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4415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造地质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构造地质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构造地质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构造地质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构造地质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学资料.docx

《构造地质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造地质学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造地质学资料.docx

构造地质学资料

第一章 绪  论

1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产生的岩石和岩层中的变形、变位的几何形貌形迹叫地质构造。

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构造地质学研究内容包括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及其演化进程,探讨构造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主要为:

    1)研究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   2)研究地质构造的产状 3、地质构造的空间尺度

根据研究对象的尺度(规模),将地质构造分为以下三类:

 1)巨型  构造;2)中、小型构造;3)微型及超微型构造。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小型构造,大型、巨型以至全球性构造则属于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范畴。

4、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构造解析法(重点)

构造解析是对地质构造加以分解,分析其总体和内部结构及其构造的关系,阐明和解释地质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

         地质构造解析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几何学解析 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组合型式及相互关系、各种要素的测量及其各个构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几何规律的构造体系或型式。

它是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

 2)运动学解析 根据几何学的有关数据和数据,重塑和再现岩石在构造变形期间所发生的运动和变位,包括变形岩石内外部的运动。

 

  3)动力学解析 探索构造变形的作用力性质、大小、方向、应力场的演化及其发育顺序,应变分析也属于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三者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1、地质体(重点)

   地质体是泛指任何成因的天然岩石体,包括沉积成因的岩层、喷出成因的层状火山岩、侵位成因的岩浆岩体以及受力变形形成的构造。

地质体的规模可大可小,形态多种多样,结构复杂多变。

2、产状要素(了解) 

(1)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以其在空间上的延伸及其倾斜程度来确定。

主要用走向、倾向和倾角的资料来表示。

(2)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直线的产状是直线在空间的方位和倾斜程度,其产状要素包括倾伏向、倾伏角,或者用其所在平面上的侧伏向和侧伏角来表示。

3、原生构造(重点)    

地球岩石圈岩石在岩石成岩和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非构造变动特征。

4、次生构造/派生构造   

5、层理    

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是由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层理按其形态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6、整合/不整合接触(重点)

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和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是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的,这种新老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

沉积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沉积间断,代表地质历史中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或者是由于区域上升而没有接受沉积,或者是已沉积的地层又遭到剥蚀。

 

7、岩层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重点)

(1)文字表示方法:

   A、方位角表示方法:

一般只测量和记录岩层的倾向和倾角,例如:

205°∠27°

   B、象限角表示方法:

以北和南的方向作为0度,一般测量和记录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例如:

N65°W∠25°SW

 

(2)符号表示方法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如下符号来表示:

8、层理的识别标志(重点)

主要根据岩石的成分、结构和颜色的变化以及层间面等几个方面去识别:

    

(1)岩石成份变化,系由两成分差异而显示出来的层理

    

(2)岩石结构变化,指岩石粒度和形状的变化显示出来

    (3)岩石颜色变化,由于颜色的不同显示出的层理

    (4)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包括波痕、泥裂、雨痕、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

 

9、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和成岩过程中产生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特征。

10、水平/倾斜/直立岩层的特征(理解)

水平

(1)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在山顶或孤立山丘上的地质界线呈封闭的曲线,在沟谷中呈尖齿状条带,其尖端指向上游

(2)一套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若地形切割轻微,地面只出露最新地层。

如果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则在低洼处出露较老的地层,自低谷至山顶地层时代依次变新;(3)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岩层的厚度,水平岩层的厚度即其顶、底面的标高差;(4)岩层出露宽度是其顶、底面出露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水平距的大小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

直立 

(1)岩层面直立,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2)其厚度直接表现为平面图上的水平距离;(3)直立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的厚度有关。

11、V字形法则(重点)

倾斜岩层穿越沟谷和山脊的地质界线在平面的投影均呈“V”字形,这种规律叫“V”字形法则

(1)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总是比等高线的小。

(2)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3)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也相同。

但是岩层界线的V字形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12、平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13不整合的识别标志(了解)

    地层古生物标志、沉积侵蚀标志、构造标志、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标志

14、不整合面的研究内容(了解)

l      观察研究不整合面的形态,(平整?

起伏不平?

),它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的大陆侵蚀程度和地貌特征。

l      同一期构造运动在不同的地区的变形强弱有所不同,在不同地区同一时代的地层与下伏地层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接触关系(整合?

不整合?

)。

15、不整合时代的确定(重点)

不整合形成的时代通常相当于不整合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所缺失的那部分地层的时代,即下伏地层中最新地层以后与上覆地层中最老地层以前的时期。

16、不整合研究的意义(了解)

(1)不整合从沉积的方面记录了地壳运动的演化历史,不仅体现了地质体空间上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了时间上的发生顺序,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确定构造变形时期的重要依据;

   

(2)在岩石地层学上,不整合也是划分地层单位的依据之一。

不整合线是地质填图的重要地质界线。

对不整合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类型变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古地理环境和古构造状况及其变化;

3)不整合面上及其邻近的岩层常可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沉积矿产。

不整合面也是一个构造软弱带,宜于岩浆和含矿溶液活动,故常常形成各种热液型矿床;不整合面也有利于石油、天然气等的储聚。

 

 (4)在岩石力学性质上,不整合面是一个构造软弱面,控制着岩层或岩体的稳定性。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1、应力 

受力物体内任意一截面单位面积上的附加内力

2、正应力/剪应力  

 正应力:

垂直于截面dF上的应力。

剪应力:

平行于截面dF上的应力

3、点的空间应力状态类型

     

(1)三轴应力状态

(2)双轴应力状态(3)单轴应力状态

4、应力场/构造应力场 

    1.应力场:

 

    上面讲述的是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任一物体和地壳岩石中都存在一系列点的应力状态,它们构成了物体或岩石中的空间应力场。

也就是说,物体内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叫应力场

     2.地壳中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叫构造应力场  

5、均匀应变/非均匀应变    

1)均匀变形:

  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

2)非均匀变形:

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发生变化的变形。

6、纯剪应变和单剪应变(重点)

纯剪应变:

是一种均匀变形。

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X Z轴的质点线在在变形过程中没有发生旋转。

纯剪应变又称无旋转应变

单剪应变:

是一种恒体积均匀变形,应变椭球体中的两个主轴X Z轴的质点线方位,在变形前后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变形过程中,沿应变主方向的质点线发生了旋转。

因此,单剪应变又称为旋转应变。

7、岩石变形阶段

1.弹性变形2.塑性变形3.断裂变形

第四章褶皱

1、褶皱   背斜/向斜   背形/向形    

  褶皱是由岩石中原来近于平直的各种面(例如层理面)受力发生弯曲而显示的变形。

可以将褶皱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背斜和向斜。

背形是指两侧褶皱面相背倾斜的上凸弯曲,向形是指两侧褶皱相对倾斜的下凹弯曲

2、褶皱包络面/中间面(重点)  

 褶皱包络面:

与连续褶皱的某一褶皱面相切的面。

褶皱中间面:

位于两相邻包络面正中连接各个褶皱的拐点的联机。

 

3、轴面/枢纽(重点)   

枢纽:

在褶皱的横剖面上,同一褶皱岩层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联机叫枢纽。

轴面:

一个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连成的面,它是大致平分褶皱两翼的对称面。

4、迭加褶皱 (重点)  

迭加褶皱又称重褶皱,是指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迭加而成的褶皱。

5、标志层 (重点)

 所谓标志层是指厚度不大、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在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或所含化石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的岩层。

6、纵弯/横弯/剪切/柔流褶皱作用   弯滑/弯流褶皱作用  (重点) 

1)纵弯褶皱作用的概念:

原始水平状态的岩层,在受到侧向的顺层挤压力的作用后发生褶皱弯曲叫做纵弯褶皱作用。

 

 1)弯滑褶皱作用

    弯滑作用指一系列岩层在侧向挤压作用中通过层间滑动而发生弯曲成为褶皱的作用。

   其特点如下:

(1)在发生纵弯褶皱的一套岩层中,各单层有各自的中和面,而整个褶皱没有中和面。

(2)纵弯褶皱作用引起的层间滑动是有规律的,背斜中各相邻的上层向背斜转折端滑动,而各相邻的下层则向相反方向——即向相邻的向斜的转折端滑动

(3)由于层间滑动产生的上下岩层之间的摩擦,可在层面上形成层面擦痕,这些线状擦痕的延伸方向与褶皱的枢纽延伸方向垂直。

(4)由于两翼岩层的层间相对滑动,往往在褶皱的转折端形成空隙空间,造成虚脱现象,这些虚脱空间若后来被成矿物质充填,则可以形成鞍状的矿床或矿体。

(5)在两个强硬岩层之间夹有层理发育的韧性岩层的条件下,岩层发生纵弯褶皱作用时,则会在层间滑动的剪切力偶的作用下,在韧性的薄岩层中会产生层间小褶皱。

2)弯流褶皱作用(了解)

  弯流作用是指纵弯褶皱作用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时,岩层间不仅发生层间滑动,而且某些岩层的内部还出现物质流动现象;上下岩层面对褶皱层内物质的流动起着控制作用。

   其特点如下如下:

(1)层内物质的流动方向,是从翼部流向转折端,并导致在褶皱转折端部位岩层厚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褶皱翼部的岩层厚度则相对减薄,从而形成II类的相似褶皱或III类的顶厚褶皱。

(2)当软岩层与硬岩层互层,受到顺层挤压时,硬岩层难以发生流动,仍形成IB型平行褶皱;而软岩层容易发生流动并去充填由于层间滑动形成的虚脱空间,从而形成与硬岩层褶皱形态不同的顶厚褶皱。

(3)当硬岩层中夹有一大层层理发育并相对容易流动的韧性岩层时,物质的流动并不顺其微层理发生层间差异流动,而是在主褶皱的翼部和转折端形成从属褶皱,这些从属褶皱显示了层内物质向转折端流动的特征。

(4)在侧向挤压力作用下,软岩层发生强烈层内流动,可产生线理、劈理(兼有变质作用)等小构造;如果软岩层中夹有脆性的薄层,还可形成构造透镜体。

(二)横弯褶皱作用

  1.概念:

  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形成的褶皱叫做横弯褶皱作用。

2.横弯褶皱作用的特点:

   

(1)横弯褶皱的岩层整体处于拉伸状态,一般不存在中和面。

(2)横弯褶皱作用往往形成IA型的顶薄褶皱

(3)横弯褶皱作用引起的弯流作用是使岩层物质从褶皱弯曲的顶部向翼部流动,从而形成顶部岩层薄,翼部岩层相对较厚的顶薄褶皱。

7、平行/相似褶皱(重点) 

 1、平行褶皱:

 

   平行褶皱又称同心褶皱,其特点为:

  

(1)褶皱中各岩层成平行弯曲,同一岩层垂直其层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的各个部位是基本一致的。

(2)具有一个共同的曲率中心,向外弧方向曲率变小,褶皱逐渐变平缓;向内弧方向曲率逐渐变大,褶皱岩层变得紧闭或成尖棱褶皱。

(3)这类褶皱多发育于岩石力学性质较为一致的强硬岩层和地壳较浅部的构造层次中。

 2、相似褶皱:

 

(1)褶皱中各岩层弯曲的形态相似,各岩层的曲率基本不变。

(2)褶皱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

(3)同一岩层的真厚度在翼部变薄,在转折端变厚;在平行褶皱轴面量度的岩层厚度在褶皱各部位大致相等。

(4)这类褶皱多发育于软弱岩层中,出现在地壳中部和深部构造层次中。

8、顶薄/顶厚褶皱   能者见仁,智者见智

9、同沉积褶皱(重点)       在岩层沉积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褶皱叫做同沉积褶皱

10、褶皱的主要要素

  核部 翼部枢纽轴面轴迹 转折端脊、脊线、脊面  槽、槽线、槽面脊迹和槽迹

11、正交剖面上(轴面及两翼/转折端的形态/翼间角/对称性)褶皱的形态描述/褶皱的平面形态描述。

/褶皱的几何形态描述(了解)P67

12、褶皱的分类(里卡德/范海斯/兰姆赛)。

(重点中的重点)P70

13、褶皱的基本组合形式(了解)

1.穹窿和构造盆地组合2.雁行状排列的褶皱组合3.隔文件式和隔槽式组合4.复背斜和复向斜组合

14、褶皱迭加的三种基本形式(了解)

1)、早期褶皱与晚期褶皱均为直立褶皱,且两期轴面成大角度相交

2)、早期褶皱为斜歪褶皱,晚期褶皱为直立褶皱,且两期轴面成大角度相交

3)、早期褶皱与晚期褶皱的轴近于平行,且两期轴面成大角度相交

15、纵弯褶皱作用过程中由弯滑褶皱作用产生的次生褶皱的指示意义(重点)

层间小褶皱的轴面与它们上、下相邻的强硬岩层面所夹锐角的方向,指示其相邻岩层的相对滑动方向

16、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了解)

1.层理在褶皱形成中的作用  2.岩层厚度对褶皱形成的影响3.岩层组合及其力学性质对褶皱形成的影响:

4.岩层埋藏深度对褶皱形成的影响5.应变速率对褶皱形成的影响6.基底构造对盖层褶皱的影响

17褶皱野外观察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P93

(四)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

  1.角度不整合分析法:

2.岩性厚度分析法

第五章 节  理

1、节理    

 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或破裂面,沿着节理面两侧的岩块基本上没有发生过相对位移或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2、缝合线构造  

 缝合线构造是一种呈幅度不等的尖锐锯齿状破裂面。

3、雁列节理和雁列脉

雁列节理是一组成雁行式斜列的节理,如若雁列节理被岩脉或矿脉所充填,则称为雁列脉。

4.节理组/系(重点)    

   1.节理组:

 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致,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称为节理组。

   2.节理系:

 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为节理系。

例如,共轭“X”型剪节理就是属于一个节理系。

5、裂开-愈合作用   区域性节理/主节理   系统性/非系统性节理 (了解) 

 节理脉的充填常常是一个持续反复增生的过程,先形成一个窄的裂缝,然后张开,张开的空间被结晶矿物质充填愈合,这种反复裂开-愈合的增生作用称为裂开-愈合作用。

6、节理密度/频度(重点)

节理密度/频度是指节理法线方向上单位长度(m)内的节理数(n)即n/m。

7、节理的分类(了解)P101

8、张/剪节理特征(重点)

1.剪节理及其特征:

 

(1)剪节理是由剪切力作用而产生的破裂面。

(2)剪节理产状较稳定,平面上沿走向延伸较远,剖面上切割较深(3)剪节理的剪裂面较平直、光滑,有时在剪切面上有因剪切滑动产生的擦痕。

剪节理裂缝窄而闭合,若被其它矿脉充填,矿脉显示宽度均匀,脉壁平整。

            (4) 剪节理一般切割力较强, 发育于砾岩和砂岩中的剪节理,一般都会穿切砾石和沙粒等粒状物体。

(5) 典型的剪节理往往组成由两组不同走向的剪节理构成的共轭“X”型节理系,这种节理系发育较好时,则将岩石切割成菱形或棋盘格状。

(6)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

羽状微裂面与主剪裂面交角一般为5~15°,相当于内摩擦角的一半。

微裂面与主剪裂面相交之锐夹角方向指示本侧岩块剪切方向。

(7)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

折尾;菱形结环;分叉

2.张节理及其特征:

 

(1) 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作用而形成的破裂面。

(2) 张节理一般规模较小,平面上延伸不远,剖面上切割不深,产状不甚稳定。

一组节理有时呈侧列产出。

(3) 张节理面一般粗糙不平,节理面上无擦痕。

(4) 在砾岩和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不穿切砾石和砂粒,而是绕过砾石和砂粒弯折延伸。

(5) 张节理往往呈开启张口状态,可被岩脉、矿脉充填。

9、缝合线构造的特征。

雁列脉的要素。

羽饰构造的特征。

(了解)P107

11、节理分期/配套的依据(重点)P111

1.1)节理配套的概念 

 节理配套就是将在一定构造时期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组节理组合成一定的系列。

2).节理配套的依据

   

(1)根据共轭节理的组合关系进行节理配套

A利用同期应力场中形成的共轭剪节理的剪切滑动特征b利用剪节理的尾端变化c利用两组节理相互切错关系d利用追踪剪节理形成的锯齿状张节理

(2)根据节理发育地区总的地质特征

1.节理分期的概念 

   节理的分期就是将一个地区不同构造时期、不同构造应力场所形成的节理进行筛分,把同一构造期和同一构造应力场所形成的节理组合在一起。

A利用节理组之间的交切关系进行节理分期b借助其它地质体判别节理形成的先后顺序:

12、与纵弯褶皱作用有关的节理。

与断层有关的节理。

(了解)P115

13、区域性节理/主节理   系统性/非系统性节理(了解) 主节理 主节理是指规模明显大于该区节理平均规模的节理。

14、节理野外观察内容(重点)P120

1.地质背景的观测2.节理的分类及节理组、节理系的划分3.节理的配套和分期             4.节理的发育程度5.节理的延伸6.节理组合型式的观测 7.节理面的观测             8.节理含矿性和充填物的观察

15、影响节理发育的因素(了解)

第六章 断 层

1、断层   断层滑距/地层断距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顺层断层/

(重点)P126           逆冲断层是低角度逆断层中的一种,断层倾角小,水平位移量大    逆冲推覆构造:

倾角十分低缓,推移距离在数公里以上的大逆冲断层称为推覆构造或逆冲推覆构造  

2、构造窗/飞来峰(重点)  

   一大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构造窗;

   一大片被强烈剥蚀出来的原地岩块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飞来峰。

3、双重逆冲构造/反冲断层    

4、 同沉积断层(重点)     同沉积断层的主要特征(了解)

同沉积断层称为生长断层,是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过程中控制盆地不断沉降、沉积,盆地外侧不断隆起的断层。

特征①一般为走向正断层,剖面上呈上陡下缓的凹面向上的勺状;②上盘(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这一特征是同沉积断层的最基本特征和识别标志。

同一地层在下降盘与上升盘的厚度之比称为生长指数,这个指数反映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强度和升降幅度。

③同沉积断层的断距随深度增大;或随地层时代变化,地层时代越老,断距越大。

反之亦然。

④同沉积地层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

5、S-C面理(重点)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岩石中,常发育有由矿物或矿物集合体的优选方位平行于剪切带的应变椭球体最大挤压面而形成的面理——即剪切带内面理(S)。

从剪切带中心至边缘,S面理与平行剪切带面理(C)之间的交角变化为0~45°。

6、鞘褶皱   断层岩(重点) 

鞘褶皱:

韧性剪切带中还可见另一种特殊的A型褶皱——鞘褶皱    断层岩:

 断裂带中或断层两盘岩石在断层作用中被改造形成的是具有特征性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岩石

 

7、断层的几何要素P126(理解)

8、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运动分类(了解)P126

9、正/逆断层的组合型式(了解)

1正断层组合型式

(1)      阶梯状断层

(2)掀斜式阶梯状断层(3)地堑(4)地垒(5)盆岭构造(6)环状断层(7)放射状断层(8)斜列型(雁列式)断层(9)块断型断层(10)区域性大断裂——裂谷

2、逆断层组合型式

   

(1)迭冲(瓦)式逆掩断层

(2)对冲式逆掩断层(3)背冲式逆掩断层(4)楔冲式断层

10、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重点)

台阶式结构 逆冲断层面呈长而平的断坪(Flat)与连接其间的短而陡的断坡(Ramp)交替构成台阶状。

断坪顺层发育在软弱中或岩性差异显著的接口上;断坡切层发育在较坚硬的岩层中。

根据断坡与上、下盘岩层的产状关系,断坡可分为上盘断坡(断坡部位断层面与上盘岩层斜切)和下盘断坡(断坡部位断层面与下盘岩层斜切)。

11、顺层断层的识别标志(了解)

①顺层展布的断层岩;②复杂揉皱和肿缩式构造 ;③碎屑岩墙 ;④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⑤隔檔式和隔槽式等褶皱反映的基底剪切滑动面 ;⑥底劈构造。

 

12、韧性断层(重点)韧性剪切带的一般特征(了解)

韧性剪切带 又称韧性断层,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剪切作用形成的强烈变形带。

1、韧性剪切带的一般特征

(1)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窄高剪切应变带;

(2)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内变形状态从一壁穿过另一壁是连续的,不出现破裂或不连续面;(3)带内变形和两盘位移完全由岩石的塑性流动或晶内变形来完成。

总的来说,韧性剪切带具有“错而未破,断而似连”的特征。

13、走向/倾向断层效应(理解)

 1.走向正断层效应

2.倾向正(逆)断层效应

       剖面上表现为正(逆)错动;平面上表现上升盘面状地质体界线向倾向方向错(移)动效应。

14、横断层错断褶皱效应(理解)

1.当横断层以平移断层性质错断褶皱时,褶皱核部宽度不产生变化。

       褶皱轴迹错移,错移距离=平移量

 2.当横断层以正(逆)断层性质错断褶皱时,褶皱核部宽度产生变化。

错断正常背斜——上升盘核部变宽;下降盘变窄。

错断正常向斜——上升盘核部变窄;下降盘变宽。

15、断层形成的安德森/哈弗奈模式(重点)P145

16断层识别标志(重点)                     

1. 地貌标志

(1)断层崖 

(2)断层三角面(3)错断山脊  (4)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地的接触带(5)串珠状湖泊-洼地(6)带状分布的泉水(7)错断的水系、河流

2 地质标志

    

(1)错断线状、面状地质体

(2)断层活动引起的构造强化 (3)地层标志                    (4)岩浆活动与矿化作用(5)岩相和地层厚度的突变  (6)断层岩的存在   

17、确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标志(重点)

1. 根据断层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

      走向断层(纵断层):

两盘正常地层——上升盘地层相对老,下降盘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