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大纲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515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考试大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师考试大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师考试大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师考试大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师考试大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考试大纲doc.docx

《教师考试大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考试大纲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考试大纲doc.docx

教师考试大纲doc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掌握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

具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有数学学科知识、数学课程知识、数学教学知识和数学教学技能。

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如下:

  1.数学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高中课程中的数学知识。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

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是指《课标》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其内容要求是:

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

  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了解《课标》各模块知识编排的特点。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数学教学知识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

  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经验,准确把握所教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

  能够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正确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应用与创新意识。

  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

  

(2)教学实施

  能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猜想和合作交流。

  能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能结合具体数学教学情境,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3)教学评价

  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恰当地评价。

  能对教师数学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2.简答题

  

(1)根据下图编一道函数的应用问题

  4.论述题

  在必修模块中,将平面解析几何内容放在函数与立体几何之后,对这种安排谈谈你的看法。

  5.案例分析题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设计1的教学设计意图。

  

(2)结合本案例分析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简述教学

  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

  (3)对比分析两个教学设计的理念。

  6.教学设计题

  就高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中的函数概念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将提供教材内容)。

《综合素质》(中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五)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4.写作能力

  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

  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

  具有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三、试卷结构

模块

比例

题型

职业理念

13%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教育法律法规

13%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3%

文化素养

13%

基本能力

48%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写作题

合计

100%

单项选择题:

约47%

非选择题:

约53%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

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A.泰山B.华山C.黄山D.衡山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论语·为政》)

  【注释】

①罔:

迷惑、糊涂。

②殆:

疑惑、危险。

  (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

  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

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

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

“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3.写作题

  请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不少于1000字。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

  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4.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5.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6.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7.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

  (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1.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4.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5.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7.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8.能够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班级管理

  1.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5.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6.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7.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8.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学科知识

  1.了解小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学科发展的重大事件。

  2.了解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掌握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所涵盖的核心知识及其关联。

  4.能够针对小学生综合学习的要求,适当整合小学有关学科内容,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五)教学设计

  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

  2.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

  4.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5.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六)教学实施

  1.了解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2.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

  3.了解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

  4.了解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和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5.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七)教学评价

  1.了解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

  2.了解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以及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3.能够针对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恰当评价。

  三、试卷结构

  (注:

可根据当前小学教师培养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具体情况,在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中分别设置语文、数学等科目的选考内容,考生可任意选择一个科目作答)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2)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直接导入B.练习导入C.事例导入D.温故导入

  2.简答题

  

(1)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3.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有一位班主任在介绍班风建设经验时谈到:

“在我们学校,校长要求班主任在教室‘盯班’,及时了解班级情况,适时处理突发事件。

只要学生出教室门、宿舍门都要排队,班主任都要在场。

同时还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

学生上课要到;课前打了预备铃要到;学生听广播要到;学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学生上室外课要到;学生去宿舍要到;学生去餐厅吃饭要到;学生生病要到;学生看电视时要到;学生打扫卫生时要到。

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风、班纪大为好转。

”可是,有的教师却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

  问题:

  请运用小学班级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班主任十到位制度”。

  

(2)请在下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师在教学“相同位数的数”大小比较方法时,请同学比较3215和2145的大小。

有位小女孩站起来说:

“3215大于2145,因为3215的最高位是千位,有3千,2145的最高位也是千位,是2千,3千比2千多。

  (教师预设:

“相同位数的数”比较大小时应从最高位开始)

  一个小男孩高声喊了起来:

“你比较的两个数千位是不一样的,如果一样了怎么办呢?

  (教师预设:

该问题是“相同位数的数”大小比较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示意女孩对男孩的提问进行回答。

小女孩有点急了,马上答道:

“如果千位是一样的,我就比较百位”。

“百位也一样了呢?

”小男孩继续追问。

“百位也一样的话,我就比较十位;十位也一样的话,我就再比较个位。

”小女孩一口气把男孩没有问的问题也回答了出来。

话音一落,全班同学都为小女孩的精彩回答和小男孩穷追不舍的问题意识鼓掌喝彩!

  材料二:

一位初任教师在进行《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要求学生归纳课文中描写猎人猎熊果敢的词句,但是,有一名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归纳,反而说猎人很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猎熊行为是违法的。

  原本课文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

这位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提出不

同观点而气恼或回避,而是因势利导,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意见。

  材料三:

(具体学科教学片断或案例描述略)

  问题:

  请结合所选择的材料谈谈你对小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及其关系的理解。

  4.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

“周长的认识”(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二:

“汉语拼音·认识汉字”(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三:

(具体学科及其教学内容略)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面试大纲

2016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大纲(试行)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

(面试部分)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

  二零一一年七月

  一、测试性质

  面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

笔试合格者,参加面试。

  二、测试目标

  面试主要考查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和保教实践能力,主要包括:

  1.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