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2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58749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2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2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2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2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2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2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x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2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2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2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x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2课时人教部编版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强侵华所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了解林则徐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

3.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

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关于鸦片战争的资料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1.欣赏情境《毒品的自述》

一天晚上,全世界的毒品都聚集在毒品王国里开了一个“谁的威力最大”的国际会议。

首先发言的是海洛因先生,他说:

我海洛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管什么人沾上我,都得陪上性命!

我的威力最大!

“哈哈哈!

”这是杜冷丁小姐的声音,“我是杜冷丁,在这些年来,我害死了多少个人,破坏了多少个幸福的家庭,我的威力最大!

“住口!

”一个洪亮的声音说,原来是鸦片,他发言了:

“我是鸦片,我的威力大得一直追寻到古代,古代的鸦片大站就是我引起的,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我的威力最大!

2.听到这些毒品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

3.师:

是啊,鸦片确实给我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它让农民无尽种地,工人无尽上班,军人无心打仗,差点让我国轮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节课,我们便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

4.揭示课题: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二、鸦片战争

(一)鸦片的危害

1.师介绍中国近代发展史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

就在清朝逐渐走向衰败,英国却发展成为工业强国,对中国这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垂涎欲滴。

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英国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企图借此打开中国的大门。

自此,中国成了一个灾难深重的大国。

2.图说鸦片

1660——1840年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

年代

单位:

箱(一箱的64千克)

(1662一1722)

200

1767

超过1000

1781

约2000

1790

约4000

1824

超过10000

1832

超过20000

1835

超过30000

1838

超过40000

(1)读表,说说你有些什么发现?

(2)师:

随着鸦片的输入越来越多,中国吸食鸦片的人也越来越多。

欣赏当时在家吸食鸦片的人的图片。

(3)猜测:

大家都在家吸食鸦片,还有人工作吗?

3.鸦片的危害

(1)师:

你对鸦片有哪些了解?

(2)鸦片售价昂贵,它在迫害我国人民身体的同时,更是掠夺了我国大量的黄金白银,给我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鸦片走私给英国资本家和鸦片贩子带来巨额利润,带给中国的却是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烟毒泛滥,世风日下,使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

据统计,1835年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超过200万。

上自清朝官员,下至平民百姓,许多人吸毒成瘾,身心俱损。

4.鸦片从根本上毁坏我国国民的身体,从经济上掠夺我国钱财。

思考:

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下去,将会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二)虎门销烟

1.师:

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我们就任人宰割吗?

答案肯定是不。

就在这危难的时刻,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要求严惩贩卖和吸食鸦片的人,抵制鸦片的输入,其中态度最坚决的是林则徐。

2.认识林则徐

林则徐从小发奋读书,志向远大。

他为官清廉、爱国爱民,不仅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民族英雄,也是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在清朝闭关自守的年代,林则徐却放眼世界,聘请精通外文的人才编译了《四洲志》,其中记载了许多国家的地理、历史情况。

3.林则徐主张的虎门销烟

1839年3月,林则徐奉朝廷之命到广州查禁鸦片。

他郑重宣布: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他依靠民众的力量,雷厉风行地开展禁烟运动,采取没收鸦片、抓捕烟贩、严防海关等一系列严厉措施。

最终,禁烟取得成功,没收英国商人的鸦片近20000箱。

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亲自指挥销毁没收的鸦片。

虎门海滩人山人海,士兵和百姓们用刀劈开箱子,将鸦片取出,切成碎块,混合生石灰投入池中溶解,在场群众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

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4.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称颂,对中国今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

请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第一幅——烧鸦片。

(三)鸦片战争爆发

1.师:

走私鸦片受到中国抵制,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英勇无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2.了解鸦片战争

(1)师:

很多地方都有与鸦片战争相关的遗迹和纪念馆,课前我们也收集了一些关于鸦片战争的资料,让我们在小组内分享资料,去感悟英烈们的爱国精神吧!

(2)走进鸦片战争博物馆,了解关于鸦片战争的事迹。

(3)了解关天培的誓与炮台共存亡

关天培是广东水师提督(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英军进攻虎门炮台时,他亲临战场指挥,点燃火炮攻击敌人。

他说:

“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

”他们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大部分士兵壮烈牺牲。

关天培身负重伤,仍坚持与英军战斗,终因伤势过重,壮烈殉国。

3.拓展练习:

鸦片战争中,还有许多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让我们课后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吧!

提示:

可以看《鸦片战争》的电影,也可以收集爱国志士的名言,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四)鸦片战争的结局

1.观看鸦片战争的结局视频,了解鸦片战争的结局。

2.师: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妥协求和告终。

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中要求将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从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4.思考:

为什么说中英《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五)香港回归

1.观看《香港回归》的视频,英国国旗降下,我国五星红旗升起,代表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2.回顾香港回归

100多年后,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

7月1日零时整,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香港回到祖国怀抱,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香港回归的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多年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3.议一议:

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

三、师总结。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国的闭关自守、武器装备的落后,及清朝政府的无能,使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到150多年后,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充分说明落后就要挨打。

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

四、拓展练习

鸦片战争中,还有许多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让我们课后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吧!

提示:

可以看《鸦片战争》的电影,也可以收集爱国志士的名言,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板书设计: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签订《南京条约》落后就要挨打

香港回归祖国怀抱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中华民族创造了()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

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陷入()的境地。

2.1835年全国吸食鸦片人数超过()。

3.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要求严惩贩卖和吸食鸦片的人,抵制鸦片的输入,其中态度最坚决的是()。

4.走私鸦片受到中国抵制,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1840年6月,()正式爆发。

5.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妥协求和)告终。

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条约中要求将中国的()割让给英国。

6.1997年()月()日,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二、判断。

1.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使我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

2.“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关天培说的。

()

3.从鸦片战争让我们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

()

4.1840年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

5.1839年6月林则徐亲自指挥了虎门销烟。

()

6.有人说: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错的,由于禁烟才引发了战争。

”()

7.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

8.清朝末年,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最终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

三、简答题。

《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一、填空。

1.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

2.1835年全国吸食鸦片人数超过(200万)。

3.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要求严惩贩卖和吸食鸦片的人,抵制鸦片的输入,其中态度最坚决的是(林则徐)。

4.走私鸦片受到中国抵制,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5.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妥协求和)告终。

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中要求将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6.1997年(7)月

(1)日,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二、判断。

1.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使我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

2.“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关天培说的。

(X)

3.从鸦片战争让我们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

(√)

4.1840年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X)

5.1839年6月林则徐亲自指挥了虎门销烟。

(√)

6.有人说: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错的,由于禁烟才引发了战争。

”(X)

7.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

8.清朝末年,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最终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

三、简答题。

《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答:

《南京条约》的内容是: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强侵华所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了解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

3.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

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

1.师:

上节课结束时,我们布置了“收集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

这节课我们便来讲讲孩子们收集的故事。

2.在小组内分享收集到的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故事或英雄人物故事。

3.全班请两三名同学代表交流。

4.师:

这些英雄人物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国的历史故事。

5.揭示课题: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

圆明园的诉说

(一)了解圆明园及其毁灭的真相

1.观看《圆明园的毁灭》视频

2.说说你对圆明园的了解。

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

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壁,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3.外国人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看法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维克多.雨果

(1)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

(2)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

4.师小结: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

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圆明园的延伸

1.观看电影《圆明园》或《圆明园的毁灭》,写观后感。

(课后任务)

2.阅读别人写的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纪录片《圆明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看到野蛮无礼的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

他们被圆明园的美景和园中数不胜数的珍宝惊呆了,震惊之后就开始了疲狂的抢劫。

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走的,就任意毁掉。

他们用大斧把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砸碎,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又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园内有几百人被活活烧死,真是惨不忍睹。

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就这样被毁了。

看到这里,我紧握着拳头,感到十分屈辱,更感到责任的重大。

“少年强则国强”,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强盛,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1)认真阅读这位同学的观后感。

(2)说说你读了以后给了你哪些启发?

3.辩一辩: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

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

你怎么看?

说说你的理由。

(1)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认为应该重建的为正方,认为应该保留旧址的为反方。

(2)学生进行辩论。

(3)师小结:

据估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有秦代的青铜的,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这是我国的巨大损失,更是我国的巨大耻辱。

俗话说“知耻而后勇”,勿忘国耻才能奋勇前行。

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而铭记的最好方式就是保留这段见证。

所以,让圆明园的毁灭深入人心,继续警示后人:

落后就要挨打!

4.思考:

你还知道哪些文物被掠夺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

活动二:

甲午风云

(一)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

1.学生自由学习书50页上的内容。

2.学生交流甲午战争的起因

3.师小结: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到19世纪末,更是凭借国力的不断强盛,加紧扩军备战的步伐,妄图称霸亚洲。

1894年,日本海军偷袭中国运兵船只和护航舰,从而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

1.听民族英雄的故事——民族英雄邓世昌

邓世昌是清朝北洋舰队致远舰舰长,他曾说过:

“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

在日规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危急时刻,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舰同归于尽。

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其射击,致远规不幸中弹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2.思考:

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

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请查找资料,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1)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老师拓展介绍民族英雄丁当昌的故事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

安徽合肥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

祖先明初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

丁汝昌早年参加太平军,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归顺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

光绪五年(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

光绪七年(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

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

(三)甲午战争的结局

1.猜猜甲午战争的结局。

2.了解甲午战争的结局

黄海海战失利后,旅顺、威海等地也被日本攻占。

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1895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3.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想一想:

这些条约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可以不签吗?

5.议一议:

翻开中国近代史,从中英《南京条约》的民族屈辱,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断抗争。

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1)《马关条约》真是亡国的条的啊!

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伦为丰封建丰殖民地社会。

(3)历史上的屈辱,我们永志不忘,屈辱中的抗争精神,我们要永远继承!

(4)中国之所以受欺负,主要是我国太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挨打,只有让自己不断强大。

三、总结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

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

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

在签订《马关条约》时割让的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是何时回归祖国怀抱的?

板书设计: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圆明园的诉说:

万园之园,洗劫一空

甲午风云:

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1860年10月6日,()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

2.(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件。

4.(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

5.我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民族英雄有()、()等。

6.()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7.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

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

()

二、判断。

1.1860年,英美联军将圆明园洗却一空。

()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3.圆明园规模宏大,被称为“万园之园”。

()

4.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人为了称霸亚洲而故意挑起的。

()

5.198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

6.《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了辽东半岛及台湾各岛屿。

()

三、简答题。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

2.(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

4.(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5.我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民族英雄有(邓世昌)、(丁汝昌)等。

6.(1895)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7.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

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

(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判断。

1.1860年,英美联军将圆明园洗却一空。

(X)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3.圆明园规模宏大,被称为“万园之园”。

(√)

4.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人为了称霸亚洲而故意挑起的。

(√)

5.198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X)

6.《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了辽东半岛及台湾各岛屿。

(√)

三、简答题。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