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1422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单项选择

1.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

●B意识的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2.世界观是人们对:

●A整个社会历史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B人生目的的根本看法

●C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D各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A理论结论

●B经验材料

●C具体方法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人生观是人们对:

●A自然界和社会的总的看法

●B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C社会某一具体问题的看法

●D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看法

5.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是:

●A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B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C人生观受世界观的制约和支配

●D自然与人的关系

6.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7.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

●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物质的运动和发展

●B是否承认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10.客观唯心主义主张:

●A某种客观的、在人之外存在着的意识创造世界

●B个人意识是物质世界的本原

●C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理性认识是最可靠的

11.主观唯心主义主张:

●A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B只有感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C世界是由个别人的意识创造的

●D物质决定精神

12.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是: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3.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5.理在事先的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6.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是否承认:

●A物质的客观性

●B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

●C意识的能动性

●D客观世界的规律性

17.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朴素辩证法、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

●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C原子论、分子论和系统论

●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18.所谓一元论就是认为:

●A只有物质才是世界的唯一本原

●B只有精神才是世界的唯一本原

●C世界只有一个本原,或者是物质,或者是精神

●D世界有两个彼此独立,互不依赖的本原:

物质和精神

1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C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D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

21.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指:

●A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唯物主义思想

●B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辩证法思想

●C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无神论思想

●D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循环论思想

22.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指:

●A费尔巴哈以无神论的“宗教”来宣扬超阶级的“爱”

●B费尔巴哈强调了革命实践的意义

●C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

●D费尔巴哈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2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24.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

●A它是完整的科学世界观

●B它是彻底而严整的理论体系,包括一切科学知识

●C它提供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

●D它保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5.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哲学依据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原理

●B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

●C主体和客体关系原理

●D物质和运动关系原理

26.唯心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是:

●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B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

●C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

●D有的唯心论者是可知论,有的唯心论者是不可知论

(二)多向选择

●1.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

●A哲学就是世界观

●B哲学是世界观的反映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E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形而上学看问题是用:

●A孤立的观点

●B静止的观点

●C片面的观点

●D全面的观点

●E发展的观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下列方面: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

●C物质世界能否被人们正确认识的问题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E发展和创造的关系问题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

●A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E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客观唯心主义认为

●A知识是头脑中自生的

●B世界的本原是宇宙精神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理在事先

●E宇宙即吾心

6.在下列论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7.下列论断中不正确的观点有:

●A一切可知论者都是唯物主义

●B一切不可知论者都是唯心主义

●C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承认辩证法

●D一切唯物主义者都反对形而上学

●E一切唯心主义者都否定辩证法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高居在其他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E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牛顿力学

●B细胞学说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在于:

●A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

●B十九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

●D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E离不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观努力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实践性

●B革命性

●C科学性

●D绝对性

●E相对性

●1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表现是:

●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联系起来,从中理解和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

●B在我国得到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在实践中发挥强大的生命力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

●D使中国的哲学思想达到了人类哲学思想的顶峰

●E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指: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辩证思维

●E发展经济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

●A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

●B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C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领域

●D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统一起来

●E把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起来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一)单项选择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A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所有事物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构成物质体的最小单位

●D有形的可被感触到的实体

2.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论

●B辩证唯物论

●C折中主义

●D二元论

4.运动就是:

●A物质空间位置移动,除此之外就是静止

●B指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C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指显著的变动

●5.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相对主义

●B不可知论

●C形而上学

●D唯心主义

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统一

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9.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因而:

●A时空是一种纯粹的形式

●B时空与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时空是度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D时空的具体特性是绝对的

10.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

●A二者的无限性

●B二者的不变性

●C时间和空间特性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

●D时间的一维性和空间的三维性

●11.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其错误在于否认了: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事物的相对静止

●C事物的客观性

●D意识的能动性

12.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等同于物质

●13.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14.认为意识是人脑中分泌出的特殊物质,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5.人工智能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A它将最终取代人脑思维

●B它能部分取代人脑思维

●C它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D它对人类思维的发展没什么作用

16.意识能动性的含义是指:

●A人的意识是万能的

●B人类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C人具有感觉的能力

●D人具有改造规律的能力

●17.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哲学寓意是:

●A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D不懂得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

●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在方法论上的错误在于:

●A不懂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陷入了相对主义和诡辩主义

●C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不懂得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

●19.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

●C物质存在的形式

●D“绝对精神”发展的产物

20.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间和空间的:

●A无限性的原理

●B绝对性的原理

●C绝对性与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统一的原理

●21.人的意识同动物的心理的本质区别是:

●A意识的具体性

●B意识的抽象性

●C意识的社会性

●D意识的主观性

2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途径是:

●A社会实践

●B尊重客观规律

●C依赖物质条件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3.马克思说:

“如果牛有宗教,那么牛的神一定是牛”这说明:

●A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歪曲、颠倒的反映

●C主观与客观是一致的

●D主观与客观不能完全一致

2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观念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2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主义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2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7.《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二)多向选择

●1.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

●A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大和小的关系

●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E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

●A共同本质

●B个别属性

●C绝对性

●D普遍性

●E根本特性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B物质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C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和发展的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E人类意识统一于物质

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

●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

●B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C离开运动去考察物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观点是错误的

●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E认为万物在概念中运动是荒唐的

●5.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

●A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B衡量运动的尺度

●C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可能

●D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E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6.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A同否定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是对立的

●B同旧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是有区别的

●C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

●D认为世界的统一在于存在

●E同唯心主义一元论是根本对立的

●7.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所独有的意识活动:

●A三思而后行

●B饥饿了就要吃东西

●C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D趋利避害的本能

●E肌体接触火立即缩回来

8.体现人的能动特点的实践环节包括:

●A实践决策

●B实践目标的制定

●C实践的组织和管理

●D实践的结果

●E实践结果检验

●9.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B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人脑分泌出的特殊物质

●D客观事物嵌入人的头脑

●E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0.马克思说: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表明:

●A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D在意识中主观和客观是统一的

●E在意识中主观和客观是分裂的

●11.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A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乱想

●B审时度势

●C运筹帷幄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E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12.鲁迅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13.科学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是纯粹的生理过程

●B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C仅仅是社会的产物

●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E不仅整个人类意识的形成过程离不开社会,而且在人类意识形成以后,个人意识的形成也离不开社会

14.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表明:

●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

单项选择

1.唯物辩证法是:

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切规律的科学

B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C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特殊规律的科学

D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B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相统一的观点D质变和量变相统一的观点

 3.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

“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转化

 6.“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这句话体现了:

A折衷主义思想B诡辩论思想

C二元论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

 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是:

A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B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C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8.“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9.“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B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

C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点D形而上学的发展观点

10.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11.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A矛盾B特殊矛盾

C普遍矛盾D矛盾双方的既统一又斗争

12.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外部矛盾

C外因和内因的对立统一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

13.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是:

A任何矛盾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矛盾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1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6.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根据是:

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17.唯物辩证法认为,决定事物性质的是:

A主要矛盾B特殊矛盾

C矛盾的特殊方面D矛盾的主要方面

18.邓小平同志说: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论断的理论根据是:

A内因和外因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1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方法,这就是:

A领导带头,以身作则的工作方法

B依靠群众、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的工作方法

C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D围绕中心、兼顾其他,抓住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

20.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21.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这种工作方法的根据是: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C矛盾共性和个性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22.“不是冤家不聚头”,说明了:

A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B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

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D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23.质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是指:

A质变事物也变B有质的事物和无质的事物是有区别的

C质和事物的存在是无关的D事物的质是不能变化的

24.认识事物的起点是:

A事物的质B事物的量

C事物的度D规律性

2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B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