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07张家河杨家峪段公路改建工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2558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307张家河杨家峪段公路改建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G307张家河杨家峪段公路改建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G307张家河杨家峪段公路改建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G307张家河杨家峪段公路改建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G307张家河杨家峪段公路改建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307张家河杨家峪段公路改建工程.docx

《G307张家河杨家峪段公路改建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307张家河杨家峪段公路改建工程.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307张家河杨家峪段公路改建工程.docx

G307张家河杨家峪段公路改建工程

G307张家河~杨家峪段公路改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委托单位:

山西省公路局太原分局

国道307线改建工程项目部

编制单位:

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

二零一一年九月

1工程概况

1.1项目建设意义

(1)是提高干线公路技术标准和公路网服务功能的需要;

(2)是提高太原市东出口通行能力的需要;

(3)是经济社会发展和运输需求增长的需要;

(4)本项目建设是国防建设现代化的需要。

1.2地理位置

G307张家河~杨家峪段公路改建工程(以下称“拟改建公路”),全线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和杏花岭区杨家峪街办境内。

起点位于郝庄镇张家河村东原G307K525+750左侧,经过孟家井村、大窑头村、小窑头村,终点位于杨家峪街办杨家峪村,并与太原市政道路相接。

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7°53´~37°55´,东经112°40´~112°47´之间。

1.3推荐方案路线走向

拟改建公路全长15.904km,起点(K0+000)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张家河村东原G307K525+750左侧,与晋中公路分局承担的G307改建段设计终点相接;路线基本按照原G307布线,尽可能利用原有路基,旧路达不到设计标准平、纵面指标要求的路段,进行裁弯取直或改线,并降坡展线,使其达到设计标准。

路线经过孟家井村、大窑头村、小窑头村,终点(K16+700)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杨家峪村,并与太原市政道路相接。

该路线方案在旧路孟家井过村路段进行了改线,即从AK7+283.511偏离旧路,从旧路的南面布线,绕至孟家井学校北面后左转沿孟家井村西向南,最后在AK9+734.719处与旧路相接,新建路段长2.45km。

1.4主要技术指标及建设规模

拟改建公路推荐路线方案全长15.904km,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40km/h。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4-1~1.4-2。

拟改建公路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4-2。

表1.4-1拟改建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主要技术指标

1

公路等级

-

二级公路

2

设计速度

km/h

40

3

路基宽度

m

10

4

行车道宽度

m

2×3.5

5

路面类型

-

沥青混凝土

6

停车视距

m

40

7

超车视距

m

150

8

圆曲线最小半径

m

60

9

最大纵坡

%

7

10

汽车荷载等级

-

公路-Ⅰ级

11

设计洪水频率

-

1/50

表1.4-2拟改建公路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数量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1

路线长度

km

15.904

2

土石方

10000m3

163.93

3

防护工程

1000m3

76.932

4

排水工程

1000m3

13.376

5

路面工程

1000m2

154.59

6

涵洞

39

7

平面交叉

11

8

分离式立交桥

2

9

道班

3

10

拆迁建筑物

m2

11650

11

占用土地

总量

hm2

60.62

永久征地

hm2

42.35

临时占地

hm2

18.27

12

工程投资

估算总投资

亿元

1.86

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

1171.94

1.5预测交通量

(1)交通量及车型比

根据拟改建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交通量预测成果见表1.5-1,车型比(绝对数)见表1.5-2。

通过进一步换算得到各特征年拟改建公路交通量(绝对数)见表1.5-3。

表1.5-1拟改建公路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

pcu/d)

特征年

路段

2013年

2019年

2027年

张家河~杨家峪

6638

8279

11803

表1.5-2拟改建公路车型比一览表(绝对数)

车型分类

大型车

中型车

小型车

车型比

50.1%

17.3%

32.6%

表1.5-3拟改建公路绝对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

辆/日)

特征年

路段

2013年

2019年

2027年

张家河~杨家峪

3052

3807

5427

1.6投资估算

拟改建公路总投资估算为1.86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171.94万元。

2环境评价结论

2.1社会环境

2.1.1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及现状

2.1.1.1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包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各类规划、土地利用、沿线被征地拆迁居民生活质量、旅游矿产资源以及文物古迹等,详见表2.1-1。

表2.1-1拟改建公路沿线主要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保护对象

位置

主要保护内容

相关关系及具体说明

1

被征地拆迁户

全线涉及处

生活质量、基本生产条件保障

原有的居住条件受到影响,耕地被征用

2

地方经济

全线涉及处

农业经济的损失、区域经济的发展

公路建设造成农业的损失,但将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利大于蔽

3

孟家井瓷窑遗址

K9+050左侧20m

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宋代文物,遗址面积2000m2

路线与一般保护区的最近距离约20m,与重点保护区的最近距离250m,不穿越遗址保护区

2.1.1.2社会环境现状

拟改建公路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和杏花岭区杨家峪街办境内。

位于太原绕城高速东环东侧,与太原绕城高速公路(东环)的距离约1.8km,与太原市城区有一定的距离。

拟改建公路评价范围内涉及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即孟家井瓷窑遗址,路线不穿越遗址保护区,与保护区的最近距离约20m。

2.1.2主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2.1.2.1主要环境影响

拟改建公路的建设符合太原市交通发展规划,有利于沿线村镇的发展,有利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公路布线时充分考虑了现有基础设施的影响,合理设置了桥涵及通道工程,不会产生明显的干扰影响;拟改建公路建设征用土地将对项目区土地资源保护、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拆迁安置对拆迁户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不大。

2.1.2.2主要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1)依靠拟改建公路沿线各级政府做好征地拆迁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和山西省有关政策和补偿标准,及时支付各种补偿费用。

要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将被征用土地和需拆迁安置居民户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他们的生活至少不低于拟改建公路建设前的水平。

(2)施工便道选址应结合地方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与地方政府和沿线村委会充分协商,合理确定路线走向,以便施工完毕后用作农村公路。

(3)施工现场悬挂施工标牌,标明工程名称、工程负责人、施工许可证和投诉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各界和居民监督;施工单位应配备1~2名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环境管理。

(4)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文物应立即停工,并与当地文物部门联系,以防文物丢失。

文物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好文物抢救工作。

同时,临近孟家井瓷窑遗址路段应注意对遗址的保护,严禁进入遗址范围从事堆放物料、弃渣等施工活动。

(5)改扩建路段旧路保通措施

①抽调路政、交警部门工作人员成立专业的工程保通小组,与沿线乡村积极接合,做好施工路段的保通工作,保证通行车辆安全。

②制定周密的、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通方案,根据路段的施工地理位置,责任到人,在不同区域通过绿、黄、红旗信号对过往车辆进行警示,施工服从保通、保通服务于施工,边施工,不断行,确保各路段车辆畅通。

③在合适位置设立规范醒目的标志标牌,标明前方施工路段及具体位置,警示过往车辆减速慢行和及时绕行。

④大窑头村到终点路段(K14+000~K16+700),村镇较集中,若发生交通事故,危害较大,更应该加强交通管理和疏导措施。

2.2生态环境

2.2.1主要生态敏感目标及现状

2.2.1.1生态敏感目标

主要包括自然植被、野生动物、耕地及基本农田、永久用地剥离的土壤以及沿线弃渣场区的植被和土壤,详见表2.2-1。

表2.2-1拟改建公路沿线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敏感目标及位置

敏感目标特征

相关

关系

主要影响及时段

自然植被

(全线均有分布)

拟改建公路沿线的自然植被以阔叶林和灌草丛为主,全线均有分布;针叶林主要为人工油松林和侧柏林,油松林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K0+000~K4+000路段,侧柏林沿线成片状零星分布

占用

土地占用将造成植被的损失,影响时段为施工期

野生动物

(全线)

沿线现存野生动物包括鸟类、小型兽类等;评价范围内无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及集中栖息地分布

噪声、灯光影响

工程施工将对局部野生动物栖息环境造成破坏,使其被动迁徙

耕地、基本农田

(全线)

永久占用耕地6.64hm2,基本农田约4.41hm2

占用

土地占用造成基本农田的减少,影响时段为施工期

弃渣场

的植被和土壤

设弃渣场8处,占地面积6.99hm2,占地类型主要为灌草地

占用

土地占用将造成植被损失和水土流失,影响时段为施工期

永久用地剥离的土壤

(全线)

永久占地42.35hm2,施工过程中剥离表土12.71万m3

占用

剥离的表土将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影响时段为施工期

2.2.1.2生态环境现状

(1)拟改建公路两侧300m范围内自然植被主要为阔叶林和灌草丛,其面积分别占评价范围内植被总面积的24.66%和23.67%,阔叶林以辽东栎和山杨林为主;针叶林主要为人工种植的油松林和侧柏林,面积约128.67hm2,占评价范围植被总面积的13.82%,其中油松林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起点路段(K0+000~K4+000)两侧,侧柏林在沿线成片状零星分布;栽培植被分布面积为93.38hm2,仅占评价范围内植被总面积的10.03%,以玉米、谷子为主。

(2)拟改建公路沿线野生动物主要以爬虫类、小啮齿类等常见种类为主,公路两侧300m范围内无国家和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

(3)评价范围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灌草地,耕地分布面积较小,以坡耕地为主。

沿线基本农田保护率较高,但人均耕地面积少,不到0.1hm2。

(4)拟改建公路沿线景观可划分为森林景观、山岭沟谷景观、农田景观、集镇与村落景观以及道路景观等5种景观类型。

其中,森林景观、山岭沟谷景观的敏感性高、阈值低、景观质量较好,是拟改建公路建设中应重点保护的景观类型。

(5)景观环境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拟改建公路沿线景观可划分为森林景观、山岭沟谷景观、农田景观、集镇与村落景观以及道路景观等5种景观类型。

其中,森林景观、山岭沟谷景观的敏感性高、阈值低、景观质量较好,是拟改建公路建设中应重点保护的景观类型。

总体而言,拟改建公路评价范围内生态环境现状质量一般。

2.2.2主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2.2.2.1主要环境影响

拟改建公路的建设对评价范围内植被分布格局、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以及沿线乡镇的土地利用格局影响较小,对评价范围内部分林地和部分村庄的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应积极做好补偿工作,并引导当地农民通过其他产业途径发展经济。

拟改建公路对沿线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但由于在现有道路上拓宽改造,对森林景观、山岭沟谷景观等重要景观的影响小。

拟改建公路主要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拓宽改造,对地表的扰动和植被的破坏范围有限,对沿线景观的影响较小。

对森林景观和山岭沟谷景观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随着施工的结束,施工开挖形成的裸露地面逐渐恢复植被,其影响将逐渐消弱。

2.2.2.2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①开工前对施工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达到既少占农田、林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

②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

③严格控制路基开挖范围,尤其是施工边打,严格按设计修建,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

④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弃渣场进行弃渣作业,严禁随意弃渣破坏植被。

⑤在林区路段施工应注意防火,各施工单位应加强防火知识教育,防止人为原因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施工用火要向有关单位进行申报取得批准后方可进行。

⑥施工期临时设施用地尽量选择在公路征地范围内,施工营地租用当地民房和场地。

凡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均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或造田还耕。

⑦路基施工和弃渣场应尽可能保护表层有肥力的土壤,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便于后期绿化和土地复耕用。

⑧起点路段沿线植被较好,应尽量收缩路基边坡,以减少对油松林的破坏,对于坡面工程应及时采取工程或植物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⑨对于废弃的旧路,除了交由地方使用的外,其他路段应及时进行绿化或复垦,剥离的废旧路面材料进行回收利用,不得堆弃于环境,避免对植被的破坏。

⑩砂石料均采取外购方式。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注意选择有开采手续的合法砂石料场供应商,并在砂石料购买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外购砂石料场的选址应尽量选择位于路线200m以外,以减少砂石料场对生态和公路路域景观造成的影响。

(2)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议

①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工作,禁止施工人员随意破坏植被和猎捕野生动物。

②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加强施工管理,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严格控制路基开挖和弃渣方位,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

③加大沿线绿化力度,在坡脚至路界有条件绿化的路段均进行绿化,以补偿公路修建对林地造成的损失;凡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

④施工工区等临时建筑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除施工必须外,不随意砍伐植物。

⑤施工单位和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坚决禁止捕猎任何野生动物;同时减少夜间作业,避免灯光、噪声对夜间动物活动的惊扰。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①加强施工管理,认真搞好施工组织设计,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将施工措施计划做深做细,尽量减少临时工程占地,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功能。

②尽可能地缩短疏松地面、坡面的裸露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大风和雨天施工。

③路基边坡在达到设计要求后应迅速进行防护,同时做好坡面、坡脚排水,做到施工一处,及时治理保护一处。

④在雨季和汛期到来之前,应备齐土体临时防护用的物料及各种防汛物资,随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减轻雨水对主体工程的破坏和减少土壤的流失。

⑤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进行作业,不得乱占土地,施工机械、土石及其它建筑材料不得乱停乱放,防止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⑥施工期应限制施工区域,限制人的活动范围,所有车辆按选定的道路走“一”字型作业法,走同一车辙,避免加开新路,尽可能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4)占用林地保护措施及补偿方案

拟改建公路在现有道路两侧占用一定数量的林地,林地主要为人工栽植的油松、侧柏和灌木林,占用林地不涉及重点生态公益林和国有林等其他特种用途林,不会改变当地林地的格局,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但是要对路线所占用林地的树木及时进行补偿,一方面主管单位和建设单位应按照公路征地补偿中砍伐树木补偿标准加以补偿,另一方面通过路基边坡和路基两侧的绿化措施加以补偿,尽量保证林地覆盖率。

此外,在设计和施工中还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①在项目设计阶段,公路路线设计方案应征得林业主管部门的同意,在项目开工之前应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的林地征用手续。

②施工期弃渣场、施工场地等临时用地施工结束必须及时清理、松土、整平,恢复其植被,临时用地尽量少占用林地。

③路线布设尽量避开大片的林地,无法避让的情况下,应收缩路基宽度,减少占用林地数量,尤其是起点路段(K0+000~K4+000),对现有道路进行合理加宽,减少对油松林的占压。

破坏的树木进行补偿,项目开工之前应办理林地征用手续,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异地补偿。

④要明确设定施工区域,限制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

施工便道尽量使用当地现有道路,在必须开辟新的施工便道时,所有施工车辆按选定的道路走同一车道,避免加开新路,尽可能减少地表的破坏。

⑤对永久征地范围内的林木能移植的应该移植,不能移植的应该在异地进行补种,应保证林地面积和林木质量,施工营地等临时用地不得设置在生态公益林地范围之内,不得砍伐征地范围以外的林木,根据土地利用现状,沿线乡镇有足够的宜林地进行林木补种,同时通过公路沿线绿化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补充一定数量的林木。

⑥由于尚处于初步设计阶段,占用林地的数量尚未完全确定,要求建设单位在确定占用林地具体数量后,必须与林业主管部门协调后,确定林地补偿方案,把补充林地的费用交由林业主管部门,由林业部门主持综合实施。

(5)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

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土地复耕”的规定,在施工结束时对各类临时用地及时进行土地整治,对于有进场耕作条件的土地尽量复耕利用,无条件的则种植乔灌草进行植被恢复。

①弃渣场

拟改建公路弃渣场类型分为沟道和坡面弃渣场两种类型,考虑表土土质以及弃土、弃石量的不同,结合不同环境适应不同植物的生长,对弃渣场进行恢复植被或复垦,后期恢复植被的弃渣场有5个(Q3、Q4、Q5、Q8、Q9),复垦的有3个(Q1、Q6、Q7)。

弃渣场绿化包括挡渣墙、渣体顶部、堆渣平台和边坡三个部分。

其中,弃渣场渣体顶部采用植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绿化,堆渣平台采用植单行灌木和撒草籽相结合的方式绿化,堆渣边坡采用撒草籽的方式绿化,弃渣场挡渣墙栽植藤本植物覆盖,石质边坡不进行绿化。

绿化要求与周围环境尽快协调,必须考虑林草尽早郁闭,最大限度的发挥林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

拟改建公路弃渣场恢复植被面积4.00hm2,复耕2.20hm2,合计恢复面积6.20hm2,详见表2.2-2。

表2.2-2拟改建公路弃渣场恢复措施一览表

序号

桩号

恢复面积(hm2)

恢复

方向

小计

复耕

绿化

Q1

K1+450

0.4

0.4

-

弃渣前将30cm表土层剥离,公路弃渣至现有弃渣等高,弃渣后回填表土复垦,坡角设置挡渣墙,周边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

Q3

K3+650

0.8

-

0.8

弃渣前将30cm表土层剥离,弃渣后回填表土绿化,坡角设置挡渣墙,周边设置排水沟

Q4

K4+700

0.4

-

0.4

弃渣前将30cm表土层剥离,弃渣后回填表土绿化,坡角设置挡渣墙,周边设置排水沟

Q5

K6+300

1.0

-

1.0

弃渣前将30cm表土层剥离,弃渣后回填表土绿化,坡角设置挡渣墙,周边设置排水沟

Q6

K6+775

0.8

0.8

-

弃渣前将30cm表土层剥离,弃渣后回填表土复垦,坡角设置挡渣墙,周边设置排水沟

Q7

K10+965

1.0

1.0

-

弃渣前将30cm表土层剥离,弃渣后回填表土复垦,坡角设置挡渣墙,周边设置排水沟

续表2.2-2拟改建公路弃渣场恢复措施一览表

序号

桩号

恢复面积(hm2)

恢复

方向

小计

复耕

绿化

Q8

K12+500

0.8

-

0.8

弃渣前将30cm表土层剥离,弃渣后回填表土绿化,坡角设置挡渣墙,周边设置排水沟

Q9

K13+440

1.0

-

1.0

弃渣前将30cm表土层剥离,弃渣后回填表土绿化,坡角设置挡渣墙,周边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

合计

6.20

2.20

4.00

-

②其它临时工程措施

拟改建公路不得新建施工营地,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其它临时工程选址的环保要求如下:

a.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G307和周边乡村道路,尽量减少施工便道的修建数量。

尽量缩短使用时间,用后及时恢复植被。

b.施工场地使用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整治,全部进行复垦。

c.除了初步设计中涉及的4处施工场地外,严禁随意临时占用土地,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其他临时工程经过具体的恢复措施后,共恢复耕地6.99hm2,恢复植被5.08hm2,见表2.2-3。

表2.2-3拟改建公路其它临时占地恢复一览表

序号

桩号

其他临时占地类别

恢复面积(hm2)

备注

复耕

绿化

1

K3+960

施工场地

1.44

-

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痕迹,覆30cm表层种植土,全部进行复垦,恢复为耕地

2

K8+500

1.67

-

3

K13+800

1.84

-

4

K16+400

2.04

-

5

-

施工便道

-

5.08

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痕迹,覆30cm表层种植土,恢复植被

合计

-

6.99

5.08

(6)景观保护措施

拟改建公路中心线可视范围内尽量不设置弃渣场,以降低营运期对司乘人员的视觉冲击影响。

(7)景观规划设计

公路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就是对公路用地范围内(公路自身)和公路用地范围外一定宽度(可视范围)和带状走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保护、利用、开发、创造、设计和完善。

其中,对用地范围内,即公路自身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主要内容为公路构筑物及路线造型、道路绿化美化、道路辅助设施等。

2.3地表水环境

2.3.1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及现状

2.3.1.1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

地下水保护目标为兰村泉域及沿线村庄居民饮用水源井。

拟改建公路位于兰村泉域边缘地带,所经区域为岩溶裸露区;沿线7个村庄中有3个水源井,各井均开采深层岩溶水,详见表2.3-1。

表2.3-1拟改建公路沿线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敏感点名称

保护目标概况

与拟改建公路关系

备注

1

孟家井村水井

井深1860m

K9+000路左50m

均开采岩溶水

2

大窑头水井

井深700m

K14+800路右210m

3

小窑头水井

井深600m

K15+600路右120m

4

兰村泉域

泉域面积2500km2,重点保护区面积134km2,岩溶水水位高程约786m~800m

全线位于泉域

西南边界处

-

2.3.1.2地表水环境现状

拟改建公路地处太原东部山区,属黄河流域的汾河水系。

经现场调查,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中划定的河流和水库,只涉及崖沟等季节性河沟。

公路沿线崖沟等季节性河沟经南沙河、北沙河穿越太原市区汇入汾河。

各河沟的径流形成主要来自汛期降水,平时干枯无水,故不进行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拟改建公路起点到孟家井村(K0+000~K9+600)路段基本沿山脊线进行布设,离河沟距离大于200m;孟家井村到终点(K9+600~K16+700)路段沿山坡和山谷进行布设,与崖沟伴行。

崖沟调查期间无水,沟内部分段落人为干扰痕迹明显,并有弃渣或垃圾堆放。

2.3.2主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2.3.2.1主要环境影响

拟改建公路施工期对沿线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预制场、基层及沥青拌和站生产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环境的影响。

(1)预制场、基层及沥青拌合站等施工场地生产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预制场的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料罐的冲洗,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小、间歇集中排放等特点,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基层和沥青拌合站的生产设施为全密闭式,污水进行絮凝、沉淀等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回用,不外排。

拟改建公路4处施工场地均位于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未设置于沿线沟道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