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上主题二《我是中国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7524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上主题二《我是中国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大班上主题二《我是中国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大班上主题二《我是中国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大班上主题二《我是中国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大班上主题二《我是中国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上主题二《我是中国人》.docx

《大班上主题二《我是中国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上主题二《我是中国人》.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上主题二《我是中国人》.docx

大班上主题二《我是中国人》

主题

(二)我是中国人主题备课

主题分析:

本主题利用国庆节前后组织相关教育活动,主题的选择在帮助幼儿了解祖国,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主题设计通过“我爱祖国”“中国人了不起”“祖国真大”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认识探索活动,帮助幼儿初步感知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丰富对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感性认识,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并为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祖国的美丽,富饶、强大、萌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主题目标:

1、了解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我们都爱国旗,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全中国人民的节日,体验庆祝国庆的欢乐情绪。

3、了解我国主要的名胜和特产,交流到各地去旅游的经验和感受。

4、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及习俗,感受参加民间活动的快乐。

5、了解我国有许多有名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时间安排:

9.26----10.16

主题网络:

 

主题

(二)我是中国人活动计划

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

艺术

《中国功夫》

《传统游戏真好玩》

《月亮姑娘做衣裳》

《静夜思》

《月亮船》

《五星红旗我爱你》

《欢庆节日》

《我们的祖国真大》

《有趣的汉字》

《我骄傲,我是中国娃》

《了不起的中国人》

《月亮的变化》

《草地上的小动物》

《月亮上的兔子》

《分水果》

《小狗做游戏》

《民族大家庭》

《四大发明与现代科技》

《看一看,数一数》

《美丽的拉花》

《雄伟的天安门》

《折五角星》

《折帽子》

《有趣的京剧脸谱》

《青花瓷》

《泥塑、面塑欣赏》

《红红的中国结》

区域

活动

主题区域:

1、美工区:

《好吃的月饼》《绘画天安门》《折五角星》《民族乐器多》《青花瓷》《扎染丝巾》《民间艺术欣赏》《描画京剧脸谱》《名字大变身》

2、科学区:

《月亮的变化》《沉浮小实验》

3、益智区:

《拼贴中国地图》《四大发明》

4、表演区:

《学做解放军》《喜洋洋》《民族舞蹈家》《送我一支玫瑰花》《梨园小剧场》

5、阅读区:

《静夜思》《月亮船》

6、角色区:

《民俗一条街》《小导游》

7、建构区:

《搭建天安门》

常规区域:

1、操作区2、益智区3、科学发现区4、美工区5、图书区

户外

活动

《巧避敌人封锁线》《过小桥送月饼》《躲避火球》《炸碉堡》《小鲤鱼跳龙门》

《我是跨栏小能手》《亲密建筑师》《爬长城》《“小龙人”采珍珠》《金蛇狂舞》

《传统游戏真好玩》《迈大步》

生活

活动

1、在活动室里悬挂国旗、国徽、中国地图,让幼儿随时都能观察。

2、利用生活中的过渡环节,播放民族风格明显的歌曲或轻音乐请幼儿欣赏。

如《草原小牧民》《尝葡萄》《北京的金山上》等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及歌曲。

3、运动结束后,提醒幼儿喝水,让幼儿知道口渴了就主动去喝水。

对不愿喝水的孩子进行个别的交流,鼓励他们多喝水,老师注意观察幼儿的饮水量。

4、每天提醒值日生早来幼儿园做好餐具分发、督促洗手等值日任务,提醒同伴节约用纸,节约用水,叠放整理好自己的衣物。

家园

共育

1、家长和幼儿一起收看有关国庆节的电视节目,了解国旗节的由来,向幼儿介绍各地庆祝国庆节的不同方式。

在升国旗时,主动做到起立、行注目礼,为幼儿做榜样。

2、指导幼儿观察月亮大小的变化,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古诗,帮助幼儿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3、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祖国各地名胜及少数民族的图片、服饰、玩具、音像资料等,布置到主题环境中。

共同收集有关民间艺术(如:

泥娃娃、刺绣、扎染等)的实物、图片、照片、图书,并和幼儿一起欣赏。

4、生活中提醒幼儿爱护家庭和社区周围环境,如:

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公共财物。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1、语言活动:

《月亮姑娘做衣裳》课时备课

执教人

次主题

(一)

欢腾的节日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语句。

2、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活动重难点:

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姑娘是不停变化的。

难点:

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活动准备: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图,月亮变化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

晚上抬头向天看。

二、展开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这个故事题目叫什么?

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2、教师运用图片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变的呢?

3、教师利用教具再次讲述故事。

  月亮姑娘是怎么样变化的?

(引导幼儿学习月亮变化的词句。

如:

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

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三、拓展:

向幼儿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

这样的比喻好听吗?

好在哪里?

  

(2)你有观察过月亮吗?

你觉得它像什么?

启发幼儿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用图画作记录。

本活动我觉得有三个特色:

  第一环节,我采用观察法、对比法、猜测法、排列法开展。

一开始我用开放式的提问来引导,如教师提问:

“这里有三张月亮姑娘的照片,请你看看,比比。

画里什么地方一样?

什么地方不一样?

”引发了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后,都发现了三张图片的不同,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已有经验来建构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

我给幼儿创设了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环节,我运用了比较法、视听结合法、归纳法。

教师先进行设问,为幼儿听故事提供了指向性,能让幼儿有目的的听故事。

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结合的积极性,很快的吸引了幼儿注意力,让幼儿饶有兴致得观看故事。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故事进行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了整个故事。

在为故事取名这个环节,让教师真实把握幼儿理解故事的程度,幼儿能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较好的回答。

  第三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部分,是为了幼儿更深刻理解和体会故事的内涵,教师运用了图片演示法、讲述法、追问法、提升法,让幼儿再次听故事后,逐一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并进行深层次的追问。

  从表象到本质,去引发幼儿思考故事的内涵,幼儿在反复的感受、理解、学习、表现中受到启发,并能根据自己的一定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幼儿的回答是零散的、不到位的,教师又根据有的回答进行提升,让幼儿从中明白:

“世上的万物都是变化着的”。

2、科学活动:

《月亮的变化》课时备课

执教人

次主题

(一)

欢腾的节日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月相变化图,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2、尝试运用语言、绘画的形式表现对月亮变化的理解。

3、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兴趣,能关注月亮的变化。

活动重难点:

重点:

知道月亮是会变化的,并初步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兴趣。

难点:

能用语言、绘画的形式表现月亮的变化。

活动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动态教具、铅笔、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根据幼儿已学的语言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进行经验的迁移。

师: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个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哪位小朋友还记得月亮姑娘是什么形状的?

(圆圆的、细细弯弯的)

二、展开

1、师:

你见过什么样的月亮?

像什么?

(鼓励幼儿用语言和行动进行表达,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幼儿所讲月相)

  2、请小朋友观看《月亮姑娘的变化》的动画,问:

月亮姑娘的变化和你看见过的和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

 3、简要解释月亮变化的原因,使幼儿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1)播放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月亮姑娘的变化是因为地球影子的投射。

(2)播放图片,请幼儿看一看,月亮在哪儿?

地球在哪?

太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月亮被谁挡住了?

(用故事性的语言,引导幼儿了解月亮在围绕地球旋转。

三、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每幅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初一、十五、二四等),那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动态教具,请幼儿总结月亮变化规律。

(月亮每个月开始的时候变成细细的月牙,到了每月十五就变成大圆盘,到月底的时候又慢慢变回月牙的形状。

4、巩固提升

幼儿根据月亮变化规律进行填图游戏。

本节活动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通过听故事及观察月相变化图让幼儿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孩子的探索能力很强,很多事情都会吸引他们去摸索,有一颗好奇心。

幼儿积极探索和独特的想象力,我们要加与保护。

教师对其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向孩子学习。

教师的随机反应能力很重要,孩子的回答有些我们能预想到,但有些回答是我们所想不到的。

我们要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得到提升。

3、语言活动:

《静夜思》课时备课

执教人

次主题

(一)

欢腾的节日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活动重难点:

重点:

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体会作者思想的感情,并能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活动准备:

1.《静夜思》PPT课件。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

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展开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

古诗的名称叫什么?

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PPT上的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

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

中秋节有什么意义?

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古诗对幼儿是一种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种文学活动,但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对孩子来说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诗的含义。

所以在教学中我夹着现在的、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

我运用幼儿已经学会的歌曲《静夜思》进行导入活动,让幼儿感受古诗很美,可以和着音乐演唱。

在记忆古诗时,加上相应的动作,使幼儿能形象的进行记忆,更好的对古诗进行理解记忆。

4、社会活动:

《五星红旗我爱你》课时备课

执教人

次主题

(一)

欢腾的节日

活动目标:

1.认识国旗,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应当尊敬国旗。

2.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热爱自己的祖国,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立正、敬礼。

活动重难点:

重点:

认识国旗、尊敬国旗。

难点:

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尊敬国旗,怎样尊敬国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