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地理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8281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地理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地理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地理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地理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地理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地理中考试题.docx

《山东省济宁市地理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地理中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地理中考试题.docx

山东省济宁市地理中考试题

2010年山东省济宁市地理中考试题

(2011-02-1811:

35:

50)

转载

标签:

2010年

山东省

济宁市

中考试题

地理试题

中考真题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济宁市二0一0年初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

地 理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第Ⅰ卷4页为选择题,40分;第Ⅱ卷4页为非选择题,60分;共100分。

生物、地理二科考试时间共120分钟;地理单科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并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将座号填写在第6页右侧。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第Ⅱ卷时,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图示的经纬网中,既属于西经度,又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读某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平面图,回答2~3题。

2.学校的田径场位于花坛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3.学校教学楼东西向长度约为

  A.20米        B.40米        

  C.100米       D.200米

4.2010年春季,我国云南省大旱,小明想知道云南在哪里,他选用了“中国政区图”;玲玲想了解北京故宫在什么位置,她查阅了“北京城区图”;小伟想去济宁市探访同学,他查找了“济宁地形图”;兰兰去曲阜市旅游,她参考了“曲阜导游图”。

上面四位同学对地图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A.小明             B.玲玲             C.小伟             D.兰兰

读右图,回答5-6题

5.右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6.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B.大洋①将缩小,大洋②将扩大

  C.A为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D.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读亚洲地图,完成7-8题

7.从图中读出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

 A.发源于亚洲北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南部的海洋    

 B.发源于亚洲南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向心状流向中部的海洋

 C.发源于亚洲中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D.发源于亚洲东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西部的海洋

8.从图中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可以看出,亚洲地势特点是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南高北低      D.中间高,四周低

读右图,完成9-10题

9.该国储量、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的矿产资源是

 A.煤      B.铁     C.石油    D.有色金属

10.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B.巴西利亚是该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C.人口多分布在中部高原

  D.积极开发热带雨林是振兴该国经济的有效途径

11.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冲突的热点地区,产生冲突的原因是

  ①地理位置重要        ②石油资源丰富

  ③水资源贫乏          ④宗教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读甲、乙两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关于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地为荒漠                B.②地降水集中在夏季

  C.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④地降水最多

14.甲图四地气候类型与乙图一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在1300—1950之间平均每14年一次,而近40年中,不到3年就有一次。

进入20世纪80年代,长江流域几乎年年发生洪灾。

1998年长江全流域的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

长江流域洪灾频率加快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自然界气候的反常       

  B.人们对工程设施的维护不及时     

  C.入海河道减少           

  D.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河湖淤积、湖面减少

16.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了众多的古建筑、园林、特色街区,在城市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应该对这些古建筑和园林、特色街区等采取

  A.应该全部拆除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根据需要拆除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17.我国较大的工业区,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

  A.集中在西部内陆

  B.集中在沿海地区

  C.集中在边境地区

  D.沿海与内陆均衡发展

 读右图,完成18-20题

18.图中界线以西的B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工矿交通城市等用地

19.造成图中A、B两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  B.地形  C.生活习惯  D.生产方式

20.下列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中,正确合理的是

  A.围湖造田

  B.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牲畜的数量

  C.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D.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21.读印度图,完成下列各题:

得 分

评卷人

 

 

 

 

(1)可知,印度的纺织工业发达,棉纺织品和麻纺织品都是印度居民大量消费的产品。

而A城市只生产麻纺织品,B城市只生产棉纺织品,这样布局纺织工业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印度在2009年的雨季遭遇37年来最严重的水灾,而今年雨季的气温比以往的平均气温高的多,创下52年来的最高纪录,导致了印度半岛的严重干旱,类似的水旱灾害在印度频繁发生。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京中关村的某软件研发公司到印度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发展情况,他们应去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及名称)。

他们结束了印度之行后,如果他们乘客轮到天津港,再回到北京,沿途依次经过的大洋和海峡是                                                       。

(4)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开展了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改善粮食供应状况为目的的“绿色革命”,取得了巨大成效,但粮食问题仍是印度政府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七月份,一艘从B城市起航前往欧洲西海岸的货轮。

起航时,货轮应是_______(逆或顺)风航行。

船员沿途所见地理事物,可信的是(       )。

①沿途见到许多大型石油船舶

②红海两岸河网密布,船只如梭

③地中海上空凉风习习,阴雨连绵

④大西洋沿海满载着汽车、机床等机械的船只正驶向非洲 

得 分

评卷人

                     

 

22.读欧洲西部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A、B、C三城市气候资料分析,由A—B—C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有何变化?

气温年较差_       ,年降水量                  其原因是____         __。

(2)描述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              。

如果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之间,有一列高峻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范围将有什么变化?

____          。

(3)根据气候资料和你学过的知识,说明本地区出口乳、畜产品,进口粮食的原因                                                                         。

得 分

评卷人

 

 

2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城市名称是: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 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描述台湾岛的位置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台湾岛有“亚洲天然植物园”、“森林之海”的美誉,不仅因为台湾岛的森林覆盖率高,而且本区森林树种非常丰富,请你依据图中信息,分析台湾岛享此美誉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对台湾的叙述,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河流短小,水能资源贫乏

C.居民以高山族为主

D.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得 分

评卷人

 

 

2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继2008年5月12日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以后,相临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于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又发生了7.1级地震。

分析本区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树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有______________的气候特征。

因此,地震发生以后,你认为灾区人民最急需的物资有______               _________(至少三种)。

(3)有一批救援物资从广州用火车运送到格尔木,经过的铁路干线有:

京广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藏线。

(4)本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所产主要农作物小麦、青稞穗大粒饱,单产量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25.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量的增加,黄河入海水量不断减少。

1972年黄河下游首次出现断流。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断流更加频繁,历时也越来越长。

黄河断流给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1999年以来,政府在黄河流域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实现了全年不断流,使有限的水资源在时空的分布上得到了调整,协调了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关系。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黄河下游没有支流,其原因是                      。

(2)读材料二,描述黄河河口镇到利津河流含沙量的变化情况:

                      

(3)结合材料一,分析

(1)所述河段河流含沙量的变化的原因是                      

(4)读材料三,分析黄河断流的人为原因是                            ;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宁市二〇一〇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2.D3.C4.C5.A 6.C7.B8.C9.B10.A

  11.D12.D13.B14.B 15.D16.D17.B18.A19.A20.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15分)

(1)纺织(3分)靠近原料产地(3分)

(2)1..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

     2.印度北部是喜玛拉雅山脉 印度恰处于山脉的迎风坡 多降水

     3.在西南季风强烈的一年 会形成较大的水灾

     4.在西南季风很弱的一年 产生干旱。

(2)C班加罗尔(3分)马六甲海峡(3分)

(3)①④(全对得3分,否则不得分)

22.(15分)

(1)越来越大(3分)受海洋(洋流、西风带)影响越来越小(3分)

(2)南北高,中部低(仅1项可得1分,两项得3分)变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将只分布在山脉西侧)(3分)

(3)本区温暖湿润的气候(1分),适宜牧草生长(1分),利于发展畜牧业(1分)(共3分)

23、

(1)新竹  台北

(2)(3)台湾山脉海拔高地处低纬度(4)AC

24.(15分)

(1)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

(2)高寒(3分)棉帐篷、棉衣、棉被(取暖物资都可,答1~2条得1分,3条以上得3分)

(3)陇海、兰新线(3分)

(4)河谷地带(3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答出1条得1分,答出2两条得3分)

25

(1)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其他的河流无法流入。

 ...

(2)河口到旧孟津含沙量急剧增加,从旧孟津到利津含沙量又开始减少

(3)进入下游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坡度变缓,泥沙开始沉积。

(4)人为原因:

用水量过多,浪费严重,破坏植被

    自然原因:

降水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

 25.(15分)

(1)下游是地上河(3分)河南省、山东省(答出1个省得1分,2个省得3分。

有其他省不得分)

(2)持续降低(3分)

(3)黄河进入华北平原(1分),流速减慢(1分),泥沙不断沉积(1分)(共3分)

(4)工农业、城市用水量增加(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