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2292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三.docx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三.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三.docx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三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三)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A1型题]{{/B}}(总题数:

40,分数:

100.00)

1.下列各项均为肝硬化大量腹水的体征,但应除外

∙A.蛙腹

∙B.液波震颤

∙C.振水音

∙D.移动性浊音

∙E.脐疝

(分数:

2.5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肝硬化大量腹水的体征肝硬化大量腹水时,视诊腹部在仰卧时腹部膨隆呈蛙腹;由于腹内压力显著增高,脐可突出而形成脐疝;触诊时若用手触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叩诊时有移动性浊音,而不会有振水音,振水音见于幽门梗阻或胃扩张时。

2.下列关于肠鸣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性肠梗阻时肠鸣音亢进

∙B.正常人的肠鸣音约6~10次/分

∙C.麻痹性肠梗阻时肠鸣音活跃

∙D.电解质紊乱时不影响肠鸣音

∙E.胃肠道大出血时肠鸣音减弱

(分数:

2.5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肠鸣音肠鸣音是当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而产生的一种断续的咕噜声。

正常人的肠鸣音约4~5次/分;>10次/分称肠鸣音活跃,但音调不特别高亢,见于胃肠道大出血、急性肠炎和服泻药后;若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时,甚至呈金属音,称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是指持续3~5分钟以上才听到一次或听不到肠鸣音者,见于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等。

因此只有A是正确的。

3.关于腹部血管杂音描述下列各项均正确,但应除外哪一项

∙A.动脉性杂音常位于中腹部或腹部一侧

∙B.中腹部杂音提示腹主动脉瘤

∙C.左、右上腹收缩期血管杂音提示肾动脉狭窄

∙D.动脉收缩期杂音常为喷射性

∙E.无静脉性杂音

(分数:

2.50)

 A.

 B.

 C.

 D.

 E. √

解析:

[考点]腹部血管杂音腹部血管杂音是腹部听诊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对诊断某些疾病有一定意义。

血管杂音有动脉性杂音和静脉性杂音两类。

动脉性杂音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中腹部的收缩期血管杂音(常见喷射性杂音)常提示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若收缩期血管杂音在左、右上腹部,常提示肾动脉狭窄;若该杂音在下腹两侧,应考虑为髂动脉狭窄。

静脉性杂音为连续的嗡鸣声,无收缩期与舒张期性质,常出现于脐周与上腹部,尤其是腹壁静脉曲张严重时,此音提示门静脉高压(常为肝硬化引起)时的侧支循环形成。

4.关于直肠指诊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可适用于诊断直肠疾病

∙B.不适用于诊断妇科疾病

∙C.可适用于诊断前列腺疾病

∙D.可适用于诊断肛门疾病

∙E.可适用于诊断髂窝脓肿

(分数:

2.50)

 A.

 B. √

 C.

 D.

 E.

解析:

[考点]直肠指诊的适应证对肛门和直肠的触诊检查通常称为直肠指诊或肛诊。

方法简便易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不仅能诊断肛门、直肠的疾病,对盆腔的其他疾病如阑尾炎、髂窝脓肿、前列腺和精囊病变、子宫及输卵管的病变等,都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因此该题中关于直肠指诊不适用于诊断妇科疾病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5.脊柱侧凸多见于以下情况,除去

∙A.儿童发育期坐姿不良

∙B.慢性胸膜肥厚

∙C.大量腹水

∙D.胸廓畸形

∙E.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分数:

2.5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脊柱侧凸的原因脊柱畸形临床常见有脊柱后凸、前凸和侧凸。

脊柱偏离后正中线向两侧偏曲,称脊柱侧凸,可分为姿势性侧凸和器质性侧凸两类。

姿势性侧凸见于儿童发育期坐姿不良、一侧下肢明显短于另一侧下肢、坐骨神经痛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器质性侧凸病因包括先天性、特发性、慢性胸膜肥厚、胸膜粘连及肩部或胸廓的畸形。

而大量腹水可引起脊柱前凸,因此答案是C。

6.杵状指(趾)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感染性心内膜炎

∙B.糖尿病

∙C.白血病

∙D.缺铁性贫血

∙E.肥厚型心肌病

(分数:

2.5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杵状指(趾)的临床意义杵状指(趾)为手指(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亦称鼓槌状指(趾)。

临床常见于:

①呼吸系统疾病:

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肺脓肿、脓胸及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等;②某些心血管疾病:

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③营养障碍性疾病:

如肝硬化等;④其他:

如锁骨下动脉瘤可引起同侧杵状指。

因此答案是A。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复合觉

∙A.皮肤定位觉

∙B.两点辨别觉

∙C.体表图形觉

∙D.触觉

∙E.实体辨别觉

(分数:

2.5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复合觉复合觉是大脑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果,包括皮肤定位觉(异常见于皮质病变)、两点辨别觉(异常见于额叶疾患)、体表图形觉(异常见于丘脑水平以上病变)、实体辨别觉(异常见于皮质病变),而触觉与痛、温度觉属于浅感觉。

因此答案是D。

8.下列哪一项属于脑膜刺激征

∙A.巴宾斯基征

∙B.肱二头肌反射

∙C.克尼格征

∙D.霍夫曼征

∙E.跖反射

(分数:

2.5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脑膜刺激征脑膜刺激征包括克尼格(Kernig)征、布鲁金斯基(BrudziIaski)征和颈项强直,因而答案是C。

其余各项中,巴宾斯基(Babinski)征和霍夫曼(Hoffmann)征属于病理反射,肱二头肌反射属于深反射,而跖反射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均属于浅反射。

9.中枢性瘫痪的特点是

∙A.肌张力降低

∙B.腱反射减弱

∙C.浅反射消失

∙D.不出现病理反射

∙E.肌张力增强

(分数:

2.50)

 A.

 B.

 C.

 D.

 E. √

解析:

[考点]中枢性瘫痪的特点中枢性瘫痪病变在上神经元,患肢表现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呈折刀状增强,呈现痉挛僵硬状态,称为硬瘫,肌萎缩不明显,并出现病理反射。

10.下列哪项不是深反射检查

∙A.肱二头肌反射检查

∙B.膝腱反射检查

∙C.提睾反射检查

∙D.跟腱反射检查

∙E.桡骨骨膜反射检查

(分数:

2.5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神经反射检查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为浅反射。

提睾反射检查时,刺激股内侧上方皮肤。

而肱二头肌反射、跟腱反射、桡骨骨膜反射及膝腱反射均需通过刺激肌腱或骨膜,并通过深部感觉器完成,属于深反射。

11.白细胞分类中,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比为

∙A.20%~50%

∙B.30%~60%

∙C.40%~70%

∙D.50%~80%

∙E.50%~70%

(分数:

2.50)

 A.

 B.

 C.

 D.

 E. √

解析:

[考点]白细胞的分类这是道记忆题,在白细胞分类中,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比为50%~70%。

其他细胞成分中,杆状核粒细胞为1%~5%;嗜酸性粒细胞为0.5%~5%;嗜碱性粒细胞为0~1%;淋巴细胞为20%~40%;单核细胞为3%~8%。

12.下列哪项检查结果表示乙型肝炎的传染力最强

∙A.抗-HBs(+)、抗-HBc(+)、抗-HBe(+)

∙B.HBsAg(+)

∙C.抗-HBc(+)、HBeAg(+)、抗-HBe(-)

∙D.抗-HBs(+)

∙E.抗-HBs(+)、抗-HBe(+)

(分数:

2.5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乙肝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HBeAg的多少与乙肝病毒的复制率成正比,它为阳性时,表明血液中有大量乙肝病毒存在。

而抗-HBs(+)是机体已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标志;抗-HBe(+)提示既往感染乙肝病毒:

抗-HBe(+)提示乙肝病毒生成减少;HBsAg阳性提示处于乙肝病毒感染状态。

13.下列关于血尿素氮的改变及临床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消化道出血时,血尿素氮减少

∙B.大面积烧伤时,血尿素氮减少

∙C.严重的肾盂肾炎,血尿素氮减少

∙D.血尿素氮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差

∙E.血尿素氮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强

(分数:

2.5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血尿素氮异常的临床意义血中尿素氮增高见于:

①器质性肾功能损害,如肾盂肾炎等所致的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肾功能轻度受损,尿素氮可无变化,因此,BUN测定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指标,②肾前性少尿,③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如高热、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等。

14.尿中出现白细胞管型,最可能的疾病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狼疮性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肾盂肾炎

(分数:

2.50)

 A.

 B.

 C.

 D.

 E. √

解析:

[考点]尿白细胞管型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当管型内含有细胞或细胞碎片,而且含量大于管型体积的1/3时称为细胞管型,若细胞类型为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管型,常提示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因此答案是E,而其余各项均不是肾实质感染。

15.红细胞沉降率(女性)的参考值为

∙A.5~15mm/1h末

∙B.0~15mm/1h末

∙C.10~20mm/1h末

∙D.15~20mm/1h末

∙E.0~20mm/1h末

(分数:

2.50)

 A.

 B.

 C.

 D.

 E. √

解析:

[考点]红细胞沉降率(女性)的参考值这是道记忆题,红细胞沉降率(女性)的参考值是0~20mm/1h末;而男性是0~15mm/1h末。

16.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见于

∙A.伤寒杆菌感染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失血

∙D.使用氯霉素的影响

∙E.脾功能亢进

(分数:

2.5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急性失血(特别是大出血)时,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能与机体缺氧如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中血细胞释放有关。

而伤寒杆菌感染时,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粒细胞或使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出现暂时性白细胞减少;脾功亢进时,粒细胞破坏过多;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使用氯霉素可使粒细胞生成不足,出现白细胞总数减少。

17.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的疾病是

∙A.荨麻疹

∙B.哮喘

∙C.伤寒

∙D.湿疹

∙E.血吸虫病

(分数:

2.5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主要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某些传染病(伤寒)的极期,因此答案是C,而其余四种疾病均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疾病。

18.试管法凝血时间的参考值为

∙A.1~3min

∙B.1~12min

∙C.4~12min

∙D.6~12min

∙E.1~4min

(分数:

2.5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试管法凝血时间的参考值这是道记忆题,试管法凝血时间的参考值是4~12min。

19.在骨髓细胞学检查中,粒红比值正常可见于哪种病变

∙A.多发性骨髓瘤

∙B.缺铁性贫血

∙C.急性化脓菌感染

∙D.急性溶血性贫血

∙E.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分数:

2.5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骨髓细胞学检查中,粒/红比例正常可见于以下情况:

①正常骨髓象;②粒、红两系细胞平等增多或减少,前者如红、白血病,后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③粒、红两系细胞基本不变化的造血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0.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正常参考值为

∙A.<10U/L

∙B.<20U/L

∙C.<30U/L

∙D.<40U/L

∙E.<50U/L

(分数:

2.5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AST的正常参考值这是道记忆题,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正常参考值为<40U/L。

21.正常成人血清钾的参考值为

∙A.3.5~5.0mmol/L

∙B.3.0~5.0mmol/L

∙C.4.0~5.0mmol/L

∙D.4.1~5.6mmol/L

∙E.3.0~6.0mmol/L

(分数:

2.5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正常成人血清钾的参考值这是道记忆题,正常成人血清钾的参考值为4.1~5.6mmol/L

22.对心肌缺血与心内膜下梗死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淀粉酶

∙B.血清转氨酶

∙C.γ-谷氨酰基转肽酶

∙D.肌酸磷酸激酶

∙E.血清碱性磷酸酶

(分数:

2.5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心肌酶异常的临床意义心肌梗死时肌酸磷酸激酶6h后开始升高,12~24h达到高峰,2~4d降至正常水平。

血清转氨酶在心肌梗死后8~12h开始升高,24~48h达到高峰。

肌酸磷酸激酶在心肌梗死初期变化明显,对心肌缺血和内膜下梗死的鉴别比其他酶更加敏感和更具特异性。

血清淀粉酶,γ-谷氨酰基转肽酶及血清碱性磷酸酶,主要不来自心肌细胞,对其他病变的意义较大。

23.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免疫球蛋白测定

∙B.抗核抗体

∙C.总补体溶血活力测定

∙D.E玫瑰花试验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分数:

2.50)

 A.

 B. √

 C.

 D.

 E.

解析:

[考点]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SLE患者未经治疗前,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可达96%,核荧光图形呈膜型或滴度达1:

160以上者对SLE有确诊价值,抗双股DNA抗体阳性为SLE活动性的标志。

24.下列哪项实验检查,对诊断急性肾炎最有意义

∙A.抗链球菌溶血素“O”

∙B.抗核抗体

∙C.类风湿因子

∙D.红细胞沉降率

∙E.血清补体C3

(分数:

2.50)

 A.

 B.

 C.

 D.

 E. √

解析:

[考点]血清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急性肾炎的临床诊断条件是:

①上呼吸道感染后1~3周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甚至少尿及氮质血症)的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②伴有血清补体C3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③病情于8周内逐步减轻至完全恢复正常。

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提示近期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

但是,它和本题的B、C和D项,均不是急性肾炎的诊断条件。

25.正常成人的尿相对密度为

∙A.1.015~1.025

∙B.1.010~1.020

∙C.1.015~1.020

∙D.1.010~1.025

∙E.1.020~1.028

(分数:

2.5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正常成人尿相对密度(尿比重)这是道记忆题,正常成人的尿相对密度(尿比重)为1.010~1.025。

26.下列哪种情况可出现于正常尿中

∙A.肾小管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

∙B.脂肪颗粒细胞

∙C.含铁血黄素细胞

∙D.少量扁平和移行细胞

∙E.大量移行上皮细胞

(分数:

2.5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尿中的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所见少量上皮细胞(扁平和移行细胞)是由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处脱落后混入的。

而肾实质损害(急、慢性肾炎及肾小管坏死性病变)时可见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又称小圆上皮细胞),此类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时,胞浆中充满脂肪颗粒,称脂肪颗粒细胞;肾充血、梗塞、血管内溶血形成血红蛋白尿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出现含铁血黄素颗粒,称含铁血黄素细胞;大量移行上皮细胞见于输尿管、膀胱、尿道炎。

因此只有少量扁平和移行细胞可出现于正常尿中。

27.当便潜血试验呈(+)时,说明每日消化道出血量

∙A.>5~10ml

∙B.>10~15ml

∙C.>15~20ml

∙D.>20~30ml

∙E.>50ml

(分数:

2.5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便潜血阳性时的每日消化道出血量这是道记忆题,当便潜血阳性时,说明每日消化道出血量>5~10ml。

28.痰镜检查到色素细胞最常见于

∙A.心衰引起肺淤血

∙B.肺包囊虫病

∙C.阿米巴肺脓疡

∙D.支气管哮喘

∙E.以上都不是

(分数:

2.5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痰液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吞噬了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色素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者为心力衰竭细胞,见于心功能不全所致肺淤血者。

29.不符合渗出液者为

∙A.穿刺液自凝

∙B.呈现不同颜色或混浊

∙C.比重>1.018

∙D.Rivalta试验(-)

∙E.细胞数>500×106/L

(分数:

2.5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渗出液多由炎症、肿瘤或物理化学刺激所致,外观不定,可为黄色,脓性、血性、乳糜性,多混浊,比重高于1.018,能自凝,Rivalta试验(+),蛋白质40>g/L,细胞数>500×106/L。

30.V6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是

∙A.胸骨右缘第4肋间

∙B.胸骨左缘第4肋间

∙C.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D.左腋中线V4水平处

∙E.左腋前线V4水平处

(分数:

2.5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胸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

胸导联属单极导联,包括V1~V6导联。

胸导联探查电极的具体位置是:

V1导联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V2导联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导联位于V2导联与V4导联两点连线的中点;V4导联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V5导联位于左腋前线V4导联水平处;V6导联位于左腋中线V4导联水平处。

31.正常QRS波群时限为

∙A.≤0.10s

∙B.≤0.11s

∙C.≤0.12s

∙D.≤0.13s

∙E.≤0.14s

(分数:

2.50)

 A.

 B. √

 C.

 D.

 E.

解析:

[考点]正常QRS波群的时限这是道记忆题,正常QRS波群的时限为≤0.11s。

32.正常成人ST段下移幅度,在任何导联均应

∙A.<0.05mV

∙B.<0.10mV

∙C.<0.15mV

∙D.<0.20mV

∙E.<0.01mV

(分数:

2.5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心电图中ST段下移的正常范围这是道记忆题,正常成人ST段下移幅度在任何导联均应<0.05mV。

33.异常Q波可见于下列各项,但应除外哪一项

∙A.心肌梗死

∙B.右室肥大

∙C.心肌病

∙D.肺梗死

∙E.预激综合征

(分数:

2.50)

 A.

 B. √

 C.

 D.

 E.

解析:

[考点]心电图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异常Q波是指时间>0.04s,或伴振幅>同导联R波的1/4,常见于心肌梗死,也可见于心肌病、预激综合征、肺梗死,而不会见于右室肥大,因此答案是B。

34.左房肥大的诊断标准是

∙A.P波时限≥0.10s

∙B.P波时限≥0.11s

∙C.P波时限≥0.12s

∙D.P波时限≥0.16s

∙E.P波时限≥0.20s

(分数:

2.5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左房肥大的诊断标准

左房肥大的诊断标准:

P波时限≥0.12s,并呈双峰型(以Ⅰ、Ⅱ、aVL导联最明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值≤-0.04mm·s(正常为-0.02mm·s)。

因此答案是C。

35.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是

∙A.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下型

∙B.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C.ST段水平型下降

∙D.ST段上斜型下降

∙E.T波倒置

(分数:

2.50)

 A.

 B. √

 C.

 D.

 E.

解析:

[考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开始于梗死后数小时至数日,可持续到数周,超急性期的高耸T波开始降低,出现异常Q波,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抬高显著者可形成单向曲线,持续不好转则T波开始倒置。

因此答案是B,其余均不是典型的心电图特征。

36.对室性心动过速有肯定意义的诊断依据是

∙A.频率>200次/分

∙B.节律规整

∙C.室性融合波及心室夺获

∙D.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E.QRS波群宽大畸形

(分数:

2.5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是异位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和室性)的一种,频率多为140~200次/分,不会>200次/分,节律可稍不齐。

若偶尔正常的心房激动下传控制心室称心室夺获,或与室性异位节律融合形成的波称室性融合波,这对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有肯定的意义。

而QRS波群宽大畸形和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均无特异性。

37.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是

∙A.P-R间期大于0.12s

∙B.P-R间期大于0.16s

∙C.P-R间期大于0.18s

∙D.P-R间期大于0.20s

∙E.P-R间期大于0.22s

(分数:

2.5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是心电图上出现P-R间期延长,在成人是>0.20s。

38.诊断二尖瓣狭窄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是

∙A.X线胸片

∙B.超声心动图

∙C.心电图

∙D.放射性核素检查

∙E.心导管检查

(分数:

2.50)

 A.

 B. √

 C.

 D.

 E.

解析:

[考点]诊断二尖瓣狭窄的辅助检查题中的五种辅助检查对诊断二尖瓣狭窄均有一定意义,而超声心动图最有意义,可出现城墙样改变,并测出二尖瓣的狭窄程度,是二尖瓣狭窄的特异性改变。

39.下列除哪项外,均可选择胸部X线检查进行鉴别

∙A.胸腔积液是血性或脓性

∙B.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C.气胸或肺大泡

∙D.肺不张或肺实变

∙E.肺脓肿或肺肿瘤

(分数:

2.50)

 A. √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