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过程性评价二细胞生理检测附详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548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过程性评价二细胞生理检测附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过程性评价二细胞生理检测附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过程性评价二细胞生理检测附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过程性评价二细胞生理检测附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过程性评价二细胞生理检测附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过程性评价二细胞生理检测附详解.docx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过程性评价二细胞生理检测附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过程性评价二细胞生理检测附详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过程性评价二细胞生理检测附详解.docx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过程性评价二细胞生理检测附详解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过程性评价

(二)细胞生理检测(附详解)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11·珠海质检)下面是人体内肌肉细胞代谢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的相关叙述,其

中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主要在线粒体中生成

B.该物质中大量的化学能贮存在磷酸基之间

C.肌肉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K+要消耗该物质

D.人体细胞内贮存有大量的该物质,以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ZK)〗

解析:

生命活动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是ATP的主要来源,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在ATP中,两个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是高能磷酸键,贮存有大量的化学能。

肌肉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

ATP在细胞中贮存不多,但能在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保持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

D

2.(原创题)如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呼吸过程图解,对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是①③④

B.整个②过程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C.④过程比③过程释放的能量多

D.人在剧烈运动产生的CO2只来源于②过程

解析:

图中①是ATP的合成和利用,可发生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②是有氧呼吸,③④表示无氧呼吸,④过程较③过程氧化分解彻底,释放能量多。

人体细胞只有有氧呼吸②产生CO2。

答案:

B 

3.(2010·山东高考)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解析: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溶酶体,有的通过膜融合形式进入,从而改变了溶酶体的膜组分;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因而细胞质基质中的H+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的衰老细胞、破损细胞等,通过溶酶体的作用被分解。

答案:

D 

4.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TP没有明显增加。

这是因为(  )

A.机体产热增加,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B.葡萄糖分解不彻底,能量没有释放出来

C.ATP合成酶量减少,无法大量合成ATP

D.机体代谢加快,大量能量随汗水流失了

解析:

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细胞进行厌氧呼吸,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ATP产生量少,大量的能量仍储存在乳酸中。

答案:

B 

5.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存在两种主要的代谢过程,如图所示。

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

A.a表示光合作用,只在叶绿体中发生

B.b表示有氧呼吸,只在线粒体中发生

C.a过程产生氧气和水

D.b过程会消耗氧气和水

解析:

 图中的a、b两过程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其产物还有氧气和水;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答案:

B

6.(原创题)某同学画了一坐标曲线图,但却没有写出横纵坐标的意义,下列关于此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pH—酶活性——酶活性随pH的升高而变化的趋势

B.pH—酶活性——pH由10逐渐降低到1过程中酶活性变化趋势

C.温度—酶促反应速率——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趋势

D.时间—种群增长率——“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

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因此不能表示酶活性随pH变化的趋势;“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不变。

答案:

C 

7.英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一只体内不含E4bp4基因的小白鼠,与普通小白鼠相比,这只小白鼠血液中只缺少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其他成分完全相同。

由此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为(  )

A.NK细胞属于免疫细胞

B.“E4bp4”基因对NK细胞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C.“E4bp4”基因属于抗癌基因

D.血液中的NK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E4bp4”基因对NK细胞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答案:

B 

8.(2010·广州模拟)右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色素乙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最快

B.提取色素时加入乙醇是为了防止叶绿素分解

C.水稻在开花时节,叶片中色素量是(甲+乙)<(丙+丁)

D.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解析:

从坐标图看,丁色素扩散距离最远,即丁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

在提取色素时,色素能够溶解在乙醇中。

水稻在开花时节,叶绿素的含量远大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答案:

D 

9.(改编题)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甲、乙、丙、丁所示的四幅图。

除哪幅图外,其余三幅图中“a”点都可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

A.图甲         B.图乙

C.图丙D.图丁

解析:

图甲中光照下CO2的吸收量表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即真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故a点表示有机物的积累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图乙中,在夜间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温室里空气中的CO2浓度升高,a点为转折点,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b点也为转折点,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图丁中,曲线表示净光合作用,故a点时,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答案:

A 

10.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个体,生殖过程中能产生四种基因型(AB、ab、Ab、aB)的精子,比例为1∶1∶1∶1,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个体,生殖过程中能产生四种基因型(AB、ab、Ab、aB)的卵细胞,比例为1∶1∶1∶1。

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一个细胞,该细胞(  )

A.只存在于该动物的精巢中

B.在分裂的间期发生过基因突变

C.含有4个染色体组

D.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有两种

解析:

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卵巢中,分裂完成后仅产生一个成熟的卵细胞;每一极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共有2个染色体组;图中左下角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应该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如果是交叉互换所致,与其对应的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应该有对应的A基因。

答案:

B 

11.(原创题)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失去了全能性

B.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由基因控制的

C.若d是正在衰老的细胞,则结构①体积增大

D.b细胞与d细胞的DNA完全相同,而蛋白质RNA有所不同

解析:

b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b与d的核DNA相同,但细胞质DNA不一定相同。

答案:

B 

12.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

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电子传递消耗氧气生成水的过程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分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

D.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中有氧呼吸的过程。

细胞质基质内进行的是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线粒体里进行的是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化学反应,而水的生成则发生在第三阶段。

答案:

D 

13.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构A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

B.供给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甲

C.结构A释放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中

D.如果突然停止CO2的供应,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会增加

解析:

在光合作用中,CO2首先和C5生成C3,如果突然停止CO2的供应,则C3生成量减少,而其消耗量不变,因此C3含量减少;而C5由于无法与CO2结合,其消耗量减少,而其生成量基本不变,因此其积累量短期内会增加。

答案:

D 

14.(2010·番禺模拟)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B.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

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解析:

甲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CO2和酒精。

乙条件下,通过计算可得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5,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5。

丙条件下产生的ATP不是最少的,最少的是甲,甲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

丁条件下,因吸收的O2与释放的CO2一样多,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答案:

D 

15.真核细胞的DNA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的。

研究表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不是同步的,有的先复制成功,有的后复制成功。

下图中能真实反映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  )

解析:

染色体复制后,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不变。

答案:

C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下列各图中,如果横坐标改变,则曲线的变化趋势最小的是(  )

A.①将横坐标的“光照强度”改为“CO2浓度”

B.②将横坐标的“温度”改为“O2浓度”

C.③将横坐标的“抵抗力稳定性”改为“恢复力稳定性”

D.④将横坐标的“有丝分裂”改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解析:

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影响情况大致相似,故①横坐标改变,曲线的变化趋势最小。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趋势相似。

答案:

AD 

17.(2010·深圳模拟)细胞增殖是生物体内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

如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应为:

3→2→1→E→F→G→H

B.D过程可代表细胞分化,在胚胎发育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C.C过程的出现,必须要经过秋水仙素的处理,且处理时期应为E时期

D.细胞周期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A时期

解析: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远长于分裂期,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从图中可以看出,A代表的时期(3→2→1)为分裂间期,B代表的时期(E→F→G→H)为分裂期;G期为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此时若没有纺锤丝的牵引,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造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很多,如低温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处理的时期是细胞分裂的前期,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现。

答案:

CD 

18.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合子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B.①过程既可以发生减数分裂,也可以发生有丝分裂

C.②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③过程中体现了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解析:

精子和卵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合子是未分化的细胞。

①过程表示配子的产生过程,只能是减数分裂。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分化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与功能上出现了差异。

答案:

CD 

19.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

如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的有关曲线,此曲线说明(  )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迅速增加

C.“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的变化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D.CO2曲线AB段的变化说明暗反应的进行与光照无关

解析:

O2释放速率代表光反应速率(虚线),CO2吸收速率代表暗反应速率(实线),“光斑”照射前,有O2释放,说明能进行光合作用;“光斑”照射开始后,O2释放速率急剧增大,CO2吸收速率相对较慢,说明光反应与暗反应不是同步增加的;随后O2释放速率明显下降,与CO2吸收速率相当,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AB段“光斑”移开,光照减弱,光反应减弱,最终导致暗反应也慢慢减弱。

答案:

BC 

20.(2010·盐城模拟)在冬季的人工大棚中种植蔬菜,需要确定适宜的光照强度,因为光照不充分会降低产量,而提供多余的光照会增加成本。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黑藻和台灯进行实验,初步探究适宜的光照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要控制的无关变量为光照强度、CO2、温度、黑藻数量等

B.实验记录的氧气量是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

C.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也在增加

D.为确定适宜的光照强度,应在100~500W光照强度范围内设置多组梯度进行实验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的大小,其他变量都属于无关变量,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黑藻自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测得的氧气量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之差,即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在20~200W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在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500W时氧气量反而降低,说明适度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答案:

BD 

三、非选择题(共55分)

21.(9分)人类白化病(a)对正常(A)为隐性,并指(B)对正常(b)为显性,它们都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人体内一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中仅表示相关染色体的变化,假设相关染色体没有发生过交叉互换)。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分裂图中正确标出所有A(a)、B(b)基因。

(2)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细胞,分裂完成时将生成4个子细胞,其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3)该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_____条,此时染色体组的数目为________。

(4)图中染色体1和2的关系是________;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1与2没有分开,则该细胞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正常与异常的比值为________。

(5)此人与基因型为Aabb的某人结婚,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这对夫妇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

(1)从图中细胞质均等分裂,且一个着丝点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推知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由于经过间期DNA的复制,每条染色单体上含有相应的基因,故图中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

(2)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将产生4个子细胞,且两两相同,其染色体组成为AB、AB、ab、ab(注:

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已确定,故其产生的4个子细胞也就确定了)。

(3)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6条,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数目最多,为92条,有4个染色体组。

(4)当同源染色体1与2在减数分裂时移向同一极,则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均异常,由这两个异常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四个精子也都是异常的,正常精子与异常精子的比值为0∶4。

(5)此人(基因型为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某人婚配,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即分离组合法)进行分析,后代有3×2=6(种)基因型;后代中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正常=1-3/4×1/2=5/8。

答案:

(1)见右图

(2)初级精母 AB、AB、ab、ab

(3)92 4

(4)同源染色体 0∶4

(5)6 5/8

22.(7分)请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

(1)图1和图2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洗衣粉中加有的A之所以能够耐酸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是因为通过________精心设计改造生产出来的;控制其合成的直接模板主要分布在细胞的________中。

(2)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从图示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4和图5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请分析回答:

图4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图5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底物足量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洗衣粉中的A指酶,是基因工程或蛋白质工程的产物。

除了pH以外,还有温度等其他因素影响酶活性。

答案:

(1)高效性和特异性 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 细胞质

(2)先上升后下降 随着pH的变化酶的最适温度不变(温度影响酶活性)

(3)酶的浓度(数量)和活性 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相关

23.(12分)(原创与组合)下图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对某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光合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受温度影响,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与________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2)若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约是________;若温度均保持在20℃条件下,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和12h黑暗,该植物能否正常生长?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________过程;在温度为10℃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与结果:

①取两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和2。

②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3%的新鲜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1mL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分别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

③将2号试管中的肝脏研磨液加入1号试管,振荡摇匀,再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结果未观察到气泡产生。

结果分析:

推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由图可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敏感。

(2)在30℃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大。

在20℃条件下,光照12小时产生有机物量为3.5×12=42,呼吸24h消耗有机物量为2×24=48,故植物不能生长。

(3)[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

(4)在酶与底物接触前,高温可能已使酶失活或使H2O2分解。

答案:

(1)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光合作用

(2)30℃ 不能 因为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量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3)C3的还原 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4)高温使过氧化氢全部分解或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

24.(13分)某农科院为研究种子的储存做了以下的实验,并得出相应数据,请分析:

实验

操作方法

时间(年)

种子发芽率(%)

实验一

①1000g干种子充入氮气密封保存

5

95

②1000g干种子普通保存

1

85

实验二

③1000g含水9%的种子于30℃环境保存

1

12

④1000g含水9%的种子于10℃环境保存

5

75

实验三

⑤1000g鲜种子用无水CaCl2吸湿密封保存

5

80

⑥1000g鲜种子普通密封保存

1

10

(1)根据实验一可知,保存种子的有效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二可知,保存种子的有效措施为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三可知,保存种子的有效措施为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所有发芽率高的贮藏种子的措施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都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用CaCl2吸湿,是去掉种子内以________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

正常植物细胞中该种形式水的含量与植物耐旱性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种子发芽时要吸收大量的水,发芽除需要水外,还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农民贮藏水稻种子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植物种子中贮存有大量有机物供萌发时需要,如果保存种子时种子的细胞呼吸等新陈代谢活动较强,消耗了较多有机物就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减少氧气含量,降低温度和减少种子的含水量都会降低种子细胞呼吸强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使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

答案:

(1)缺氧 降低有氧呼吸 低温 抑制酶的活性 降低种子含水量(干燥) 抑制呼吸作用

(2)减弱细胞呼吸 (3)自由水 自由水越少越耐旱

(4)适宜的温度、充足的O2 (5)在适当的低温、缺H2O低O2的条件下保存

25.(14分)某学校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用完全培养液培养了一批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并以这些大豆幼苗为实验材料,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请根据下列具体实验情况回答相关问题:

(1)取30株大豆幼苗随机均分成A、B两组放到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随后又对两组幼苗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

A组添加较高浓度的KNO3溶液;B组注射“呼吸阻断剂”。

A组植株根尖成熟区细胞可能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B组植株对K+的吸收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