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基本常识及技巧1.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9342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6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写作基本常识及技巧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新闻写作基本常识及技巧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新闻写作基本常识及技巧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新闻写作基本常识及技巧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新闻写作基本常识及技巧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写作基本常识及技巧1.ppt

《新闻写作基本常识及技巧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写作基本常识及技巧1.ppt(1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写作基本常识及技巧1.ppt

新闻写作基本常识及技巧主讲人:

吴平2013年9月新闻工作者要做“怀疑主义者”。

他应该对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一切可能构成新闻的事情提出疑问。

不轻信任何人,不轻信任何说法,不轻信任何没有经过证实的消息。

对一切都要问个为什么。

疑问会让人清醒,让人细致,让人深刻。

让质疑贯穿新闻采访的全过程,让质疑推动我们去追寻事实的真相。

开头的话新闻的定义:

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人生兴味、实益之事物之现象也。

邵漂萍京报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前中宣部部长)狗咬人不是新闻,因为这太平常了,但是人咬狗是新闻。

约翰L傅加特美国太阳报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

布莱尔美国从认识新闻开始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情。

莫特美国新闻是到了明天就不如今天有趣的事情。

安德烈纪德法国小说家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约斯特美国报人新闻是能引起社会上大多数人兴趣,但以前从未被注意过的事情。

CharlesA.Dana美国太阳报新闻建立在3个W的基础之上:

女人(women),金钱(wampum)和坏事(wrongdoing)斯坦利沃克约纽先驱论坛报新闻实际上是关于现实的历史因此,它不仅纪录事件,而且不时地影响事件。

新闻是对历史的纪录,同时也不是有闻必录。

ThomasGriffith时代杂志新闻就是报纸上发表的东西。

只要你经常注意报纸上刊登的内容,就会比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定义更好地懂得什么是新闻。

杰克海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它至少具有这样几种特征和属性:

首先,新闻是一种客观发生的新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其次,新闻是一种被公众所关心的信息;再次,新闻是一种借助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的信息。

由此,不妨如此认识:

新闻是大众媒体对公众所关注的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状态的报道。

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是写作新闻的前提,你所拥有的财富,就是对新闻的敏感。

构成新闻价值判断系统的元素有:

时效性、影响力、显赫度、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人情味和趣味性。

从学会判断新闻入手时效性报道时间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这条新闻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影响力事件影响的人越多,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显赫度事件中的人物与机构越是著名,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接近性事件与受众在地理上和感情上越是接近,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冲突性事件所包含的冲突越是激烈、越是深刻,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异常性事件越是超出常态、越是反常,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人情味事件中包含的能够触动人们同情心以及能够掀起人们感情波澜的因素越丰富,越强烈,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趣味性事件越是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一个新闻事件不可能同时含有构成新闻价值的全部要素,但一个新闻事件时常会个含有几个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

事件中含有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越多,它的新闻价值就越高。

新闻价值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

新闻工作者是一个运行着的系统中的构成要素,他要服务于一个系统的运行目标。

因此,一个新闻工作者要在环境、受众、媒体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去判断什么是自己应该报道的新闻。

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准备。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

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好的新闻稿。

让自己敏感起来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

在上班下班、吃饭、出差旅游、住宿乘车等看似没有新闻的场合,都能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刚开始成为一名通讯员的时候,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

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最终会成为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通讯员。

1.五要素说或六要素说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主要人物(何人,Who);新闻事件(何事What);事件发生的时间(何时When);事件发生的地点(何地Where);事件发生的原因(何因Why)以上俗称五W。

六要素是指再加上一个H,即事件发生的过程(如何,How)。

全能型导语即五个W和一个H的高度浓缩。

新闻的要素2.新闻要素的实践意义一是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从而保持新闻的具体真实。

二是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

三是有助于编辑进一步核对新闻事实,及时发现稿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新式导语的创新。

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

“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

”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

”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初学新闻的人来说,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通讯人员视野并被其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通讯员,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

每一个通讯员,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生产生活中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通讯员写入新闻作品。

人们常说:

“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

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初学新闻报道的人,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

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

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

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

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

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生活积累,帮助通讯员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角度,是新闻写作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通讯员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通讯人员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

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通讯员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生产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

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新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

1.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新闻要素2.最能表现事物非同寻常之处的新闻要素3.与受众利益最为密切的新闻要素4.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新闻要素5.最能触动受众情感的新闻要素可以选择的报道角度【本报讯】连日来,武山县组织千名机关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起垄沟、铺地膜、点种子、保春灌。

今年,武山县以河谷川区、浅山干旱区、高寒阴湿山区等三大区域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在浅山干旱区以发展旱作农业为重点,建设10.2万亩玉米全膜覆盖基地、5.5万亩复种蔬菜基地,在高寒阴湿山区以特色农业为重点,建设2万亩药材、3万亩蚕豆和芸豆基地。

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12个,完成放养鸡10万只、黄牛冻配改良6000头。

同时,县财政将投入300万元,采取项目扶持以奖代补的办法,继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新发展蔬菜1.5万亩,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

为了切实帮助基层群众搞好春季农业生产,从3月10日开始,武山县集中两个月时间,组织1000多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以“四帮四抓”为主要内容的抓落实、促春耕活动。

同时,该县还出台了领导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通报评比制、督促检查制、质量终身责任制等“五项制度”,将52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分解到县四大组织领导身上,负责具体工作进度督查、协调配合和任务落实。

截至目前,全县输转外出务工人员5万多人,完成全膜玉米覆膜4万多亩,春灌5.4万亩。

武山县千名干部田间地头抓春耕【本报讯】“娃,你放心在外面好好干,有好多干部来帮忙,咱家的地膜已经铺上了。

”武山县高楼乡柴坪村一位农民在自家地头给外地务工的儿子打电话时这样说。

该县是劳务输出大县,今年以来已有5万多农民外出务工,让他们担心的是家中的地没人种,近日,县、乡机关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起垄沟、铺地膜、点种子,使外出务工人员心里的这块石头落地了。

“两个万亩点,东西擂台赛。

同耕一块地,都是一家人。

”这几句顺口溜是最近武山县广大干部群众在田间团结协作的真实写照。

在咀头乡西山梁万亩全膜玉米示范点上,干部群众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投入了紧张地整地块、覆地膜劳动中。

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和办公室的30多名干部帮助薛门村农民每天覆膜10多亩,一名干部说:

“虽然干活很累,但是能为乡亲们帮点忙,心里很高兴。

”村民赵应来说,他家由于劳力少,去年种了2亩全膜玉米,产量比普通小麦高出了两三倍,今年有了机关干部帮忙,他家准备要种5亩多全膜玉米。

武山务工人员不再为春播发愁了武山县新修的梯田已成了农民的“增收田”。

今春县上在咀头西山梁和高楼屏风山这两个地域新修的梯田规划了万亩全膜玉米示范点,总面积达2.3万亩,通过以点带面,确保3月底前全面完成10万亩的覆膜任务,为夺取今年粮食丰收和促进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外出务工人员多,许多农户没有劳力干活,成了农民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为了切实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县上决定抽调机关干部自背干粮袋,深入田间帮助农民干农活。

在顶凌覆膜工作中,县财政已投入200万元补贴群众购买农膜、化肥、种子,降低了农民的播种成本,目前,全县的覆膜面积已达到7万多亩。

天天天水网讯天天天水网讯(记者杨璟)“水是生命之源,供水问题涉及一个地区发展的投资环境,也涉及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生活,解决好水的供应、保护和利用,这既是政府的职责和本分,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解决用水问题时刻放在心上,切实缓解目前城市用水困难的问题;要精心操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要加快进度,及时完成项目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并及早开工建设。

”6月25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辉在,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上,就新辟水源地,缓解城区供水压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标志着天水为缓解城市供水压力,新辟水源地工作全面铺开。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卿主持会议。

市委副书记张应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柴金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光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蒋晓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伯年,副市长赵卫东,市政协副主席杨发元,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安永出席会议。

天水市公共自来水供水系统现有秦州区西十里和麦积区慕家滩两处水源地,总计供水能力为9.9万立方米/日。

由于采取单一的供水方式和对地下水源的过度开采,使水源地无法得到充足的涵养和有效的渗透补充,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加之,近年来持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现实际产水能力不足7.3万立方米/日。

随着天水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水源地已经无法正常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