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档举例说明负强化在学前特殊儿童训练中的应用推荐word版 15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724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文档举例说明负强化在学前特殊儿童训练中的应用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参考文档举例说明负强化在学前特殊儿童训练中的应用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参考文档举例说明负强化在学前特殊儿童训练中的应用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参考文档举例说明负强化在学前特殊儿童训练中的应用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参考文档举例说明负强化在学前特殊儿童训练中的应用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文档举例说明负强化在学前特殊儿童训练中的应用推荐word版 15页.docx

《参考文档举例说明负强化在学前特殊儿童训练中的应用推荐word版 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文档举例说明负强化在学前特殊儿童训练中的应用推荐word版 15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考文档举例说明负强化在学前特殊儿童训练中的应用推荐word版 15页.docx

参考文档举例说明负强化在学前特殊儿童训练中的应用推荐word版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举例说明负强化在学前特殊儿童训练中的应用

篇一: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练习题

全国201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课程代码:

008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将特殊儿童分为五大类:

(A)

A.心智偏异、感觉障碍、沟通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B.心智偏异、思维障碍、沟通异常、情感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C.心智偏异、感觉障碍、思维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D.心智偏异、反应障碍、沟通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2.学前教育机构中生理发展障碍儿童除了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外,还包括部分(B)A.弱智儿童B.病弱儿童C.自闭症儿童D.多动症儿童3.回归主流教育模式中的资源教室模式主要流行于(D)A.法国B.德国

C.英国D.加拿大4.低视力指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为(D)A.0.03-0.05B.0.03-0.5C.0.3-0.5D.0.05-0.35.视觉障碍儿童(A)A.兴趣不广泛

B.活泼C.好动D.爱提问6.人类所能听到的声音强度介于(B)A.0-120分贝

B.0-130分贝C.0-140分贝D.0-150分贝7.以下几种语言异常的表现中,属于构音异常的是(B)A.口吃B.整体性的语音不清C.共鸣异常D.音调异常8.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语言障碍主要指(C)A.清晰度障碍B.流利障碍C.语义障碍D.音质障碍9.20世纪50年代,受学习行为理论影响,研究者倾向认为口吃形成的原因是(B)A.患者的语言编码过程B.学习C.压力D.神经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10.自闭症儿童机械模仿别人的“鹦鹉式语言”属于(B)A.语言缺乏

B.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C.语言发展迟缓D.语言发展中断11.缺乏交会性注意是孤独症儿童的一大行为特征,这是指(C)A.孤独症儿童无法在交流的时候对交流对象集中注意B.孤独症儿童不具有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C.孤独症儿童无法与他人一起将注意力汇聚在同一注意对象上D.孤独症儿童在日常会话中无法集中注意

12.当孤独症儿童上下挥动手臂时,教他认识“上”和“下”概念;当他摆弄玩具时,教他给玩具命名,认识玩具的形状、颜色特征等。

教师采用的干预方法是(B)A.感知觉统合训练B.体验性认知学习训练C.行为矫治训练D.多种感官学习训练

13.强调行为前的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强调积极的行为强化对儿童行为改变的影响的是(B)A.认知学派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环境压力理论

14.兴奋剂类药物,如利他林,米拉脱林,泰必利等,辅助治疗儿童的(A)A.多动症B.孤独症C.弱智D.语言障碍15.发散的类别或方面是指发散性思维的(C)

A.稳定性B.独创性C.变通性D.独立性16.近代对特殊才能测验的编制,首推(B)A.瑞文B.桑代克C.韦克斯勒D.西索17.在幼儿园中,教师根据超常儿童已有的水平,为其提供更高的、更复杂的数学学习。

该儿童很小年纪就已经完成了高年级的课程。

该教师针对超常儿童所采用的教育策略是(C)A.内容精深化B.加深学习C.加速学习D.内容新颖化18.重视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将心理治疗的过程,当做是治疗者为当事人设置的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机会,这属于哪个学派的游戏

治疗理论?

(A)A.人本主义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认知主义学派19.游戏治疗的目的是(B)A.重过程,不追求结果B.追求一定的结果

C.追求快乐、娱乐D.释放问题、放松20.关于“游戏治疗中的限制”,正确的观点是(C)A.允许幼儿从游戏室带走玩具B.在游戏治疗室里,重点在于设立限制本身,而不是限制的过程C.限制的目的是对儿童进行保护D.游戏治疗应尽量给儿童更多的自由,不应有任何限制21.下列哪一项属于游戏治疗中所摆放的非结构式玩具?

(A)A.沙、水、纸、油泥、绘画的颜料及笔B.娃娃、玩偶、面具、衣服、帽子

C.汽车、轮船、卡车等交通工具D.枪、刀、拳击袋、锤子22.语言矫治工作中要抓好其中一系列的环节,这一原则是(B)A.可行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个别化原则D.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23.通过口语表达、写、画、讲故事及学习唱歌等多种活动,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语言。

这种方法属于(C)A.多重刺激法B.自然情境法C.全面交流法D.日常交往法24.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教师及时暂停其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以阻止或削弱这种不良行为的再现,这种行为矫正方法是(B)

A.消退法B.隔离法C.代币制D.塑造法25.每次强化所要求的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不可预测地变化着,这种强化叫(C)A.区别强化B.固定比例强化

C.可变比例强化D.连续强化26.玩大型玩具时,一名幼儿看到另外一名幼儿“插队”,但“插队”的孩子一直没有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他也学会了“插队”。

这是模范和示范达到的(B)A.获得效果B.解除抑制效果C.抑制效果D.不相容行为效果27.一体化教育环境中,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发展水平不一,这就决定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兼顾二者的共同利益,既要照顾正常儿童利益,同时又要满足班级内特殊儿童的个人需要。

这一原则是(D)A.差异性原则B.全面性原则C.整合性原则

D.融合性原则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8.简述学前儿童发声异常的分类。

答:

1、音调异常。

2、音量异常。

3、音质异常。

4、共鸣异常。

29.简述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答:

1、个别化原则。

2、量力性原

则。

3、整合性原则。

4、反复性原则。

30.学前超常儿童成材需要什么样的家庭环境?

答:

1、能提供充足而适应的材料和活动。

2、尊重儿童的特点。

3、创造求知的气氛。

4、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5、家庭气氛和谐。

31.简述阿克瑟莱恩游戏治疗的主要观点。

答:

1.游戏治疗室一种儿童自由游戏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一个矫治的过程。

2.良好的环境和充分尊重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成长潜力自然发展。

3.相信儿童由自我导向、自我治疗的能力。

4.治疗者不再是医生、专家,而是以教师、朋友等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用“心因论”、“身因论”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观点分析孤独症产生的原因。

答:

1.“心因论”观点认为孤独症是因为儿童生活在充满威胁和缺乏母爱的环境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与孤独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这一观点得到了精神分析学派观点的支持。

2.“身因论”观点认为孤独症的产生源于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机能障碍、感觉器官机能失调及生化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观点认为孤独症的产生受社会环境

因素的影响。

处于相对不利环境如移民儿童具有较高的孤独症发病率。

儿童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过多或过分的负强化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儿童来说,极易成为孤独行为的诱发因素。

33.试论语言矫治的主要方法。

答:

1.儿歌故事法。

二个故事等文学作品对语言矫治由特殊功能,可以弥补儿童语言经验不足,促使儿童掌握语言形式和运用语言,并促进儿童情感、认知、社会化等方面共同发展。

2.全面交流法。

语言属于符合的一种,符号活动之意义的产生、传达、阐释过程除语言符号外,还包括绘画、舞蹈、音乐符码、文化符码、医学符号、动作符号乃至嗅觉符号、触觉交流等,各种符号系统之间存在一种共性,其他符号的学习与语言符号系统的发展能够相互促进。

3.多重刺激法。

根据感官代偿作用,如触觉可以代替听觉,强调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同时给予儿童多种刺激,以提高儿童的语言学习效果。

4.日常交往法。

通过日常交往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并以培养日常交往能力为目标。

5.自然清净法。

儿童通过真实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语言,语言矫治应着眼于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矫治中尽量使用真实物体与真实环境,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环境及各种活动,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语言。

6.游戏法。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情境能有效激发孩子讲话的愿望,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34.试论学前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的有关理论。

答: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

狗进食前,给予铃声刺激,反复多次以后,即使不给狗喂食,只给铃声刺激,它也会分泌唾液。

表明:

通过依靠刺激可以塑造行为。

如果我们要形成儿童的某些行为,就要给予强化。

2.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

动物对环境刺激发生多种反应,当某一种反应被强化,就会增加这种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

儿童的很多行为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代表人物贝克。

这种理论试图通过矫正人的不良认知方式,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不良认知是指不正确的思想、观点、认识,这往往是导致行为问题的根源。

认知疗法的关键在于辨认和矫正儿童不良的认知。

4.观察学习理论。

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

认为儿童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获得,即儿童不必直接对刺激作出反应或直接体验强化,只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就能够产生新的行为或使自己原来的行为发生改变。

四、应用题(本大题共9分)35.如何选择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

请举例说明三种安置形态。

答:

1.选择安置形态时要考虑几个问题:

a.特殊儿童的特点。

b.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

c.师资的特点。

d.特殊儿童家长的观念。

2.安置形态主要有三种。

a.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安置形态。

b.设立中心的安置形态(举例说明)。

c.对口活动的安置形态(举例说明)

篇二:

学前特殊教育自考论述题12(含答案)

1-5章12道论述题

1——2

1、简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

[答案]【P9——P15】

(1)直接效益:

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

(2)间接效益:

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

任何一个特殊需要儿童的存在,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工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3)社会效益: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与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

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1——3

2、论述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案]【P15——P24】

(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势。

世界各国都在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特殊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

(2)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势。

当代特殊教育的一体化倾向使得特殊教育不再是一个与普通教育截然分离的独立系统,促使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产生了变革。

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的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

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

(3)整合教育的趋向。

受当代儿童学习和儿童教育理论的影响,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整合教育的问题也受到了特殊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

这种改革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

这样的整合教育取向,充分注重给每一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2——1——4

3、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案]【P48——P50】

(1)综合多种感官法,在进行教育训练时应当坚持多种感官并用的原则,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加丰富的刺激;

(2)表象指导法,对每一个事物的教学都应结合实物和模型,使儿童得到直接的印象,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该事物所具备的各种特征;(3)愉快学习法,从幼儿特点出发,开展愉快教学;(4)试误法,鼓励孩子大胆探索世界,不要担心孩子做错事;(5)及时反馈法,视觉障碍儿童的进步是一点点的,所以要鼓励他们点滴的进步,多从正面表扬,

不要过多指责,压制孩子的积极性;(6)实践法,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这种学习应紧密地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2——2——3、4

4、论述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早期干预?

[答案]【P54——P62】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1)言语和语言发展:

语言是听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听力受损儿童语言障碍很明显。

(2)认知与思维:

有听觉障碍学生的思维迟滞,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将感知和思维统一起来,感知活动缺少思维和语言的积极参与,很难利用间接经验,主要借助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贫乏、肤浅、零乱。

(3)社会化发展:

听觉障碍儿童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容易对别人产生误解、猜疑等,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退缩、自我封闭等。

听障儿童倾向于与同类儿童交往。

?

对听觉障碍儿童最主要的是进行早期干预。

目前早期干预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教育。

听觉障碍干预有两个基本观念,一是回归主流观念;二是整合教育观念。

进行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基础,是要尽早发现听障问题,尽早佩戴助听器,并注意维护、保养和适时更换,进行师资培训。

听觉障碍儿童最大的障碍是与人交流困难,语言训练包括以下内容:

听觉训练,发音练习,语言理解与掌握,语言能力评估。

听障儿童适合在小集体中学习,教师要积极利用同伴教学模式,并结合使用手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

还要特别重视教学,教育难度尽可能接近普通学前儿童的水平,为听障儿童日后进入正常学校接受教育做准备。

教师对听障儿童要进行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辅导,矫治的时间要有所保证。

3——2

5、试论述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

[答案]【P79——P85】

智力落后儿童同正常儿童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

(1)感知觉的特点:

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觉速度缓慢,感知的范围狭窄;在感知过程中,分辨能力差,往往看不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感知觉的恒常性也较差。

(2)注意的特点:

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范围狭窄,注意力的转移和分配能力差。

(3)记忆的特点:

智力落后儿童识记速度慢,记忆容量小,保持时间短,再认困难,不完整。

(4)言语的特点:

发音困难,语法混乱,缺乏内在逻辑,语言表达贫乏,不准确。

(5)思维的特点:

智力落后儿童思维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

(6)个性特征:

智力落后儿童的期望值普遍较低;缺乏自我尊重意识;缺乏交往的需要,性格胆怯、孤僻,不愿意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交谈和往来。

3——4——1

6、如何为智力落后儿童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答案]【P91】

首先,要对智力落后儿童有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估,特别要重视对其发展潜力的评估,以此为基础。

其次,要充分考利智力落后儿童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儿童的身心条件、接受能力、知识水平制定适合于不同儿童的个别教育计划。

再次,要认真考虑智力落后儿童个体的内部差异,发现其在认识、动作、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训练。

4——5

7、试论述语言发展异常的原因及类型。

[答案]【P117】

语言发展异常的形成原因:

构音器官异常、脑损伤、智力缺陷、感官损伤;儿童情绪不良,缺少学习语言的动机;环境中缺乏正常的语言刺激等。

语言发展异常的类型:

(1)语言缺乏,指儿童到一定年龄阶段还没有获得语言;

(2)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指儿童可以发音并且掌握大量的词汇,但在用词方法上与正常儿童有差别,不能有效的使用语言交流;(3)语言发展迟缓,指儿童在语言发展阶段语言发展速度明显晚于普通儿童;(4)语言发展中断,儿童语言原本正常发展,由于脑损伤或听力受损等原因,语言发展出现异常现象。

8、什么是构音异常?

形成构音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P103——P105】

语音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清晰度影响听者的理解程度,对语言表达和交流至关重要。

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包括代替音、歪曲音、省略音、添加音、声调错误、整体性语音不清等。

构音异常形成的原因从感知运动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两方面探讨。

感知运动因素包括舌头或者其他口腔构造异常,发音动作协调不良,社会心理因素是指儿童自身情绪及所处环境不良造成语言异常。

5——1——4

9、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应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与干预?

[答案]【P129——P131】

孤独症儿童也称自闭症儿童,他们发展的四个特征:

发育速度和顺序异常;对任何一种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言语、语言认识及非语言性交流异常;与人、物和事的联系异常。

教育与干预对策:

(1)提供支持性、接纳性环境,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不要让孩子产生惧怕和挫折体验。

(2)培养语言沟通能力,首先要引发儿童的沟通意向,帮助儿童扩充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其次要选择辅助的沟通方式。

最后要教会儿童有关的社会性会话的知识和技巧。

(3)感知觉统和训练,感尽量为儿童提近体表感受器的刺激,鼓励儿童反复触摸玩具等。

(4)体验性认知学习,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对儿童正在体验和从事的活动进行命名和学习。

(5)以儿童为中心,教师要跟在儿童后面走,从儿童的兴趣出发,用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

(6)保护儿童安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小心,以免伤害其他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本人。

10、试用“心因论”、“身因论”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观点分析孤独症产生的原因。

[答案]【P124——P125】

(1)“心因论”观点认为孤独症是因为儿童生活在充满威胁和缺乏母爱的环境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与孤独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这一观点得到了精神分析学派观点的支持。

(2)“身因论”观点认为孤独症的产生源于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机能障碍、感觉器官机能失调及生化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观点认为孤独症的产生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处于相对不利环境如移民儿童具有较高的孤独症发病率。

儿童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过多或过分的负强化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儿童来说,极易成为孤独行为的诱发因素。

5——2——4

11、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应如何对多动症儿童进行教育与干预?

列举三种治疗方法。

[答案]【P138——P140】

多动症儿童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能集中、

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儿童。

教育与干预:

(1)行为管理治疗,强调积极地行为强化对儿童行为改变的影响。

多动症儿童经常难以在行为后果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系,因此需要进行多次的训练和强化。

(2)认知行为治疗,强调认知对行为的监控作用,让儿童通过内部语言或外部语言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即自己对自己说话,通过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语言引导,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目的。

(3)心理治疗,教师、家长要对多动症儿童有正确的认识,要帮助儿童树立克服行为的信心。

12、举例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园中有情绪行为障碍的儿童。

[答案]【P148——P151】

情绪行为障碍是指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行为的偏异,这种偏异不是躯体疾病或缺陷的继发情况,也不是某种特定精神患疾的症状表现

常见的情绪行为有:

攻击性行为,恐惧情绪,嫉妒行为,退缩行为,残忍行为。

例如,退缩性行为儿童:

在教育中创造机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其自信心。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儿童模仿学习待人接物的礼节,并在日常活动中为儿童创造机会,让儿童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开始是可以是集体性的,不十分强调个人的表现强的活动,以后逐步过渡到个人表现强的活动。

让孩子在放松心的情况下,逐步发展社交能力。

就得勇敢起来。

篇三: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名词解释:

学前特殊儿童:

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的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锁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学习障碍:

是指在理解和使用口语或书面语言存在一种或几种心理过程障碍。

学前儿童语言障碍:

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

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

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是行为与社会要求相违背,从而妨碍了个人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一类儿童。

超常儿童:

自1978年以来,我国心理学家把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的儿童,称为超常儿童。

超常智能:

是指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人的聪明才智,它不是天生的。

听觉障碍:

听觉障碍也称聋、重听、听力损伤,它是一种总称,是指从轻度到深度的各种听力疾病,其中分为聋和重听两类。

病弱儿童:

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

脑瘫:

脑瘫,全称脑性瘫痪或脑性麻痹,是一种大脑发育成熟受到损伤而致的神经症候。

哮喘:

哮喘是由于呼吸道阻塞、大量痰液的分泌,而使得呼吸困难的现象。

智力落后:

智力落后,也称智力残疾、智力障碍、智力低下、智力缺陷、弱智等。

-是指个体在发育期内有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一般智力,从而导致适应行为的缺陷。

智力落后儿童:

是指那些在发育期内,一般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正常水平,并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的儿童。

个别化教育:

是指根据不同智力落后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订个别教育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量力性原则:

是指对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与训练,要根据其发展水平和身体状况适时、适度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发展其智力、体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整合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干预无论是在教育内容还是在教育形式、方法上都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反复性原则:

是指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的教育训练,要经常性地、反复地进行,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波特奇早期教育指导方案:

是美国威斯康星州波特奇市教育机构编制的一套适合于正常儿童和残疾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训练的方案。

家长辅导方案:

家长辅导方案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加拿大的一项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方案。

构音异常:

是指发音时期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如四五岁的孩子扔一两三岁的孩子的方式来发音。

流畅度异常:

常指说话急促不清,熟称口吃。

发音异常:

这些说话时在音质、音调、音量及共鸣等方面发生异常的现象被称作发音异常。

语言发展异常:

是指理解或使用口语、书面语或其他符号系统时出现障碍,语言发展的速度、程度等低于正常儿童。

孤独症:

也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严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