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大连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x
《发展战略大连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大连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战略大连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大连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
(学科建设办公室,2003年3月)
一、我校学科建设工作指导思想
全面规划,突出重点,促进交叉,提高内涵。
二、未来我校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学科水平是高等学校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
我校学科建设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有四个: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利用我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积极进行老专业改造和新专业建设。
全面拉动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快速发展。
在研究生培养层次,注重将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参加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技术竞争,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稳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凝炼学科方向,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
我校在选择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时,首先应充分预见到学科发展的趋势,瞄准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科学发展的前沿,对我校学科发展从高端进行设计。
其次,要切实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体现可能性。
最后,应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大力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不断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增强我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3、汇聚学科队伍,创建人才健康成长的学术氛围
我校学科队伍建设主要从三个层次进行谋划:
一是学科带头人建设工程,二是学术带头人建设工程,三是学术骨干和优秀教学骨干建设工程。
将采取引进培养并重的原则,其目的在于探索建设“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学科建设新模式。
4、构筑学科基地,为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科基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我校目前必须要着眼于改善技术设备,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工程中心,包括一流的仪器、设备、制剂、信息、工作空间以及工作氛围,努力为科研人员提供一流的研究平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学科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通过共建、共管等方式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加强基地的维护和运营管理,努力实现良好的循环。
三、学科建设工作的目标、规划(包括学科群规划)
(一)至2005年底主要目标
1、特色优势本科专业2〜3个;
2、硕士点数量6〜8个;
3、重点建设学科(三个层次);
(1)拟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个)
(2)已有硕士点的学科(4〜6个)
(3)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3〜5个)
4、省级重点学科数量1〜2个;
5、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
(二)至2010年底主要目标
1、特色优势本科专业6〜8个;
2、硕士点数量15〜20个;
3、重点建设学科;
(1)拟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4个)
(2)重点学科:
已有硕士点的学科(12〜16个)
(3)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5〜8个)
4、省级重点学科数量5〜6个;
5、省级重点实验室3〜4个;
6、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
四、未来8年我校学科建设的措施与办法
(一)人才队伍建设
1、学科带头人建设工程
(1)院士引进与培养规划
1院士引进相关政策
2院士评审的基本条件
3我校院士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拔标准
4建立院士培养基金
(2)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培养规划
培养目标:
通过对具有博士导师能力和水平的教师进行扶持和培养,明确学科带头人,使其逐步具备整合和提升二级学科综合水平的能力,为我校2010年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申请在教学与科研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作任务:
为学校重点扶持的博士导师层次的人才提供人员、资金、实验室等方面的支持,为其科研与学术能力的提高搭建高水平的事业平台。
措施:
1整合学术梯队,使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比例,稳定在
一个合理的结构;
2提升梯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能够保证在国家级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获
得各级科研课题数以及各类获奖数连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2、学术带头人建设工程
培养目标:
在二级学科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培养具有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工作任务:
根据研究方向与重点建设二级学科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资金、人员、设备的支持。
措施:
1优化学科方向;
2重新组合人员结构。
3、学术骨干和优秀教学骨干培养规划结合目前我校的学分制、大学生创新工程等工作的要求,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水平高,具有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能力的教师。
(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三)学科基地建设工程
1、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
1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符合我省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或前沿、交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2人才队伍:
学术带头人不少于3人,实验室主任不超过60岁,科研人员总数不少于2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在读博、硕士研究生不少于10人;
3硬件条件:
科研用房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00万元以上,统一管理,开放式使用;
4科研能力:
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于5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资助强度
50万元以上的科研项目不少于3项,科研项目总经费1000万元以上,或人均科研经费不少于10万元/年,或年均竞争性科研经费(不包括单位、政府经常性拨款)不少于100万
元;
5运行管理:
依托一级法人单位跨学科组建,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6支持与投入:
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连续投入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经费不少有500万
元。
2、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指标参照省级实验室指标的1/3-2/3)
(四)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与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但目前我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总体上还没有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和领域,缺少高级别重大科研课题的拉动作用
(2)没有形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能提供高水平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成果的学术队伍;
(3)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的数量不多,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还是空白,申报国家级项目的整体中标率还低于平均水平,每年申报国家及地方政府科研项目的不足百人,与我校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比例不相称;
(4)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自己明确的研究方向,基层领导与教师缺乏教学科研并举的意识,科研意识淡薄,普遍认为科研是极个别人的事情(或感觉无从下手)
(5)科学研究缺少从概念层面上进行设计的创新性研究,一些教师还没有重视利用我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进行学科交叉、融合,以形成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在选题上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
(6)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差,能形成社会效益和生产力的项目还很少;
(7)科技管理工作还远没有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的高度;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1.实施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培育工程
(1)重大和重点项目培育
为了发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重大拉动作用,体现科研项目在学科建设方面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有可能冲击国家科技攻关“973”、“863”等重大项目的课题,结合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重点进行培育,在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有显示度的支持。
到2005年,在人才工程实施的前提下,力争使我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和科技攻关项目有所突破。
(2)创新大连大学科技基金制度实施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工程;实施大连大学科技基金即时申报工程。
通过政策引导,使教师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积极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
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应该人人积极申报课题,都有在研项目,并通过科研项目拉动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
鼓励教师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展科研工作。
不断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学术意识,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起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学术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以求达到学校发展、学科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
(3)科研成果培育工程对在研的国家级课题给予重点支持,经费优先安排,人员优先配置;学校对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从立项到结题进行全程跟踪,帮助解决困难,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并尽早和尽快出成果。
(4)申报具有大连大学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
2.管理工作流程再造和优化工程打破传统科技管理的思维定势,不断挖掘科技工作的深层次内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信息意识”,钻研和掌握科研管理规律,提高管理水平,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主动为基层科研工作服务。
(1)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系(院)学术委员会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全体教师都能意识到和投身到科研工作中来。
引导学校科研文化的形成。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申报项目质量;寻找各种申报渠道,增加申报项目的机会;
(3)将定期的项目检查和监督转变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服务功能。
(4)经费管理实行课题负责人制。
给课题负责人一定的责权利。
3.科技成果信息化管理工程利用校园网等现代通讯工具建立健全一套科技成果登记和统计系统,方便全校教职工的科技成果登记和统计。
附表:
大连大学学科建设发展目标
1、至2005年12月主要基本指标
项目
时间
基本指标
学术
队伍
(在编)
2005.12
教授(或相当
专业技术职
务)人
副教授(或相
当专业技术职
务)人
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
具有
博士学位
人
具有
硕士学位
人
科学研究
2003.1
2005.12
共发表学术论文
篇
其中在核心期刊
发表篇
SCI、El、ISTP
收录篇
咼级专业技术职务人贝篇/年人
出版学术专著、译著部
国家级奖项
省部级奖项
市级奖项
高校人文社科
奖项
发明专利项
科研成果转让
项
科研成果被采纳
项
2003.1
2005.12
三年内可支配科研经费平均万元/年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人均万元/年
2005.12
在研科研课题
共项
其中国家级课
题项
省部级课题
项
市级课题
项
在研项目经费合计万元
教学
与
人才
培养
2003.1
2005.12
2005.12在校本科生人,独立或联合培养硕士生人、博士生人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项
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项
出版教材部,其中教育咅E统编教材部
在研国家级教改课题项
省部级教改课题
项
省级优秀课门
2005年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
率%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率%
学生体育合格率%
工
作
条件
2005.12
专业实验室面积
M2
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
台(件)
仪器设备值
万元
中外文藏书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中(包括各院、系及图书馆
图书、期刊的总和)
2003.1
2005.12
仪器设备费合计
万元
购置本学科图书经费合计万元(包括
各院、系和学校图书
馆)
改善学科建设工作条
件的其他投入万
元
备注
2、至2010年12月主要基本指标
项目
时间
基本指标
学术队伍(在编)
2010.12
教授(或相当
专业技术职
务)人
副教授(或相
当专业技术职
务)人
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
具有
博士学位
人
具有
硕士学位
人
科学研究
2006.1
2010.12
共发表学术论文
篇
其中在核心期刊
发表篇
SCI、El、ISTP
收录篇
咼级专业技术职务人贝篇/年人
出版学术专著、译著部
国家级奖项
省部级奖项
市级奖项
高校人文社科
奖项
发明专利项
科研成果转让
项
科研成果被采纳
项
2008.1
2010.12
三年内可支配科研经费平均万元/年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人均万元/年
2010.12
在研科研课题
共项
其中国家级课
题项
省部级课题
项
市级课题
项
在研项目经费合计万元
教学
与
2006.1
2010.12在校本科生人,硕士生人、独立或联合培养博士生人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项
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项
人才
培养
2010.12
出版教材部,其中教育部统编教材部
在研国家级教改课题项
省部级教改课题
项
省级优秀课门
2010年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
率%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率%
学生体育合格率%
工
作
条件
2010.12
专业实验室面积
M2
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
台(件)
仪器设备值
万元
中外文藏书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中(包括各院、系及图书馆
图书、期刊的总和)
2006.1
2010.12
仪器设备费合计
万元
购置本学科图书经费合计万元(包括
各院、系和学校图书
馆)
改善学科建设工作条
件的其他投入万
元
备注
院、系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第一部分院、系总体学科发展规划
所规划的二级学科及其学科带头人一览表
序号
所规划的二级学科名称
学科带头人(或学科建设
负责人)
二、总体目标
(一)重要指标
1、至2005年12月学科建设指标
(1)特色优势本科专业个;
(2)硕士点数量个;
(3)省级重点学科数量个;
(4)重中之重学科:
拟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个;
(5)重点学科:
已有硕士点的学科个;
(6)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个;
(7)省级重点实验室个。
2、至2010年12月学科建设指标
(1)特色优势本科专业个;
(2)硕士点数量个;
(3)省级重点学科数量个;
(4)重中之重学科:
拟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个;
(5)重点学科:
已有硕士点的学科个;
(6)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个;
(7)省级重点实验室个;
(8)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二)基本指标(填附表一、附表二)
[说明:
1、由院、系学科建设负责人(行政一把手)组织完成此表及附表一、二的规划,二级学科名称按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填写;
2、填写顺序按重点发展学科至一般发展学科排序;
3、若所规划的二级学科带头人已到位,则本页表中第三列填写学科带头人姓名,并由该学科带头人按
“第二部分,二级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提纲组织制定具体的二级学科规划,学科建设负责人须全力支持;若该二级学科带头人尚无合适人选,需要引进,则本页表中填写学科建设负责人姓名,由学科建设负责人组织制定初步的二级学科规划。
]
第二部分二级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二级学科名称
、本学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本学科现有基础
1、学科概况(国内及国外)
2、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研究方向
姓名
年龄
最咼学历、
学位
专业技术
职务
3、重要研究成果、在研课题(指市级以上获奖及课题)
4、实验研究基础
5、人才培养
三、本学科建设目标和规划(按近期:
03年1月-05年12月及中期:
06年1月-10年12月分别制定)
1、拟发展、建设的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和意义(按方向分别论述)
2、拟发展、建设的研究方向的学术队伍规划(按顺序填写,未到位人员姓名栏可以空)
至2005年12月的学术队伍规划
研究方向
姓名
年龄
最咼学历、
学位
专业技术
职务
至2010年12月的学术队伍规划
研究方向
姓名
年龄
最咼学历、
学位
专业技术
职务
3、学科建设发展基本指标(填附表三、附表四)
四、存在差距与建设措施(请参照学校制定的总体发展目标中的指标以及主要建设措施,
同时结合本学科自身发展特点找出目前所存在的差距和具体的建设措施)
附表一:
各院(系)学科建设主要基本指标(至2005年12月)
项目
时间
基本指标
学术队伍(在编)
2005.12
教授(或相当
专业技术职
务)人
副教授(或相
当专业技术职
务)人
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
具有
博士学位
人
具有
硕士学位
人
科学研究
2003.1
2005.12
共发表学术论文
篇
其中在核心期刊
发表篇
SCI、El、ISTP
收录篇
咼级专业技术职务人贝篇/年人
出版学术专著、译著部
国家级奖项
省部级奖项
市级奖项
高校人文社科
奖项
发明专利项
科研成果转让
项
科研成果被采纳
项
2003.1
三年内可支配科研经费平均万元/年
2005.12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人均万元/年
2005.12
在研科研课题
共项
其中国家级课
题项
省部级课题
项
市级课题
项
在研项目经费合计万元
教学
与
人才
培养
2003.1
2005.12
2005.12独立或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人,博士研究生人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项
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项
出版教材部,其中教育部统编教材部
在研国家级教改课题项
省部级教改课题
项
省级优秀课门
工
作条件
2005.12
专业实验室面积
M2
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
台(件)
仪器设备值
万元
本院、系所有一级学科中外文臧书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中(包
括本院、系及校图书馆图书、期刊的总和)
2003.1
2005.12
仪器设备费合计
万元
购置本学科图书经费合计万元(包括
本院、系和学校图书
馆)
改善学科建设工作条
件的其他投入万
元
备注
附表二:
各院(系)学科建设主要基本指标(至2010年12月)
项目
时
间
基
本
指
标
学术
教授(或相当
副教授(或相
讲师(或相当
助教(或相当
博
士
硕士
专业技术职
当专业技术
专业技术职
专业技术职
学
位
学位
队伍
2010
.12
务)人
职务)
人
务)人
务)人
人
人
(在编)
共发表学术论文
其中在核心期刊
SCI、El、
ISTP
科
篇
发表
篇
收录
篇
人均发表学术论文
篇/年,咼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篇/年人
2006
.1
学
出版学术专著、译著
部
高校人文社科
2010
.12
国家级奖
项
省部级奖项
市级奖
项
研
奖
项
科研成果转让
科研成果被采纳
发明专利
项
究
项
项
2008
.1
三年内可支配科研经费平均
万元/年
人均科研经费
万元/年,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人均
万元/年
2010
.12
2010.12
在研科研课题
共项
其中国家级课
题项
省部级课题
项
市级课题
项
在研项目经费合计万元
教学
与
人才
培养
2006.1
2010.12
2010.12在读本科生人,硕士生人、独立或联合培养博士生人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项
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项
出版教材部,其中教育咅E统编教材部
在研国家级教改课题项
省部级教改课题
项
省级优秀课门
2010年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率%,六
级%
毕业生一次就业
率%
毕业生考取硕士生比率%,博士生比
率%
学生体育合格率%
工
作
条件
2010.12
专业实验室面积
M2
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
台(件)
仪器设备值
万元
中外文臧书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中(包括本院、系及校图书
馆图书、期刊的总和)
2006.1
2010.12
仪器设备费合计
万元
购置本学科图书经费合计万元(包括
本院、系和学校图书
馆)
改善学科建设工作条
件的其他投入万
元
备注
附表三:
学科建设主要基本指标(至2005年12月)
项目
时间
基
本
指
标
教授(或相当
副教授(或相
讲师(或相当
助教(或相当
博
士
硕士
学不
专业技术职
当专业技术
专业技术职
专业技术职
学
位
学位
务)人
职务)
人
务)人
务)人
人
人
队伍
2005.12
(在编)
共发表学术论文
其中在核心期刊
SCI、El、ISTP
科
篇
发表
篇
收录
篇
人均发表学术论文篇/年人,咼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篇/年人
2003.1
学
出版学术专著、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