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专无碴轨道铁路路基设计指南、EV2和EVD试验.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9572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专无碴轨道铁路路基设计指南、EV2和EVD试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客专无碴轨道铁路路基设计指南、EV2和EVD试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客专无碴轨道铁路路基设计指南、EV2和EVD试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客专无碴轨道铁路路基设计指南、EV2和EVD试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客专无碴轨道铁路路基设计指南、EV2和EVD试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客专无碴轨道铁路路基设计指南、EV2和EVD试验.ppt

《客专无碴轨道铁路路基设计指南、EV2和EVD试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专无碴轨道铁路路基设计指南、EV2和EVD试验.ppt(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客专无碴轨道铁路路基设计指南、EV2和EVD试验.ppt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路基)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路基)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路基)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路基)变形模量变形模量变形模量变形模量Ev2Ev2和动态变形模量和动态变形模量和动态变形模量和动态变形模量EvdEvd试验试验试验试验一、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路基部分)一、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路基部分)2术术语语变形模量变形模量Ev2:

由平板荷载试验第二次加载测得的土体变形模量。

动态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Evd:

由落锤冲击施加一定大小和作用时间荷载的平板试验测得的土体变形模量。

工后沉降:

工后沉降:

在铺轨工程完成以后,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量。

差异沉降:

差异沉降:

在铺轨工程完成以后,路桥或路隧连接处的沉降差。

折角:

折角:

在铺轨工程完成以后,路基与桥梁或隧道间由于过渡段沉降造成的弯折角度。

4路路基基4.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4.1.1路基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其地基处理、路堤填筑、边坡支挡防护以及排水设施等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确保列车高速、安全和平稳运行。

4.1.2路基工程应避免高填、深挖、长路堑和高大挡土墙。

路堤高度原则上应大于基床厚度。

一般路堤填土高度不宜超过8m。

4.1.3路基工程勘察应查明地基地质状态和填料的工程性质,为地基和路基结构物的变形状态评价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

地质勘察横断面沿线路方向间距不大于50m,横断面上的地质点不应少于3个。

过渡段或地质地形复杂地段应适当加密,并应在横断面之间作物探检查。

4.1.4土质地基路基均应进行工后沉降分析。

路基在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

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长度大于20m沉降比较均匀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要求:

4路路基基4.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式中:

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设计最高速度,km/h。

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4.1.5无碴轨道路堤填筑后,应对路基沉降进行系统的观测与分析评估,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

在路基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618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满足要求后方可铺设无碴轨道。

4.1.6地质复杂、工后沉降难以控制或地下水位较高、路基易产生冻害和存在其他不稳定因素的路基区段,不宜铺设无碴轨道。

4.2路基标准横断面路基标准横断面4.2.1路基横断面宽度和布置型式的设计应根据线间距、轨道结构型式、曲线超高设置、路肩宽度、通信信号和电力电缆槽布置、接触网支柱基础位置、声屏障基础等因素来确定,并应综合考虑路基防排水问题。

4.2.2直线地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如图4.2.2所示。

路基面宽度可参照表4.2.2的规定,4.2.3直线地段路基面形状为梯形,混凝土支承层基础边缘以外设4%的横向排水坡。

路基基床底层顶面及基床下路基面自中心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

4.2.4无碴轨道路基一般不考虑曲线加宽,当轨道结构和接触网支柱等设施的设置有特殊要求时,根据具体情况计算确定。

4.2.5正线区间路肩范围内设置的其它附属工程,包括接触网支柱基础,电力、通信、信号电缆槽及声屏障基础等不得影响路基的稳定和排水。

设计最高速度(km/h)线间距(m)路基面宽度单线(m)双线(m)2004.48.613.02504.68.613.23004.88.613.43505.08.613.64.3基基床床4.3.1路基基床由表层与底层组成。

表层厚度与无碴轨道的混凝土支承层或混凝土底座的总厚度不应小于0.7m,底层厚度为2.3m。

混凝土支承层或混凝土底座以外的路基面应设防排水层,采用厚510cm沥青混凝土或C25混凝土。

4.3.2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材料规格应符合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其压实标准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填料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MPa/m)变形模量Ev2(MPa)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级配碎石1901205018%4.5路路堑堑4.5.1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及土质路堑地段,基床表层应满足4.3.2的要求;处于基床底层范围内的土质及压实标准不满足4.3.3的要求时,应作处理。

4.5.2不易风化的硬质岩路堑的岩石面作成4.2.3中要求的形状,对凹凸不平处应以强度不小于C25的混凝土填平。

4.6.3路堑与隧道过渡段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处,在路堑基床范围内设置过渡段,采取混凝土与级配碎石厚度渐变过渡。

4.6.4路堤与路堑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

路堤与硬质岩路堑连接处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35%水泥)填筑;路堤与土质及软质岩路堑连接处采用台阶方式过渡并回填与路堤相同的填料,压实标准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台阶顶部应设置横向排水盲沟。

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35%水泥。

2.3.3荷载量测装置荷载量测表量程应达到最大试验荷载的1.25倍,最大误差应不大于1%。

荷载量测表显示值应能保证承载板荷载有效位至少达到0.001MPa沉降量测装置由测桥和测表组成。

测桥的测量臂可采用杠杆式(见图22)或垂直抽拉式(见图23)。

测量臂应有足够的刚度。

承载板中心至测桥支撑座的距离必须大于1.25m。

杠杆式测量臂杠杆比hP:

hM可在1:

1至2:

1范围内选择,选定后不得改变。

为便于统一,可认为垂直抽拉式测量臂杠杆比为1:

1。

沉降量测表最大误差应不大于0.04mm,分辨率应达到0.01mm,量程应不小于10mm。

2.3.4辅助工具辅助工具应包括:

铁锹、钢板尺(长400mm)、毛刷、刮铲、水准仪、铅锤、直尺、干燥中砂、石膏粉、油、遮阳挡风设施等。

2.3.5测试仪器标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感器、测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定。

2)变形模量Ev2测试仪必须每年标定一次3试验操作试验操作3.1试验准备场地测试面应进行平整,并使用毛刷扫去表面松土。

当测试面处于斜坡上时,应将承载板支撑面做成水平面。

3.2安置试验仪器3.2.1安置承载板及千斤顶将承载板放置于测试点上,使承载板与地面完全接触,必要时可铺设一薄层干燥砂(23mm)或石膏腻子,同时利用承载板上水准泡或水准仪来调整承载板水平。

将反力装置承载部位安置于承载板上方,并加以制动。

承载板外侧边缘与反力装置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75m。

将千斤顶放在承载板的中心位置,使千斤顶保持垂直。

用加长杆和调节丝杆使千斤顶顶端球铰座与反力装置承载部位紧贴。

3.2.2安置测桥将沉降量测装置的触点自由地放入承载板上测量孔的中心位置,沉降量测表必须与测试面垂直。

测桥支撑座与反力装置支撑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25m。

试验过程中测桥和反力装置不得晃动。

预先加0.01MPa荷载约30s,待稳定后卸除荷载,将沉降量测表读数调零。

3.3加载与卸载变形模量Ev2试验第一次加载必须至少分6级,并以大致相等的荷载增量(0.08MPa)逐级加载,达到最大荷载为0.5MPa或沉降量达到5mm时所对应的应力后,再进行卸载。

承载板卸载应按最大荷载的50%、25%和0三级进行。

卸载后,按照第一次加载的操作步骤,并保持与第一次加载时各级相同的荷载进行第二次加载,直到第一次所加最大荷载的倒数第二级。

每级加载或卸载过程必须在1min内完成。

加载或卸载时,每级荷载的保持时间为2min,在该过程中荷载应保持恒定。

1)试验中如果施加了比预定荷载大的荷载,则应保持该荷载,将其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并加以注明。

2)当试验过程中出现承载板严重倾斜,以至水准泡上的气泡不能与圆圈标志重合或承载板过度下沉及量测数据出现异常等情况时,应查明原因,另选点进行试验,并在试验记录表中注明。

3)变形模量EV2测试仪包括数据自动采集计算和数据人工记录两种类型。

数据自动采集计算型的变形模量EV2测试仪,可根据每级荷载的测试数据自动计算并打印荷载沉降曲线和变形模量值。

三、变形模量Ev2测试仪AX01使用说明仪器的主要技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特点参数和特点测量范围0100kN沉降变形测试15mm荷载板直径300mm电源充电2小时,连续使用约48小时打印机热敏打印机,纸宽57mm,纸筒30mm数据卡标准配置32kB工作温度10501.放置荷载板和变形支架。

2.连接荷载和位移传感器。

蓝色插头为荷载传感器,插入蓝色插孔;黄色插头为位移传感器插入黄色插孔。

3.按“Start(开始)”键打开机器。

此时显示时间和电量。

4.按“Start(开始)”键进入试验模式。

显示“(设备检查)”,调整位移传感器到零位。

此时,如果传感器连接有误将出现错误提示。

5.荷载复位。

按“Start(开始)”键提示预加荷载30s,并出现计时。

用千斤顶预加0.01MPa保持30s。

6.按“Start(开始)”键后施加第一级荷载0.08MPa,保持60s或120s。

7.按“Start(开始)”键,根据表中数据施加其他荷载。

8.全部加荷卸荷再加荷结束后按“Print(打印)”键结束试验并打印试验结果。

9.按“AuxOff”键关机。

三、仪器试验操作步骤三、仪器试验操作步骤标准压力(MPa)仪器上调整数(kPa)预加荷载0.01010一次荷载0.080800.1601600.2502500.3303300.4204200.500500卸载0.2502500.1251250.0000二次荷载0.080800.1601600.2502500.3303300.420420四、动态变形模量四、动态变形模量Evd测试原理与操作要点测试原理与操作要点1.测试原理动态变形模量Evd是由落锤冲击施加一定大小和作用时间荷载的平板试验测得的土体变形模量。

通常,载荷板的直径也为300mm,锤重为10kg,最大的冲击力为7.07kN,荷载脉冲脉冲宽度18mm。

试验记录落锤冲击时板的沉降。

在假定冲击力恒定和泊松比为0.21的情况下,由弹性半空间体上圆形局部荷载的公式计算模量:

2.试验场地及环境条件1)测试面宜水平,其倾斜角度不大于5。

2)测试面必须平整无坑洞。

对于粗粒土或混合料造成的表面凹凸不平,可用少量细中砂补平。

3)试验时测试点必须远离震源。

Evd测试仪的校验与标定4试验操作步骤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1)测试面应整平。

应使荷载板与地面良好接触。

必要时可用少量的细中砂来补平。

2)导向杆应保持垂直。

3)检查仪器标明的落距。

测试步骤:

1)荷载板放置在平整好的测试面上,安装上导向杆并保持其垂直。

2)将落锤提升至挂(脱)钩装置上挂住,然后使落锤脱钩并自由落下,当落锤弹回后将其抓住并挂在挂(脱)钩装置上。

按此操作进行三次预冲击。

3)正式测试时按上述第2)项的方式进行三次冲击测试,作为正式测试记录。

测试时应避免荷载板的移动和跳跃。

4)测试时,应记录每个测点的工作名称、检测部位、试验时间、土的种类、含水率以及相关的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