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与法规.docx
《新闻理论与法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理论与法规.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理论与法规
一、道德、伦理与伦理困境
伦理与道德:
“伦理”是建立在某些得到普遍接受的准则上的理性过程,而“道德”是宗教领域的用语。
道德:
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伦理:
黑格尔认为,道德主要指个人的品质,而伦理则是指社会的道德。
伦理的本质:
当一个道德体系中的因素相互冲突时,伦理就开始起作用了。
与其说伦理解决的是对与错的矛盾,不如说解决的是同样吸引人(或同样令人厌恶)的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并决定如何在二者之间作出取舍。
二、博克模式
博克在《撒谎:
公共与人个生活中的道德选择》(Lying:
MoralChoiceinPublicandPrivateLife)一书中介绍了伦理抉择框架:
1、两个前提:
(1)我们必须对不得不作出伦理抉择的人心怀同情;
(2)维持社会的信任是基本目标。
2、在两个前提上,博克提出解决任何伦理问题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
问问自己的良心,什么是“正确”的行为。
你对这一行为有什么感觉?
第二步:
寻求专家的意见,了解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替换会带来伦理问题的行为。
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既能达到同样的目标,又不会造成伦理问题?
第三步:
与面临同一问题的伙伴进行讨论或假想一场谈话(这些人中既包括直接卷入争议的人,如报道一条新闻的记者或为该新闻提供消息的消息来源,也包括非直接卷入的人,如某位读者或某位消息来源)。
这场谈话的目的是发现我的行为将怎样影响他人?
三、伦理抉择的五项哲学原理
美国传播学者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人在其《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中提出伦理抉择的五项原理: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
“精神美德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正确位置”
不可接受的行为——可接受的行为——不可接受的行为
怯懦…………………勇敢…………………蛮勇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
不可接受的行为——可接受的行为——不可接受的行为
吝啬…………………慷慨…………………浪费
无耻…………………谦逊…………………羞涩
嫉妒…………………义愤…………………怨恨
吝啬…………………慷慨…………………浪费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
2、康德的“绝对命令”:
"只按你的意愿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一准则行动";"要这样行动,永远使你的意志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规律的原则."
解读:
一个人的行为应当基于这个前提,即一个人作出的选择能够成为普遍规律.康德称这一准则为"绝对命令","绝对"即"无条件",也就是要无条件地按照这一准则行动.康德的伦理理论基于这样的观念:
与其说伦理力量存在于行事的人身上,不如说存在于行为本身.
康德认为,一个行为只有出于责任,在道德上才是正当的.对于某些人来说,康德的伦理推理指出,只要你基于绝对命令的要求做了正确的事,行为的结果就不重要了.
根据康德的思想,检验一个行为是否道德要看它是否具有普遍性——即它是否适用于每一个人.
按照康德的绝对命令,新闻工作者不能要求什么特权,例如为了获取新闻而撒谎或侵犯隐私权利.如果认真对待康德的观点,它就会在你作出某些伦理抉择的时候提醒你放弃什么——真实、隐私等等.
3、(英)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功利主义
“为最大多数的人寻求最大的幸福”,功利主义是为最多数的人谋求最大的善的道德哲学。
“行为的结果是决定行为是否道德的重要因素”。
解读:
按照功利主义的观点,为了更多人的利益而伤害一个人可以被视为是道德的。
4、(英)威廉•戴维•罗斯的多元价值理论
总有一种以上的伦理价值观同时在我们的伦理抉择中“竞争”优势地位。
解读:
罗斯与只提倡一种终极价值观的康德和密尔不同,罗斯认为,如果特定的道德选择环境平等,那么这些他称之为责任的相互竞争伦理主张就是平等的。
进一步说,是高度的个人责任感,而不是结果,才能加重这些责任的份量。
罗斯提出了六种责任:
(1)忠实的责任
(2)感激的责任
(3)公正的责任
(4)仁慈的责任
(5)自我改进的责任
(6)不要伤害他人的责任
5社群主义:
社群主义主张,在遇到政治和社会问题时,社群比个人重要,但也不会将个人置于脚下,社会公正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价值观。
用社群主义方法观察,新闻事业不能将自己与政治和经济体制分开,因为它是其中的一分子。
社群主义使新闻工作者能够理解自己所属机构的角色,并以共享的社会价值观为标准评价自己的表现。
四、合乎伦理的新闻价值观
大部分媒介理论都定义一系列新闻特性:
近性、时效性、冲突性、结果性、显著性、罕见性、变化性、具体性、行动性、个性、神秘、戏剧化、冒险、庆祝、自我提高、伦理等。
但这些难以帮助新闻工作者决定如何合乎道德地讲述新闻。
而新闻单位通常强调如下一些以伦理推理为基础建构的新闻价值观:
1、准确:
使用恰当的事实和正确的词汇,并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2、坚韧:
当一个报道重要到足以要求个人和组织的额外努力时,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尽可能向深处挖掘。
3、尊严:
给予报道对象尽可能多的自尊。
4、互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闻工作与他们的观众、读者是伙伴。
5、足量:
拨给重要问题足够的经费。
6、公平:
为所有牵扯到有争议的问题中的人寻求正义,并平等地对待所有的消息来源和报道对象。
公平将“让报道的双方发言”的新闻标准扩大到了“让报道的各方发言”。
7、社区:
重视社会凝聚力。
视自己为公民,从社会利益的角度评价报道。
8、多样性:
公平、恰当地报道受众中的所有阶层。
新闻工作者要进行“多样性思考”,不被传统与文化所左右。
五、忠诚
1、罗伊斯的忠诚定义:
20世纪初美国神学家乔赛亚•罗伊斯认为,忠诚可以成为惟一有指导性的伦理原则。
在《忠诚的哲学》中罗伊斯写道:
“我的理论是,全部的道德法都暗含在一句箴言中:
‘要忠诚’。
”罗伊斯将忠诚定义为一种社会行为:
“一个人对一种信念的自愿、实际、全心全意的奉献。
”
2、罗伊斯忠诚观念受到的批评:
罗伊斯的忠诚概念过于简单化,采取忠诚作为道德原则可能导致对不好的信念的效忠。
[例1]一个志在抢先得到新闻,而不顾其完整或准确性的记者显示的是一种对抢独家新闻的职业理想的错误忠诚。
[例2]广告文案撰稿人抱着一定要让自己的候选人当选的思想撰写歪曲对手的电视广告片的行为就显示了一种错误的忠诚,即忠诚于一个政客,而不是忠诚于民主过程。
六、威廉•F•梅的忠诚框架
这个忠诚框架是对大学教授的忠诚层次提出的,但它同样适用媒介及其从业人员。
其核心价值观表现在两种忠诚:
对人类的忠诚和对真理的忠诚。
事实上,在媒介伦理学中,任何情况都不能成为非人对待或扣押真相的理由。
忠诚框架列表
1、人类共同的忠诚:
尊敬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
诚实、真挚地与所有人沟通。
建造一个公正、有同情心的社会文化环境,推进公共福利。
2、产生于职业实践的忠诚:
履行媒介的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任务。
理解受众的需要。
努力加强自我与他人的职业发展。
避免权力和职务的滥用。
以维护或超越美德和能力理想的方式行使职业行为。
3、产生于雇佣关系的忠诚:
遵守协议,恪守承诺,在法律框架内行事,将正当程序施予所有人。
不要挥霍组织的资源和公众的信任。
促进有同情心的、仁慈的职业关系。
鼓励建立一个种族、性别和社会经济阶层多样化的社区的政策。
4、产生于媒介在公众生活中的角色的忠诚:
担当需要真相的公开机构的表率。
鼓励公开的讨论和争论。
向读者和观众解释你的职业行为。
为无声者说话。
担当社会的镜子。
七、波特方格
1、概述:
波特方格由哈佛大学神学家拉尔夫•波特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是继博克模式之后的又一伦理决策(抉择或选择)模式,这一模式将忠诚的精确表述与推理过程结合在一起。
2、波特方格(模式)的运用:
波特模式要求你通过四个步骤来获得一个伦理判断:
步骤:
(1)第一步:
理解事实。
(2)第二步:
概述决定的内在价值。
(3)第三步:
运用相关的哲学原则。
(4)第四步:
清楚地表明一种忠诚。
波特方格图式(逆时针旋转)
事实
忠诚
价值观
原则
波特模式的运用举例
案例:
在一个8万人口的城市中,有一份发行量3万份的报纸,你是这份报纸的本市版主编。
你的社会新闻记者经常报道本社区中发生的性袭击案。
尽管报纸规定不得披露强奸受害人姓名,但是如果警方提供了相关资料的话,它确实会例行公事地报道这类袭击的发生地点、当时的周边环境,并对袭击者进行描述。
今晚这位社会新闻记者正准备报道昨天清晨发生在市中心公共汽车站台下的强奸案。
警方报告说,那位遭到强奸的年轻女子是自愿和袭击者一起去公共汽车站台的。
虽然她已经25岁了,但是仍然住在本市的智残者教养院中。
她是住在该机构的7名女子中的一个。
她不能描述袭击她的人,警方没有嫌疑犯。
你的记者向你询问他的报道应当包括多少细节,以及包括什么细节。
运用波特别方格对此案例进行伦理决策:
第一步:
理解本案例中的事实.
这是一起强奸智障女子案,事实清楚明白,你的伦理选择在于你准备发布多少信息.
第二步:
概述价值观.
在伦理学中,价值观的含义非常明确:
当你认为某种事物——一种观点或一个原则有价值,就意味着你愿意为它放弃其他东西.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如果你看重真相胜于一切,那么你有时就必须为它而放弃隐私.在本案例中,这种价值体系意味着你要发表每一个细节,因为你看重真相,愿意冒险去侵犯一个无力保护自己的人的隐私.作为一名新闻工作,如果你既看重真相,又看重隐私,那么你能愿意放弃一些真相,不发布所有细节,努力去保护受害人的隐私.(这里表现的是真相与隐私的价值观冲突)
第三步:
哲学原则的运用.
功利主义者可能会争辩说,发表一篇报道,提醒社区有个可怕的家伙仍在外游荡,这个家伙强奸那些从智力上和体力上都不能保护自己的妇女,这是最大的善.
罗斯(多元价值理论)会提出,新闻工作者对读者和受害者都负有责任,在作决定之前必须衡量二者孰轻孰重.
亚里士多德(中庸之道)会推荐一个中间立场,在发表所有细节和干脆不发表报道之间进行权衡.
康德(绝对命令)会建议,保护不能保护自己的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在本案例中,几种伦理原则的应用得出了同一个普遍结论:
报纸应当发表某种报道,但不是那种无意中披露受害人身份的报道或是将她无可救药的天真——信任陌生人——公之于世的报道.
第四步:
忠诚的准确表述.
波特把忠诚看成一种社会任务,波特方格的使用将反映这种伦理规范.在第四步中,你要准确地表达你的忠诚并确定各忠诚之间是否会产生冲突.在上述案例中,你可能忠实于讲述真相,忠实于提醒社区有潜在危险,忠实于保护个人隐私,或忠实于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在此案例中,你的忠诚相互之间没有严重冲突.建议你的记者写一篇这样的报道是有可能的:
讲述真相,但省略一些事实(如,那位妇女在教养院里,有智力障碍),提醒社区存在危险(警方还没有捉住犯罪嫌疑人),保护受害者的隐私(不披露她的姓名和住址).从而达到你讲述了真相,而没有伤害任何人的伦理.
八、隐私
1、隐私概念:
对隐私权的界定,由于民主文化,人们生活习惯的差异,法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隐私”一词来源于美国,即英文中的“privacy”、“private”演化而来,意思是指与他人无关的私生活范围。
隐私,法国法称之为个人生活,日本法称之为私生活。
我国台湾地区有的学者称之为秘密,有的学者称之为隐私。
2、隐私的构成要件:
构成隐私有两个要件,一为“私”,一为“隐”。
前者指纯粹是私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事情,这是隐私的本质所在;后者则指当事人不愿或不便为他人所知、干涉、侵入的个人私事。
因此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入侵或他人不便知道、入侵的个人信息的个人领域。
3、隐私权概念: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个人活动和个人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4、隐私权内容:
内容包括
(1)个人信息保密权;
(2)个人生活安宁权;(3)个人通讯秘密权;(4)个人隐私利用权。
具体包括至少九个方面:
(1)关于私有财产的隐私;
(2)关于姓名与形象利益的隐私;
(3)关于自己之事不为他人干涉之隐私;
(4)关于一个组织或事业内部事物的隐私;
(5)关于某些场合不便露面的隐私;
(6)关于尊重他人不透露其个人信息的隐私;
(7)关于性生活及其他私生活的隐私;
(8)关于不被他人监视之要求的隐私;
(9)关于私人相对官员的隐私。
亲密圈:
1、对隐私的另一种理解:
法学家艾伦•F•韦斯廷将隐私视为控制一个人自己的“亲密圈”的能力。
哲学家路易斯•W•霍奇斯运用“亲密圈”的概念为新闻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员设计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概念。
九、罗尔斯的“无知之幕”
“无知之幕”的本质:
在原初状态中(幕后),各方代表人不是实际的人,他们仅仅是一种假想的生命,没有特别利益群体的偏见,他们通过反思的平衡评估正义观念,从而达到“分配正义”(正义等同于公正)。
十、李普曼的刻板成见
刻板成见: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提出.“刻板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
个人有个人的刻板成见,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见,因而它也起着社会的控制作用。
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十一、图片和视频新闻伦理学
一句古老格言的破产:
1、格言:
“照相机不会撒谎”,“眼见为实”。
2、阿瑟·伯杰说:
眼睛和照相机之间的差异影响了感觉。
伯格说:
一张照片总是现实的“转述”,而不是现实本身。
3、受众不设防:
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都是真实的。
面对被拍摄的对象
1、面对脆弱的对象:
当拍摄对象失去了亲密范围的控制,在现场的摄影记者如何抉择?
2、戈夫曼主张报道对象的两种控制权:
(1)个人空间免受侵犯的权利——如免受照相机、摄像机镜头的侵犯的权利。
(2)保护个人“信息”免受公从关注的权利——如欢乐或悲伤的状态不被公开的权利。
3、摄影记者布赖恩特:
“先拍,再编。
”
他在事件现场的问题清单:
(1)这一时刻应当被公之于众吗?
(2)拍摄是否会将被拍人置于更大的创作中?
(3)我所处的距离造成的侵犯是否最小?
(4)我的行为是否具有同情心和敏感度?
导演镜头:
人为制造镜头图像。
“镜子”摄影:
试图用任何符合摄影师要求的图像来主观地重塑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可以操纵光线、比例、背景、甚至摆拍对象。
“窗户”摄影:
客观地表现现实,不受镜头或摄影师的倾向性影响,摄影师捕捉到恰当时刻,不试图做出改变。
空头照片:
传播主体不顾原始照片的背景,有时并未征得其对象的同意,就使用库存的照片或存档的胶片给新闻报道作图解,这些照片或胶片即为“空头照片”。
电子操控、选择性剪辑(略)
启蒙运动与实用主义真相观相关内容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重点复习.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框架
职业—专业—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
1、什么是职业?
什么是专业?
韦伦斯基(Wilensk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一个职业转变为专业,需要经过五个阶段:
(1)开始努力成为专职或全日制的职业;
(2)建立起培训学校;
(3)形成专业协会;
(4)赢得法律支持以能自主掌握自己的工作;
(5)专业协会公布正式的道德准则。
衡量的标准:
主要集中在是否具有专业知识、是否有职业实践、是否通过服务公共利益而获得经济利益三个方面。
(吴飞)
2、什么是专业主义?
戴维德·卡尔归纳出的专业主义的五个标准相对而言比较准确,即:
(1)提供一种重要的服务;
(2)既有理论背景又有实践背景的专门技能(expertise);
(3)有特别的伦理维度(dimension),且其一般都明确写在实践规范中;
(4)有组织和内部约束的规则;
(5)职业人员要有较高程度的个人自治——独立判断权力。
3、为什么专业主义涵盖职业道德维度?
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
(郭镇之,1999)
专业主义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强调的是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它又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与市场导向的媒体(及新闻)和作为宣传工具的媒体相区别的、以公众服务和公众利益为基石的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模式,是与市场控制与政治控制相抗衡的、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专业社区控制模式。
(陆晔,2004)
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作为对从业者自身的一种自觉的规范和约束,是新闻专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涵。
(吴飞,2004)
新闻学对传播者的研究,大致囿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范围并围绕这一中心,构筑了新闻自由、客观公正、社会责任等话语。
(黄旦,2002)
4、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
客观、公正、独立、真实地描述新闻现象真相以反映事实的本质,并以服务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为实践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公众的信息需求和知情权利,这是新闻专业主义追求的核心内涵。
要求新闻从业者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须遵守职业的道德标准和团体组织的规范制约,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重。
5、什么新闻是专业主义?
陈力丹认为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以及围绕着职业意识的一套新闻传播专业的操作要求。
包括:
1、专业意识:
监测社会环境
2、职业规范意识和评价意识
3、新闻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传媒的专业培训机制
4、严格、客观的专业资格的认可制度
5、专业内部的自律
6、专业精神的范例
新闻专业主义整合了三个领域的理念,即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新闻从业者的行为准则。
(陆晔)
二、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内核
自由—客观—为公众服务(使命)
【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内核】
①专业主义基础:
新闻自由;
专业主义的基础,首先是该组织在社会中具有自己的独立地位,而新闻媒介能享有“第四等级”、“第四权力”这样独立的社会政治地位,就需要以自由地采集、报道新闻为前提。
从传播者的研究角度看,新闻自由恰好为职业新闻人提供了政治中立、不受政党或政府支配的理论武器,从而为新闻组织——作为一个专业的传播者——自由地,即事先没有外来干预而从事新闻报道提供了必要条件。
(黄旦)
②专业化的标志:
客观性;
③为公众服务;
④社会责任理论;————主要观点
(一)拓展了新闻自由的概念的含义
社会责任论之前,自由主义的理论强调使传媒最大程度地不受限制,认为新闻传媒业只要不受束缚,就会将各种消息和思想提供给市场,而从各种消息和思想的交流中,真理必将胜利出现。
社会责任论拓展了原有的概念。
社会责任论提出,新闻自由包含两层意思,即新闻界有“不受……控制/约束的自由”(freedomfrom)和“做……的自由”(freedomfor),即所谓“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
(二)新闻传媒与政府的关系
自由主义新闻业理论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发展起来的,它将政府视为自由的主要对立面,认为总体说来自由意味着不受政府控制的权利。
除了承认政府必须通过维护国内外安全来提供自由能够存在的环境外,自由主义新闻业理论主张在新闻传媒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上,政府需做的,就是允许新闻业自由从事传播,不横加干涉。
社会责任论主张,政府所应做的不能仅仅只是允许新闻业自由、而将该项自由权利的行使听其自然而已。
政府还应积极促进传媒为大众和社会的利益服务。
在必要时,即传媒未能做到为社会提供所需服务时,政府应该出面帮助社会获得这种服务。
换言之,社会责任论主张在必要时,政府应当采取行动,以保护公民的自由。
(三)人的理性
社会责任论认为,人由于思想上的懒惰,会厌倦运用理性,从而会陷于无所用心的盲从状态。
换言之,人并不是生来就一定会寻求真理、服从真理的。
人的目标在于“满足他的直接需要和欲望”。
而“如果一个人要保持自由,他就必须依靠理性来生活,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他所见、所闻、所感受的东西。
”因此,新闻界有责任倡导道德,捍卫社会道德,激励公民运用理性。
(四)关于“观点的公开市场”与“自我纠正法则(或自我修正过程)”
出于对人的理性的怀疑,社会责任论对观点的自我纠正过程的功效,持怀疑态度。
而坚持相信这一过程的功效,正是自由主义的传媒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
弥尔顿、米尔、杰佛逊等自由主义新闻业理论的杰出代表,都相信,只要有言论的自由市场,由于人以其理性的力量能判明是非,真理一定会在思想的交锋中获胜。
社会责任论的创始人则认为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并不支持传统的观点。
创始人之一霍金问道,“如果有人确立这样的原则,即把一切原则都放进辩论的熔炉里。
那么,裁决辩论的原则又如何呢?
此人又由什么方法从假设的无休止的反复冲突中摆脱出来,从中出头呢?
”在霍金看来,在这样的原则前提下,辩论成为无结果的;没人能宣告胜利或失败。
(五)权利与义务的转接
自由主义传播理论认为新闻自由纯粹是个人的权利,强调“开明的自我利益”,因此为了满足一己的理性与天赋,要除却一切加诸个人的限制;
社会责任论则强调“为最大多数人谋最大之福利”,权利与义务(责任)已由个人转移到社会,由理性移转到良心与宗教伦理。
它的目标在于促使社会更易于发挥各种功能,使人类获得最大的快乐。
⑤社会自律及他律机制;
社会责任理论————操作方案:
根据彼得森对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的报告的梳理,作为对新闻业应对公众、社会负责这一基本思路的展开,社会责任论列举了现代社会对于传媒工作的五项具体要求:
(1)新闻媒介应“将日常事件置放于脉络之中,提供真实的、广泛的、明晰的记录,使事件的意义在这样的脉络中得以彰显”。
这就要求新闻界报道要真实、准确,不能弄虚作假,并意味着必须识别区分事实和意见。
新闻界应该不满足于仅仅只是客观地报道“事实”,而且还必须报道事实的真相。
(2)新闻媒介应当成为“交流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这一要求意味着媒介机构应当将自己视为公众讨论的公共传递者。
传媒巨头应该刊播同其自身见解相反的观点,而又并不放弃自身的主张。
新闻业应尽力发表所有重要的观点,而不是仅仅发表那些发行者或从业人员所同意的观点。
提出这样的要求的理由是,传媒控制权已掌握在越来越少的一些人手中,有话要说的个人,已经不再能用独自的喉舌诉诸必要的受众,也不再能创办报纸或杂志,不再能在小册子中表达其思想。
(3)新闻业应描绘“社会的各组成群体的典型图画”。
由于人们倾向于根据头脑中的形象来做判断,不正确的图画(形象)会扰乱准确的判断。
(4)新闻业应负责陈述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5)新闻媒介应使人们“便于与充分获得当天的信息”。
因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的最近信息,因而,新闻和意见必须广为传播。
【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理念】①功能:
传播新闻,同时干预和推动社会;②性质:
报刊是一个独立专业,必须自主;③目的:
为公众服务、反映民意;④运转机制:
靠自己的有效经营,尤其是广告收入;⑤约束机制:
法律和职业道德自律。
J·阿特休尔将新闻专业主义的信念归纳为以下四点:
(1)新闻媒介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来自广告商甚至公众的干涉;
(2)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的知晓权”服务;
(3)新闻媒介探求真理,反映真理;
(4)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三、中国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
1、概览—成名的想象;2、优秀报人的实践;3、南方报业的实践
四、新闻业的十大基本原则
成名的想象重点一览
【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