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三 学业水平试题材料题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2607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三 学业水平试题材料题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必修二三 学业水平试题材料题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必修二三 学业水平试题材料题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必修二三 学业水平试题材料题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必修二三 学业水平试题材料题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三 学业水平试题材料题专项训练.docx

《必修二三 学业水平试题材料题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三 学业水平试题材料题专项训练.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三 学业水平试题材料题专项训练.docx

必修二三学业水平试题材料题专项训练

必修二三学业水平试题材料题专项训练

县(市、区)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__姓名

2.(2014·四川凉山二模·13)(28分)危机一词,含有险境和机会并存的意思。

某种意义上,改革就是倒逼促进的,危机成为改革的催化剂。

面对社会巨变、社会危机,应当审时度势,坚持合乎潮流的制度创新,化解危机,促进社会转型,实现民族振兴。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国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关东的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

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比关东各国晚了很久。

如鲁国“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

战国时期,随着锋利的铁制兵器和强弩的发明,骑兵和野战取代了车阵战,军队主力由大量的农民取代了少量的“国人”,战争的领导权由拥有专门知识的将军和兵法家取代了国君或卿大夫。

秦国为首的国王任命官吏去管理新征服的土地,为了吸引农民参战,出现了“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根据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十六讲》和《史记·商君列传》等选编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用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而被迫采用了试验性疗法,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

…“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吴于厘济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材料三中国进口贸易激增,从1926年的17亿多元增加到1932年的22亿元。

出口却大大下降,由1929年的将近16亿元降到1932年的7亿多元。

1932年入超增加到8.6亿元,比1926年增加了114.6%。

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投资在1930年到1936年的6年中,平均每年增加1.33亿美元。

……1936年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为55.46亿元(不包括东北地区在内),其中外国资本所占比重由20年代的51.6%下降为35.3%;本国资本由20年代的48.4%上升为64.7%,其中官僚资本比重由26%上升为35.9%;民族资本主义资本比重由22.5%上升为28.8%。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论坛》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战争促进了秦国哪些制度变革?

(4分)产生了哪些重大的政治影响。

(4分)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提出的“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36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背景和发展状况。

(8分)说明1936年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6分)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

(1)第一小问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解读能力,据材料一“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可知土地私有制取代了井田制,据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和“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可知军功受爵制取代世卿世禄制,据材料一“拥有专门知识的将军和兵法家取代了国君或卿大夫”可知官僚制度取代了宗法贵族的世袭制度,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第二小问需要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基础,联系第一小问“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和“官僚制度取代了宗法贵族的世袭制度”可知加速了分散的宗法部族制国家向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转型。

(2)本小问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材料二“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和“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解除了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联系新政实质和结果可知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联系新政理论和内容可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联系二战相关史实可知新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联系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相关史实可知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新模式开辟了道路。

(3)第一小问需要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作答,据材料三“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投资在1930年到1936年平均每年增加1.33亿美元”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国家受经济危机影响,为转嫁危机,加紧对华的商品和资本输出,据材料三“1936年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为55.46亿元(不包括东北地区在内)”并联系所学可知东北地区在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占领,且侵华之势不断扩大,民族危机逐渐加重;第二小问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和归纳能力,据材料三“外国资本所占比重由20年代的51.6%下降为35.3%”可知外国资本所占比重下降,但仍占较大比重,据材料三“本国资本由20年代的48.4%上升为64.7%”可知中国资本所占比重上升,据材料三“官僚资本比重由26%上升为35.9%”可知官僚资本发展迅速,据材料三“民族资本主义资本比重由22.5%上升为28.8%”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较快;第三小问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据“1936年”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据“民族资本主义资本比重由22.5%上升为28.8%”并联系第一小问日本侵华之势不断扩大可知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据“外国资本所占比重由20年代的51.6%下降为35.3%”可知中国是半封建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有限;第四小问联系第一小问、第二小问和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答案】

(1)变革:

官僚制度取代了宗法贵族的世袭制度(或军功受爵制取代世卿世禄制);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土地私有制取代了井田制(任意两点4分)。

影响:

加速了分散的宗法部族制国家向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转型;(2分)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分)

(2)影响:

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解除了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新模式开辟了道路。

(任意三点6分)

(3)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列强为转嫁危机,加紧对华的商品和资本输出;(2分)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并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逐渐加重。

(2分)

状况:

中国资本所占比重上升,(1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较快,(1分)官僚资本发展迅速,(1分)外国资本仍然占较大比重。

(1分)

原因:

中国是半封建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有限;国民政府积极主动应对危机(或进行币制改革)(或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任意两点4分)

影响:

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表述为具体的工商业、农业、金融业的恢复和发展,同等给分。

);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任意一点2分)

3.(2013.7·浙江学业水平·42)发明、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1)请对应写出图1、图2所示生产装置或生产工具的名称。

它们分别开始出现于中国历史上的什么朝代?

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应用于生产的意义。

(5分)

材料二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棉纺厂两家,但后来由于有了瓦特蒸汽机这种动力装置,棉纺厂发展很快,1830年达到99家。

1776年,“钢铁大王”约翰·威尔金森在自己的工厂中首次使用瓦特蒸汽机给炼铁炉鼓风。

1788-1806年平均每个鼓风炉产量从800吨增加到1130吨。

1825年,乔治·史蒂芬孙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英国第一条商用铁路上运行成功。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瓦特蒸汽机”的应用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4分)

材料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重大成就(部分)

1980年

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1984年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

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2003年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科书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哪些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取得这些成就的重要意义。

(4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第一次工业革命;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科学技术主题

【答案】

(1)工具:

水排、曲辕犁。

(2分)

朝代:

汉代(或东汉)、唐代。

(2分)

意义:

提高了生产效率。

(1分)

(2)作用:

促进棉纺织业、炼铁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加快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4分)

(3)成就:

空间技术、航天技术、运载火箭技术等方面。

(2分)

意义:

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2分)

4.(2014·山西学业水平·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自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据时人(1846年)记载:

“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1843年,英国输华的棉毛纺织品价值为107.2万英镑,占当年输华商品总额的73.6%,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历史·必修(Ⅱ)》,岳麓书社

材料四

——《历史·必修(Ⅱ)》,人民教育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近代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组织方式和分配方式说明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4分)

(4)当前,农业现代化技术迅猛发展,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提高。

现行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4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三农问题主题

【答案】

(1)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男耕女织。

(4分。

答出两点即可。

(2)变化: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中国逐渐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分。

答出两点即可,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或外国商品大量涌入)(2分)

评分说明:

答出“外国商品廉价”亦可。

(3)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

从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从集体生产到个体生产)。

(2分)

分配方式的转变:

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或从大锅饭到“缴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都是自己的,即多劳多得)。

(2分)

(4)观点一:

适应。

(1分)

理由: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掌握土地经营权,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我国人口众多,国情特殊,适合当前的生产力水平。

(3分)

观点二:

不适应。

(1分)

理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小块土地经营,制约了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使用效率;制约了农产品市场的拓展;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3分)

评分说明:

①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观点给1分,一个论据给1分,两个论据给3分。

②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即可。

③有其他观点,论据充分,论述合理,亦可同等给分。

5.(2015·江苏徐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6)(10分)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他从外国购进锅炉一座,……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邢甲志《清末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沅》

材料三

——彭森主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特点及所反映的经济观念。

(3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历史条件。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重农抑商”政策;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经济改革主题

【解析】

(1)第一小问模式,结合材料一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可以判断出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可以理解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头白不出门;第三小问观念,依据材料一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可知是重农轻商的观念。

(2)第一小问变化,结合材料二中“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可知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第二小问条件,依据材料二中“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可知有利的条件是外资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可以总结出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_

(3)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三中两组片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所有制结构上由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现象;第二小问目标,结合所学知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1)模式: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1分)

特点:

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1分,任答一点即可)

观念:

重农抑商。

(1分)

(2)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分)

条件: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利润刺激;洋务运动技术的诱导。

(3分)

(3)变化:

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到公有制为主体与非公有制经济并存。

(2分)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分)

6.(2015·福建福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5)(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

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

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材料二在中国民族工业中,轻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当时重工业的大部分,仍旧控制在帝国主义资本手中。

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它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

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

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

例如棉纺织业,当时创建纱厂的资本家中,有很多就是军阀官僚和地主,只有少数才是真正由工业资本不断积累起来的。

——摘编自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一卷》

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如何?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列举早期中国民族工业的两例代表。

(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哪些部门?

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的工业化有什么意义?

(8分)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

(1)第一小问地位,根据材料可知是欧洲上层社会竞相购藏;第二小问原因,从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发达来说明。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在中国民族工业中,轻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当时重工业的大部分,仍旧控制在帝国主义资本手中”可知是部门以轻工业为主;根据材料“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它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可知是分布集中于沿海通商口岸;根据材料“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

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可知是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依赖性。

第二小问代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部门,根据图示中主要成就来回答相应部门;第二小问意义,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地位:

广受欢迎、赞誉(或:

欧洲上层社会竞相购藏)。

(2分)

原因:

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发达(或:

工艺水平高,制作精良,享誉世界)(2分)。

(2)特点:

部门以轻工业为主;分布集中于沿海通商口岸;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依赖性。

(3分)

代表:

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保兴面粉厂、大生纱厂等。

(2分,写出两例即可)

(3)部门:

交通运输(2分)、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钢铁生产(2分,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意义:

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4分)

7.(2010.6·河南学业水平·4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北宋都城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鼎盛时期人口达150多万。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用“市井最盛”、“不可驻足”等形容东京的城市景象。

最热闹的市通宵达旦,人员往来不绝,小贩叫卖声不断,商店连绵不绝,还有大相国寺每月五次的庙会集市。

纵观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店铺鳞次栉比,城里还有瓦斯、勾栏等娱乐场所,最大的可容纳千人,里面唱戏的、说书的应有尽有。

材料三今天的开封城有一处公园,名清明上河园,是根据名画《清明上河图》复原建成的,漫步其中,恍若置身于北宋东京的繁华和市井生活。

材料四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嫣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材料一中图一的作者是谁?

(2分)

(2)从材料一、二中能够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4分)

(3)材料四反映的宋代主流文学形式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宋代为什么盛行这种文学形式?

(3分)

(4)如果要研究北宋商业发展和东京的城市风貌,上述材料中哪些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为什么?

(4分)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体会,说明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途径有哪些?

(3分)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商业贸易主题

【答案】

(1)作者:

北宋张择端(2分)

(2)信息:

北宋东京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东京商业繁盛,集市、贸易发达;城市娱乐业发达,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杰作,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

(每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共4分。

答出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本问最高得分不超过4分。

(3)形式:

词(1分)

原因:

宋代城市发展,商业繁荣,市民人口增加,娱乐业相应地需要大量唱词,句子长短不一,便于说唱的词适应了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分。

大意相符即可给分。

(4)史料: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东京梦华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分)

原因:

因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东京梦华录》是第一手资料。

而材料三是现代人造景点,材料四是南宋时期的文学作品。

(2分)

(5)途径:

学习历史教科书;阅读史料、历史著作、人物传记等;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历史遗迹;走访有关人员;网上查询等。

(每点1分,共3分。

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多答不加分;答出其他合理方法和途径同样给分。

8.(2012.6·浙江学业水平·38)从古代到近现代,经济范围从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发展到全球,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1)分析材料一后指出,宋朝东京和唐朝(前期)长安相比,其商业活动主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材料二

(2)概括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的重要作用。

(3分)

材料三(20世纪初)伦敦的居民可以一边在床上喝着早茶,一边用电话订购世界上他认为合适数量的各种产品,并合理地预期有人会将它们尽快地送到他的门口;同时,他可以用同一方式将他的资产投资到全球……如果他愿意……他就可以立即获得廉价的、舒适的、可以到达任何国家或气候区的交通工具……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哪两类工具的技术进步在密切当时世界经济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分)这一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分)

材料四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钳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性质分别发生了怎样的重要变动?

(2分)

材料五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分)这一格局形成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分)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答案】

(1)变化:

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2分)

(2)事件:

新航路开辟。

(1分)

作用: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

(2分)

(3)工具:

通信工具和交通工具。

(2分)

方面:

加速商业信息传播和交流,(1分)缩小了人们的空间距离,联系大为便利。

(1分)

(4)经济结构: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分)

社会性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分)

(5)格局:

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2分)

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分)

9.(2014.1·北京学业水平·52)城市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共18分)

(1)依据上述图文资料,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宋代都城出现的新特点。

(6分)

借助充沛的能源----煤炭,英国新兴的大机器工业在英格兰西北部迅速发展起来。

一大批有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在该地区纷纷涌现,如雨后春笋……其中曼彻斯特是当时的棉纺织业中心,这里数百家工厂都有六七层高的厂房,硕大无比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