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模拟题61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9015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6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6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6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6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6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614.docx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6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模拟题614.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614.docx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614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

一、选择题

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

4.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

5.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

6.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7.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与分散练习B.整体与部分练习C.模拟与实际练习D.过分与适度练习

8.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

9.在原型内化阶段,对学生言语培养的重点应放在()。

A.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B.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

C.巩固学生对动作的认知D.使学生学会利用言语来标志练习

10.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A.具有观念性B.具有内潜行C.具有简缩性D.具有整体性

二、填空题

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与()两种。

2.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分为()、()、()与()四个阶段。

3.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即()、()、()。

4.技能的学习要以()的掌握为前提。

5.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和()。

6.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能够对活动进行()与()。

7.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实现的()。

8.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包括()的各种信息和()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模仿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10.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为基础。

11.()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2.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与()。

13.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是()。

14.反馈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其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15.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的理论。

16.()是外部动作向内部的转化,即内部动作映象形成的过程。

17.通过(),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18.目前,我国心理学家一般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两个步骤,即()和()。

三、简答题

1.简述技能有哪些基本特征。

2.学生在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时,有什么要求?

3.试比较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

4.心智技能的原型操作阶段对教师的要求有哪些?

5.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四、论述题

1.试述操作技能形成的几个阶段及其各自的特点。

2.谈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

一、选择题

1.元认知的实质是个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自我控制B.自我认知C.自我指导D.自我学习

4.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B.视觉想像C.关键词法D.谐音联想法

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D.类比或表象

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D.经验和方法构成

7.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D.复述策略

8.人的学习主要通过()o

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

9.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10.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元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11.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D.考试时监视自己速度和时间

l2.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13.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元认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二、填空题

1.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

2.()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的识记。

3.一般来说,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干扰。

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后面所学的信息对前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

4.一般而言,学习策略包含着()、()和()三个方面。

5.利用表格是常用的组织策略,表格一般有()和()。

6.()是对知识最好的复习。

7.把最重要的概念放在复习的开头,在最后对它们进行总结,这是利用了()和()的原理。

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精细加工策略?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使用学习策略?

3.请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四、论述题

1.试述学习策略训练常见的方法。

2.试论述有哪几种典型的学习策略。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8)

一、选择题

1.“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

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

5.一个人面对同一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他的思维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

6.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训练。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

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B.动机

C.情感D.意志

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

9.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肯定。

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l0.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即定疑问B.刺激情境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11.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

 

二、填空题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

2.“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的问题。

3.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早期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多以动物为对象,提出了各种理论,如()的尝试错误说与()的顿悟说。

4.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和()。

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实施有效的教学?

”属于()的问题。

6.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是其首要环节。

7.能否发现问题,与个体的()、()等有关。

8.能否有效的提出假设,受到()、()的影响。

9.对问题的表征包括问题的()和(),其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0.()是指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11.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和()。

12.创造有()和()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l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

1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到达()的过程。

15.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的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过程的四个阶段。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简述创造性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2.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试论说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9)

一、选择题

1.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

2.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斯腾伯格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弗洛依德

3.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志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像的C.行为的D.伦理的

7.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8.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不稳定的

9.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价值体系D.策略系统

l0.认同的出发点就是()。

A.得到他人认可B.试图与榜样一致

C.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D.与他人相接近

11.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

12.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

13.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内化了的成分B.动力性成分C.非智力成分D.态度的核心成分

14.()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A.班杜拉B.柯尔伯格C.加涅D.皮亚杰

l5.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

D.内化

16.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7.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18.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个性

19.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像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

二、填空题

 1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12.()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13.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1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等特点。

15.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16.了解中学生()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17.依从阶段的行为主要受控于(),而不是()。

三、简答题

1.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试简要阐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四、论述题

1.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试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