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心理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36810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docx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社会心理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docx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

期终考试复习

一、选择

1、以下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中,不属于社会学取向的观点是( A )

A. 社会心理学是“一个人的行为怎样影响其他人的行为的研究”

B. “社会心理学可以界说为人类交互作用的研究”

C.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制度、社会团体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D.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交互作用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对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领域(ABDE         )

A. 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B. 人的社会动机

C. 民族心理

D. 人的社会认知

E. 社会态度的改变

3、目前一般认为,每一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要遵循以下三条伦理原则( ABE        )

A. 被试者自愿原则

B. “风险最小化”原则

C. 对受到重大和永久性伤害的被试予以经济补偿

D. 可以允许研究者对被试有适当的隐瞒和欺骗

E. 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

4、乔治•米德认为,作为一种在社会情境中形成的自我,必须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BC     )

A. 镜中我

B. 主观我

C. 客观我

D. 本我

E. 超我

5、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体与思想都在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社会化一般是以(  B)的形式出现

A.初级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6、移民国外所伴随来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属于(C  )

A.初级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7、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主要以升国旗、唱国歌和悬挂领袖肖像来培养儿童国家意识的阶段,称为(  B)

A.国家具象期  B.国家象征期   C.抽象国家观念期   D.国际组织系统期

8、具有“认为法律应使人们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他们的需要,可以通过民主程序来改变”观念的个体,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其道德发展阶段为( C )

A.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      B.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的定向   

C.社会制度和良心的定向    D.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

9、有关社会化的理论中,属于认知发展论观点的理论是(A  )

A.科尔伯格(L.Kohlberg)的道德发展论    B.埃里克森(E.H.Erikson)的心理发展论    

C.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D.J.Harris的群体社会化理论

10、以下有关大众传媒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CDE         )

A.大众传媒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儿童)的“第二学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途径

B.大众电子媒介的娱乐性暗示使得公众的生活庸俗化和琐碎化了

C.大众传媒使个体有效地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了个体的想象,强化了其他社会化主题所倡导的价值

D.大众传媒会冲击传统社会化执行者的地位,对个体的实际生活产生误导

E.大众传媒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会削弱个体心目中的权威形象

11、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包括以下哪几个过程(  ACDE       )

A.注意过程  B.模仿过程  C.强化和动机过程  D.行为再现过程   E.保持过程

12、科尔伯格(L.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中,习俗水平包括以下哪几个阶段(   BD      )

A.社会制度和良心的定向   B.“好孩子”定向   C.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  

D.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的定向   E.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

13、科尔伯格(L.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后习俗水平包括以下哪几个阶段(    AE     )

A.社会制度和良心的定向   B.“好孩子”定向   C.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  

D.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的定向   E.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

14、小王是所在单位业余篮球俱乐部的会长,请问“会长”这一角色对于小王来说是( C )

A.规定性角色   B.期望角色   C.开放性角色   D.先赋角色

15、漂亮女孩王琳大学毕业后,有好几家公司愿意招收她为职员。

她选择去了自己不太喜欢但职位薪酬最高的公司。

这样她平时就可以买更多更好的衣服打扮自己。

请问对于王琳来说,这个公司职位给她带来的角色属于(D  )

A.理想角色   B.领悟角色   C.表现性角色   D.功利性角色

16、京剧《赤桑镇》中的包拯,作为法官他要执法如山,要斩包冕,而作为包冕的长者,他又要保持叔侄的亲情,赦免侄子,在激烈的思想冲突之后,包拯还是选择了前者。

请问这一故事主要体现下面了哪一种情况(D  )

A.角色紧张   B.角色错位    C.角色内冲突    D.角色间冲突

17、任何一种角色冲突都会防碍人们正常的生活,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消除.下列表述中属于角色间冲突的情况是(   ACD      )

A. 班上好学生希望班主任王老师对他们严格要求,而差学生则希望王老师对他们放任自流

B. 小王的母亲和妻子之间的“婆媳矛盾”闹得不可开交,妻子要小王和她搬出去单独住,小王的母亲要求他作“孝顺儿子”和他妻子离婚

C. 学生会主席刘胜星期五上午要参与主持校学生会工作会议,而那天上午同时还有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必须要去

D. 一位教师白天给学生们上课,晚上回家后还要教育和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

18、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它们分别是(  C)

A. 自我觉知、自我情感、自我评价

B. 自我评价、自我情感、自我意向

C. 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控制

D. 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意向

4.个体由于自身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体验,这属于( B )

A.自我认知  B.自我情感  C.自我意向  D.自我觉知

19、在意向上表现为追求智慧、能力的发展和追求理想、信仰的自我意识属于(  D)

A.生理自我  B.物质自我  C.社会自我  D.心理自我

20、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觉知指的是( A )

A. 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

B. 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C.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

D. 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21、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B)

A. 他们存在生理缺陷

B. 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

C. 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

D. 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

22、赛期临近而恐惧比赛的运动员可能蓄意中断比赛,以便能在失败时将失败归于缺少训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D  )

A.自我防御性归因  B.缺陷补偿  C.自我暗示  D.自我设障

23、组成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      ADE   )

A.自我意向  B.自我觉知  C.自我评价  D.自我认知  E.自我情感

24、在社会心理学中,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被称之为自我表现。

现实生活中,下列属于个体自我表现的策略有(    ABCE   )

A.自我监控  B.自我揭露  C.印象整饰  D.自我觉知  E.自我设障

25、下图动机(A~E)中,哪个动机决定个体行为的性质和方向(C  )

 

26、下列有关行为目标和动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 行为目标是动机构成要素之一

B. 个体的同一动机,可以指向不同的目标

C. 在一定条件下,动机可以转化为行为目标,而行为目标也可以转化为动机

D. 目标本身一定是行为的动机所在

27、根据班杜拉(A.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下列不属于自我效能感形成和改变的途径有( D )

A. 个人的直接经验

B. 替代性经验

C. 社会环境的影响

D. 自我表现

28、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有些学生觉得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不足以改进学习成绩,所以干脆不再学习;同样在对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感到任何疗法都无济于事,往往会彻底放弃治疗。

以上类似的现象用下列哪种理论解释最为直接和贴切( D )

A. 海德尔(F.Heider)的认知平衡理论

B. 班杜拉(A.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

C. 阿特金森(J.W.Atkinson)的期待—价值理论

D. 斯里格曼(M.Seligman)的习得无助理论

29、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霍妮(K.Horney)认为有三种冲突使得现代人更多地产生挫折感,这三种冲突不包括下列(  C)

A. 竞争与合作的冲突

B. 自由与现实的冲突

C. 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D. 满足欲望与抑制欲望的冲突

30、动机和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联系,下列对二者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BCDE   )

A. 动机是行为的原型,行为是动机的外显表现

B. 动机和行为具有依存性

C. 动机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

D. 动机产生行为,行为的结果又能增强或减弱动机

E. 人们可以根据动机预测行为,又能根据行为追溯动机

31、下列需要与动机之间关系的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CD      )

A.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B. 个体如果没有需要,无论如何也不会产生动机

C. 只要有需要,就会产生动机

D. 没有需要也有可能产生动机

E.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2、泰勒(Taylor)和克劳克(Crocker)把社会认知图示分为人的图示、自我图示、角色图示和社会事件图示四种。

人们通常认为女人“感情丰富”,“心肠软”,这属于( C )

A.人的图示  B.自我图示  C.角色图示  D.事件图示

33、社会心理学家戴恩(K.Dio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让被试通过外表上魅力大大不同的人物照片来评定每个人其他方面的特性。

结果发现,在几乎所有的特性方面(如人格的社会合意性、婚姻能力、职业状况、幸福等),有魅力的人得到的评价最高,而缺乏魅力的人得到的评价最低。

这反映了社会心理学中的(  D)

A.首因效应  B.相似假定作用  C.类化原则  D.光环效应 

34、实际中,当我们和与自己背景(年龄、民族、国籍、职业等)相似的人初次见面时,常常以我们的个性和行为反应特征来推测他们的个性和行为反应特征,这种现象属于( B )

A.首因效应  B.相似假定作用  C.类化原则  D.光环效应  

35、根据韦纳(B.Weiner)的成就归因理论,下列属于不稳定的内因是:

C

A.能力  B.任务难度  C.努力  D.机遇

36、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表明的是下列哪种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C )

A.原有经验  B.价值观念  C.情感状态  D.积极偏见

39、下列各种说法,明显体现光环效应的有(   CE      )

A. 男性是有抱负的,有独立精神的,富有竞争性的;女性则是依赖性强的、温柔的、软弱的

B. 人们喜欢爱自己的人而讨厌恨自己的人

C. 学有成就的专家在各方面都是十分优秀的

D.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E. 相貌丑陋的人往往是愚蠢的、笨拙的

40、态度的构成要素中,核心成分是( B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价值成分

41、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态度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B  )

A. 态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仅由多种成分组成,而且成一定的结构

B. 态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C. 态度与个体的观念世界密不可分,又包含了相当大的经验成分

D. 态度对于心理和行为能够起到一种激发、始动和调整、协调的作用

42、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把自己不受社会赞许的欲望反映到他人身上的倾向,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这种心理现象称为( B )

A.补偿  B.投射  C.反向  D.否认

45、科尔曼(H.Kelman)于1961年提出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按其先后顺序依次为(  D)

A.认同、服从、内化    B.服从、内化、认同  

C.认同、内化、服从    D.服从、认同、内化

46、研究发现,被劝说者的原有态度会对劝说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况不会产生较好的劝说效果(D  )

A. 个体的原有态度来自间接经验

B. 个体迫于某种压力而形成的态度

C. 原有态度之间自相矛盾、互不协调

D. 新态度和原有态度的差异很大

8、根据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定义,下列最符合人际关系的是( A )

A.朋友关系  B.雇佣关系  C.法官与罪犯的关系  D.顾客与商家的关系   

49、比起社会关系,下列表述中最符合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特点的是(B  )

A.社会性  B.个人性  C.间接性  D.功利性 

50、人际吸引是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包括①喜欢、②亲和、③爱情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按照吸引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D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形式。

下列选项中,属于人际吸引最高形式的是(  B)

A.亲近  B.爱情  C.喜欢  D.同化

54、爱情三角形理论认为,人类爱情包含三种成分:

亲密、激情、决定/忠守。

这个理论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  )

A. 弗罗姆(E.Fromm)

B. 鲁宾(Z.Rubin)

C. 斯滕伯格(R.J.Sternberg)

D. 阿伦森(E.Aronson)

55、“远亲不如近邻”说的是人们更倾向于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由于(     CE    )

A. 人们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特征是导致喜欢与吸引的重要因素

B. 由于人们的积极性偏见,倾向于对邻近的人产生喜欢

C. 由于邻近的人们因频繁接触而熟悉,而熟悉是喜欢的重要条件,所以倾向于互相喜欢

D. 当两个人的特征可以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时,两个人就趋向喜欢

57、印度的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经常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最有可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B  )

A. 他们之间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 

B. 他们之间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导致地位障碍

C. 他们个性有缺陷

D. 结构组织障碍导致沟通不畅 

58、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根据社会心理学对人际沟通的阐述,这句俗语说明(  A)

A. 职业的不同可能会引起沟通的鸿沟

B. 处于不同层次的组织成员,对沟通的积极性不同,也会造成沟通障碍

C. 文化背景的不同会给沟通带来障碍

D. 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会造成沟通障碍   

59、“9.11”之后,大多数美国人对阿拉伯裔的偏见加深,在一家公司中一位阿拉伯裔职员觉得越来越难与白人老板进行沟通。

这可能是由于( D )造成的。

A. 地位障碍   

B. 结构组织障碍   

C. 文化背景障碍   

D. 社会心理障碍

60、美国心理学家摩根对纽约州退休老人做调查,发现凡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保持较多往来并较为协调的老人,比那些很少与人交往的老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而后一种老人更多地体验到的是悲伤感和孤独感,这体现出了人际沟通的哪种功能(  C)

A. 认知平衡作用  

B. 协调作用 

C. 保健作用  

D. 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作用

61、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属于人际沟通的是( ACDE        )

A. 眉目传情  

B.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 鸿雁传书  

D. 道路以目  

E. 含沙射影

62、课堂上,历史老师正义愤填膺地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忽然发现一个学生趴在桌上睡着了,就提问这个学生:

“李晓明,圆明园是谁烧的啊?

”这个学生迷迷糊糊地答道:

“反正不是我烧的。

”在这个小幽默里存在着(   BC      )

A. 单项沟通  

B. 双向沟通  

C. 语言沟通   

D. 非语言沟通   

E. 假相倚

63、利他行为是指( D )

A.一种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

B.一种自觉自愿、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

C.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行为;

D.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64、以下哪一项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  B)

A. 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B. 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

C. 自愿的;

65、一个喝得醉醺醺、摇摇晃晃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一时爬不起来,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去帮助他。

下列四个原因中哪个是最可能的原因( D )

A.我们比较愿意帮助我们喜欢的人

B.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C.旁观者对别人陷入困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

D.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66、父母使用体罚的方式教育不听话的孩子,这一行为属于(D  )

A.报复性侵犯行为      B.反社会的侵犯行为  

C.亲社会的侵犯行为    D.被认可的侵犯行为

67、公检法人员抓强盗、调查贪污、惩治罪犯等行为,属于( C )

A.非侵犯行为   B.反社会的侵犯行为  C.亲社会的侵犯行为   D.被认可的侵犯行为

68、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受到了别人的欺侮后,跑到尼姑庵去找小尼姑出气。

这一行为属于以下侵犯行为转移与消除方式中的哪一种(  D)

A.社会规范的抑制    B.对报复的畏惧    C.置换    D.寻找“替罪羊”

69、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指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类之所以发动战争,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存的方式,人们相互杀戮其实是为了不让死亡的愿望指向自身。

请问这位学者是(C  )

A.伯克威茨(L.Berkwitz)    B.威廉•詹姆斯(W.James)  

C.弗洛伊德(S.Freud)        D.康拉德•洛伦兹(K.Lorenz)

70、下列行为中属于“被认可的侵犯行为”的有(  BC       )

A. 公检法人员抓强盗、调查贪污、惩治罪犯;

B. 父母使用体罚的方式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C. 某人为了正当防卫而击伤歹徒;

D. 使用讽刺、诽谤、谩骂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E. 一个蓄意杀害他人的人,在仓皇中未能将刀子扎在谋害对象的身上

71、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验:

在从事一些需要动脑筋的活动时,例如解数学题、背单词等,有他人在场和没有他人在场相比,前者会花费你更多的时间。

社会心理学将这种作用称为(D  )

A. 社会影响

B. 社会促进

C. 观众效应

D. 社会抑制

72、以下对“暗示”的理解中,错误的是(C  )

A.暗示以无批判的接受为前提,一般不付诸压力成分 

B.暗示可以是语言的、行动的、表情的,也可以是某种符号的

C.暗示的发出都是有意的

D.暗示同命令和指示、劝导和教育有明显的区别

73、以下属于“时尚”的突出特征的是( ABE        )

A.短暂  B.新奇  C.持续时间长  D.破坏性强  E.波及面较宽

74、时尚是社会影响的宏观表现之一。

下列对“时尚”的理解中,正确的有( ABCDE     )

A.时尚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装饰、礼仪和生活行为等方面  

B.时尚是民俗短暂的变异,是民俗的一种特殊的补充 

C.德高望重或才华出众的人,容易获得人们的尊重、信任,成为众人模仿的对象  

D.时尚是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某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方式  

E.时尚往往能够体现出人们的兴趣、爱好和愿望

78、下列对群体压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群体压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约束力,它直接影响着群体成员行为的一致程度,影响着群体效力的发挥。

B.群体规范形成后,群体成员会自动地、不加思考地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  

C.群体压力和权威命令完全相同,都具有强制性

D.群体规范是群体内多数人的一致意见,是个体难以违抗的

79、有一种观点认为,群体比个体更容易作出冒险决定,是由于决定的责任广泛落到了每个成员身上,任何一个个体都不必对错误的决定承担全部责任,所以群体比个体更大胆。

这一对“冒险性转移”的原因的理论解释,被称作(B  )

A.文化价值论                  B.责任扩散论

C.去个性化理论                D.领导者影响论

80、以下对群体规模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CDE        )

A. 群体规模的大小,会影响成员的参与程度

B. 群体规模的扩大,不仅使成员参与机会减少,还可能导致机会分配的平衡

C. 群体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增强成员的拘束感,进一步影响成员的参与程度

D. 群体规模越大,成员间沟通的机会越是减少,人际关系开始转向群内群的沟通,成员间更多以间接方式交往

E. 群体规模扩大超过一定限度,将影响群体功能的发挥

二、填空

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大体可分为__孕育时期、___形成时期、___和__确立时期____。

2、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之父”的人是__威廉•冯特

3、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根据人的发展周期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可把这一历程分为_儿童期、青春期—青年期和成人期;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

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在认知活动中会表现出同化和顺应两种功能

5、根据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_期望角色(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

6、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包含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意向三种成分。

7、德国的精神分析学家霍妮(K.Horney)重视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她认为有三种冲突使得现代人更多地产生挫折感,这三种冲突是竞争与合作的冲突、满足欲望与抑制欲望的冲突、自由与现实的冲突。

8、泰勒(Taylor)和克劳克(Crocker)四种社会认知的图示,即人的图式、自我图式、角色图式、社会事件图。

9、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称之为归因。

10、所谓社会态度,指的是_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11、个体态度的习得是通过联想学习、强化学习、观察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而得以实现的;这三种形式的学习分别以_古典条件作用、工具性条件、社会学习三种理论为基础。

12、个体态度的学习过程也是强化的过程。

这种强化可以是个体自身所持有的_自我强化____,也可以是外界施加于个体的_直接强化____,还可以是从他人被强化的事实经验中所感受到的__替代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