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531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高三

2011-02-2421:

06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恫吓(tóng) 芳菲(fēi) 自怨自艾(yì) 无裨于事(bì)

B.气氛(fēn) 作坊(zuò) 义愤填膺(yīng) 宁缺毋滥(nìng)

C.薄荷(bò) 蜜渍(zì) 弃甲曳兵(yè) 嗟来之食(jiē)

D.揖让(yī) 伺机(sì) 悄然无声(qiāo)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虽然肉体不是华夏血脉,但精神却受此文明深厚的滋养,但我更愿意这种滋养是来自典籍浩然的熏染,而不是在一个具体的地点去凭吊或膜拜。

B.她那潜藏在心底的东西一定是深邃的、博大的和意味深长的。

平常它可能凸显的并不明显,但它肯定蜇伏在心尖的敏感处,闪着拙朴的光,流着绚丽的彩。

C.那些酒淳厚绵甜的芳香,存在我的齿颊之间,浸润着我的肺腑,使我有一种脱离尘俗烦恼,轻松洒脱的美妙感觉。

D.曾经有一个现象,弥漫在林间墓地的沉沉雾霭,让我胆怯、不安和怀疑。

本来就对他的虚幻混浊不辩,偏偏在布达拉宫有了那次奇遇,更使我一时失去了评断他的能力。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延坪岛炮击事件后,许多韩国人开始呼吁将首都迁出距离军事分界线不过50公里的首尔,这样政府便可放手惩罚朝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投鼠忌器。

B.2010年1月6日,湖北日报发表新闻快评《善待媒体》一文,其中指出:

在汗牛充栋的媒体丛林中,有极少数无良者败坏了媒体形象,但他们最终要受到受众的唾弃。

C.《老大的幸福》播出后,有人希望马上来个续集。

但制片方表示,与其仓促上马抢效益做个质量低的续集,被观众说是狗尾续貂,还不如暂时不动。

D.马朝旭回答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日美安保条约作为双边安排,不应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方利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的亚马逊公司已经停止广受争议的维基解密网站提供网络服务器支持,维基解密只得再次将其网站托管给瑞士的一家服务商班霍夫公司。

B.编队参谋长在“连云港”号指挥现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着,这是中国海军首次组织和指挥这么多国家的海军进行海上联合搜救任务,整个搜救计划由中方拟定。

C.上海世博会刚刚完美落幕,华特·迪士尼公司又与上海申迪集团签署上海迪斯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上海迪斯尼乐园项目正式启动。

D.全球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将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为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全球论坛”。

5.下面两题给出的都是2011年兔年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3分)

第一题上联:

虎去犹存猛劲 下联:

_____

第二题上联:

送虎岁共庆山河壮 下联:

_____

6.阅读下面一段话,请将肯定句“朗读具有重要的作用”扩展成两个双重否定句,从反面强调朗读的作用。

(每个分句不超过25字)(4分)

阅读教学需要朗读,通过朗读,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能够取得良好的综合效应。

朗读具有重要的作用。

扩展:

(朗读具有重要的作用)_____;_____。

7.央视“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近日爆出“刷票”事件后,社会反响强烈,请你就这一事件发表看法。

要求:

观点鲜明,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得体,字数60字左右。

(5分)

前几天,在宜春学院官方网站的主页上,出现了一个《关于认真做好王茂华、谭良才和曾凯参选央视<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网络投票的通知》,后来,又增加了一个《对第八批“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进行投票的通知》,以政府通知的形式要求当地居民为宜春市12月份“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孙富媛投票。

(选自2010年12月12日《钱江晚报》)

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大学学什么,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问“大学教育教什么?

”郑也夫先生有一篇演讲稿,就是“大学教育教什么?

”归纳为三个方面:

读书、写论文和思考,理工科还要加上实验。

薛涌先生对“大学学什么”提供的答案正与郑先生的答案相呼应。

这两位智者都对“有用”和“无用”的东西做出了辩证的深刻的论述。

很可能看似“无用”的东西有“大用”。

我很赞同薛涌先生的一个观点:

“什么是大学生活的核心?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disputation(论辩)。

这种‘论辩’,并不一定是公开的口头辩论,而更多的是在心灵中默然进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努力。

”可是论辩的前提是什么?

那是独立自由的思想。

没有独立自由的思想,结论都给限定了,还奢谈什么“论辩”!

这个让人可以独立自由思想的环境,必须是容忍多样性的,至少要容忍多样性的观点。

从长远的发展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哈佛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Chaney,2008年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伊斯兰科技发展黄金时代的兴起和衰落的,论文的题目就是《多样性、宽容和经济绩效》,副标题是“来自穆斯林和西班牙的经验”。

这个论文很有说服力地论证了对(宗教)多样性的制度性宽容是多么重要,可以激起人们论辩,促使人们独立自由的追求真知,从而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和经济的发展。

正好,我还看到了一个社会学家对近代科学兴起的研究,就是胡弗2003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近代科学的兴起:

伊斯兰、中国和西方》一书。

胡弗这样总结中国近代科学的衰落原因:

“中国科学的问题,根本上不是技术意义上的错误,而是中国统治者即不创造也不容忍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存在,而正是在这样的机构里,客观的学者们才能探索他们的真知灼见。

”这两个研究相互印照,更加深了我对中国当代教育问题症结所在的看法。

所以我认为,薛先生对浅层的高等教育问题的批判很是生动,让人很难不被打动。

但是,薛涌先生没有更深一层次地揭示问题的症结所在:

为什么“北大不教这些东西”。

其实,客观地说,薛涌先生也不是完全没有涉及到这一层次,他在后文说:

“大学的责任在于塑造有思想的公民。

”可是有着国子监传统,并加上了数十年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控制的大学,如何实现自己的“塑造有思想的公民”?

薛先生在最后一章里,以回顾欧洲早期“大学的诞生”,直接追溯大学的自治思想的根源。

因为把中国的大学和中世纪的欧洲大学相比,“论辩”精神都比不上,薛先生得出结论:

我们的大学还不如中世纪。

尽管薛先生有着这么多的对“塑造有思想的公民”的论述,还是没有直指问题的症结所在:

缺乏对多样性的宽容,缺乏对独立自由思想者的宽容。

这种缺乏的结果,只能是长期的落后。

在薛先生的书里,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通过读和写和世界建立联系。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可是在缺乏独立自由思考的环境下,读和写都成问题。

即使撇开独立自由思考的环境不论,在有限的独立思考下,读和写的问题基本上没有在高等教育中受到重视。

(选自《读<北大批判>》陈心想)

8.下列对文中加着重号的行文表达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很可能:

表明作者对该观点持不肯定、不确定态度,体现了作者行文的严谨。

B.!

表现了作者对没有独立自由思想却想能够进行“论辩”这一愿望的强烈质疑。

C.至少:

强调了“容忍多样性的观点”是让人拥有独立自由思想的必要前提条件。

D.也:

表示转折和让步,是作者对前文所述观点的补充说明,使叙述更加符合实际。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胡弗著作中的论述,其主要用意是论证自己提出的中国高等教育症结所在于没有能够提供独立自由思想的环境。

B.作者在文中引薛涌先生的观点为靶子,通过反驳其观点确立自己的观点,有破有立,较好地达到了去伪存真的目的。

C.在文中,作者主要采用引用论证理论阐述等论证方法,从多个角度论述多样性宽容、独立自由思想对办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D.本文文风朴实、平易,语言叙述逻辑性较强,体现了作者行文理性的特点,但文中也有部分内容叙述充满感情,体现了作者对高等教育问题的忧虑之情。

10.作者为阐述自己的观点,主要针对薛涌先生著作中的哪些论点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请概述。

(3分)

11.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写一个提问式标题(限10字以内)。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20分)

温暖的脚印

郑勇

我于一九九六年才进入出版圈,才有缘认识范用先生,但受惠于范用先生的时间却早得多。

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傅雷家书》是我们大家的枕边书。

《读书》杂志至今一本不缺地收藏着,尽管有了使用更方便的光盘,那兼有体积和重量感的全套《读书》依然是不离不弃的最珍视的收藏。

这都是读书人眼里的范公大手笔。

进入三联书店以后,和范用先生的接触多起来。

最初住北京南城方庄的集体宿舍,离范用先生家很近,周末就去他家里去看书、借书。

像所有爱书人第一次进入范先生书房的感受一样,我也只能用如入宝山、流连忘返、惊叹羡慕一类词语形容。

像我借阅过的董桥、黄裳的作品,就包括大陆版之外的港台版,平装本之外的毛边本、精装本,而且大都是作者题赠本。

后来,我做了三卷本《董桥自选集》的责任编辑,为黄裳先生出版了《珠还记幸》修订插图珍藏版和《来燕榭少作五种》《来燕榭文存》。

与董桥、黄裳先生结缘,可说都是因为范用先生的铺路搭桥。

十几年来,这样的因缘几乎难以胜数。

我入“三联”时,范用先生已经离休多年,但他从来没有离开三联和书。

《懒寻旧梦录》版权到期,别的出版社想挖走,范用先生知道了,就带上我去六部口夏公故居看望沈宁。

看到拄杖踽踽慢行的范老,沈宁感动之下,二话没说就答应放弃前议。

另一次,听说《傅雷家书》要改由别家出版,又是不顾八十高龄,带上我去登门和傅敏面议。

时间长了,终于明白为什么作者那么尊敬他,读者那么喜欢他,只是因为他的心中时刻装着读者,眼前始终立着作者。

喜欢书,喜欢朋友,喜欢酒的范用先生,一直像一个孩子般天真、快乐。

一九九六年我受命管理南京三联商务文化中心,范用先生和丁聪先生一起赴江南,专程在南京逗留,为读者讲演、签售,饭桌上的一份炸臭豆腐,让两位老人大快朵颐,不住口地叫好。

收到稿费,范用先生喜欢叫上方庄三联集体宿舍的一帮青年,去饭店里开荤。

去得较多的是当时算得上高消费的元太祖烧烤店,那可是刚工作不久、囊中羞涩的晚辈的饕餮大餐。

范用先生吃得很少,只是要一白瓷烫壶的烧酒,慢慢地自斟自饮,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狼吞虎咽。

酒至微醺的时候,他给我们讲童年往事:

穆源小学的沙老师,自办小报,排演话剧,还教我们唱他放学时唱的歌《踏雪访梅》:

“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把桥过,铃儿响叮铛……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

”唱得真好听,我听一遍就记住了,到现在还会唱。

唱给小女听时,好像看到七十多年前的范用——那时还叫“鹤鏞”、小名“伏星”的江南小伢儿背着书包下学堂的情形。

从“束发读君书”,到成为三联人,正是因为有了范用先生这样的前辈,我才领略开山鼻祖邹韬奋先生的出版理念,触摸到三联的精神和气质、传统和风骨。

宋代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的说法,在我看来,三联也有其“一祖三宗”,邹韬奋先生是不祧之祖,“老子一气化三清”,范用、沈昌文、董秀玉这三位先后离岗的老总,则是这“三宗”。

就是在他们身边,在他们的书中,触摸到三联的精神传统、三联书刊的个性:

那一脉绵延七十多年的文化香火,熏陶化人,直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

范先生是那种性格内敛、气色平和的人。

他像一棵树一样,谦卑、静默地立足于自己选择的地方,向下深深地扎下根。

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他还在那里,扎根更深,树冠更大,让每一个走过树下享受到浓荫的人感念不置。

鲁迅先生盛赞过“中国的脊梁”,“一介寒儒、书生本色”的范先生,也当得起这“脊梁”的称呼。

范先生培育下的三联,以及三联的精神与传统,也是这样根深叶茂的树,不会因任何风狂雨骤的恶劣环境的摧残而凋谢,成为读书人眼中与心底的风景。

范用先生一生为人作嫁,自己撰文不多,结集的只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和《泥土·脚印(续编)》三种。

能为范用先生“作嫁”,在我是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在《我爱穆源》中,他用了冰心的题词: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泥土》两本则是用了巴金的题词:

“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冰心是“爱”的化身,巴金被称作“知识分子的良知”,范用先生也是这“爱”与“良知”的合体。

此刻,追思范用先生,感受到的正是“含泪的微笑”和“先行者温暖的脚印”,这“微笑”和“温暖”正好可以用来概括我对范用先生和他的书的感受:

他总是“微笑”着面对尘世与人生,作者和读者,他的书都是那么“温暖”,如春风,如秋阳,如他爱喝的酒入口的感觉。

这“温暖”和“微笑”包裹着我的悲伤和叹惋。

每天还在和范用先生的书相见,就像还在和范用先生相见。

感觉里,他没有离开我们,他的离开只是一次远行。

有了远行,才会有他晚年重回故里时的感慨:

“回家感觉真好!

区别只是,过去他就在我们身边,可以随时请益;现在他是天上的恒星,在我们困惑或迷茫时,为我们指引方向,在我们孤单或寒冷时,给我们精神慰藉。

范伯伯,今天我才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一直走在您“温暖的脚印”里。

范伯伯,您和我们同在,我们想念您。

12.综观全文,说明文题“温暖的脚印”有哪些含意。

(5分)

13.结合原文,简要分析范用先生的为人性格特点。

(6分)

14.文章末尾突然改第三人称叙述为第二人称叙述,你认为作者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4分)

15.对范用先生“为人作嫁”的人生选择,有人深以为憾,有人深以为幸,你怎样看待?

请说明理由。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8分)

苗生

蒲松龄

龚生,岷州人。

赴试西安,憩于旅舍,沽酒自酌。

一伟丈夫入,坐与语。

生举卮劝饮,客亦不辞。

自言苗姓,言噱粗豪。

生以其不文,偃蹇遇之。

酒尽,不复沽。

苗生曰:

“措大饮酒,使人闷损!

”起向垆头沽,提巨瓻而入。

生辞不饮,苗捉臂劝釂,臂痛欲折。

生不得已,为尽数觞。

苗以羹碗自吸,笑曰:

“仆不善劝客,行止惟君所便。

”生即治装行。

约数里,马病卧于途,坐待路侧。

行李重累,正无方计,苗寻至。

诘知其故,遂谢装付仆,己乃以肩承马腹而荷之,趋二十余里,始至逆旅,释马就枥。

移时,生主仆方至。

生乃惊为神人,相待优渥,沽酒市饭,与共餐饮。

苗曰:

“仆善饭,非君所能饱,饫饮可也。

”引尽一瓻,乃起而别曰:

“君医马尚须时日,余不能待,行矣。

”遂去。

后生场事毕,三四友人邀登华山,藉地作筵。

方共宴笑,苗忽至,左携巨尊,右提豚肘,掷地曰:

“闻诸君登临,敬附骥尾。

”众起为礼,相并杂坐,豪饮甚欢。

众欲联句,苗争曰:

“纵饮甚乐,何苦愁思。

”众不听,设“金谷之罚”。

苗曰:

“不佳者,当以军法从事!

”众笑曰:

“罪不至此。

”苗曰:

“如不见诛,仆武夫亦能之也。

”首座靳生曰:

“绝巘凭临眼界空。

”苗信口续曰:

“唾壶击缺剑光红。

”下座沉吟既久,苗遂引壶自倾。

移时,以次属句,渐涉鄙俚。

苗呼曰:

“只此已足,如赦我者,勿作矣!

”众弗听。

苗不可复忍,遽效作龙吟,山谷响应。

又起俯仰作狮子舞。

诗思既乱,众乃罢吟,因而飞觞再酌。

时已半酣,客又互诵闱中作,迭相赞赏。

苗不欲听,牵生豁拳。

胜负屡分,而诸客诵赞未已。

苗厉声曰:

“仆听之已悉。

此等文只宜向床头对婆子读耳,广众中刺刺者可厌也!

”众有惭色,更恶其粗莽,遂益高吟。

苗怒甚,伏地大吼,立化为虎,扑杀诸客,咆哮而去。

所存者,惟生及靳。

靳是科领荐。

后三年,再经华阴,忽见嵇生,亦山上被噬者。

大恐欲驰,靳捉鞍使不得行。

靳乃下马,问其何为。

答曰:

“我今为苗氏之伥,从役良苦。

必再杀一士人,始可相代。

三日后,应有儒服儒冠者见噬于虎,然必在苍龙岭下,始是代某者。

君于是日,多邀文士于此,即为故人谋也。

”靳不敢辨,敬诺而别。

至寓,筹思终夜,莫知为谋,自拚背约,以听鬼责。

适有表戚蒋生来,靳述其异。

蒋名下士,邑尤生考居其上,窃怀忌嫉。

闻靳言,阴欲陷之。

折简邀尤,与共登临,自乃着白衣而往,尤亦不解其意。

至岭半,肴酒并陈,敬礼臻至。

会郡守登岭上,与蒋为通家,闻蒋在下,遣人召之。

蒋不敢以白衣往,遂与尤易冠服。

交着未完,虎骤至,衔蒋而去。

异史氏曰:

“得意津津者捉衿袖强人听闻闻者欠伸屡作欲睡欲遁而诵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觉。

知交者亦当从旁肘之蹑之,恐座中有不耐事之苗生在也。

然嫉忌者易服而毙,则知苗亦无心者耳。

故厌怒者苗也——非苗也。

(选自《聊斋志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蹇遇之  偃蹇:

傲慢的样子B.生即治装行  治:

整理

C.以听鬼责   听:

听从 D.遂与尤易冠服   易:

交换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以其不文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亦山上被噬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C.多邀文士于此     移其民于河东   D.自乃着白衣而往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苗生与众生饮宴联句时,苗生随口就能联出,而坐在他下首的要深思好半天,可见苗生其实颇具文采,要好于一些夸夸其谈信口开河的名士。

B.蒋生因为嫉恨同县的尤生考试排在他前面,想暗中陷害他,在那一天故意穿了便服前往,可最后阴差阳错,还是与尤生换了衣服,结果被老虎吃了去。

C.文章前半部分以龚生的所见所闻,后半部分以靳生的经历为线索,重点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豪侠仗义看不惯别人的自吹自擂的苗生,一个因嫉恨别人反而误了自己性命的蒋生。

D.通过这个故事,蒲松龄讽刺了那种自以为是,不分时机不分场合地夸耀自己的人,同时认为像苗生这样的人脾气暴躁,缺乏耐心,让人非常讨厌。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得意津津者捉衿袖强人听闻闻者欠伸屡作欲睡欲遁而诵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移时,以次属句,渐涉鄙俚。

(2)应有儒服儒冠者见噬于虎,然必在苍龙岭下,始是代某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6分)

独坐

【明】李贽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亮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

21.这首诗意象丰富且颇富象征意味,如颔联通过_____和_____两个带有季节特点的意象,展现出诗人终年独坐的情景。

(2分)

22.标题“独坐”一词反映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

“自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23.从这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一个人?

(1分)

24.引用《论语》原句来解释孔子这么回答的原因,并简要分析这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方针。

(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

(荀子《劝学》)

(2)睢园绿竹,_____;邺水朱华,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青泥何盘盘,_____。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

(李白《蜀道难》)

(4)听得道一声“去也”,_____;遥望见十里长亭,_____;此恨谁知?

(王实甫《西厢记》)

(5)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四、作文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樟树嘲笑梧桐树说:

“你的叶子一到冬天就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终年翠绿,美丽无比。

”不久,一场大雪降临,厚厚的积雪把樟树的树枝压断了,樟树的美丽也遭到了破坏,而梧桐树由于叶子已经落尽,安然无恙。

要求: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