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金属与盐 B卷.docx
《第三章金属与盐 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金属与盐 B卷.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金属与盐B卷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单元测试卷
第三章:
金属与盐
考生须知:
1.全卷共8页,有四个大题33小题。
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
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填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试题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物质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的酸性B.用铁铝制作炊具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D.用16%的食盐溶液选种
2.
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1:
m2=3:
7
B.m1-△M12-△M2
C.m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
D.当乙烧杯内加人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
3.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Fe
Fe2O3
Fe(OH)3
B.CuO
CuSO4
CuCl2
C. S
SO2
H2SO4
D.CO2
Na2CO3
NaOH
4.元素中文名称大多数都是使用形声造字法,根据元素名称的汉字可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下列各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A.汞、铁、铝B.氪、铹、镧C.溴、氟、砷D.汞、溴、砹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6.
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20℃,向不饱和 KNO3溶液中加入 KNO3晶体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7.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
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体放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也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8.金属镍(Ni)与物质X的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i+X═Cu+NiS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i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X的化学式为CuSO4D.Cu的金属活动性比Ni强
9.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酸、碱、盐、氧化物”顺序的是()
A.H2SO4、Na2O、MgCl2、CO2 B.NaHSO4、Ba(OH)2、Na2CO3、ZnS
C.HNO3、KOH、Na2CO3、O2D.HCl、KOH、Na2CO3、MnO2
10.如图,往试管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气球膨胀的是()
A.蔗糖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
11.
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
甲
乙
①
H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
KOH溶液
②
Ag—Zn合金
稀H2SO4
③
久置空气中的铝片
稀盐酸
④
含有Na2CO3的NaOH溶液
稀HNO3
⑤
HCl和H2SO4的混合酸
Ba(NO3)2溶液
A.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⑤
12.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
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甲
乙
A.
稀硫酸和铜片
水和硝酸铵固体
B.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水和浓硫酸
C.
双氧水和MnO2
NaOH溶液和CO2
D.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AgNO3溶液和稀盐酸
A.AB.BC.CD.D
13.能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FeCl3、CuSO4、NaClB.NaCl、Na2SO4、NaOH
C.CaCl2、Na2CO3、NaNO3D.K2SO4、NaNO3、NH4Cl
14.在元旦晚会上小明表演了—个魔术:
他拿出一把装满“水”的“宝壶”,分别向编号为ABCDEF六只烧杯(装有少量不同试剂)中倒“水”,结果A杯无色透明,B杯看似红墨水,C杯看似蓝墨水,D杯看似牛奶,E杯看似红褐色涂料,F杯看似蓝色果冻。
则宝壶中的“水”可能是()
A.NaOH溶液B.HCl溶液C.CuSO4溶液D.FeCl3溶液
15、2011年5月8日,重庆警方查获了近千只被增重的活鸡,每只鸡内都灌注了270g左右的重晶石粉。
重晶石粉主要成分是硫酸钡(BaSO4),密度约为4.5g/cm3。
则( )
A.硫酸钡是一种氧化物
B.硫酸钡易溶于水
C.每只鸡灌注了约60cm3重晶石粉
D.硫酸钡被人误食后,能与胃中盐酸反应
16、实验室制取CO2后的废液(有HCl和CaCl2残留)200克,向废液中逐步加入(NH4)2CO3固体,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增加质量和加入药品质量的粗略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点为溶液增加质量最多的时候,C点为溶液质量减少最多的时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段有沉淀生成B.AC段有气体
C.C点只含一种溶质D.OA段pH下降
17、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盐酸B.氢氧化钙C.纯碱D.氧化钾
18、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里,有气泡产生。
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A.滤渣是Ag、Cu、ZnB.滤渣是Ag、Cu、Mg
C.滤液中含有Zn2+、Mg2+、NO3-D.滤渣放入稀盐酸里,生成的盐是ZnCl2
19、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克铁粉和4.0克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
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呈浅绿色。
由此小金做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
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
CuO
CuSO4
Cu
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
Fe+H2SO4=FeSO4+H2↑
C.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
D.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20、向含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减少
B.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9.0分)
21、金属冶炼是把金属化合物转变成金属单质,如炼铜的方法有:
(1)湿法炼铜:
Fe+CuSO4=Cu+FeSO4,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干法炼铜:
CO+CuO
Cu+CO2,这是利用CO的________性。
22、工业用盐酸由于含杂质而呈黄色,经测定某工业用盐酸中含H+、Fe3+和Cl-,且H+与Fe3+的个数比为5:
1,其中含Fe3+和Cl-的个数比为______。
23、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H是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⑴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________。
⑵得到F溶液的操作①为:
________ 。
⑶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24、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对由铁、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D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有效进攻.传接球“队员”间物质必须能相互反应,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
(1)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
(2)B位置“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__;
(3)写出连线②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4)为实现“快速进攻,氯化铜除传球给A位置“队员”外,还能直接传球给 ________ “队员”(填物质名称)
25、现有一包粉末,可能由氯化钠、氯化铜、碳酸钠、硫酸钾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研究该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少量粉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向无色溶液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由以上实验可确定该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有____(填化学式);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后所得白色沉淀是_______。
25、小柯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实验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有①碳酸钠;②氧化钙;③硫酸铜;④氢氧化镁;⑤醋酸等。
其中属于碱的物质是(填序号) ________;属于盐类的物质是(填序号) ________ 。
27、物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等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铁在生活中可用于制作炊具,因为它有良好的延展性和 性.
(2)氢氧化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会生成坚固的 (写化学式)。
(3)“洁厕灵”可以有效清除污垢,除去异味,其有效成分为盐酸.它不能用于清洁大理石制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4)“漂白精”可以快速漂除衣物污渍,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若与“洁厕灵”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0分)
27、某科学小组同学为探究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1)进行甲实验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发现a、b表面均有金属析出,而c表面没有变化,由此某同学得出了“a的活动性b强”的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
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
(3)在以上实验基础上,小组同学利用已有试剂增加一组实验丁,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c,请在丁图中补充填写相应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
29、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
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
mg/kg)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0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g.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______.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______.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在学了生活中常见盐的性质以后,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测定Na2CO3和NaCl混合固体中Na2CO3含量的探究实验,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1)如图甲所示(铁夹夹持的仪器是注射器),把一定量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提出用图乙代替图甲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CO2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有同学对乙装置中的缺陷提出三种改进方案。
A方案:
将广口瓶中的水改为饱和的CO2水溶液。
B方案:
将广口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稀溶液。
C方案:
在广口瓶中的水面上覆盖一层植物油。
你认为错误的方案是___填字母代号)。
(3)小宇同学用图丙装置测定CO2的质量,则图丙实验装置主要存在哪些缺陷?
这些缺陷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请写出其中一点主要缺陷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32题每题6分,第33题7分,共19.0分)
31、“黄铜”是铜锌合金,具有较强机械性能,街头许多“金色”饰品就是用它来制作的。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称取20g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某浓度的稀硫酸用玻璃棒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恰好用去100g,称量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9.8g。
请计算:
(2)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氢气质量 g,你计算的依据 。
(3)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32.某市举行了初中科学知识应用暨探究技能比赛,其中的叶脉标签制作项目是由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对叶脉进行染色、绘画、裁割、拼接等艺术加工。
比赛时某组选手配制了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比赛结束后他们对剩余的氢氧化钠废液用盐酸进行了中和处理。
(1)配制上述溶液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___克;
(2)完全中和废液时用去14.6%的盐酸100克,则剩余废液中含氢氧化钠溶质多少克?
(假设废液中的其他物质均不与盐酸发生反应)
33、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金属铁、铝、铜进行系列研究。
(1)合金的应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象征。
有三种合金:
①铁合金;②铝合金;③铜合金,这三种合金被广泛应用的先后顺序按年代由远及近排列应是________(填序号)。
(2)该小组的同学还利用单质铜制取Cu(OH)2,其设计方案如图1:
取一定量的CuO放入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
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当滴入10%的NaOH溶液120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Cu(OH)2沉淀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答案解析
1.A
解: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A.熟石灰具有弱碱性,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运用的是化学性质,故A符合题意;
B.用铁铝制作炊具运用的是铁铝的导热性,运用的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运用的是干冰升华吸热,运用的是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16%的食盐溶液选种运用的是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解:
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M1
24 2 24-2=22
Fe+2HCl═FeCl2+H2↑ △M2
56 2 56-2=54
A.由图示,m1、m2时金属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相同时,此时消耗的镁与铁的质量比为24:
56=3:
7,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题意,m1-△M1、m2-△M2即为金属质量与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的差值,即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相等,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即m1-△M1=m2-△M2,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A选项的分析,完全反应时消耗的镁的质量少,则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1时,稀盐酸有剩余,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为氯化亚铁和H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D
解:
A.铁和氧气能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错误;
B.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错误;
C.硫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是亚硫酸,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正确;
故选D。
4.C
解:
本题考查了根据汉字判断元素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金属元素一般有”钅”字旁,非金属元素一般是“石”字旁或“气”字头或“氵‘点水旁。
溴、氟、砷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解: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A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B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正确。
故选C。
6.D
解:
A.20℃时,向一杯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晶体时,一开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达到饱和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与图象不一致,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B错误;
C.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因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一开始锌放出氢气的速率快,而最终产生的氢气是铁多而锌少,与图象不一致,故C错误;
D.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时,有催化剂时放出氧气速度比不加催化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与图象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7.C
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和银的前边,可以和硝酸银及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银和铜以及硝酸亚铁,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银,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由以上分析可知: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也可能含有铜,A错误;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B错误;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C正确;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D错误。
故选C。
8.C
解:
A.因为Ni→NiSO4,则Ni的化合价由0变为+2,故A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B说法错误;
C.金属镍(Ni)与物质X的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i+X═Cu+NiS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测X的化学式为CuSO4,故C说法正确;
D.根据Ni+X═Cu+NiSO4,则可知Cu的金属活动性比Ni弱,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9.D
解:
A.H2SO4属于酸、Na2O属于氧化物、MgCl2属于盐、CO2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NaHSO4属于盐、Ba(OH)2属于碱、Na2CO3属于盐、ZnS属于盐,故B错误;
C.HNO3属于酸、KOH属于碱、Na2CO3属于盐、O2属于单质,故C错误;
D.HCl属于酸、KOH属于碱、Na2CO3属于盐、MnO2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10.D
解:
由于试管与瓶子里面是不相通的,所以使气球鼓起来的原因只能是使瓶内气压增大,而使瓶内气压增大只能考虑热胀冷缩造成该现象,蔗糖溶于水对温度影响不大,所以气球不变,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使试管温度降低,这种情况导致气球变瘪,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所以气球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会使试管内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故气球鼓起来。
故选D。
11.B
解:
①向HNO3和Mg( NO3)2的混合溶液滴加KOH溶液,首先是硝酸和碱反应,没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KOH溶液,硝酸镁与KOH溶液生成不溶于水氢氧化镁沉淀,因此随溶液的加入生成沉淀的量不断增加,至KOH溶液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一致,故正确;
②向银锌合金中滴加稀硫酸,锌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银不反应,因此随稀硫酸的加入氢气就不断放出至锌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不正确;
③久置空气中的铝片,与稀盐酸混合时,首先稀盐酸和表面的三氧化二铝反应,过一会多余的稀盐酸才和铝反应生成氢气,与曲线所示一致,故正确;
④NaOH和Na2CO3都可以与稀硝酸反应,硝酸先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气体生成,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硝酸继续与碳酸钠反应Na2CO3+2HNO3=2NaNO3+CO2↑+H2O;有气体放出,与曲线所示一致,故正确;
⑤向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硫酸与Ba(NO3)2溶液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沉淀,因此随溶液的加入生成沉淀的量不断增加,至硫酸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不正确。
故选B。
12.C
解:
A、甲中稀硫酸和铜片不反应,所以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气球不变化;乙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蒂降低,使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气球变大,故A错误;
B、甲中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导致容器内压强大于大气压,所以气球变大;乙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导致容器内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所以气球变小,故B错误;C、甲中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迅速反应生成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大于大气压,所以气球变大;乙中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导致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气球变大,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