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441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以下史诗中,以泥版文书形式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是

A.《吉尔伽美什》B.《摩诃婆罗多》C.《罗摩衍那》D.《荷马史诗》

2.“最早的农人们开掘沟渠,把大河里的水引到田里。

结果,农作物的产量较他们早先在多石的山坡上所得的产量要高得惊人。

公元前2500年的文献记载说,一块大麦田的平均产量是播种量的86倍!

”上述材料说明了哪一项技术进步对文明发展的重大作用

A.播种B.开掘C.灌溉D.统计

3.①屋大维以恺撒养子的身份,继承了恺撒的政治遗产。

②屋大维生前并未公开称帝,而是自称为“第一公民”或“元首”。

③他还保留了罗马共和国的机构和官职。

④但他仍然被认为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审判中注重法律的形式和规范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5.“如果说有致命的一击,那么一击是在1204年,那时帝国的范围仍然从亚得里亚海延伸到了叙利亚门户,而不是1453年,那时君士坦丁堡落入了庞大帝国,就像过于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

”这段话中出现的两个“帝国”指的是

A.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B.都为拜占庭帝国

C.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D.都为奥斯曼帝国

6.中世纪后期,德意志汉萨同盟大多数成员都采用的《律贝克法》第一条明确规定:

“每个城市都要加强防御海盗和其他破坏者,以使航海商人自由进行贸易。

”此处所谓“其他破坏者”主要包括

A.国王B.领主C.农奴D.市民

7.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9.《史记》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10.“孝宗(1162年—1189年在位)即位,诏求直言。

先生上封书事:

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

”此段文字中所提到的“先生”是指

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安石

11.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2.“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

1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15.15世纪学者奇诺说: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16.英国光荣革命前后国王权力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A.权力的种类B.权力管理的领域

C.权力的来源D.行政权力的大小

17.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已在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利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利”。

他强调的是

A.民主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

18.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19.右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A.奴隶贸易的兴起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

20.“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法国民法典》的颁布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21.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

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A.英国“光荣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2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见右图)是列宾根据1870-1873年间对伏尔加河纤夫进行深入考察后的作品。

它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

A.俄国国内还没有使用蒸汽轮船

B.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C.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十分落后

D.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社会

23.19世纪前期,由于工业革命,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发展迅速,与此有直接关系的是

A.怀特尼发明轧棉机B.富尔顿发明蒸汽船

C.铁路促进西部开发D.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率

24.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25.梁启超说:

“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

26.“(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27.“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孙文:

《<民报>发刊词》)。

”为避免重蹈西方覆辙,文章作者觉得必须实行

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

28.右图是一张革命运动中的临时兑换券,它颁发于

A.二次革命时期

B.文学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29.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货币政策改革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

30.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

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类别

成都(﹪)

北京(﹪)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O、l、1、3分。

选出量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B.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C.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32.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

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权力制约权力B.以纪律制约权力

C.以民意制约权力D.以权利制约权力

33.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阐述立宪是世界潮流所向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34.1922年签订的《九国公约》中规定: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对此段文字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反映了美国“门户开放”的主张B.针对一战期间日本独占中国的状况而发

C.重新回到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D.真正维护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完整

35.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

“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

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

”对他的话最准确的理解是,世界经济大危机

A.是希特勒上台的唯一原因

B.导致了右翼极端势力突起

C.严重地动摇了一战后国际格局的经济基础

D.使各国都需在传统资本主义模式外寻找新的出路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中西政治制度比较

学完古代历史,同学们对中西政治制度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并展开如下讨论:

 

史实二

史实一

伯里克利:

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昼判(处理)狱(案件)而夜理书”。

 

问题:

(12分)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4分)

(2)分析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分)

(3)对这场讨论你有什么看法?

(2分)

37.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问题:

请用中国古代中央机构演变的史实来论述梁启超的这一论断。

(13分)

38.明治维新

假设你是明治初年的日本政府决策者,需要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做出重要的决定——如何建设现代国家。

考虑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你会相应采取哪些措施:

问题(15分):

(1)请你在文本框内的A、B、C、D四处填上恰当的文字。

(8分)

 

(2)按照现代化的要求,你觉得以上的决策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在日后改进,才能更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7分)

 

39.“中体西用”

清末一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说到: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问题(10分):

(1)以上的材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有哪些?

(写出数字符号)(3分)

 

(2)“中体西用”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2分)

 

(3)该思想家对“中体西用”持什么态度?

(5分)

 

40.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纵向发展方面和横向发展方面。

这里说的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所谓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的。

——吴于廑:

《世界史·近代史》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1500年左右到20世纪初为时间界限,以这一时段历史发展过程为例,回答下列的问题(25分):

(1)“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所涉及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分)

 

(2)“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本质含义是什么?

(6分)

 

(3)你如何认识世界历史“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关系?

(15分)

上理工附中2012年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月考三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说明:

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

“水平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圆点符号后的内容为参照性示例。

36.(12分)

36(3)

水平l:

能辩证地看待两种政治制度(写出任意两点)

·不能以简单的孰优孰劣来评价古代中、西政治制度。

·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

·制度文明具有多元性特征,与不同的国情相适应。

·都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水平2:

不能能辩证地看待两种政治制度,非此即彼。

其他答案。

38.(15分)

38.

(1)

A

水平l:

能准确写出相关史实

·1885年实行内阁制,四年后颁布第一部宪法,召开了议会。

水平2:

不能准确写出相关史实或有遗漏

其他答案。

B

水平l:

能准确写出相关史实

·改革土地制度,确认土地私有权,允许农民自由选种作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或)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并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水平2:

不能准确写出相关史实或有遗漏

其他答案

C

水平l:

能准确写出相关史实

·通过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建立发达的纺织业、造船业、军事工业和机器制造业。

·(或)撤除关卡、行会,允许人民自由择业,同时鼓励工商、嘉奖贸易,引进欧美科技。

水平2:

不能准确写出相关史实或有遗漏

其他答案

D

水平l:

能准确写出相关史实

·一方面向欧美国家积极派遣留学生或考察团,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在国内大力兴办现代教育,包括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制,通过政府扶持的形式兴办高等教育。

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

·(或)推行教育改革,大办近代学校,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

水平2:

不能准确写出相关史实或有遗漏

其他答案:

目标与措施不一致。

39.(10分)

39.

(1)

水平l:

能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出正确答案。

·①③⑥

水平2:

能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出不完整的答案。

水平3:

其他答案。

39.

(2)

水平l:

能对历史名词写出正确的表述。

·“中体西用”是要求在保持中国固有政治制度和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引进西方的先进科技,以达到自强的目的。

水平2:

对历史名词表述不完整。

水平3:

其他答案。

40

(2)水平l:

能全面地理解所给材料含义

·纵向发展,即通过两次工业革命,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走上现代化道路。

·横向发展,即通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活动,逐渐从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

水平2:

不能全面地理解所给材料含义

其他答案

40(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是:

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

观点

水平l:

能够将两个方向上的发展归纳在一起

·如:

不管是横向发展,还是纵向发展的历史,实际上都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

水平2:

能够辩证地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关系。

·横向发展的新航路开辟为纵向发展的工业革命提供资本、市场等条件,纵向发展的工业革命又为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横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水平3:

只能就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提出单向影响。

·横向发展为纵向发展提供条件;或纵向发展为横向发展提供动力。

水平4:

所题史实或观点不属于与所提观点相关的重大事件,联系比较勉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等。

水平5:

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等,未与大的发展线索联系。

评分项二:

史实

水平1:

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相关的史实建立联系。

水平2:

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水平3:

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水平4:

没有使用文本信息

注:

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