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情歌与美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7072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风》情歌与美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郑风》情歌与美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郑风》情歌与美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郑风》情歌与美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郑风》情歌与美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风》情歌与美女.docx

《《郑风》情歌与美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风》情歌与美女.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风》情歌与美女.docx

《郑风》情歌与美女

《郑风》、情歌与美女

  论文摘要 《郑风》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地方民歌,十五国风中《郑风》21篇,篇幅居多,情歌多,美女多。

《郑风》何以多情歌、多美女?

推究其原因,则是富庶的经济与秀丽的山水自然美景以及优越的人文环境结合的结果。

  《郑风》是我国春秋时期郑国的民歌,共有21篇,在“十五国风”中不仅篇幅最多,而且情歌居多,又多为女子歌唱,有其明显的地域特色。

《郑风》中的女子不仅“颜如舜花”,而且大胆热烈,敢于追求自由幸福婚姻,迥然不同于京畿之地女子之神态,表现出东迁后郑国欲摆脱礼教束缚、寻求自由的崭新气象。

由于不合周礼之处多,所以孔子提出“放郑声,远佞人”,耽心“郑声淫,佞人殆。

”将“郑声”和“佞人”并举,提出“放郑声”。

后世学者因之对《郑风》多所贬斥,甚至称之为靡靡之音,或亡国之音。

由于时代不同,过去对《诗经》“十五国风”,尤其是对《郑风》的理解,往往带有很重的礼教色彩,不少地方牵强附会,甚至有的地方还存在着明显错误。

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也永远不会穷尽。

因此,我们应抱着科学负责的态度,对前人没有探索清楚的问题进一步探究,以还历史本来面目。

  一、《郑风》的地域文化特色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国风”共160篇,而《郑风》21篇,加上《桧风》4篇,共25篇,占整个国风的近16%。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郑风》几乎全是情歌,且多为女子歌唱,语似浅显,寄意遥深,且歌且舞且戏且虐且怨且诉,风情万种,千姿百态。

所歌之女个个风神摇曳,呈妩媚之姿。

《郑风》中的情歌思想朴实健康,感情热烈真挚,敢于大胆追求自由的爱情,人物性格泼辣,率真无伪。

于是,后世儒生大都认为郑、卫之风淫,变本加厉,贬斥之风不息。

如《诗序》说:

“男女相奔……期于幽远”,又说“淫风大行,莫之能救”。

许慎《五经通义》说:

“郑国有溱洧之水,男女聚会,讴歌相感。

今郑诗二十一篇,说妇人者十九,故郑声淫也。

又云:

郑卫之音,使人淫逸也。

”朱熹在《郑风》题解中说:

“郑卫之乐,皆为淫声。

然以诗考之,卫诗三十有九,而淫奔之诗才四之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翅七之五。

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

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

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

”近代学者张亮采在《中国风俗史》一书中对《郑风》深表厌恶,说:

“淫乱无耻,以郑、卫为最,陈次之。

……考之诗,国风卫俗之淫乱,至于男女相约,俟于城隅。

婚姻动怀,远其父母。

郑俗之淫乱,至于遵大路而揽人袂,相轻薄而谓为子都,狂且狡童章,子不思我,岂无他人。

东门章,岂不尔思,子不我即,其秽亵已全神如绘。

”上述学者对《郑风》的评价,今天看来有失公允,汉儒多附会道德化意义,宋儒虽较汉儒有进步,从人情人手解释诗意,但礼教色彩太浓,也存在很多失实不确之处。

如以上朱熹对《郑风》的评价则多斥责为淫,而《出其东门》中的那个男子,他的感情就很专一。

尽管在东门之外,美女如云,但诗人却并不动心,思念的仍是自己所爱的那个穿着素衣的女子。

这哪里是淫呢!

其忠于爱情,与今人比恐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郑风》作为民歌,真实地反映了春秋时期历史的变革。

春秋时期,西周王朝虽然纲常尚存,但毕竟呈现出秋风萧瑟之气象,盘根错节的宗法制度开始解纽,由周公制定的神圣而不可动摇的礼教出现松动,一如长期冰冻的河水,随着春风杨柳季节的到来,而逐渐融化乃至出现清流急湍。

从“十五国风”中可以清晰看出当时列国社会变革情况,春意盎然,蓓蕾初绽,呈现出斑斓色彩。

尤其是《郑风》真实地反映出天子的名位虽然尚在,但礼教已经出现严重解体的社会现实,郑国在挣破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开放方面,较之其他“国风”表现得明显而突出,尤其是在男女之情方面更集中更大胆地突破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幸福婚姻,甚至男女杂沓互相对歌,打情骂俏,充分展现出郑国自由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当时郑国社会生活和民风民俗的真实写照。

  文学艺术都是对生活的反映,从《郑风》所表现的内容看,虽有赞美贤人和畋猎的政治抒情诗《缁衣》、《清人》、《羔羊》等,也有风神摇曳的社会风情诗,如《萚兮》、《扬之水》、《出其东门》、《溱洧》等,但更多的则是表达男女情爱的诗,如《将仲子》、《遵大路》、《女曰鸡鸣》、《褰裳》、《山有扶苏》、《丰》、《风雨》、《子衿》、《有女同车》、《野有蔓草》、《叔于田》、《大叔于田》等。

《郑风》中的情歌,大多为女子的歌唱。

她们性格活泼,感情真挚,所歌所吟,皆透出心灵的真善美。

如《狡童》中女子对爱情的炽热与焦虑,食不甘味,睡不安席。

《女日鸡鸣》中女子的娴雅文静,“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山有扶苏》中女子的幽默风趣,“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风雨》中女子的热烈真挚,于风雨之夜,见到心上人的狂喜: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子衿》中女子对心上人的翘首企盼,“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东门之埠》中女子的矜持,“岂不尔思?

子不我即。

”《溱洧》中女子的缠绵,“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赠之以勺药。

”《有女同车》中女子的美貌,风度翩翩,“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野有蔓草》中女子清新妩媚,“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褰裳》中女子的大胆与泼辣,“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遵大路》中女子的温柔敦厚,“无我魂兮,不定好也!

”《将仲子》中女子的多情与理智,“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

”这些女子无不是清新自然,天真烂漫,性情活泼,不为礼教所束缚,敢于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

即便如《将仲子》中的女子受到父母诸兄的干涉,“畏我父母”、“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透露出父母、诸兄、以及社会对婚姻的干涉,但那种“明拒之实招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的感情表达,可以看出女子自由的空间比起宋代还是比较大的,社会风气是比较开放的。

  民歌由于是地方的歌唱,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甚至人物风采也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

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说:

“凡民函五常之性,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这里可以看出班固已开始注意到地域与诗歌艺术的关系,一个地域的诗歌、音乐,或刚柔或缓急或凝重或轻扬,都与当地的水土风习有重要关系。

应劭《风俗通·序》说:

“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

俗者含血之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谣异声,鼓舞动作殊形。

”从《诗经》“十五国风”中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性以及各种文化对人以及文学作品的影响。

如齐地尚富尚奢,好武好勇,《齐风》则多刚,主外在、重浓艳;鲁地安土重迁,尚礼好仁,质朴、含蓄,诗风则少刚偏柔,而多合于仁礼;秦地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且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

《秦风》中则表现出一种尚武精神和悲壮慷慨的情调。

如《无衣》的慷慨从军、同仇敌汽;《驷戤》写贵族游猎;《小戎》思妇怀念征夫,赞扬军容之盛,都表现出尚武的昂扬豪迈的风貌。

《黄鸟》的沉郁悲壮,则更加明显地贯注着秦风的血脉精神。

相比之下,《郑风》的主体风格则比较柔媚。

春秋时代郑国的统治区域大致包括今河南的郑州、荣阳、登封、新郑、新密一带地方,《郑风》是采集于这个区域的诗。

由于郑国地处中原,与王畿比邻,商业繁盛,文化发达,与之相适应的是新声流行,曲调活泼,抒情细腻。

当时吴国公子季札在听了乐工演奏《郑风》之后,就由衷赞美道:

“美哉,其细已甚”我们看《郑风》中的《风雨》、《子衿》、《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等诗篇,无不是风情婉娈之作,而且诗中所描写的女子完全不同于礼教统治下西周京畿之地的女子,性情率真,泼辣大胆,很少受礼教束缚,更没有扭捏之态,敢于追求男女自由平等,情思缠绵,感情真挚,较之“国风”其他地域民歌,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

当然,地域文化对诗风的影响是复杂的,某个地域的文风除具有形成主体风格的主要因素外,还有其他相关因素导致的不同风格的存在。

这些不同的风格,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推动着文学和地域文化的不断发展。

  二、《郑风》多情歌、多美女原因探析

  《郑风》较之“十五国风”其他地域的民歌,确实情歌居多,“美女如云”。

那么《郑风》何以多情歌、多美女?

推究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1、优美的自然环境感染人,钟情佳丽。

  溱、洧是中原古代郑国境内两条有名的河流,是《郑风》的产生地。

唐代诗人白居易《经溱洧》诗云:

“落日驻行骑,呻吟怀古情。

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

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

”清人周集详《响谭》诗赞云:

“文殊谒罢道心清,坐看澄流下古城。

地不庐岩悬瀑布,满天风日听雷声。

”翠云和尚亦有诗云:

“清山隐隐水迢迢,溱洧交流锦鳞跃。

夕阳垂钓柳荫翁,喜看游鱼夺故道。

涉水彼岸勺药赠,花从云林赋深情。

诗经三百零五篇,溱洧褰裳数郑风。

”今新密曲梁乡朱寨村尚存有清同治十二年《创建补修泰山庙总述》碑,其文日:

“密邑东南朱保,清溪萦绕泠泠然含千古之秀者,溱水也。

其纳林木深处峦峰绝起层叠而峥嵘者,下泰山也。

山之巅殿宇重重,楼阁耸然,清静幽雅游览者,每称胜地焉……”可见溱、洧流域,景色是何等的秀丽,风光是何等的旖旎。

《郑风》就产生在这奇险而秀丽的溱洧河畔。

  溱洧流域美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浪漫的情歌,也孕育了女子的如花容颜。

佳丽依山水,文化育人秀。

郑国的女子得自然山水之滋润,多美容颜。

如《有女同车》中“颜如舜华”、“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的美女孟姜;《野有蔓草》中“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滚滚。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的清新婉扬之美人,让人一见就生发出共同出走,过自由幸福爱情生活的愿望。

《出其东门》中写到郑国“美女如云”。

诗人自豪地唱着: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

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囤阔,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蔗,聊可与娱。

”郑国东门外有众多的美女,其中那个穿着白色丝绢上衣,系着浅绿色围裙的女子则是诗人特别钟情的。

《捧兮》中的女子不仅美丽,而且能歌善舞,那是暮秋的季节,霜叶凝红,落叶飘飘,郑国一群女子在那里载歌载舞:

“捧兮萚兮,风其吹女。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她们满怀激情,邀请那些青年男子与她们对歌。

这里表现的是人的生命力的勃发,是人性的自然,没有忸怩,没有虚情,一片率真质朴,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

《郑风》中描写的这些生长在溱洧河畔的郑国女子,她们的美丽、聪慧、多情与溱洧山清水秀的地域环境有着重要关系。

  美丽的山水滋润人、陶冶人。

考察中国历史上着名美女的出生地,大都是山青水秀和历史文化丰厚之地。

如使吴王夫差为之痴迷而倾国的越国美女西施,出生地是浙江诸暨的苎萝山,山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西施曾在那里浣纱,后称为浣纱溪。

四周山峦起伏,林木俊茂,竹叶青青,鸟语花香,风景旖旎,为世间难得的山水佳地。

令汉元帝一怒而杀画工而远嫁匈奴的绝代美女王昭君,出生在离三峡不远的湖北兴山宝坪村,背靠风景秀丽的纱帽山,面临清澈的香溪水,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茂林翠竹,四时具备,奇山秀水,风景如画。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江水·三峡》中曾对三峡两岸的景色有过生动的描写: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壁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澈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可见那里景色是很美的。

优美的景色不仅影响人的性情和容貌,也催生出华美的辞章。

这是《郑风》之所以多情歌、多美女的重要原因之一。

  

  2、优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培育文明之风,提升人的文化素养。

  《郑风》中描写的女子,虽然性格直率,泼辣大胆,但也都不失文雅娴静、温柔敦厚之风。

她们大都聪明善良,多情而又重情。

如花美貌中流露出新兴城市女性的聪慧与妩媚。

真正的美女是形体窈窕和心灵纯洁的和谐统一,一个女子单有美丽的外表,而没有心灵的聪慧和善良是不能称其为真正的美女的。

一个地方人民的聪慧和心灵美靠什么培育?

除了自然美景的孕育之外,还得力于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溱、洧流域不仅自然景色优美,而且历史悠久。

这里很早就有人群居住,有熊之丘、祝融之墟、黄帝宫、郐国古城、郑国古城等。

遗址遍布,古城寨遗址、交流寨遗址、程庄遗址、杨庄遗址、曲梁遗址等,密布着人类早期仰韶和龙山古文化遗址和遗迹。

  郑国是在灭掉虢、郐二国建立起来的中原新兴城市,郐国历史悠久,为祝融之后,西周诸侯封国。

西周末年,身为司徒的郑桓公,目睹周王室的衰败,在国难当头之际,为了给自己的妻室儿女找一条出路,选择了济、洛、河、颍一带地方,举国东徙,先“东寄孥与贿”,然后图谋灭虢、郐。

自郑桓公到郑武公,先后经历了两代人的苦心经营,终于灭掉虢、郐,东迁溱洧。

郑国一如周武王灭掉殷商,并不是连同它的文化一同灭掉,而是摧毁它的政权,保留并继承了它的文化。

虢、郐虽为郑国所灭,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却被继承下来。

溱洧流域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与郑国新兴城市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文化是一个复杂体系,它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

春秋时期郑国文化呈现出复杂而又崭新的气象,既有古风古韵的留存,又有时尚风气的流行,既有周礼的规约,又有自由的风尚。

比如在婚姻方面,既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流韵,也有周代独有的特色;既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嫁,也有自主择偶的自由;既有繁琐的上层婚礼程序,也有简便的民间嫁娶方式;既有上流社会的排场和奢华,也有下层社会的勤俭和苦酸,呈现出传统礼俗与时尚文化的斑斓色彩。

从《将仲子》篇中便可明显感觉到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制约下的心理活动。

  东迁后的郑国地近京畿,是中原新兴城市。

郑国东门为商业繁华区,不难想象当时东门的繁华景象,商人、宾客、闲人往来无数,青年女子、贵族妇人,“美女如云”、“如荼”,“缟衣綦巾”、“颜如舜花”、“佩玉琼据”、“询美且都”,男子则“青衿”、“佩玉”,显得高大魁伟,穿戴时尚,各领风骚。

女子则多着红妆,若遇仲春桃花盛开之际,人面桃花相映红,齐呈娇美之态。

集市之中,商品琳琅,美女如云,男女混杂,眉目传情,言语挑逗,传递爱慕。

此之时也,情不能禁,魂为之扬,自然会有挚情之语,肺腑之音而秀于口,发诸心,行诸婉歌,于是有了《郑风》中诸多的情歌和美女。

  城市不仅聚居着密集的人群,而且也造就着文化。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存在,是一种生活方式,任何一个地域或种族的居民,他不管愿意不愿意,他只能是身处区域的文化的反光晶体。

他不仅表达着他自己,而且表达着他所属的社会和区域。

《郑风》不仅多情歌,而且多出自城市妇女之口。

如《子衿》篇就写到“城阙”,一个女子回忆曾经和男友在城门楼约会的甜蜜情景,“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这是最早对城阙的记载。

从地下考古看,春秋时期郑国和陈国当时的城市规划,东部是商业繁华区,所以在《郑风》和《陈风》中多次提到“东门”。

《陈风·东门之扮》中写到:

“不织其麻,市也婆娑。

”放下女工,到市上去逍遥一场,闲逛一番。

《郑风》中“东门”出现两次,一为《出其东门》;一为《东门之掸》,都是城市劳动妇女的歌唱。

《东门之掸》的女子对情人既期盼而又不无埋怨地唱着;“东门之掸,茹蔗在阪。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

岂不尔思?

子不我即。

”东门外有一道长堤,坡上长着茹藘。

所思之人就居住在那长满茜草的地方,离的虽然很近,可是他不肯前来。

这是居住在郑国东门附近的城市劳动妇女的歌唱,热烈而又矜持。

《溱洧》诗描写出城市居民游春时的热烈场面,从侧面反映出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富庶,精神的昂扬。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茼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三月上巳节,郑国溱、洧两河交汇处,春水涣涣,男女在岸边欢乐聚会,节日的气氛很浓厚,场面也很热烈。

《女曰鸡鸣》中的“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则突出反映出城市居民生活的安静与和谐。

  从《郑风》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郑国文化是引领时尚的,文明程度较之其他地域应该是比较高的。

《郑风》不仅多情歌,而且多为女子歌唱,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存在,本身就说明这个地方的政治统治比较开明,社会风气比较自由,能够允许女子有自由的思想,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甚至允许女子自由择婚,这是政治开明的表现。

另外从《国语》和《左传》等典籍记载看,周人赋诗言志引用最多的是《郑风》,听诗以观志,借诗以表情,那些官员、读书人并不因为《郑风》大都是出自女子之口而羞于引用,而是喜欢引用,甚至将闺房之乐用于周旋军国大事,既委婉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和情志,又充分显示出城市人的文化修养和高雅风度。

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应该是以女子的文明程度为代表的,因为女子主要承担着生育任务,影响社会面大,上系父母,中间涉及丈夫兄弟,下及子女,就家庭影响来说女子实重于男子。

孔子、孟子都是从小失去父教,但并没有影响他们成为圣人。

因此,从一个地区女子的精神风貌完全可以看出这个地区统治的开明和社会风气的自由,从一个地区女子的文化程度也完全可以看出这个地区的文化水准和文明程度。

  3、经济繁荣,人民殷富,是《郑风》多情歌、多美女的物质基础。

  郑国地近京都洛阳,是春秋时期中原新兴的城市。

都市是商业繁华之地,贵族集居之所,物质消费和文化交流胜地。

一方面是各级贵族与富商大贾的声色享受;一方面是歌舞艺人为谋生而涌向城市。

这些都使本来地处中原腹心,交通发达,经济富庶的郑国都城更加繁花似锦。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文化艺术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支撑,这一点古今都一样。

郑国商业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诗歌、音乐艺术在这里获得了蓬勃强劲的生命力。

商业繁荣为城市文化的发达创造了条件,产生了众多优美的情歌。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

“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畏袂,摄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厚富也。

”这可以用作郑国及当时其他一些富庶诸侯国都市生活的写照。

郑国东迁后,周礼道德规范已对其失去了束缚力,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庶,使郑国进入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时代。

于是,奢华之风大张,追求人生的快乐、感情的满足,自上而下形成一种普遍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

不但男子大胆越礼,妇女也逾矩自由。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先时而婚,任情而动,皆不耻淫逸之过,不拘妒忌之恶,可以从中窥见时代的风气,于物质享受外,对精神享受的追求,对艺术的兴趣,是空前强烈的。

魏源在《诗古微·桧郑答问》中说:

“三河为天下之都会,卫都河内,郑都河南……据天下之中,河山之会,商旅之所走集也。

商旅集则货财盛,货财盛则声色辏。

”魏源此论,说明了在城市经济发达的郑国,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富庶,政治清明和乐,民风开放的自由风尚。

正是郑国商业的繁荣,使郑国的城市妇女生活优裕富足,心情舒畅,或独处或群居,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现实的情人,设想未来的丈夫,或歌或谣,或颂或舞,风情万种,摇曳生姿。

《郑风》多情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郑国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居民的富庶。

以朱熹所谓“皆女惑男”之言,如果不是经济富庶,生活无忧,女子焉能有惑男之心情?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经济做基础,文化的繁荣、社会的文明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试想一个城市经济凋敝,荒芜破败,饿殍遍地,民人衣裳褴褛,面呈饥色,哪来的闲情逸志,声色婉歌,又怎么会容颜焕发,姿容靓丽?

  总之,“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民歌风味,造就不同风貌、气质的人物。

一般说来,一个地域民风习俗以及人的性格相貌的形成往往基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山川气候等自然地理环境的浴化;二是历史文化积淀和当代统治者的政治教化等人文环境的熏陶。

三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的富裕程度。

这三方面都很重要,哪一方面缺失,都会影响到社会的进步、文明的程度和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