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钢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58226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钢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内蒙古包钢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内蒙古包钢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内蒙古包钢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内蒙古包钢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钢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含答案.docx

《内蒙古包钢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钢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包钢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含答案.docx

内蒙古包钢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语文试卷

1、现代文阅读(36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中。

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②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

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

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

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③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

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

并不尽然。

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

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

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

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

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

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

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⑤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

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

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

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⑥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

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

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

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选自盛玉雷《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人民日报》2019年4月3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美好的春色,人们的表达是不尽相同的,这与人们驾驭语言的能力有较大关系。

B.语言折射的是人们的情感,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

C.时代在进步,互联网也发展迅猛,许多人在语言表达上更偏爱表达简洁的网络用语。

D.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笑”为例,意在论证汉语的博大精深,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B.“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及诗词的古音讨论,反映出如今语言生活的活跃和复杂。

C.作者通过对比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得出语言表达贫乏的原因在于网络语言的冲击。

D.文章先指出语言表达贫乏这一现象,然后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76.5%的国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表达时不会使用修辞,更不会引用或者是创作诗句。

B.很多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夸张的语气词,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不利于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C.虽然在表达时语言贫乏,但是从存量和增量上来看,词汇的数量都没有减少,而是增多了很多。

D.想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不能套用流行词汇,因为现在新词汇层出不穷,不合乎表达规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一场巨大的火灾席卷了法国巴黎市中心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火灾令巴黎圣母院受损严重,但大教堂主体建筑和一些重要文物得以保存。

大火发生后,工程人员逐渐固定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结构,起重机把部分建筑材料运走。

消防部门称,他们已冷却大教堂的墙壁及从屋顶跌下的碎片,外墙再没有倒塌的风险。

巴黎圣母院短期内难以对外开放,负责管理圣母院的主教表示,他相信法国总统马克龙有关圣母院能在5年内完成重建的承诺,他期望届时圣母院能恢复原貌。

他较早前表示,圣母院大火迅速蔓延,或与电脑系统故障有关。

负责监督巴黎圣母院消防安全系统设计的建筑师承认,他们低估了火势蔓延的速度,造成比他们预计更严重的后果。

他们一直认为,阁楼的古老橡木木材会缓慢燃烧,即使圣母院的保安要花约6分钟,登上阁楼确认起火后才通报消防部门,仍有充裕时间灭火。

但这次火灾由警钟响起,到消防员携带重型器材登上阁楼开始灭火就需20分钟,多番延误才导致损失惨重。

有消防安全专家批评巴黎圣母院火灾应变机制不合理,而建筑师为了避免水浸及损毁建筑结构,拒绝在阁楼装设洒水器及防火墙,也低估了这幢复杂建筑物所需的防火措施。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04月22日)

材料二:

巴西国家博物馆去年9月发生大火后,12日首次对媒体开放。

2000万件馆藏仅10%得以被幸运救出。

预计整个修复工作将在2020年完成。

巴西国家博物馆位于里约热内卢市,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曾是葡萄牙和巴西皇室的居所,后成为巴西历史上最悠久也是最重要的科学研究机构。

去年9月初,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大火,博物馆的主体建筑除了外墙之外,全部被烧毁。

2000万件收藏品中,除了本身耐高温的陨石以及保存在钢制柜子里的古生物样本以外,多达90%的藏品被破坏。

火灾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巴西联邦警察仍在调查起火原因。

截至目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抢救出约2000件完整的文物或文物碎片,抢救出的文物包括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美洲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卢西亚”,以及距今上千万年的化石和贝壳等。

巴西《环球报》13日称,研究人员表示已救出文物的数量远超预期。

巴西新闻网站“Terra”称,由于建筑物的天花板、多处墙壁和若干楼层被烧毁,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对整个建筑进行加固。

目前,博物馆的加固措施已经能够允许人们走进建筑物内部,展开救援工作。

文物抢救协调员克劳迪亚称,经历大火之后,文物都非常脆弱,一经碰触就有可能会被损毁。

目前的抢救工作仍然非常“表面”,只是记录、查找等基础工作。

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凯尔勒表示,抢救工作虽然进展顺利,但抢救出来的文物暂时无处存放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节选自《环球时报》2019年2月15日)

材料三:

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4个,石雕造像59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1500年来,石窟不断经受着大自然的风化、雨水等侵害。

“从目前的保护手段来看,人类并没有能力通过化学、物理的方法来彻底阻止石窟老化。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院副教授李志荣说,遵守考古学的原则和方法,把石窟现存的信息全面、科学地记录,原真地呈现,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从2003年起,云冈石窟就开始了数字化探索。

据宁波介绍,云冈石窟通过与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长期研究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依托高精度测绘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科技手段,永久地保存云冈石窟珍贵文物及历史档案的方法。

数据采集建档是第一步。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生成洞窟中各个方向的剖面图,使洞窟得以多角度展示,为云冈石窟建起三维“数字档案”。

在高清三维数据的支持下,云冈石窟研究院打造了一套基于VR眼镜的沉浸式石窟体验系统。

该系统可支持最多15人同步在云冈石窟第18窟的虚拟场景中进行漫游,游客还可乘坐虚拟的莲花升至空中欣赏石窟高处的艺术细节。

借助于精准数据,云冈石窟得以复制还原,皇家石窟的宏伟气势得以跨时空跨地域展现。

(节选自《新华网》2019年4月23日)

材料四:

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区刘亚楼旧居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遭拆除案,行政追责34人,刑事追责7人;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革命旧址遭破坏案,违法建筑被拆除,行政追责8人,刑事追责3人……近日,国家文物局对外通报“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2016—2018年)”情况,曾经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几起文物破坏案件,再次走进人们视线,成为我们整治文物违法犯罪的标志性案件,也见证着我们保护文物、维护文物安全的坚定决心和坚实行动。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无论是登临万里长城,还是探访石刻洞窟,无论是瞻仰革命遗址,还是踏足名人故居,只要你走近文物,就能穿越历史的烟云,与过往的岁月对话,与绵延的文明相拥。

可以说,文物是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象征与见证,文物一旦毁损,消失的不只是文物本身,还有文物背后珍贵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深蕴的精神。

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破坏文物的现象仍不时发生。

以长城为例,“拆砖建房”者有之,“将野长城用水泥抹平”者有之,“为了修路将长城强行掐断”者亦有之。

而在当前各种破坏文物的行为中,法人违法已成影响文物安全的首要风险。

据了解,在国家文物局督察督办的文物违法案件中,法人违法占比高达76%。

解决文物法人违法难题,还需地方政府加强文物安全主体责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同时,文物行政部门和执法机构监管责任也亟待进一步加强。

(节选自《中国文化报》2019年4月1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负责监督巴黎圣母院消防安全系统设计的建筑师认为,阁楼的古老橡木会缓慢燃烧,发生火灾后仍有充裕时间进行灭火。

B.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凯尔勒表示,文物抢救修复工作进展顺利,但文物的存放问题暂时没有得到解决。

C.浙江大学文化遗产院副教授李志荣认为,目前的保护手段无法彻底阻止石窟老化,把石窟现存的信息全面、科学地记录,原真地呈现,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D.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破坏文物的现象仍不时发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黎圣母院大火造成损失惨重,不仅与电脑系统故障有关,更是因为负责监督消防安全系统设计的建筑师低估了火势蔓延的速度,没有在阁楼装设洒水器及防火墙。

B.在高清三维数据的支持下,人们运用VR眼镜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感受到云冈石窟的艺术魅力。

C.整治文物违法犯罪,不仅需要地方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更需要文物行政部门和执法机构加强监督和监管。

D.巴西国家博物馆2000万件馆藏仅10%得以被幸运救出,这些文物经历大火之后非常脆弱,一经碰触就有可能会被损毁,修复难度非常大。

6.根据以上四则材料,请你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几点建议。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头脑中的旅行

彭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

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

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

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

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

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

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

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

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

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

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

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

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

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

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

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

“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

”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

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

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

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

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

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

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

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

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

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

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

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

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⑩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

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

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本文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以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重要手段。

B.“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C.第⑨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

D.今天,科技的发达既使现实的旅行更加便利,也为想象的旅行提供了帮助,瞩目于网上的各种图片,在头脑中旅行,我们可以“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8.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

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

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

“无它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

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

父母问其故。

女曰:

“欲得贤如梁伯鸾者。

”鸿闻而聘之。

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

及嫁,始以装饰入门。

七日而鸿不答。

妻乃跪床下请曰:

“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

今而见择,敢不请罪。

”鸿曰:

“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

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妻曰:

“以观夫子之志耳。

妾自有隐居之服。

”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

鸿大喜曰:

“此真梁鸿妻也。

能奉我矣!

”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

“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

无乃欲低头就之乎?

”鸿曰:

“诺。

”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

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伯通察而异之,曰:

“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乃方舍之于家。

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

咸曰:

“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

”葬毕,妻子归扶风。

(节选自《后汉书·梁鸿传》)

1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校尉,是古代中国高级军官。

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B.太学:

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学官称博士,学生叫太学生。

C.上林苑:

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始建于秦始皇时期,汉武帝即位后进行了扩建,规模大得惊人。

D.床:

在古代是供人坐卧的器具,也可指井边的石栏。

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像床形的字,在汉代实用范围更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鸿的父亲梁让,在王莽时期曾担任城门校尉,居住在北地并在那里去世。

当时梁鸿年龄还小,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了。

B.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隐居的准备。

D.梁鸿气节高尚,他死后,人们都认为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1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通察而异之,曰:

“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登崖州城作》描写了作者被贬的境遇和不能回归的深沉忧伤,情调悲怆沉郁。

B李德裕凭楼远眺,亲眼看见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于是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C柳诗中的“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诗人埋藏在心底的被贬远离家乡的抑郁之情,不可遏止地倾吐了出来。

D两首诗都写到了“望”,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德裕“望”的是京城,思念都很深切。

15.两诗都写到了“山”,但运用的手法和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