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1215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

近年来,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品贸易也是世界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展文化产品贸易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思想的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因此,我国逐渐重视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水平薄弱,在出口规模、出口产品结构、市场布局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本文以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整体情况和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最后阐述文化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

核心建议包括健全文化产业的政策与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注重创新,发挥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内涵;完善文化产业链,打造文化产业集群优势;探索国外消费者需求,创新营销策略,打造文化产品品牌;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对策。

 

 

ResearchontheCurrentSitu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ChineseCulturalProductsExport

Abstract

Product trade 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world trad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in cultural produc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iffused of cultural ideas.Therefore,Chinagraduallyattachesimportancetotheofculturalproducttrade,butChina'sculturalproductexporttradedevelopmentlevelisweak,andtherearemanyproblemsintermsofexportscale,exportproductstructure,marketlayout,etc.Therefore,thisarticletakestheexportofculturalproductsasthemaincontentofthestudy.First,analyzethecurrentsituationofculturalproductsexporttradeandtheinfluencingfactorsofculturalproductsculturalproductsexportcompetitiveness,thencomparativelyanalyzethesuccessfulexperienceofforeignculturalproductsexport,andfinallyelaboratetheproblemsofculturalproductstrade.Putforwardscientific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Thecorerecommendationsincludeimprovingthepoliciesandlawsoftheculturalindustry,strengtheningtheawarenessofintellectualpropertyprotection.Payattentionto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givefullplaytotheapplicationofhighandnewtechnologyinthecreationofculturalproducts,andimprovethequalityofculturalproducts.improvingtheculturalindustrychainandbuildingtheadvantagesoftheculturalindustrycluster.exploringforeignconsumerdemandandinnovatingmarketingStrategiestocreateculturalproductbrands.vigorouslycultivateandintroducehigh-qualityculturalindustrycompoundtalents.

Keywords:

culturalproducts;exporttrad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countermeasures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文化是国家的脊梁和根本,文化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一大全球经济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对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和关注,特别是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文化产品贸易在许多发达国家的贸易结构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他们均具有着完善的文化产业链、强大的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化产品作为文化主要载体,其本身所具有的附加值极高,产品衍生性很强。

在传统贸易产品的成本不断加大,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的情况下,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也在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世界各国越发重视发展文化产品贸易,积极致力于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

发达国家凭借其发展早,产业链完善、体系成熟,因此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

中国作为文化大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发展文化贸易的潜力巨大。

随着现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整体综合国力也不断增强,发展文化贸易已经有了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后发优势也十分巨大。

党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表明,我国要极力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促进文化产业贸易发展、增强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加大文化产品出口贸易规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2.研究意义

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不仅是世界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世界各国的竞相发展的领域。

因此,增强文化产品的出口优势、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量,已经是许多国际和地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过晚,相对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整体竞争力较弱。

因此促进文化产业的升级、完善文化产业链、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总量、让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战略等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的研究意义有以下三点:

第一,文化产品有别于传统贸易的工业品,在国际绿色发展的呼声高,成本低、效益高、绿色环保低能耗、自身具有高附加值。

积极推动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的发展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完善就业结构会。

第二,文化产品承载着一国文化的底蕴,文化产品的输出对一国文化历史和思维方式的传播极具影响力。

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能传播我国优秀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第三,由于我国文化贸易发展极其不平衡,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结构过于单一,导致我国文化产品并不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因此研究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状况,分析影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能改善当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情况,增强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产品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国内研究现状

李怀亮(2008)指出我国文化产品贸易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产品结和贸易结构不合理。

他认为应该从质量、品种、效益、渠道、人才、文化资源等五个方面提升我国文化产品贸易出口量[1]。

近年来(2018)他针对文化贸易出口结构不平衡问题,提出应该从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价值引导力三个维度推进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2]。

雷兴长、刘青(2013)认为提升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额,中国文化企业应该国家应该从产品创意和品质抓起,先立足本土,再走向世界。

国家应该从特色化、国际化、中国化三大战略步骤开始发展,通过让文化产品在增加自身特色的同时,注重内容创新,才能让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进入世界市场[3]。

2.国外研究现状

Keane(2004)认为中国虽然经济发展快速,但是中国的文化产业还缺乏创新,大部分的文化产业没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创新能力。

同时他表明加强一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从产业布局、构建健全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4]。

Hoskins&Minus(1995)阐述了文化贸易保护政策的重要性,他从保护国家文化的角度出发,指出过度自由的文化贸易政策不利于文化产品生产的小国的经济利益[5]。

而美国学者另一学者Rothkopf(1997)则与之持相反的看法,他认为文化自由贸易是促进艺术创作,对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拓展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等方面具有大力的推动作用[6]。

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从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知,文化产业国际化、文化贸易经济效益、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是大多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内学者则注重研究文化产品出口的国家战略选择、拓展出口的途径、文化贸易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

而对影响文化产品出口的因素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及文化市场空间的拓展等方面的研究和关注度则较少。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情况、影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阐述现存问题、提出促进文化产品贸易这四个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分析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制约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结合美、日、韩等文化产品贸易强国的成功发展经验,阐述现存的问题,提出与之情况相符的合理建议,希望对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和文化企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7]。

本文脉络及研究内容安排如下:

本文第一部是正文第一章,具体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对本文研究内容、文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中用到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概念进行简洁地说明。

本文的第二部分是正文的第二章,主要通过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规模、贸易结构、产品所出口的地理方向三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并且进行可视化处理,根据数据结合理论知识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本文的第三部分是正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分析影响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因素,并对其主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以及通过对比分析文化产品贸易强国的现状和政策的研究,得到相关的经验与启示。

本文的第四部分是正文的第五章和第六章。

阐述文化产品出口现在面临的问题,针对现存问题和对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提出扩大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量的对策以及建议,最后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性阐述。

2.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是以下四种:

一、文献分析法。

查找收集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大量数据以及文献资料,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探明研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状况,并从中引出自己的观点。

二、数据分析法。

查找大量我国文化产品多方面的出口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三、实证分析法和理论研究形结合。

采取理论研究方法,然后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这两种分析方法的结合,得到的结果更具有科学性。

四、比较分析法。

研究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时候,比较国内外国家发展政策对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不同之处,对比不同的发展战略状况,并做综合评析。

(四)相关理论及核心概念的界定

1.相关理论

(1)文化折扣理论

文化折扣概念提出者是霍斯金斯和米卢斯。

是指文化产品贸易中,因为文化背景差异和文化教育环境的不同,在消费者接触新的文化产品时,对外来产品的兴趣会大大减少。

例如,在同一个文化背景相同的环境下,非常受到当地观众喜爱的文化节目,当引入到其他文化环境、文化距离的不相同的地区,该地观众则无法领会节目受表达的文化价值观、风格特点、表达形式等,也无法认同节目中呈现的社会制度、文化历史、信仰等。

改概念沿用到文化产品上,也是如此,消费者在接触与其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不相同的文化产品时,很难建立起对该产品的关注和喜欢,接触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

总之,当一种文化产品与当地消费者的文化背景越相似,文化折扣就越小,从而文化产品就越容易被接受和欢迎[8]。

(2)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林达尔认为,需求情况相似的两个国家之间更容易发展文化产品贸易。

产品出口国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后,达到了一定规模的经济效益,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则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因此该产品则会出口到与之消费偏好和经济发展情况相似的国家或地区,这样的两个国家消费者的需求越相似,两国的贸易往来则越容易,产品的适应性就更强贸易量也越大,这就是需求偏好相似理论[9]。

(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理论,他认为支撑企业和一国国家竞争优势,主要是四个基本要素以及两个辅助因素[10]。

基本要素中的需求条件是指:

产业发展的所需要的市场规模和服务,市场的需求量大,促使规模经济的产生,而挑剔的消费者也会促进企业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生产要素是指:

国家所具有能将天然资源、人才资源、教育资源、基础建设转换特殊优势的能力。

但是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具备了这些充足的基础资源,因此,一国的产业要永保竞争优势,不能只发挥基本生产要素,还要具备发展特殊的优势的能力。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是指:

如果一产业需要得到发展,就必须完善该产业的产业链,完善产业链能促进该产业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形成良好的沟通,有助于产品技术的提高和创新。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是指:

当地的环境和政策对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及竞争对手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良好政策优势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能刺激企业的升级与改进。

机会是指,一个国家是否能把握机会形成竞争优势是在于上述的条件。

政府的作用是在四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促进该产业这四个基本要素的发展影响[11]。

2.核心概念的界定

(1)文化产业的定义

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不尽相同。

如美国一般只说“版权产业”,这个说法主要来源于文化产品所具有的知识产权的特点来定义的。

英国称之为“创意产业”,因为他们认为该产业是利用个人的知识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从而生产财富的行业。

也有某些国家称之为“内容产业”,因为欧盟“info2000计划”认为,内容产业是将文字、图片、影像等内容进行技术处理,包装成商品销售及服务。

根据我国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文件中指出,提供给社会大众的文化产品以及与文化有关的产品生产活动,皆属于文化产业[12]。

(2)文化产品的定义

文化产品的出口是体现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对于文化产品的定义,各国以及国内外不同的学者都有不同的定义,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界定标准。

我国商务部制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文化服务也属于文化产品的范畴,该目录中文化产品包括四个大类,分别是:

广播影视类,包括影视作品、宣传片素材等、海外合作工程及服务;新闻出版类,包括报刊、书籍、网络服务出版物、海外印刷及服务、复印、翻译出版物及服务等;文化艺术类,包括商业表演、视觉艺术品、手工艺品、艺术展览、与艺术相关商务代理;综合服务类,包括动漫游戏、文化产品设计及相关服务、文化艺术相关的会展工作等。

该目录也对核心文化产品进行了细分,其中包括了文化遗产、印刷品、声像制品、视觉艺术品、视听媒介及其他。

而关于我国文化产品贸易数据的选取,本文则选用该目录中的核心文化产品的出口情况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二、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

本文选取了我国2008年-2018年文化产品出口额和出口总额的数据,对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进行分析[13]。

如图2.1所示,我国文化产品总体发展情况虽然有波动,但是整体呈现上升的良好趋势。

从2008年出口总额为279.6亿美元,到2018年增长到914.9亿美元。

2009年因为受到2008年信贷危机的影响,文化产品的出口额有所减少,但是2010年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又恢复增长。

并且从2010年开始到2014年增长速度持续稳定逐步上升,说明我国文化产品逐渐受到海外市场的消费者认可,使得文化产品出口额逐年上升。

因为2015年国家对出口贸易的政策有所调整,因此文化产品出口又出现小幅度的减少,调整后很快恢复稳定上升趋势。

虽然,从图2.1可见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但是文化产品在我国庞大的货物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非常低,在十年间比重最高仅有3.17%,仍然没有超过4%。

可见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规模,在我国庞大的货物贸易体系中非常小[14]。

图2.12008-2018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状况

虽然我国文化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中占比非常小,但是在世界文化产品出口总额的占较高,已经占据全球文化产品出口的三分之一[15]。

(见图2.2)并且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十年间增长几乎翻了一倍从2008年的占世界的17.81%到2018年增加到33.76%。

同时,从整体上看,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额的增长也跟上了世界文化产品出口额的增长。

可见,我国文化产品逐渐受到国外市场的认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图2.22008-2018年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出口规模

(二)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结构

从我国2008年-2018年文化产品出口结构(图2.3),可以发现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存在出口结构不平衡的问题[27]。

视觉艺术类产品占总文化产品出口的78%,是我国大额出口的文化产品。

其次声像制品类产品占11%,而视听媒介、印刷品等类别产品分别仅占5%和4%。

文化自然遗产和创意服务及其他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仅占整体文化产品出口种类的1%,相比视觉艺术类产品的占比十分悬殊。

图2.32008-2018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结构

为了能深入了解文化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本文将对各个文化产品大类别历年占比状况进行具体分析。

因此,选取了影响该类别的主要子产品在历年间占取文化产品出口总额比重。

(见表2.4)因为文化自然遗产的特殊性,发展出口贸易的可能性极小,故而本文不作分析[15]。

视觉艺术品这一类别的文化产品是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中的主要大类,在上文的分析可知这一大类占总文化产品出口的78%,在2010年-2015年间视觉类产品的出口额中占比最大是工艺品。

工艺品出口发展速度迅猛,从2010年的25%持续增加到2014年64.3%,几乎增长了两倍以上。

由于工艺品的文化价值低、技术含量少,而我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具备工艺品所需的大量配件,使得工艺品出口量大。

在印刷品中主要出口的图书和报刊占比则非常低,图书占比甚至从2010年的3.9%逐年下降至2014年的1.6%,次年才开始好转。

而报纸和期刊的出口更是微乎其微,甚至没有超过0.1%。

说明我国印刷品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缺乏竞争力,导致印刷品的出口占比在文化产品出口总额占十分少。

在视听媒介领域的影视剧产品出口则一直保持波动的状况,没有得到大量的增长,但均维持在10%以上。

说明近年来影视行业的发展情况良好,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逐渐走出国门,被海外的观众所喜爱。

而声像制品则连年下降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从2010年的17.7%下降到2015年的7.7%。

综上分析占文化产品出口额比重最大是工艺品,最少的是报纸和期刊。

由此可见,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主要依靠创意和技术含量少、文化价值低的工艺品,提高文化产品在世界的出口量。

而蕴含创作力强和体现中国文化内涵的核心文化产品,如图书、报刊、手工艺品等量十分少,这对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表2.4我国主要出口的文化产品占总体文化产品出口总额比重(单位:

%)

产品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视觉

艺术品

手工艺品

12

9.7

7.3

7.4

6.4

10

工艺品

25

39.6

42.8

50.9

64.3

39

印刷品

图书

3.9

2.9

2.2

1.9

1.6

2.5

报刊

0.08

0.05

0.04

0.04

0.03

0.04

视听媒介

影视剧

16.4

12.5

12.9

9.7

7.5

16.9

声像制品

录制媒介

17.7

11.8

8.6

6

4.7

7.7

——数据来源:

中国国家统计局

(三)文化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

本文选取了2008年-2018年的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主要国家或者地区的数据,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市场结构进行分析[16]。

从表2.5可知,我国文化产品贸易出口侧重于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品贸易往来则较少。

产品主要出口的国家或者地区有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日本、荷兰、沙特阿拉伯、德国等国家。

表2.5中的十五个国家占据了高达80%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尤上的其是中国香港、美国、英国和日本占据了我国文化出口的主要市场,基本超过60%。

表2.5的数据表明我国文化产品流向的海外市场按照地域划分,大致集中在日本、越南、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亚洲国家或地区,以及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法国等欧美国家,说明我国文化产品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而前十五个文化产品出口对象国共占据了80%以上的出口额,也反映出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问题,且高度依赖美国和中国香港,市场分散程度低。

表2.52008-2018年我国文化产品主要出口的市场情况(单位:

%)

——数据来源:

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

三、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本文根据波特五力模型对影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性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和政府要素等因素进行分析[17]。

通过对这些因素分析,能准确找到影响我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从而更好地改变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目前较为低迷的情况。

(一)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生产要素分析

1.文化资源

生产要素中的文化资源属于初级要素,也是与其他各类贸易明显不同的主要投入要素。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底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中国文化,如富含指导意义的百家思想、优美押韵的诗词歌赋、不同的民族风情、广博的历史古迹与自然风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服饰,还有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

同时中国还拥有43项文化遗产以及许多非遗的文化工艺,这些丰富多彩又积淀深厚的文化资源,是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的强大基础[17]。

2.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高级要素条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要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首先要将文化产品推向世界市场,因此需要逐步提高从事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的人数与素质[18]。

而文化产业也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与人力资源密集型转变,也使得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事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机构的人员数,从2000年的14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10万人,但从事文化市场经营的从业人员持在130万人左右。

因此,目前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充足,但从事文化产品贸易的人才不足。

加之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了解文化的人才不懂文化产品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