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3166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亳州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亳州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亳州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亳州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亳州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亳州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

《亳州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亳州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亳州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

亳州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

亳州二中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满分为150分,分24小题。

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祝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书籍作揖棘手佶屈聱牙岌岌可危

B、羚羊窗棂棱角高屋建瓴盛气凌人

C、鲸鱼粳稻旌旗战战兢兢泾渭分明

D、手绢羊圈眷恋含蓄隽永稳操胜券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纹身破天荒甘拜下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B、词藻水龙头继往开来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C、录相里程碑倚马可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阵脚缉私队头昏脑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解释,由于病态赌博症患者也具有抑郁症的病征,因此他们都适合服用抗抑郁药。

  ②第一阶段:

以网易、新浪、搜狐为代表的门户时代,了丁磊、王志东、张朝阳等第一批吃螃蟹的新经济新贵!

...

  ③而三条仑教育农园,配合的海清宫及渔村小区,以渔村文化为发展主题,则兼具教育及休闲功能的渔业休闲区。

  ④课文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环节,适当创新也没错,但是,如何改,改什么,却需要慎之又慎。

一味迎合学生趣味,从事,甚至搞“另类”课改,却未必符合教育的目的与规律。

  A、往往成绩临近轻率  B、常常成就邻近草率

  C、常常成绩临近草率  D、往往成就邻近轻率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文思敏捷,下笔成章,你看他写作时简直是笔走龙蛇,一蹴而就。

B、杨丽娟疯狂追星一事,闹得如此沸反盈天,当令整个社会反省!

C、《漫漫天堂路》的作者牧思苦心孤诣十六年,构思这部小说,使其创作不为世俗所左右,而以文学为依归。

D、每一名中学生都应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全部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效果,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B、野茶于我,无论是在饥饿的年代里,还是在衣食无忧的现在,都充当着美好的角色,有着近乎偏执的爱好。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一个人的思想素质怎样,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每题3分,共12分)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的时代

老愚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

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

一批嘴皮子厉害的主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

很多人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如饥似渴地去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

比如,于丹之于《论语》,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

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

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开辟”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

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找到这么几条:

一是几十年文化断层的滞后效应。

急风暴雨式的中国革命,阻断了文化的传承,文化这根柔性的鞭子最终要抽在忽视敌视他的人头上。

缺少文化的人群,总要寻求自己的文化之根。

文化代言人应运而生。

二是功利主义潮流汹涌,英语和金钱主宰社会的全面运行。

中国的文字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文化自然无立锥之地。

在中国人的民族特性逐步含糊之后,本能的文化需求不间断地反弹,造成脉冲式的局部文化热。

三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义了。

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

四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

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

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

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

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

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

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买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

在我看来,“文化奶妈”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

首当其冲的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

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

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6、下面关于“文化奶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奶妈”是指那些讲解中国文化的人,即文化“传教士”。

B、“文化奶妈”传承文化的方式往往是他们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C、作者认为要赞美“文化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

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文化方便面,因为其中有“文化奶妈”大量的个人化的探究和心得。

7、下面不是“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A、几十年文化断层的滞后效应,以及大众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降。

B、是《百家讲坛》产业化运作的结果,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的产物。

C、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人们没有耐心去阅读,渴望速成。

D、普通人读不明白传统文化的字意了,需要“文化奶妈”将其通俗化,直接让大众接受。

8、下面的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文化”与“传教士”是一个双向选择,二者的结合,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B、“文化奶妈”的出现,复活了一本书或一个领域,激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C、作者认为现代人虽然没有时间读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但要知道其中的结论和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作者提倡我们阅读“文化奶妈”的二手经典。

D、“文化奶妈”的商业化操作后遗症十分明显:

形成恶俗化的风气、对原著的过度解释和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9、根据原文的信息,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多数人买名著只是为了装点门面,而不想认真去阅读,而更多的只是去吃文化方便面,作者为此感到悲哀。

B、“文化奶妈”可以促进读者与经典之间的沟通,但也可能阻断读者与经典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依赖的阅读心理,使人们远离经典。

C、从全文看,作者对“文化奶妈”这一人文学科的传承方式主要持肯定态度。

D、这篇文章通过形象的比喻描述了当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并对此作了自己的思考和评判。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孤且窭

,事母谨甚。

研究经术,性謇

特。

举明经,诣京师,客有徒步疲于道者,自言:

“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

”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不告姓名去,由是誉振一时。

不肯造请贵势,魏征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

俄而征薨,乃娶。

人问其然,曰:

“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素善刑部尚书张亮,亮抵罪,故贬吉安丞。

吉安介蛮夷,梗悍不驯,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释奠礼,清歌吹舞,人人悦顺。

久之,徙洹水丞。

而亮兄子皎自朱崖还,依义方。

将死,委妻子,愿以尸归葬,义方许之。

以皎妻少,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

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

显庆元年,迁侍御史。

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

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自缢。

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

母曰:

“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

”义方乃奏曰:

“天子置公卿大夫士,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不得独是独非也。

今陛下抚万邦而有之,蛮区夷落,罪无逃罚,况辇毂下奸臣肆虐乎?

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而下移佞臣,履霜坚冰,弥不可长。

请下有司杂治正义死状。

”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

岁终不复调,往客昌乐,聚徒教授。

母丧,隐居不出。

卒,年五十五。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

〔注〕

窭:

jù贫穷。

謇:

jiǎn正直。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明经,诣京师诣:

到……去

B、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哀:

同情

C、坐事系大理坐:

获罪

D、吾之愿也,虽死不恨恨:

怨恨

11、下列各组句子中,两个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魏征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①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②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C、①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

D、①孤且窭,事母谨甚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义方自幼丧父,侍奉母亲非常恭谨。

他饱读诗书,前往京城长安参加明经考试,途中遇到一个徒步赶路的人,了解情况后,王义方在对方请求下,就把自己的马送给他,没有告诉自己的姓名就离开了,因此美名振动当时。

B、王义方在朝中不肯走访请托权贵,因此魏征非常器重他,并要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他婉言谢绝了。

不久魏征去世,为了报答宰相的知遇之恩,王义方主动迎娶了魏征夫人的侄女。

C、中书侍郎李义府想占有姿色过人的罪囚淳于氏,要大理寺臣毕正义将她从监狱里弄出来。

时任侍御史的王义方上奏高宗重新审理这个案子,但高宗认为他毁辱大臣,言词不谦逊,把王义方贬谪到莱州任司户参军。

D、王义方担任洹水县县丞时,好友张亮的侄子张皎临死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希望把自己的尸体运回家乡安葬,王义方答应了他。

在原武安葬完张皎,把他的妻子儿女送回家,并在张亮的坟前祭告才离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不肯造请贵势,魏征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

(3分)

(2)将死,委妻子,愿以尸归葬,义方许之。

(3分)

(3)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早寒有怀①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②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

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

作者家在襄阳,古属楚国②襄水:

古属楚国。

(1)诗人是借助哪些形象写出“早寒”特点的?

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诗的第二、三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请作简要赏析。

答:

15、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一题,每空一分,5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2)历代文人大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曹操在《短歌行》中有“_______________,人生几何”,李白在《将进酒》中有“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在《赤壁赋》中有“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们正是借助酒兴,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情感。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

“这是那里说起!

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

”袭人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

”老婆子道:

“那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

就是太太屋里的。

前儿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他不见了。

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他。

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那里中用了!

”宝钗道:

“这也奇了。

”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

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

这里袭人回去不提。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

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

王夫人便问:

“你从那里来?

”宝钗道:

“从园里来。

”王夫人道:

“你从园里来,可见你宝兄弟?

”宝钗道:

“才倒看见了。

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那里去。

”王夫人点头哭道:

“你可知道一桩奇事?

——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

”宝钗见说,道:

“怎么好好的投井?

这也奇了。

”王夫人道:

“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

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

岂不是我的罪过。

”宝钗叹道:

“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

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

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

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

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王夫人点头叹道:

“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

  宝钗叹道:

“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王夫人道:

“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

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

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

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

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

”口里说着,不觉泪下。

宝钗忙道:

“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

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

”王夫人道:

“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

”宝钗笑道:

“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

”一面说,一面起身就走。

王夫人忙叫了两个人来跟宝姑娘去。

  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

王夫人正才说他,因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

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

王夫人便叫金钏儿的母亲来拿了去。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16、文中“宝钗便不好提这事”的“这事”具体指什么事?

请用一句话准确叙述出事件、原因及结果。

(不超过15个字)(2分)

17、第一段中袭人和宝钗同时听到“跳井”事件,但是二人的反映却不相同。

分别说说二人的反映,并由此分析二人的性格特点。

(8分)

答:

袭人的反映是:

她的性格是:

宝钗的反映是:

她的性格是:

18、从宝钗与王夫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请分别概括出来。

(4分)

王夫人的性格特点是:

宝钗的性格特点是:

19、“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

王夫人正才说他,因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

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

”中王夫人为什么“掩了口不说了”?

宝钗“早知觉了八分”,她知道了什么?

(4分)

六、(15分)

20、中国古典小说大多是章回小说,每一章之前都有一个用对联的形式写成的回目,以此来概括本回的内容。

请你模仿这种形式,为高中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中外小说拟写两句课文或单元回目。

要求:

内容不突破单元篇目的范围,可选任一篇或两篇拟写,也可以就整个单元拟写。

字数不少于10个字。

(4分)

示例:

《水浒》第九回的回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篇目:

《药》《项链》《守财奴》《陈奂生上城》

回目:

21、阅读下面一则故事,根据要求答题。

(4分)

驴子驮着木料走过池塘,脚滑了一下,掉到水里,便失声痛哭。

池塘里的青蛙听见他的哭声,说道:

“喂,朋友,你摔了一跤就这么悲伤;如果像我们这样长久在这里生活又该怎么办呢?

(1)青蛙的话其实是在批评哪一类人?

答:

(2)如果驴子不满意青蛙说的话,他会怎样反驳?

答:

22、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4分)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

“随地吐痰不卫生。

”他貌似有理地说:

“有谈不吐更不卫生。

答: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

别人批评他:

“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

他嘻皮笑脸地回答:

“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答:

23、从所给的6个句子中选出3个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使下文衔接恰当(3分)

木桥下是一条冬日干涸了的渠道。

木桥简陋不堪,。

黄土下参差不齐的芦苇把子,几乎耷拉到结着一层泥皮的渠底,。

①渠坝两旁挺立着枯黄的冰草,纹丝不动

②枯黄的冰草,纹丝不动,挺立在渠坝两旁

③来往的大车,已经把桥面铺的黄土碾成了细细的粉末

④桥面铺的黄土,已经被来往的大车碾成了细细的粉末

⑤以致看起来桥面要比实际的宽度宽得多

⑥以致桥面的实际宽度要比看起来宽得多

答:

七、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走在街头,突然有一个乞丐向他伸出肮脏的手,双眼里流露出令

人不忍拒绝的希望和请求。

屠格涅夫搜遍全身也没有找出可以给他的东西,于是握住那

乞丐的手,诚恳的说:

“兄弟,我真的很抱歉!

”不料那乞丐满脸笑意地回答道:

“谢谢,

有你这话已经够了。

  那乞丐没有从屠格涅夫那里得到食物或金钱,可他很高兴,他认为他得到了可贵的

东西。

生活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觉得可贵的东西,这可贵的东西是什么,则因人而异。

请以“人世间最可贵的是”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立意自定;④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答题卷

第I卷(3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II卷(114分)

13、(10分)翻译

1、(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6分)诗歌鉴赏

⑴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2)_______,人生几何。

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

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

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分)16、(不超过15个字)(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袭人的反映是:

,她的性格是:

(4分)

宝钗的反映是:

,她的性格是:

(4分)

18、王夫人的性格特点是(2分)

宝钗的性格特点是(2分)

19、(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20、回目:

21、(4分)

(1)答:

(2)答:

22、(4分)

(1)答:

(2)答:

23、(3分)

七、作文(60分)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