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1421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2015年普通高考(考前全真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卷

考试须知:

1.本试卷分4部分,全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4.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焖饭(mēn)旋涡(xuán)墙垣(yuán)随行就市(háng)

B.坊间(fāng)刨冰(bào)丧门星(sāng)鬼使神差(chāi)

C.攥紧(zuàn)引擎(qíng)黑魆魆(qū)四肢百骸(hái)

D.蕞尔(zuì)铁砧(zhēn)神祇(dǐ)自吹自擂(lé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约翰王在与贵族的冲突中失利并被迫签定《自由大宪章》之后,英国从此便确立了“国

王也要遵守法律”的原则,继而开创了该国的自由传统。

B.三伏天火辣辣的阳光丝毫没有秋天的凉意,战士们借助这酷暑的天气,开展高温环境下的暴发力、耐力和作风纪律训练。

C.以学籍信息管理为基础,探索建立教育经费可携带管理办法,可以从根本上建立起外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

D.逆光中,连绵起伏的山峦像黛青色的版画,充满沉浑之美。

山下河岸,葱茏宁静的大草原芳草连天,白帐点点,一派和谐安祥的景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年,伴随通讯技术前赴后继的发展,短信也已落后,飞信、QQ、微信等即时通讯方式相继推出,让我们陷身眼花缭乱的交流通讯世界。

B.“三旧改造”关系到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公平与正义权利,“三旧改造”路线图应充分垂询民意,这样才能体现出“三旧改造”定位与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C.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写作积极性高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数年来陆续发表百余篇文章,最后集编成册。

D.台湾著名学者薛仁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学研究要接地气,不要走入“象牙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本书以翔实的史料、鞭辟入里的分析、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复现了这一由于种种原因曾被人为地遮蔽在历史烟尘中的伟大时代的光华。

B.在这项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余名运动员参加的国际马拉松大赛中,越来越多的绿色出行、文明观赛、志愿服务践行者,展示了义乌市民素养不断提升,触碰了义乌用文明塑造的城市灵魂。

C.围绕“知识改变世界,文化创造中国”的办刊理念,秉承“新文化、新图书、新生活、新方向”为办刊宗旨,《书摘》杂志力求以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风貌,成为读书界的新航标。

D.《鲁迅的最后十年》是林贤治的系列丛书之一。

作者的笔墨重在描摹作为思想家而非文学家的鲁迅,其中包含了他对人权、国家等一系列理论的冷静思考,以及他对知识分子价值体系的构建与申诉。

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

2015年4月23日为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乐趣”,倡导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近日,一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反映了全民阅读的新变化。

2014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略有减少。

请你为倡导全民阅读写一则宣传用语,字数不超过20个字。

6.根据下面的情境,写出总结性的话。

字数不超过20字。

(4分)

据说爱因斯坦曾对卓别林说:

“你真了不起,全世界都喜欢看你的表演。

”卓别林则回答:

“你更了不起,全世界都看不懂你的著作。

7.根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

(4分)

【示例】我生命的每一时刻就像一种黏土,要由我来塑造,要由我来赋之以形态,把它炼成诗歌。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科技的善与恶

首先我们可以指出的是,现代科学家以四个世纪谨慎的工作,使我们对宇宙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其美丽与壮观程度(对那些不辞劳苦去看的人来说),大大超过了所有人类艺术家所有作品的总和;或就此而言,甚至远远超出了神话作者的一切想象。

此外,在现代化技术出现之前的岁月里,人类智慧与艺术的精华实际上被少数贵族和富人垄断。

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才提供了丰富廉价的读物;也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才使艺术、音乐、文学向全体人民开放,甚至把人类心灵的奇迹带给了最卑贱的人们。

然而,科学技术不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不良的副作用吗——从核战争的危险,到半导体收音机播放早期摇滚乐的噪声污染?

是的,但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每项技术进步,无论多原始,都随之带来了某些人们不希望看到的东西。

石刃斧头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食物,但它也使战争变得更加致命;火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温暖、更多更好的食物,但它也增加了纵火失火的危险性;语言的产生造就了人类,但它同时也造就了说谎者。

如此等等,无一例外。

然而,善恶的选择却在于人——1847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罗(AscanioSobrero)第一个制成了硝化甘油。

他加热了一滴硝化甘油,结果迸溅一地。

索布雷罗惶恐地意识到了它用于战争的可能性,因此立即停止了这个方向的一切研究工作。

这当然无济于事。

别人把这项工作接着做了下去,不到半个世纪,硝化甘油连同其他高级炸药都用到了战争中。

难道这就使高级炸药一无是处了吗?

1866年,瑞典发明家诺贝尔(AlfredBernhardNobel)学会了如何把硝化甘油同硅藻土混起来制成一种混合物,使用起来十分安全,他称之为“达纳炸药”。

有了达纳炸药,开采土石方的进度远远超出了以往全部历史时期镐刨锹铲的成效,而且不再需要残酷地强迫劳工出苦力。

正是达纳炸药,在19世纪最后几十年中为修建铁路铺平了道路;也正是达纳炸药,帮人们建筑了水坝、地铁、地基、桥梁,以及其他成千上万的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建筑物。

归根结底,用炸药搞建设还是用炸药搞破坏,选择权在于人。

如果他选择了后者,那么,错误并不在炸药,而在于人的愚蠢。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炸药能提供的一切好处都抵不上它可能造成的危害。

你还可以认为,人没有扬善避恶的能力,所以,为了这一群傻瓜,必须将炸药全盘否定。

针对这种情况,让我们回想一下医学的进步。

它始于1798年詹纳(Jenner)推行接种疫苗,19世纪60年代巴斯德阐明了细菌致病学说。

医学进步将人类的平均寿命翻了一番,这是它有益的一面,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人口激增,这是它有害的一面。

就我所知,几乎没有一个人反对医学进步。

即使当今有那么多人为科技进步带来的种种危险而担忧,我也几乎没听到任何声音,抗议对关节炎、循环系统疾病、先天性缺陷以及癌症的病因与治疗方法的研究。

然而,人口激增是人类所面临的最紧迫的危险。

假如人口激增继续得不到控制,即使我们避免了核战争,消除了污染,学会了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并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进步,那么,我们还是会遭受灭顶之灾。

在人类的“愚行”当中,最愚蠢的莫过于使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快于出生率降低的速度。

据此,有谁会赞成废弃医学进步,重新回到高死亡率?

有谁会在“拥护传染病”的旗帜下前进?

节选自《宇宙秘密》,艾萨克·阿西莫夫

8.下列关于科技发展的表述,不能体现其积极意义的一项是

A.我们对美丽壮观的宇宙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B.我们能有机会接触艺术、音乐、文学等人类智慧与艺术的精华。

C.硝化甘油连同其他高级炸药,都用到了战争中。

D.我们通过发展,通过科技手段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9.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认为科技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潜在的威胁。

B.本文列举了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不同种新事物,这些事物都代表着科技的发展。

C.医学进步将使人类的平均寿命翻了一番,尽管随之出现了人口激增的现象,但几乎没有人反对医学的进步。

D.我们只有通过大力推进医学进步才能解决困扰我们已久的人口问题。

10.文章说人类最愚蠢的行为是“使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快于出生率降低的速度”,但结尾又说不可

能有人会赞成废弃医学,重新回到高死亡率。

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为什么?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光  阴

陆蠡

①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部分耗蚀的了。

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浪费了。

②怎样我会起了这些古怪的念头呢?

是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

“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

”我对自己说。

“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

”我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

“我在看我自己影子的生长,看它愈长愈快,愈快愈长。

”我独语。

总之,我是在散步罢了。

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

它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

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③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

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

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

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片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

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

“秋”。

“秋!

”我微喟一声。

“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

我感到有点迟暮了。

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

“逝去的光阴,”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④光阴要逝去么?

却借落叶通知我。

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

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

我曾是光阴富有者。

⑤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

我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只竹箩——我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

祖父是爱惜光阴的。

他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

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

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

⑥还是在不多年以前,父亲写信给我说:

“你现在长大了,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

听说你在学校里专爱玩,功课也不用功……”父亲也珍惜起光阴来了。

大概他开始忧光阴之穷匮,遂于无意中把忧心吐露给我。

在当时我不是能领会的。

我仍是嫌光阴过得太慢。

“今天是星期一呢!

”便要发愁。

“什么时候是圣诞节呢?

”虽则我并不喜欢这异邦的节日。

“怎样还不放假呢?

”我在打算怎样过那些佳美的日子。

光阴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

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

正如执棰的孩子驱着鸭群,唿哨起快活的声音促紧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脚步,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⑦“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

”我的思想象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

⑧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

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

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

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

⑨“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

”我的思想像喜灾乐祸似地,揶揄我。

⑩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

我想到光阴速度的相对性,得到这样的结论:

感觉上的光阴的速度是年龄的函数。

想到我自己在人生的象限上转过了几度呢?

犹如作茧自缚,我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这式子里面,我悲哀了。

⑾⑪“你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里面。

”思想嘤然回答,已无尖酸的口吻。

⑿⑫但是我无法改正这方程式,这差不多是正确的。

啊,悲哀的来源,我想把这公式从我的脑中擦去,已是不可能。

正如我刚才捡起来的树叶,无法把它装回原来的枝上。

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

“秋”。

(选自《陆蠡散文选集》,有删改)

11.文章第②段写“散步”的情形运用了哪些手法?

(3分) 

12.文章第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分)

13.试分析全文的行文线索。

(4分)

14.作者对光阴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

(4分)

15.赏析文中画线句。

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忠义水浒传》序

(明)李贽

太史公曰:

“《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

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

《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

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

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

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真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

问泄愤者谁乎?

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

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夫忠义何以归于《水浒》也?

其故可知也。

夫水浒之众何以一一皆忠义也?

所以致之者可知也。

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

若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

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者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

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

则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

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

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

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

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之主。

最后南征方腊,一百单八人者阵亡已过半矣;又智深坐化于六和,燕青涕泣而辞主,二童就计于“混江”。

宋公明非不知也,以为见几明哲,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决非忠于君义于友者所忍屑矣。

是之谓宋公明也,是以谓之忠义也,传其可无作欤?

传其可不读欤!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

贤宰相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朝廷矣。

而部掌军国之枢,督府专阃外之寄,是又不可以不读也,苟一日而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为干城心腹之选矣。

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干城腹心,乌在乎?

在水浒。

此传之所为发愤矣。

若夫好事者资其谈柄,用兵者藉其谋画,要以各见所长,乌睹所谓忠义者哉!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是故愤二帝之北狩狩:

帝王被俘虏的婉辞

B.今夫小德役大德役:

役使

C.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完:

保全

D.用兵者藉其谋画藉:

凭借,借助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不愤则不作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C.所以致之者可知也盖夫秋之为状也

D.传其可无作欤则智者尽其谋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认为《水浒》像《史记》一样,是“发愤之所作”,肯定了《水浒传》的创作意旨和思想内容。

B.作者没有论及《水浒传》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主要是肯定了水浒众将的“忠义”观念,用语饱含激愤之情。

C.文中提到宋江并非不知燕青、二童等人的意图,然而他并不挑明,也不加以阻拦,这是他明哲保身的计谋。

D.作者认为水浒众将都是大力大贤大忠大义之人,因为不甘役于小德、小贤而被逼入水浒,这也包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情形的讽刺。

19.用“/”给文章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⑴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4分)

⑵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干城腹心,乌在乎?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小园(清)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

寒花,菊花。

21.“山光窥短墙”用了(修辞手法)来写其意态,传其神情,这一诗句与王安石

的《书湖阴先生壁》中的(填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每空1分,共2分)

2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

(《荀子·君道》)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

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韩非子·六反》)

23.第一则材料中体现的观点与孟子的思想是类似的。

(1分)

24.比较两则材料君主对百姓的态度。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⑴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⑵瓦缝参差,,,多于九土之城郭。

(杜牧《阿房宫赋》)

⑶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⑷可堪回首,,。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⑸,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自恋”(narcissism)一词最早出现在奥维德的《变形记》中。

河神和水仙女神之子那耳喀索斯(Narcissism)爱上了自己水中俊美的倒影,他终日欣赏无法离开,最后憔悴而死。

在上世纪,“自恋”和虚荣、狂妄、自大等联系在一起。

今天,“自恋”行为不仅为更多人所接受,甚至受到了赞扬。

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好的“自恋”会让你神采飞扬,更具创造力,更有自尊,更会去爱。

英国哲学家西蒙·布莱克说:

“善待你的‘自恋’,但是别过了。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语文参考答案

1.BA.焖饭(mèn)C.黑魆魆(xū)D.神祇(qí)

2.CA.签订\既而B.爆发力D.安详

3.D象牙塔:

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

A项,前赴后继:

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这里应该用“日新月异”。

B项,“垂询”是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这里应该用“咨询”。

C项,一发不可收拾:

一件事情发展势头很猛,无法收手,不可阻挡。

易与“一发不可收”混淆。

前者含贬义,后者往往含褒义,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4.AB.成分残缺,应是“展示……风貌”C.句式杂糅,“秉承……为宗旨”应改为“秉承……的宗旨”D.表意不明,“他”指代有歧义

5.示例1:

与书相伴的每一分钟,都是对人生最好的奖赏。

示例2:

阅读,是让真正的阳光住在心里。

(主题明确,语言优美各2分)

6.示例:

艺术创作可通俗易懂,而做学问却不避艰深晦涩。

(每句2分,若写“不同领域的人可

用不同的方式成就伟大”这类意思的也可给3分。

7.示例1:

我人生的每次经历都像一张白纸,要由我来填充,要由我来赋之以内容,把它绘成

画卷。

示例2:

我人生的每次失败就像一把刻刀,都将我雕琢,要赋我以最美的形态,把我

雕刻成宝石。

8.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现代科技有利有弊,C项根据文

意可知,炸药用于战争必将使得更多生灵涂炭,所以不属于科技的积极意义。

9.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对照原文,可以发现推进

医学进步能够解决人口问题毫无根据。

原文倒数第三段说即使我们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取得

了进步,那么,我们还是会遭受灭顶之灾”,可知人口激增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10.①两种说法分别是从人口激增和延长人们生命来说的,所以不矛盾。

②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快于出生率降低的速度,必然出现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情

况,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但废弃医学进步,必将导致我们人类面临更大的危机:

人们的生

活质量降低。

③医学发展是科技进步的表现之一,它有利也有弊。

人类是社会发展的个体,

无法摆脱医学发展带来的人口增长问题,但决不能为此而废弃医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快于出生率降低的速度意

味着什么,而废弃医学进步,重新回到高死亡率又意味着什么,应该放在全文中理解。

这正

好体现了科技的善与恶和我们人类的选择。

我们不能因为医学进步会导致人口增长而废弃

之,这是我们人类发展的基本原则。

11.①动作的细节描写,运用了“迎着”“背着”“踩着”等动词细致刻画出了我散步时的专注。

②心理描写。

作者把散步的见闻转化为细腻的心理描写,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感觉、复杂的思想,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认识。

③拟人手法,把“思想”人格化,如“羞怯”“躲”等词,赋予“思想”与作者同等的地位,引人注意。

(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任意两点给3分)

12.①内容上,写“我”儿时对光阴的挥霍与祖父对光阴的爱惜,形成对比(1分);②结构

上,运用插叙的手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承接上文“我”回忆自己是光阴富有者的

情节,另一方面引出下文“我”对自己驱遣光阴浪费时光的悲哀与感叹(1分)。

②凸显了不

同阶段的人们或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光阴有不同的认识,警示人们要珍惜光阴的主旨(1分)。

13.文章有两条线索:

①现实生活中,“我”散步时看到的落叶,上面写着无形的“秋”,引发

“我”的思考;②以“我”的切身感受和生活态度为线索。

以时间为序展开回忆,文中贯穿

思想与“我”的对话。

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使得文章脉络清晰,内涵丰富。

(每点2分)

14.幼时,对时间无知觉,文中提到“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

”(1分)

后来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文中写到“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1分)

再后来开始在意、计算时间,感觉时间不够;(1分)

最后意识到生命会耗蚀,时间会流逝,终无可挽回。

如“我感到有点迟暮了。

”(1分)

15.“树叶”无法回到“枝上”|,说明生命形态一旦发生变化便无法重现。

(1分)叶上无形的

“秋”象征着生命的秋天到了,象征逝去的光阴。

(1分)与前文第三段形成呼应,由初次

感知到秋的来临到文末的重新审视这片叶子表明了作者经历的时间的沉淀与思想的洗礼之后

对光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分)表达了虚掷光阴就是在浪费生命的主旨。

(1分)人生有

限,天地无穷,每一个人,在有限的光阴里,应当去追求,奋斗,为自己的理想与志向,也

为自己充实的生命负责。

(2分)(文本分析4分,谈自己的认识2分,大意对即可)

16.B被役使

17.B介词,向。

A连词,就/连词,表示转折;C代词,这/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D副词,难道/代词,他(们)的。

18.C这不是宋江明哲保身的计谋,而是燕青、二童等人的全身之计。

19.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

20.

(1)所以施、罗二位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