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377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第二学期.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苏州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总结

苏州大学教学委员会:

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各项教学督导工作,也结束了第七届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的使命。

现向教学委员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本报告经督导委员会会议通过。

本学期参加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的委员实际为18人(医学组有一名委员因故请假)。

一.顺利完成各项常规工作任务

1.本学期全体委员共听课692节,平均每人听课38.4节,超过学期人均36节的要求。

其中,

文科组听课265节,人均37.9节;

理工组听课237节,人均39.5节;

医学组听课190节,人均38.0节。

2.委员共参加座谈会23场(学生座谈会15场,教师座谈会8场)。

其中,文科组11场(学生座谈会7场,教师座谈会4场);理工组6场(学生座谈会6场);医学组6场(学生座谈会2场,教师座谈会4场)。

为师生举办讲座4场。

3.向校教务部有关部门提交督导工作通讯稿1篇(已刊登)。

4.按照校教务部工作部署,全体委员积极参与期中教学检查工作,配合有关院(部)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5.于5月9日至10日,与教务部有关部门领导一起前往南京,走访了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向兄弟院校学习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和教学督导工作方面的经验。

二.督导工作始终围绕着本科教学工作进行

1.上学期许多学院(部)在响应学校提出的“回归大学本位”的倡导下,为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做了很多积极的工作,如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教学研讨会等。

本学期许多督导委员仍然在关注这方面的动态和信息。

医学部在去年下半年召开了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后,本学期又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落实各项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并邀请了校、部二级教学督导参加,听取各方面对教学工作的意见。

观摩教学活动是医学部“教学质量工程”的行动计划之一,也是医学部本科教学回归本位的具体行动。

这项活动开展三年来,成效显著,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构筑了教师之间交流教学思想、研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的平台;加强了校督导和部督导间的联系。

活动也促进了督导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期间,医学组督导配合教学办对各学院进行试卷批阅情况抽查,指出了种种不规范的批阅方式,并提出改进意见。

文学院本学期规定把教学研究工作作为党政联席会议雷打不动的议题。

平时碰到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也会尽快组织有关领导研究处理绝不推诿拖延。

体育学院细化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在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工作中将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执行情况作为主要检查内容。

2.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学院做了如下工作,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本学期举办了三位教师的示范课和公开课的观摩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听课和评议,交流教学经验。

他们还与文正学院联合举办了首届微课教学竞赛。

通过竞赛,在青年教师中营造重视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氛围,取得明显的效果。

社会学院对本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进行改进,改变了以前在全院范围组织召开座谈会的做法,要求按照系科组织座谈会。

这样可以使座谈会的议题和内容更加集中,更加贴近专业特点,师生发表意见和建议更具体,更实际。

虽然组织工作增加了难度,但为广泛听取师生意见,了解教学工作实情创造了有利条件,建立了适合的平台。

艺术学院坚持学生的写生采风这一效果极佳的教学形式,并将其推广到新生五个专业。

原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简称“南铁分院”)的教师原来从事的是大专教学工作,他们对于全日制本科的教学工作不够熟悉,有一定困难。

数学科学学院和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对这些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和分工,做到“人尽其才”。

数学科学学院针对几位数学老师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安排了合适的教学工作,如担任“线性代数”和文科类学生的“微积分”课程教学工作等。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根据教学工作需要也对这部分教师进行合理调配。

学院召开了专门会议,要求他们熟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管理条例和教学流程,尽快适应本科教学工作。

学院还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尤其是鼓励青年教师抓紧时机尽快提高学术和教学水平,为适应本科教学和提高自己的学术层次而勤奋努力。

3.许多教师认真对待自己承担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积极努力

(1)纺织服装学院戴晓群老师承担《服装导论》双语课的教学,她备课认真,教学生动,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

课前她向学生布置了课外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网络媒体,收集有关中外近代服装发展的历史文献,经过整理和综合后制成PPT课件。

课程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对服装发展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各时期服装的特点。

学生们对老师的这种做法很感兴趣,因此热情高涨。

他们课前认真准备,备课信息量大,课件制作精美,讲解流利精彩,充分体现了学生为此付出的智慧和劳动。

学生在完成全部的课程内容讲解后老师用英语作了内容点评和知识点分析,使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物理学院罗晓琴、赵承良、邱国平等老师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课程内容经多媒体技术加工后显得更加形象生动。

他们还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作用,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思考热情,启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还采用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电子信息学院胡剑凌老师授课熟练、轻松、幽默,课程内容驾轻就熟,信手拈来。

PPT与板书结合讲课,板书清楚,课件生动,条理性强,便于学生笔记。

外语学院的刘仪老师在电子信息学院开设的《中国地方文化英语导读》课程教学方法别开生面。

她用全英语授课,精彩的PPT和板书结合教学,整个授课过程均与学生互相交流式地提问与回答,这种授课形式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数学科学学院周筱洁老师承担的《微积分》课程全部用PPT讲解。

讲述内容不是一步展示在屏幕上,而是随着数学推导的展开逐步推进,通过调整色彩和放映速度,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和空间,把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

医学部各学院都在积极推动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进行教学改革。

如解剖教研室的刘郡老师,课件制作非常精良,授课技巧立足于让学生当堂理解、掌握所讲内容,深受学生欢迎和同行好评;第一临床学院妇产科学教研室的张纪平老师,重视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氛围十分活跃;第一、二、三临床学院、儿科临床学院、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院、护理学院等单位都组织很多年轻教师参与观摩教学活动等。

(2)许多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态度端正,他们以创新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对待所承担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较快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纺织服装学院的王卉老师承担《简明物理化学》课程,讲解熟练,并能指出内容中的细节和关键部分,制作的PPT能够很好地配合讲解的需要。

赵荟菁老师的《纳米材料导论》把学生分组后将有关专利论文发给他们,布置好课后的翻译任务,然后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效果很好。

数学科学学院的青年教师陈凤娟和王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分析习题课,她们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水平提高很快。

4.教学中长期存在但一直未能根本解决的问题

督导委员在督导工作中对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许多问题一直予以关注,有些曾多次向教学管理部门提出,希望能尽快加以解决。

(1)目前,全校范围内相当一部分学院(部)教研室活动几乎已经停止,这是一个值得有关领导重视的问题。

没有教研室活动就失去了教学研究的氛围和平台,教师教学就成了纯粹的个人行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也缺乏指导,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2)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都不能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水平亟待提高。

体育学院引进的一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虽然理论基础和研究水平较高,然而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表现出教学能力不够,需要院系提供他们向老教师学习的机会,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概率统计”课程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在对某些文科专业学生上这门课时,少数任课教师没有注意到文科学生高中阶段连“排列组合”的数学概念都没有,学习这门课程困难很大,他们没有在教学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一度影响了教学效果。

少数学院中的个别青年教师上课状态不佳,开课前一分钟不到才走进教室作课前准备。

讲课照着备课纸宣讲,公式推导牵强、生硬,还经常冷场。

最长一次竟然冷场了3分多钟。

课间不休息连轴转,学生反映很大。

(3)课程安排不合理,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物理学院11级新能源专业学生没有修读“量子力学”就安排“固体物理”课程,课程安排欠合理。

“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2011级与2012级学生同室上课,低年级学生学科基础较差,知识点难以把握。

“粘性流体力学”原来是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现在为本科生开设,学生接受知识难度太大。

文学类的课程中存在理论性课程较多,应用性课程较少;选修课多,专业课少;低年级课时少,高年级课时多的现象。

(4)2010级理科强化班有8位学生在第4学期分别转入机电学院三个专业继续学业,他们反映的问题是:

①专业知识补课较多,课业负担过重。

该学院各专业第三学期就安排了专业的先修课程,而强化班学生第四学期才进入专业学习,不但补课量大,而且效果差,影响了下一学期专业课程的学习。

②无法参与专业科技活动。

该学院第二学年就开始筹办和组建专业科技活动,强化班学生第四学期才到学院,专业又没有基础,因此难以参加这类科技活动。

③教学管理工作很困难。

因为这些学生缺课太多,为他们制定专业课的补习计划很困难。

(5)教室安排不科学,教学设施和硬件配置跟不上教学需要

①少部分课程教室安排不妥,两节课之间,从一个教室换到相距很远的另一个教室,十分钟根本不可能。

电子信息学院“微积分”课程,有一次迟到学生竟有67人。

上课十几分钟后还有14人迟到。

②有些教室的电脑、投影仪、扩音机等设备陈旧老化。

有的是新教室,老设备,屏幕上的图像和文字暗淡无光,无法看清。

电脑操作系统运行不正常,经常有不能开机的情况。

课件在运行中途出状况的现象也常有发生。

无线话筒断线和接触不良的情况依然很多。

北校区工科楼投影仪总体上状况还好,但五楼的一些投影仪效果很差。

本部鸿远楼301和博远楼407的投影仪老化,根本看不清,影响上课效果。

③体育学院教学场地不够,艺术学院画室不固定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④阳澄湖校区的教室管理与教学要求脱节,影响教学。

如:

三座教学楼只有两间教师休息室。

师生共用两台饮水机,“僧多粥少”,经常闹“水荒”。

问及教室管理部门何处取水,却告知不归所管;粉笔只配备白色的,教师需要彩色粉笔无处所寻;课铃总是晚两分钟,教师无法准时上下课。

⑤艺术学院染织设计系在搬入独墅湖校区前一直有花房,供学生写生。

独墅湖校区没有这样的配置,有关教学环节无法进行。

这个问题已经提了多年,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尽快解决。

三.关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对本科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过程,也是占据学分最多的一门课程。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修订稿)(苏大教[2006]23号)》(下简称《设计条例》)对毕业设计工作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和非常具体的要求。

本学期,督导委员会把关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列为工作重点,全体委员都出席毕业答辩现场,考察了学院(部)对此项工作的组织情况和运作过程,听取学生的答辩报告,考察师生现场的互动。

1.全体委员都参加了此项工作,共出席答辩47场次,其中二次答辩3场次。

有3位委员出席了4场次答辩。

2.绝大多数学院(部)能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论文答辩也非常重视,做到精心组织,科学安排。

对答辩要求也较严格。

3.《设计条例》中要求:

“一位教师指导人数一般在6人以内,文科最多不超过8人”。

但在调查中发现,文学类和理工类的一些专业教师既要指导本学院的学生,还要承担二级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的论文指导工作,他们指导的毕业生往往达到十几甚至二十几名。

这样不但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太大,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4.毕业答辩现场考察,有一些情况值得注意。

(1)学生答辩时间较短。

《设计条例》中明确规定:

“每位学生答辩时间可由各学院视学科性质确定。

一般为30分钟左右(其中:

学生报告时间不超过15分钟,答辩教师提问15分钟左右)”。

事实上部分学院(部)在答辩时间安排上不能达到该项要求。

尤其是学生报告时间,一般都只安排3-5分钟。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把毕业设计的精华部分讲述清楚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实属不易。

事实也是如此,许多学生不能把握答辩重点,报告内容也是东扯西拉,几分钟时间,还没有听清讲的什么就已经结束了。

后继教师的提问和学生解答时间也不够,往往不到十分钟。

(2)学生答辩准备不充分。

不少学生答辩前准备工作欠缺,没有认真组织报告内容,有的只是将论文内容大篇幅的制成PPT文件。

答辩只有3、5分钟,显示文稿竟有二十多页,答辩时幻灯片一张一张翻过,文字、图片、表格各类信息形式轮番显示,杂乱无章。

报告结束后教师难以就学术角度提出问题,于是轻描淡写讲几句便草草结束。

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现状。

(3)学生毕业设计工作投入不足。

不少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相应的投入自然有限。

他们往往以“准备考研”、“备战公务员”、“参加社会实践”和“就业面试”等五花八门的理由不认真做毕业设计(论文),脱离指导教师的指导。

《设计条例》指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检查和答疑,文科专业每周每生不得少于1次,其它专业每周每生不得少于2次,每次对学生指导不得少于2小时。

”事实上,许多学生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

有指导教师反映,有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进行后直到答辩时才见到一面,论文也是答辩当场才交来,教师根本来不及审阅和建议修改。

有的学生专业水平太差,没有进行设计的能力,加之设计过程态度不端正,不认真接受教师指导,所以论文质量很差。

存在这样的现象,有关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有督导听取过部分教师对此问题的看法,他们建议:

实行毕业设计(论文)资格准入制度,对学位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分不满的学生实行“不得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制度。

对于不听从教师指导,不认真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无论什么借口都不得进入论文答辩程序。

凡是未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审阅的论文不得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等等。

我们认为,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来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不可能的。

(4)毕业设计(论文)现行的评分标准应该修改,各部分分值比例应作调整,使趋于合理。

《设计条例》规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应由指导教师(占20%)、评阅教师(占30%)和答辩小组(占50%)三部分组成”。

不少教师表示,指导教师的给分分值太少。

指导教师承担了毕业设计大部分指导工作,不但要负责学术上的指导,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也是指导教师负责,他们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但只能决定20%的分数。

而论文答辩有的只花了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获得总分的一半,明显的不合理。

四.外出交流学习,提升督导工作水平

5月9日至10日,督导委员会11位委员与教务部有关领导一起赴南京对南京邮电大学(简称南邮)和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进行了走访学习,听取了两所高校就如何加强教育质量保障工作,做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建设以及提高教学过程管理与监督质量方面的经验介绍。

学习活动使大家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兄弟院校在教学督导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回校后,督导委员会专门召开了部分委员座谈会,就参与赴宁走访学习活动进行心得交流。

大家出于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负责的态度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对如何发挥教学督导委员会在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提出了改进意见。

1.南邮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建制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对开展质量监控工作和相关评估工作,对于指导督导和督察监控委员会工作起到体制保障的作用。

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2.南师的督导归属于教务处领导,成员也是教学委员会经审查从诸多推荐名额中筛选的,这在提高督导队伍质量上是有效的保证。

他们督导成员虽然不多(只有五名),但队伍精干,而且直属教务处调度和安排,到各院系工作的权威性可以保证。

3.我校本科督导工作也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空间。

(1)加强学校教学委员会对督导委员会的领导,加强工作情况的沟通与协调。

在保留现存的委员会下设三个督导组的建制下,重视对督导委员人选的挑选,一些规模较大的学院(部)应该优先推荐人选,如材料与化学化工部、东吴商学院等单位。

(2)院(部)级督导员队伍要完善。

每个学院(部)都要设有督导员,以便校督导到各学院(部)开展工作。

(3)加强听课的目的性。

各督导组要按照学科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听课活动,如集体听课,组织观摩、评议活动,组织专题调研等,这样才能使督导工作更加活跃、多元、有效。

(4)基于从下学期起,节课时增加至50分钟的变化,建议适当减少委员的听课课时量,以便腾出时间组织和开展其他形式的督导活动。

(5)积极向各级教学部门反映在督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教学改革理念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的见解、评论、经验和建议。

积极向校《教学通讯》撰文,报道在督导工作中发现的亮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评议。

(6)每位督导委员都要提高对督导工作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为促进和加快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提高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

要有“在其位,谋其职”的意识。

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其它兼职工作,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参与督导委员会(组)安排的各项工作和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