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高速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49401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昆高速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京昆高速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京昆高速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京昆高速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京昆高速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昆高速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docx

《京昆高速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昆高速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京昆高速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docx

京昆高速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

京昆髙速至段扩容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项目概况

为缓解G5京昆高速至段交通压力,提高国家高速公路大通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需要,加快省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步伐,推动“成、德、绵”协同创新战略进程,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XX-2030年)》,省交通运输厅目前正组织开展京昆高速公路至段扩容工程前期工作。

根据现有至髙速公路沿线发展及规划情况,经充分研究论证,原路已不具备原路扩容建设条件,拟采用新建复线方式。

新建复线起于市城镇附近,与拟建至苍溪至髙速公路相交,经游仙区至三台县镇与绵遂高速公路相交,并对接南环线高速公路,之后利用既有南环线高速公路原路改扩建至涪城区关帝镇附近,之后路线在既有成绵高速公路东侧新建复线,经涪城区、中江县,在旌阳区新中镇附近上跨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后经旌阳区、广汉市、金堂县至青白江区上跨第二绕城髙速公路,沿市规划预留廊道布线,经青白江铁路港、新都区至止点与绕城高速公路交叉,接市二环〜三环城市干道。

主线全长127.66公里,共设置互通立交19处,同步建设服务区等沿线设施。

另设连接线37.42公里。

项目涉及市游仙区、三台县、涪城区,德阳市中江县、旌阳区、广汉市,市金堂县、青白江区、新都区。

1.1建设方案环境比选

本项目拟定了多方案比选。

综合来看,原路扩容方案主要存在着“现状交通量大(服务水平三〜五级),货车占比多,已错失最佳扩容时机(施工保通压力大),且建成时间早,位于经济最为活跣的成德绵地区,两侧建筑物密布,征地拆迁协调难度大,社会稳定风险性较高、地方政府不支持,报废新建大型十字形互通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影响大”等问题,加宽改扩建方案不易实施、较难落地建设;即使采用原路拓宽,在未来成绵高速公路通道交通量髙达20.7万pcu/d的情况下(需要16个车道以上方能满足通行能力需求),成绵之间也还需要新增一条通道(经测算,原路扩容8车道+新建复线4车道投资就已经髙于本项目投资,如考虑到成德绵一体化的发展功能定位,在通道资源有限情况下,新建4车道技术标准相对较低,应采用更高标准,则投资增加会更多),与交通运输部关于集约节约利用通道资源的"绿色公路”建设理念不相符合(即使要原路扩容,从建设时序上来说,为有利于保通组织方案的实施,在交通量支撑一个新通道方案建设的前提下,也应该是先实施复线方案)。

因此,京昆高速公路至段现阶段扩容采用新通道新建复线方案方式更为合理。

本项目推荐采用新建复线走廊方案C7+C1+L+C4+C+K线。

1.2技术标准及工程数量

主线全长127.66公里。

分段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起点城枢纽互通〜枢纽互通新建段,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1.5米、双向8车道髙速公路技术标准;改造利用路段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1.0米、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关帝枢纽互通〜经济区环线(三绕)新建段,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1.5米、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经济区环线(三绕)〜成青枢纽互通止点新建段,采用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2.0米、双向8车道髙速公路技术标准。

另设连接线37.42公里。

共设置互通立交19处,同步建设服务区等沿线设施。

推荐方案(新增)占用土地20703.5亩,设置桥梁61837.26米/176座,其中特大桥45832.26米/5座,大桥10260米/31座,中小桥5745米/140座,桥梁占路线长度的48.5%;设置隧道6030米/8座,其中短隧道1533米/4座,中隧道1553米/2座,长隧道2944米/2座,隧道占路线长度的4.7%;互通式立体交叉19座(其中:

枢纽6处),连接线长37.42公里。

全线共设置服务区2处、停车区1处、各普通互通设置匝道收费站;起点、连接线分设主线收费站。

1.3建设工期和投资估算

本项目计划2018年开工,2021年建成,工期3年,投资估算331.8亿元。

1.4法律法规及规划相符性

1.4.1产业政策相符性

根据中华人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XX年本)》(修正)(20XX年5月1日),本项目属'‘鼓励类二十四”中'‘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建设”,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4.2路网规划相符性

本工程是国家髙速公路网中首都放射线G5京昆髙速公路和G93成渝地区环线的共用路段,也是省高速公路网中放射线“至至”的组成部分。

路线走向与国家及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相符。

项目设计阶段基本落实了国家公路网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中相关要求。

1.4.3项目涉及环境敏感区法律、法规相符性

拟建项目沿线涉及的环境敏感区主要有:

省黴螺山省级森林公园、青白江工业区市级森林公园、金堂县北河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不涉及省生态红线围,不涉及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建设区域。

2环境现状、影响及保护措施

2.1生态环境

2.1.1生态现状

工程沿线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为省经济发达的地区,沿线涉及的环境敏感区主要有省歳螺山省级森林公园、青白江工业区市级森林公园等。

2.1.2主要的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

⑴植被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工程建设影响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是评价区常见类型,工程建设不会导致评价区植物物种消失和植被种类发生改变。

工程施工占地最大的植被类型是耕地,其次为林地。

设计阶段应尽量减少对地表面积的侵占,将地表生物量损失量控制在最小的畴,工程建设完工后大部分临时占地的植被得以恢复,工程建设不会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被产生持久性的影响。

为减轻工程施工对评价区造成的不利影响,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施工影响面积,以便把施工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降至最低。

施工完成后,应立即恢复施工区永久和临时占地被破坏了的植被。

根据破坏地的地类,恢复为相应的耕地、林地和园地,在人工恢复时需重视各区域间生长的植物差异性。

⑵对陆生动物及重点保护动物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工程建设区域以农耕地和林地为主,且农耕地面积明显大于林地面积,不是保护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和活动区域。

工程建设不会对评价区重点保护动物带来实质性影响。

施工期应加强对评价区现有植被的保护,严格限定施工围,避免造成大的水土流失;严防燃油及油污、废水泄漏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对评价区溪沟及周边湿地的污染;早晚施工注意避免对两栖动物造成碾压,冬春季节施工发现的两栖动物,严禁捕捉,并安全移至远离工区的相似生境中。

在春夏繁殖季节控制施工车辆速度,避免对繁殖期两栖类造成直接伤害。

增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严禁猎捕评价区的各种鸟类;条件允许时边施工边进行植被快速恢复,缩短施工裸稼面。

加强水土保持措施,促进临时占地区植物群落的恢复,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活动环境。

在施工期发现鸟类有繁殖行为时,如求偶、筑巢等,应减弱相应路段的施工强度。

严格控制施工围,保护好小型兽类的栖息地;对工程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在评价区的施工活动要集中时间快速完成,避开兽类繁殖季节施工。

发现保护兽类分布地段的施工应降低施工噪音,缩短施工时间。

严禁偷猎、下镇、设置陷井的捕杀行为,违者严惩。

加强对油料、燃料等重污染物质的安全责任制管理,严控泄漏事故对评价区河流与线路交汇段的鱼类产生影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施工人员捕鱼、毒鱼、炸鱼等行为,避免造成鱼类资源量减少。

2.1.3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及措施

(1)省歳螺山省级森林公园

根据《京昆高速公路至段扩容项目对省巌螺山森林公园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省歳螺山省级森林公园,隧道进出口均不在森林公园围,隧道入口距离森林公园边界最短距离262m,隧道出口距离森林公园边界最短距离127m,在森林公园地表无永久和临时占地。

由于工程在森林公园无永久或临时占地,工程施工和运行期不会对森林公园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造成侵占影响,不会造成森林公园生态系统面积、功能、稳定性、效益等明显减小或下降,对距离推荐线路较近的景点的影响微弱,森林公园核心景观区和核心景点不受影响。

综合分析认为,京昆高速公路至段扩容工程对省威螺山森林公园的不利影响极小,在本项目加强噪音、粉尘、污水控制,规施工活动、全面清理工程垃圾以及加强对施工人员管理的前提下,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将进一步削弱。

本项目投入运营后能提升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对森林公园的保护宣传和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具有积

极作用。

因此,本项目以隧道方式从地下通过省黴螺山森林公园是可行的。

⑵青白江工业区市级森林公园

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以成林业园林发【20XX]741号《关于准予设立青白江工业区市级森林公园的批复》批复了该森林公园,本工程K1762+600〜K1764+300段在森林公园批复的围,但该森林公园尚未编制规划。

本项目建设方式为在森林公园现有成金青快速路进行高架,该路段不涉及新增占用林地,实施阶段应严格控制用地围在现有成金青快速路围。

2.2地表水环境

2.2.1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现状

拟建项目跨越或伴行的水体主要有牛头河、涪江、凯江、绵远河、沱江(北河)、青白江、毗河等,均属Ill类水体,项目涉及金堂县北河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

水质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应标准要求。

2.2.2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

桥梁施工:

水下桥墩下部结构(桩基础)采用明挖及钻孔方式施工,将产生废渣、基坑水、淤泥等,对水质造成不利影响。

桥梁水下基础施工采用围堰法施工,施工处下游100m围外SS增量不超过50mg/L,下游100m围外水域水质产生污染影响小。

此外桥梁施工机械跑、冒、滴油将导致的水体中石油类含量的增加,因此要定期清理做好设备的维护,施工废渣定期组织清运,杜绝施工油类污染。

临河路段施工:

项目沿河路段施工路基开挖、陆地桥梁基础施工形成裸露面以及随意堆置的弃渣、施工材料,遇雨水冲刷易形成含泥污水大量进入水体的情况,导致水中悬浮物的大幅增加;需要在上述沿河路段施工过设置临时截排水及沉淀池,在沉淀出水口利用土工布过滤;路面径流经截排水沟汇入沉淀池后排放,以降低SS含量。

施工营地:

施工营地生产污水主要包括物料拌和站冲洗废水、施工机械、车辆停放维修区含油污水等,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此外养护废水属碱性污水,经处理后回用或达标排放;施工生活区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0D5及NH3-N等,尽量租用现有民房,依托现有排水体系。

(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

路面径流:

非事故状态下,路面径流污水排放基本可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但如发生事故,路面径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输入水体,对河流水质产生环境风险。

建议对敏感水体桥面径流进行收集,避免直接排入水体。

服务设施废水:

沿线收费站、服务区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回用于冲厕、绿化等。

⑶水环境保护措施

1设计期

敏感水体路面径流优化设计:

为降低营运期危险品车辆发生事故导致地表水体污染的风险,评价要求对金堂县北河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路段优化排水设计,对桥面路面径流进行收集,最大限度降低营运期环境风险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公路排水设计:

公路应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并考虑对周边地表水系、农田灌溉设施的影响,避免对沿线地表水系及农田灌溉设施的破坏。

2施工期

管理措施:

开展施工场所和营地的水环境保护教育,让施工人员理解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加强施工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

桥梁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跨河桥梁的施工应尽量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桥梁水下部分施工,水下桥墩施工应采用产生悬浮物小的围堰施工工艺。

桥梁施工中挖出的淤泥、渣土等不得拋入河流、沟渠,应指定地点填埋或送附近取弃土场处理。

沿河路段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沿河路基施工应尽可能避开雨季,在临河一侧坡脚设置临时截排水及沉淀池,在沉淀出水口利用土工布过滤,径流经截排水沟汇入沉淀池后排放。

沿河路段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不宜堆放在水体附近。

施工营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营地、建材堆场、灰土拌和站等严禁设在河滩地。

物料堆场、灰土拌和站等应设在暴雨径流冲刷影响小的地方,同时在四周挖明沟、沉沙井,设挡墙等,防止被暴雨径流进入地表水体。

混凝土拌和将产生少量含SS的碱性废水,建议采取临时中和沉淀池处理后应尽量回用,严禁直接排放。

大型施工机械修理场所应设置简易的隔油池,必要时配备油水分离器对施工机械冲洗及维修产生的油污水进行收集处理。

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应集中收集,严禁直接排入自然受纳水体;施工营地应优先选择租用附近民房;利用居民现有化粪池等设施处理后作农肥;对距离现有居民点较远的施工场所,应采取设置化粪池或干厕进行收集处理的方式,经处理后做农肥使用,严禁直接排放。

农田水利设施的保护:

施工期应确保沿线农田排涝、灌溉等水利设施的正常功能。

对雨季可能产生大量路面径流及穿越大面积农田的路基施工路段,应修建临时截排水沟及临时泥沙沉淀池,并在沉淀池出水口处设土工布围栏。

在临时堆土周围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施工地段应设土工布围栏,防止水土流失料阻塞水渠或现有的灌溉沟渠。

施工期水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施工期水环境风险主要表现为跨越水体桥梁施工过程中有毒有害物料经雨水冲刷或泄露进入地表水体造成水体的污染,对于本项目应特别注意跨越水源保护区路段桥梁和路基施工环境风险影响。

施工期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成立环境风险应急机构,并与地方环境风险应急机构联动,并对涉水施工河段定期进行监测,若发现水质受到污染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下游取水口及政府,确保下游群众取水安全。

项目临近水体路段路基开挖阶段应尽可能避开雨季,并做好开挖面的防护,避免造成水土流失;隧道施工采取边施工边防护,隧道弃渣及时运至弃渣场,并做好防护;隧道涌水经沉淀处理后排放。

敏感水体路段禁止施工生产、生活污水外排。

3营运期

公路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维护:

加强运营期车辆管理,应禁止漏油、不安装保护帆布的货车和超载车上路,加强敏感水体路段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和监控,严禁存在安全隐患的车流进入敏感水体路段;跨越敏感水体路段桥面径流收集设施应加强运营期维护,在日常维护中及时放空缓流池,保证其维持最佳工作状态;定期检查服务区、收费站等设施污水处理及排放情况,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检查清理髙速公路的雨水排水系统,保证畅通和良好的状态;路线跨越河流处在桥梁两侧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提醒过路驾驶员和乘客加强保护环境意识,要求危险品车辆限速通过;在沿线桥梁桥面两侧设置连续的防撞墩,防止液体化学危险品或石油类事故污染对等沿线河流水域水质的影响。

2.2.3对饮用水源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项目穿越金堂县北河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应通过设置路面(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并加强施工期和营运期管理,降低环境风险,确保供水安全。

2.3大气环境

2.3.1空气环境现状

拟建项目沿线分布有多处居民点、学校等,为环境空气敏感点,主要监测因子基本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XX)相应标准要求。

2.3.2空气环境影响及措施

施工现场及灰土拌合站土石方作业期间采用洒水方式减轻TSP污染;拌和场应距离居民区300m以外,采用先进施工设施,洒水降尘,污染物达标排放。

根据类比数据,在距髙速公路中心线20m即道路红线边缘附近环境空气质量基本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XX)中二级标准。

本项目居民点全部分布在红线外,且营运期交通量略小于类比道路,因此项目营运期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影响很小,对公路两侧居民基本没有影响。

本工程大部分隧道气流交换较快,污染物累积量小,隧道排风不会对居民造成影响。

营运期服务区应采取措施防治油烟废气的污染;油烟废气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废弃排放标准》(GB18483-20XX)。

采用油、气电等清洁能源。

采取上述措施,辅助设施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2.4声环境

2.4.1声环境敏感目标及声环境现状

拟建项目沿线分布有多处居民点、学校等,为声环境敏感点。

根据现状监测情况,临近现有交通干线的部分敏感点,噪声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XX)中相应功能区要求,其他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2.4.2声环境影响及措施

⑴施工期

项目施工将造成沿线声环境质量下降,特别是夜间易受施工噪声的不利影响;夜间应避免在距敏感点450m围的施工路段作业,如由于工序要求,必须施工的,应发布公告,同时设置临时性隔声设施防护。

项目隧道施工对隧道口附近居民有一定的影响。

隧道段及深挖段施工爆破前需要详尽调查隧道及深挖段周边的工程地质构造,研究选择合适的爆破工艺;爆破前及时通知附近村庄,并发出警示信号,禁止夜间爆破;对爆破现场采取必要的现场监控和防控,以减小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⑵营运期

根据营运期噪声预测结果,沿线敏感点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尤其是夜间,拟对沿线噪声预测超标的敏感点采取声屏障措施或隔声窗措施。

2.6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废渣及施工生活垃圾两部分,公路施工期间,应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及施工结束后及时清运、处置减少和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管理人员生活垃圾及营运期服务区、收费站等工作人员生活垃圾,相对于施工期来说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在公路营运期,应做好公路收费站、服务器等辅助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剩余污泥的收集、堆放和清运工作,防止随意堆置或丢弃,影响环境卫生。

2.7环境风险

风险主要表现在交通事故和危险品在运输途中突发性发生逸漏、爆炸、燃烧等。

事故风险主要是运输石油化工车辆事故。

包括车辆对水体产生污染事故类型、危险品对土地、陆域生态、农业生产的影响;易挥发的化学品对居民区的环境空气污染危害。

公路敏感路段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概率较低。

但是一旦发生危险品泄露事故,将会对地表水体、下游取水口、水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于涉及金堂县北河水源保护区路段等敏感水体路段应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车辆进出敏感水体应设置警示标志,并加强临近或跨越敏感水体段防撞设施等级,减小危险品运输事故对河流水环境造成影响。

在沿线服务区、停车区各设置材料库,配事故应急材料,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公路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严格按照应急程序实施,减少风险影响。

3总结论

京昆髙速至段扩容项目是缓解京昆高速至段交通压力,提髙国家髙速公路大通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省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步伐,推动“成、德、绵”协同创新战略进程的需要。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路网规划,工程实施对完善区域公路及国家路网主骨架、优化地区综合运输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加强施工队伍的环境保护教育,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尽可能减少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加强施工和营运期的管理,加强风险防,落实环评报告中防治方案和应急计划建设,避免发生风险事故,将事故风险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

公路推荐线方案社会效益明显,其建成营运将完善国家和地方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取得各环境敏感区主管部门同意,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情况下,建设和营运不会对沿线环境造成大的不利影响。

工程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