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744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docx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docx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

安装验收报告

 

企业名称:

编制日期:

 

单位名称:

(公章)

年月日

表E.1基本情况表

企业名称:

单位地址:

联系人:

行业类别: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自动监测系统安装点位:

自动监测系统各设备名称、型号、产品序列号和认证证书号:

 

设备监测项目及量程:

自动监测系统生产单位:

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单位:

自动监测系统施工单位:

监测站房建设完成时间:

设备安装完成时间:

设备调试完成时间:

备注:

 

表E.2排气排污口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排污口规范化

符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排污口规范化要求,并设置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采样平台、防护栏杆

采样平台的建设应符合HJ/T75中关于平台建设的要求。

采样平台不得使用直爬梯,爬梯的宽度不小于0.9m,爬梯的角度不得大于51°,脚部踏板宽度不得小于0.1m

采样平台长和宽的长度均不小于2m,并设有不小于1.5m高的护栏

平台的承重应不小于300kg/m2

手工参比方法采样孔距平台底面约为1.2m~1.3m。

爬梯、采样平台和护栏的安装应符合GB4053.2、GB4053.3和GB4053.4的要求,升降梯的安装和安全应符合GB7588的要求。

平台上应在监测设备附近布设安全的供电电源,电压要求在198V~242V之间。

一切敞开的边缘均应设置防护栏杆。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的设计应使其积水和湿气最小,以减少锈蚀和腐蚀。

根据防护栏杆及钢平台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应对其进行合适的防锈及防腐涂装。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安装后,至少应对其涂一层底漆和一层(或多层)面漆或采用等效的防锈防腐涂装。

平台应安装在牢固可靠的支撑结构上,并进行刚性连接;梯间平台不得悬挂在梯段上。

平台钢梁应平直,铺板应平整,不得有斜扭、翘曲等缺陷。

平台地板应采用不小于4mm厚的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钢板铺装,相邻钢板不应搭接。

相邻钢板上表面的高度差应不大于4mm。

工作平台和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地板应水平设置。

通行平台地板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大于10°,倾斜的地板应采取防滑措施。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50205的规定。

当不便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但应保证设计的结构强度。

安装后的防护栏杆及钢平台不应有歪曲、扭曲、变形及其他缺陷。

防护栏杆应确保所有构件及其连接部分表面光滑,无锐边、尖角、毛刺或其他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小结:

 

表E.3排气安装施工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安装

绘制烟气CEMS安装布置图。

不得多台固定污染源排放设备共用一套烟气CEMS,每台固定污染源排放设备均需安装烟气CEMS。

若一个固定污染源排气先通过多个烟道后进入该固定污染源的总排气管时,应将烟气CEMS安装在该固定污染源的总排气管上。

严禁只在其中的一个烟道上安装一套烟气CEMS,不得将其测定值的倍数作为整个源的排放结果。

CEMS安装在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流速分布相对均匀、排放状况有代表性的位置,应不影响手工参比方法取样分析,位于手工参比方法采样孔的上游,且尽可能靠近手工参比方法采样孔。

CEMS安装位置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对于颗粒物CEMS安装位置要求“前4后2”、气态污染物CEMS要求“前2后0.5”这里指:

对于圆形烟道,安装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4倍(2倍)直径,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2倍(0.5倍)直径处;对于矩形烟道,以当量直径计,其当量直径D=2AB/(A+B),式中A、B为矩形两边长。

压差烟气流速CEMS探头不宜安装在烟道内烟气流速小于5m/s的位置。

监测点位安装在矩形烟道时,若烟道截面的高度大于4m,则不宜在烟道顶层开设手工参比方法采样孔;若烟道截面的宽度大于4m,则应在烟道两侧开设手工参比方法采样孔,并设置多层采样平台。

点测量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点位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颗粒物监测点位离烟道壁的距离不小于烟道直径的30%,气态污染物、氧量及流速的监测点位离烟道壁距离不小于1m;

2.监测点位应接近烟道断面的矩心区。

线测量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点位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颗粒物监测点位所在区域离烟道壁的距离不小于烟道直径的30%,气态污染物、氧量及流速的监测点位离烟道壁距离不小于1m;

2.中心位于或接近烟道断面的矩心区,测量线长度大于或等于烟道断面直径或矩形烟道的边长。

施工

编制安装实施细则、施工技术流程图、安装技术文件、安装图样、监测设备及配件货物清单,施工安全技术方案等有关文件。

安装图样应符合机械制图、电气制图、建筑结构制图等标准的规定。

CEMS采样孔的开孔位置和数目均应符合HJ/T75中关于采样孔的要求。

烟道预留手工参比方法采样孔管的内径尺寸要求:

内径应≥100mm

开孔位置和数目符合GB/T16157中关于手工参比方法采样孔的相关要求;

预留手工参比方法采样孔采样管应和烟道壁垂直,向外伸出烟道外壁不小于50mm。

各采样设备的监测孔采样及其固定连接材料(包括垫圈、螺母、螺栓、短管、法兰等)应采用不锈钢,法兰密封圈材料应采用耐热密封垫。

焊件应组对成焊,其壁(板)的错边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短管或管件对口、内壁齐平,最大错边量≤1mm;

B.采样孔的法兰与联接法兰几何尺寸极限偏差≤±5mm,法兰端面垂直度极限偏差应≤2‰;

C、颗粒物监测设备发射单元的激光从发射孔中心出射到对面反射单元中心线相叠合的极限偏差应≤2‰。

壁板厚度应大于等于4mm,面积以方便固定操作为宜,膨胀螺栓的选择应考虑实际荷载。

安装皮托管探头时,压力口与气体流动方向的偏差角θ最大不得超过±5°,探头的前部应位于距烟道内壁当量直径的1/3~1/2处或距离烟道内壁不小于1m,皮托管的方向标识要与烟气流向一致。

正确连接微差压变送器及反吹系统。

安装颗粒物监测设备发射和反射单元,吹扫气路箱,其焊接螺栓定位紧固的,偏差不得大于螺栓直径的1/6。

颗粒物监测设备法兰焊接或预埋法兰的轴向角度偏差不得大于5º,由法兰三点蝶形垫片和螺母组成方向调整装置。

管线应尽可能短,完全抽取式CEMS伴热管最大长度不宜超过76m,管路倾斜角度不得小于5º,在每隔4m~5m处装线卡箍,整条管路不得出现U型和V型的布线形状,避免形成水封。

稀释抽取法CEMS导气管长度不宜超过100m。

系统的管线、施工配管配线应标明名称,并用不同标识予以区别,整洁固定排列。

系统的电气、仪表、管线、施工配管配线的连接应符合GB/T6988的规定。

系统的电气、仪表、管线、施工配管配线的连接应符合GB/T6988的规定。

小结:

 

表E.4排气监测站房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监测站房

监测站房的建筑设计应满足在线监测监控功能需求且专室专用,建设在远离腐蚀性气体的地点,并满足所处位置的气候、生态、地质、安全等要求。

独立设置的监测站房的占地面积应满足不同监测站房的功能需要并保证仪器的摆放和维护,仪器放置的地面应铺地砖,要求平整和水平、耐腐蚀、无震动。

仪器地面应高于取样口地面300mm以上,以保证所布管道中间不得有凸起或凹下,仪器附近无强电磁场干扰和和腐蚀性气体。

站房使用面积应≥12m2,长≥4m,宽≥3m;在监测站房设计之初应考虑增加面积,监测设备大于4台时,每增加一台仪器增加3m2,以此类推。

站房顶空高度应不低于2.8m。

监测站房的基础荷载强度2000kg/m2。

可以采用砖混结构、钢混结构固定站房,具有防火阻燃、防潮、抗震和抗风能力。

站房地面高度应根据当地水位和降雨量水平决定(一般站房地面标高为±0.25m)。

监测站房的供电电源应能满足仪器运行的需求,供电电源电压在接至站房内总配电箱处时的电压降小于5%。

作为供电线路应符合GB50303相关要求。

电源供电平稳,电压波动和频率波动符合GB12326的要求。

对于电压不稳定和经常断电的地区,宜使用功率匹配的交流电源稳压器,以保护仪器。

电源线引入方式应符合国家标准。

监测房室内管线、分析仪器设备应和配电柜、仪表柜等保持一定的距离。

监测站房通风应满足自动监测的环境条件,应设计进风及出风排气扇。

监测站房室内环境条件,应清洁、通风、干燥、空气相对湿度≤85%,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8℃。

站房内应备有空调保证室内温度恒定,且空调要求具备来电自动复位功能,同时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站房内应配置UPS,电源容量应不小于10kW。

监测站房内仪器设备设置标识牌,进入站房内的管路或线路应标明相应的用途。

对于标准气体高压气瓶采用颜色或名牌区分。

站房外应在醒目位置安装基站标识牌,应标注单位名称、排污口编号、站房编号、监控因子、设备厂家、运行单位名称等内容。

监测站房内应配备防火、防盗、防渗漏器材。

监测站房外应有雨水排出系统。

小结:

 

表E.5排水排污口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排污口

规范化

在废水外排放口设置采样点位前,应对排放口规范化整治,为便于流量监测,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也应进行规范化整治;排污口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应符合GB15562.1的要求;安装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上沿距地面2m应紧固。

排放口的设置应符合HJ/T353及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排放口

设置

废水可以通过矩形、圆管形及梯形的管道或明渠方式排放,管道或明渠宜选用混凝土、陶瓷、钢板、钢管、玻璃钢和塑料等具有防腐及易清洁的硬质材质。

管道式排放废水的,应在管道上安装取样阀门;明渠式排放废水的,排放口上游应有一段底壁平滑且长度大于5倍渠道宽度的平直明渠。

对于明渠式流量计,排放口上游应有一段底壁平滑且长度10m左右的平直明渠。

当企业废水有多个排放口时,应将多个排口归为一个排口,如因地形地貌等影响不能归为一个排口时,在每一个废水排放口安装一套水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应具备方便采样和流量测量,污水面距地面1m时,配置取样台阶,每级台阶高度应在0.15m~0.2m之间,向下倾斜坡度不得大于45°,宽度应不小于0.6m。

小结:

 

表E.6排水安装施工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安装

监测点位设置应符合HJ/T353中关于监测点位的要求

监测点位应避开有腐蚀性气体、较强的电磁干扰和振动的地方,应易于到达,且保证采样管路不超过50m。

设置的采样点应易于到达,有足够的工作空间,便于人工采样或监视操作;应牢固并有符合要求的安全措施。

管道式排放废水的,监测点位应设置在封闭式管道前;明渠式排放废水的,监测点位应设置于明渠测流段上游,采样口应设置在距水面0.1m~0.3m以下,离渠底0.2m以上,不得贴近渠底。

通过明渠方式连续排放废水的水位小于0.5m时,应采用翻水井方式采样。

合流排水时,采样点位应设置在合流后充分混合后的位置,且避开紊流气泡区域。

应在总排放口上游能对全部污水束流的位置,根据地形和排水方式及排水量大小,修建一段特殊渠(管)道的测流段。

通过泵排水的,应加装缓冲堰板,使水流平稳匀速流入堰槽。

采样管应根据废水水质选择适宜的材质,防止腐蚀和堵塞,不应使用软管。

采样管路应进行必要的防冻和防腐。

应对各采样管路名称、水流方向进行标识。

室外采样管路应离地架设或加保护管埋地。

施工

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流程图、设备技术文件、设计图样、监测设备及配件货物交接明细表,施工安全细则等有关文件。

设计图样应符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电气制图、建筑结构制图等标准的规定。

采水泵的要求

采样点到仪器的水平距离小于20m时,垂直高度差小于3m时,应选用功率为350W的潜水泵或自吸泵。

采样点到仪器的水平距离≥20m时,应选用功率为(550~750)W的潜水泵或自吸泵。

腐蚀性水质应选用耐腐性的水泵,在酸性水质不宜选用金属材料的水泵,含氟水质不宜选用硅质材料的水泵。

固定采样管道与采样头或潜水泵之间须装有活接头。

明渠流量计堰槽的选型:

采用超声波明渠流量计测定流量,应按JJG711、CJ/T3008.1、CJ/T3008.2、CJ/T3008.3要求修建堰槽,堰槽的选型应符合JJG711的规定。

探头安装在靠近计量槽顶部并装有活节头,探头的连接导线应预留不小于1m线在活节头管内。

明渠流量计的安装:

应保证明渠水流能平稳进入堰槽,堰槽的中心线应与渠道的中心线重合。

堰槽内的水流态应为自由流。

巴歇尔槽淹没度应小于临界淹没度;三角堰、矩形堰下游水位应低于堰坎。

堰槽内表面应平滑,尺寸准确,安装牢固,不得出现漏水现象,宜在堰槽旁设置静水井。

流量计传感器应安装牢固稳定,有必要的防震措施。

仪器周围应留有足够空间,方便仪器维护。

管道流量计选型:

管道流量计可选择电磁流量计或超声流量计,宜优先选择电磁流量计。

根据日常排水量选择合适公称通径的流量计,优先选择能保证流体流速在1m/s~3m/s之间的流量计。

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所选择的流量计应满足流体流速在0.5m/s~15m/s之间,确保日排水流量在流量计的量程范围之内。

采用电磁流量计测定流量,应按HJ/T367和JB/T9248要求进行选型。

管道流量计安装:

管道流量计安装位置应优先选择垂直管段,无垂直管段时,传感器安装位置管段与水平面角度≥30°,应使污水流向自下而上,保证管道污水满流。

流量计的安装应按JJG1030、JJG1033的要求确定上、下游侧的直管段长度,宜加装隔离球阀和伸缩节。

公称通径1000mm以下的仪表,其上游直管段长度不小于5倍公称通径,下游不小于2倍公称通径。

管道流量计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预留足够空间,同时应避开震动及电磁干扰。

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仪的安装应符合HJ/T353的技术规定,测定路径不得有吸附和堵塞出现。

对于电极法废水连续自动监测仪,应保证电极探头与探杆一体化且垂直水平面安装,并便于清洁探头上的沉积物;对于光学法分析的连续自动监测仪,安装时应保证光路的准直,保证与废水接触的光学视窗的清洁。

系统的电气、仪表、管线、施工配管配线的连接应符合GB/T6988.5的规定。

系统的管线、施工配管配线应标明名称,并用不同标识予以区别,整洁固定排列。

小结:

 

表E.7排水监测站房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监测站房

监测站房的建筑设计应满足监测站房所处不同地域气候、生态、地质等环境的要求

独立设置的监测站房的占地面积应满足不同监测站房的功能需要并保证仪器的摆放和维护,仪器放置的地面应铺地砖,要求平整和水平、耐腐蚀、无震动。

仪器地面应高于取样口地面300mm以上,以保证所布管道中间不得有凸起或凹下,仪器附近无强电磁场干扰和和腐蚀性气体。

站房使用面积应≥15m2,长≥5m,宽≥3m;在监测站房设计之初应考虑增加面积,监测设备大于5台时,每增加一台仪器增加3m2,以此类推。

站房顶空高度应不低于2.8m。

监测站房的基础荷载强度2000kg/m2。

可以采用砖混结构、钢混结构固定站房,具有防火阻燃、防潮、抗震和抗风能力。

站房地面高度应根据当地水位和降雨量水平决定(一般站房地面标高为±0.25m)。

监测站房的供电电源应能满足仪器运行的需求,供电电源电压在接至站房内总配电箱处时的电压降小于5%。

作为供电线路应符合GB50303相关要求。

电源供电平稳,电压波动和频率波动符合GB12326的要求。

对于电压不稳定和经常断电的地区,宜使用功率匹配的交流电源稳压器,以保护仪器。

电源线引入方式应符合国家标准。

监测房室内管线、分析仪器设备应和配电柜、仪表柜等保持一定的距离。

监测站房通风应满足自动监测的环境条件,应设计进风及出风排气扇。

监测站房室内环境条件,应清洁、通风、干燥、空气相对湿度≤85%,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8℃。

站房内应备有空调保证室内温度恒定,且空调要求具备来电自动复位功能,同时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监测站房的给水:

样品水:

采用潜水泵或自吸泵等将被监测水样采入自动监测站站房内供仪器进行分析。

辅助用水:

站房内引入自来水(或井水),必要时要加设高位水箱,且自来水的水量瞬时最大流量不超过3m3/h,压力不小于0.5kg/cm2,每次清洗采样管路用量不大于1m3。

采水管:

采水管路进入站房的位置靠近仪器安装的墙面下方,采水配管DN32,压力0.3kg/cm2,并设PVC或钢保护套管(DN150),保护套管高出地面50mm。

监测站房的排水:

除分析废液外,多余的样品废水应排入采水点下游20cm的水面下或当地下水管网,排水管要求与采水管一致。

排水监测站房内应建设废液储存和回收装置,及多余样品回流入取样点。

站房内应配置UPS,电源容量应不小于10kW。

监测站房内仪器设备设置标识牌,进入站房内的管路或线路应标明相应的用途。

站房外应在醒目位置安装基站标识牌,应标注单位名称、排污口编号、站房编号、监控因子、设备厂家、运行单位名称等内容。

监测站房内应配备防火、防盗、防渗漏器材。

站房外应有雨水排出系统。

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