆。

三至京师祝皇太后皇上万寿,入九老会,图形内府。

而皇上亦四巡江南,望见公,天颜先喜。

每一昼接,必加一官,赐一诗。

嗟乎!

海内儒臣耆士,穷年兀兀,得朝廷片语存问,觉隆天重地。

而公受圣主赐诗至四十余首,其他酬和往来者,中使肩项相望,不可数纪。

尝进诗集求序,上欣然许之,于小除夕坤宁宫手书以赐,比以李、杜、高、王。

海外日本,琉球诸国,走驿券索沈尚书诗集。

盛矣哉,古未尝有也!

然公逡巡恬淡,不矜骄,不干进,不趋风旨。

下直萧然,绳菲皂绨①,如训蒙叟。

或奏民间疾苦,流涕言之;或荐人才某某,展意无所依回;或借诗箴规,吁尧咈舜,务达其诚乃已。

诸大臣皆色骇,而上以此愈重公。

公既老,所选诗或不能手定。

庚辰进本朝诗选,体例舛忤,上不悦,命廷臣改正付刊,而待公如初。

此虽皇上优老臣,赦小过,使人感泣,而亦见公之朴忠,有以格天之深也。

公醇古淡泊,清臞蘁立,居恒恂恂如不能言,而微词隽永。

无贤不肖,皆和颜接之。

有讥其门墙不峻者,夷然不以为意。

诗专主唐音,以温柔为教,如弦匏笙簧,皆正声也。

所着古文、诗各三十卷,诗余一卷。

注释:

①绳菲:

绳结的草鞋;皂绨:

黑色的粗布衣服。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未昳昳:

太阳偏西

B.屡和上诗,称旨称:

符合

C.得朝廷片语存问存:

问候

D.而微词隽永微:

隐秘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尚书:

清代为从一品。

主管朝廷中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屯田、水利和外事活动的大臣。

B.博士:

古代官职名。

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

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职官。

C.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

按照民俗文化,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称“别岁”。

D.训蒙:

古代指教育幼童。

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然公逡巡恬淡,不矜骄,不干进,不趋风旨。

(4分)

⑵有讥其门墙不峻者,夷然不以为意。

(4分)

9.本文在叙写过程中多方面称赞了乾隆皇帝。

试分条概括。

(4分)

[答案]

6.D(微:

含蓄精妙)

7.A(屯田、水利是工部所辖职责)

8.

(1)但是他退让谦恭、淡泊名利,不夸耀骄傲(自大倨傲),不求取功名,不逢迎君主的意图。

(每句1分)

(2)有人讥讽他师门不严(弟子才能不高),(他)却神态自若,不放在心上。

(每句2分)

9.推崇文学;重视人才;为人宽厚(每点1分,答对3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乾隆三十四年九月七日,礼部尚书、太子太傅沈文悫公在家中去世。

我和他三次科考同榜,所以他的儿子沈种松来请我为他写铭文。

我考查他一生的事迹,忍不住失声流泪。

想到诗人一生际遇到了这样的地步,盛大了,自古以来不曾有过。

沈公名德潜,字确士,自号归愚,吴郡长洲人。

二十岁时被补录为博士弟子,丙辰年举荐博学鸿词,他在廷试时没有考中。

戊午年乡试中举,己未年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

壬戌年春天,和我一同参加殿试。

太阳还没有偏西,两个黄门侍郎卷起珠帘,皇上出来,赐座给各位大臣,问谁是沈德潜。

沈公跪下启奏:

“老臣就是。

”“你的文章有所成就了吗?

”沈公回答:

“还没有。

”皇上笑着说:

“你是江南年老的名士,文章也迟迟没有成就吗?

”这时在朝廷的各位大臣,都知道沈公早已被皇上知晓了。

到了第二天,沈公被授予编修的官职。

多次与皇上唱和诗词,很符合皇上心意,后升为左中允、少詹事,主持湖北科举考试。

回朝后,被皇上召入上书房(问话)。

经过两次升迁,被授予礼部侍郎的官职,考察戊辰年天下贡士。

沈公知道自己年老,推荐齐召南代替自己,不久请求告老还乡。

皇上答应了他,命令他校对御制诗完毕后,才可以回乡。

皇上赋诗赏赐给他,说:

“我与德潜的交往,可以说是从诗歌开始,到诗歌结束。

回乡之后,更加受到皇上眷顾,三次到京城,为皇太后皇上祝寿,加入九老会,内府为他画像(留存)。

皇上四次巡游江南,看到沈公,就龙颜大开。

每次接见,一定加官一级,赐诗一首。

唉,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