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49329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考试大纲.docx

《教师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考试大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考试大纲.docx

教师考试大纲

2014年安徽省中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语文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

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

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高等教育对应于小学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具备相应的语文能力。

2、考查考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要求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并能较好地应用。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学科专业知识

1、现代汉语知识

(1)汉语拼音的使用

(2)3500个常用汉字的识写

(3)标点符号的使用

(4)语法与修辞知识理解与运用(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的类型,常见修辞格)

2、古代汉语知识

(1)常用实词虚词

(2)常见固定句式

(3)基本词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古今通假与词性活用等)

(4)基本句法(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与被动句等)

(5)古诗词经典语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1中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3、文学作品阅读

(1)古今中外著名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包括内容、人物、体裁、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社会影响及文学史地位等)

(2)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主要包括作品的开篇和结尾艺术,角色和情节的安排,背景的设置,情感基调和色彩之间的关系,儿童品味的赏析,作品的美学赏析或语言学赏析等)

4、写作

(1)文字表达训练(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语段短文等写作基础能力)

(2)段落写作训练(逻辑思维,文字组织,中心意思等写作基本能力)

(3)不同文体写作训练(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与说明等常见表达方式)

(4)写作综合训练(写作思维,文体特征,语法规则,表现技巧等综合能力)

(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

1、小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语文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总体目标与内容,小学各学段目标与内容)

(3)《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语文课程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与开发利用建议)

(4)《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相关内容

2、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

(1)小学语文教学相关理论

(2)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在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语言实践活动时,通过引导,点拨,讲读,演示,创设情境等手段对学生的书写、朗读、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有效指导的方法)

(3)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特点与种类

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应用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部分,其中教学过程中应有导入、教学组织与指导、评价、作业等环节)

(2)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①识字与写字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②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③写话与习作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④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⑤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阅读与写作、案例分析、教学片段设计。

4.内容比例:

学科专业知识部分约占70﹪,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应用部分约占30﹪。

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中学语文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

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

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1.考查中学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2.考查高等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专业知识。

3.考查中学语文课程的一般知识和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要求

中学语文学科考试要求分为六种能力层级,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创新。

1.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2.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3.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4.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5.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语言表达和教学应用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6.探究创新:

指对某些理论和教学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发现、有见解、有发展,将知识、技能融为一体并能灵活驾驭的能力层级。

对以上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学科专业知识

1.中学语文教学内容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

(3)正确使用词语

(4)辨析并修改病句

(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6)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8)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意

(9)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0)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2)赏析作品内涵,品味语言艺术

(13)评价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1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5)默写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名句名篇

(16)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准确翻译文言文的句子

(17评价古代诗文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18)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2.高等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对应的内容

(1)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

(2)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

(3)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和作品

(4)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和作品

(5)了解外国文学史上重要作家和作品

(6)理解文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7)评价中外文学史上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流派

(8)应用写作学的基本原理

(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

1.掌握中学语文课程性质和理念

2.掌握中学语文课程设计的特点

3.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目标

4.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课型

5.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

6.掌握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种类、特点与功能

7.科学确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8.恰当确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

9.合理设计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

10.科学设计中学语文测试内容与形式

11.有效掌握中学语文课堂反馈与评价的策略

12.科学评析中学语文教学案例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分值分120分。

3.主要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

4.内容比例:

学科专业知识部分约占70﹪,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应用部分约占30﹪。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中学政治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

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

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学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学科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能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观点对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现象及时事热点进行分析、评价,依据试题提供的信息对问题进行论证和探究,得出合理结论。

2.考查考生充分理解与中学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学科相关的大学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等基本理论,能运用规范的学科术语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考查考生熟练掌握中学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基本流程和基本要求,能运用中学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中学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学科专业知识

1.经济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价值形式的演变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职能与流通规律;价值规律;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运行;信用工具和外汇;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消费及其类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储蓄存款、股票、债券与商业保险;个人收入的分配;效率与公平;国家收入的分配;征税与纳税;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2.政治

国家本质和职能;国家类型;国家形式;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政治管理与政治参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政府组织与政府职能;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机构;现代政党和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与行为准则;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文化

 文化及其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与时代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4.哲学

 哲学及其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实践及其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和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5.思想品德

调控情绪;积极应对挫折;磨砺坚强的意志;认识自我;珍爱生命;体会生命价值;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拒绝不良诱惑;法律及其显著特征;违法与犯罪;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内容;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交往礼仪与技能;与他人交往、沟通的方法;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诚实守信;竞争与合作;社会公平与正义;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承担社会责任;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6.时事政治(时事政治渗透于以上学科专业知识的相关考试内容之中)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

1.学科课程与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性质与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中学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基本技能、教学评价、学习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评析。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

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案例评析题、教学设计题等。

4.内容比例:

学科专业知识部分约占70﹪,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部分约占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