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蔚蓝色的地球》教案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2381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4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蔚蓝色的地球》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蔚蓝色的地球》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蔚蓝色的地球》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蔚蓝色的地球》教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蔚蓝色的地球》教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蔚蓝色的地球》教案4.docx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蔚蓝色的地球》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蔚蓝色的地球》教案4.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蔚蓝色的地球》教案4.docx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蔚蓝色的地球》教案4

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查找、搜集和交流信息,体验网上自主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以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体会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是人类不懈探索的结果,从小就要树立科学的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2、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3、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设疑导入

师: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谁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生:

……

可人站在地上,却感觉它是平平坦坦,方方正正的。

这些你又怎么解释?

生:

……

同学观点到底对不对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蔚蓝色的地球》

二、知识探究

(一)地球的形状

师:

我们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那么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再来重温一下“神七太空行走”时的视频吧,看一看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模样。

师: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生: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的海洋、陆地和云团……

师:

小结:

从宇航员给我们带画面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圆的,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们只所以在地球上站得稳,原因就是地球引力的作用。

 

师:

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中描写的语句。

师:

你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全貌的人是谁吗?

最早测算地球大小的人又是谁呢?

读一读文中有关介绍。

 

   

生:

……

师:

你知道了什么?

生……

师: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那究竟是多大呢?

学习小伙伴告诉了我们。

师:

你还能用其他的事例来具体说明地球的大吗?

(二)、探索地球

师:

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地球方面的小知识(大屏幕出示图片)

 

  

   

   

师: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可是你知道吗?

人类认识地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师:

人类最早将天想象成一个半圆的盖子,高高在上,无所不包。

大地如一个方方正正的棋盘,被天所覆盖,人们是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呢?

在很早以前,麦哲伦做了一次环球探航。

师:

请同学们阅读瞭望台中《麦哲伦环球航行》一文

(1)麦哲伦和船员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麦哲伦率领的5艘大船,200多名水手,历时3年返回西班牙时,还剩多少只船、多少队员?

(3)从这一个个困难,一组组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

生:

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引导学生探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图。

师:

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因此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千百年来,人类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揭开了地球的奥秘。

(1)数百万年前的三叶虫化石  

(2)中国北极黄河站建成

 

                

师:

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地球的人和事?

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

……

三、总结

人类为了揭示地的奥秘,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断探索进取,充分显示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总结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假如地球朋友就坐在你面前,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课下,同学们可以到互联网上继续查找地球的相关资料,互相探讨,互相交流。

《蔚蓝色的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对于我们生存的地球,你了解多少呢?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蔚蓝色的地球》,板书课题。

二、学习“从太空看地球”

1、我们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如果你乘座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

欣赏书中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

2、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3、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中描写的语句。

4、你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全貌的人是谁吗?

最早测算地球大小的人又是谁呢?

读一读文中有关介绍。

5、你知道了什么?

6、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那究竟是多大呢?

学习小伙伴告诉了我们。

7、你还能用其他的事例来具体说明地球的大吗?

三、学习“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可是你知道吗?

人类认识地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人类最早将天想象成一个半圆的盖子,高高在上,无所不包。

大地如一个方方正正的棋盘,被天所覆盖,人们是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呢?

在很早以前,麦哲伦做了一次环球探航。

2、请同学们阅读瞭望台中《麦哲伦环球航行》一文

(1)麦哲伦和船员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麦哲伦率领的5艘大船,200多名水手,历时3年返回西班牙时,还剩多少只船、多少队员?

(3)从这一个个困难,一组组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引导学生探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图。

5、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因此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千百年来,人类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揭开了地球的奥秘。

(1)数百万年前的三叶虫化石

(2)中国北极黄河站建成

6、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地球的人和事?

向大家介绍介绍。

四、总结

人类为了揭示地的奥秘,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断探索进取,充分显示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课后反思:

《蔚蓝色的地球》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我们的地球”单元的内容。

目的在于通过使学生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的愿望。

教学重点是感受人类为揭开地球奧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直接进入课题,接着欣赏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

然后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的方法,提出了问题:

你能用具体的事例说说地球有多大吗?

读了《麦哲伦环球航行》一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地球的人或事?

上课过程中,我感受到课堂气氛不够活泼,学生的主动性似乎被束缚了。

上完课后,我开始了对整堂课的回顾与反思,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我找来了《小学生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活动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人无法代替。

开课前,可以让学生说说对地球了解多少?

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麦哲伦环球远航》时,通过小组合作,读文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们对麦哲伦及船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会领悟的更深刻些。

还可以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人类探索地球的人或事全班交流,让收集来的“知识资源”充分共享。

在今后的思品教育活动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群体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全面参与的积极性、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析

《蔚蓝色的地球》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从人类生活的地球这一角度出发,让学生在了解地球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球的亲近感和探索精神,并且对我们生活的地球村有基本的了解。

建新小学的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把地球仪引进课堂,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球仪,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切题快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老师在上课时,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可见教师素质不错。

对于这堂课,谈几点建议:

一、       切实把握教学目标。

我们在上每一堂课之前,心中一定要清楚这堂课的三维目标。

本节课在目标上有两个层次:

一是知道地球的大小、形状等常识;二是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知道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其中第二个层次是重点。

围绕着目标,我们再来组织开展活动,每一个活动都为目标服务,落到实处。

二、       联系生活,活动贯穿。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主题以及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可开展以下几个活动:

1、“我所知道的地球”知识擂台赛。

(1)抢答题

出示课本92页的“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抢答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

出一些有关地球大小以及形状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2)解说题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用彩色笔画一画“我所知道的地球”,并写一写解说词,每一小组派一代表上台解说。

2、“我与麦哲伦一起航行”故事会。

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人们是怎样探索地球奥秘的故事,(包括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讲一讲,然后每一小组派一代表上台讲故事。

在讲故事的时候,教师要起到点拨、诱导作用,一定要深挖故事中的情感因素,感受人们探索地球奥秘的艰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可以从故事中一些具体的数字,从航行的线路图,从当时的船只状况、船员情况以及麦哲伦有关经历等让学生感悟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不能蜻蜓点水,浮于表面。

三、       注重课前调查。

皮亚杰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获得知识要多动手,多实践操作。

无疑,调查访问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前让学生到社会上,学校里去调查、了解、搜集一些与活动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材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如在这一课中,学生可调查有关地球的知识,有关人们探索地球奥秘的故事,既锻炼了学生调查访问、整理资料的能力,又为课堂上开展活动做好了准备,真是一举两得。

 

一、设计思路:

《蔚蓝色的地球》为人教版《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第一课。

主要让学生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以及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基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培养学生多渠道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我制作了《蔚蓝色的地球》教学专题网站,将传统的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让学生在共享性的学习活动中共同建构知识。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知识的逻辑性,我对这一课的教材顺序进行重新整合,把“人类对地球的探索”环节移到了前面,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设疑导入,通过对地球形状探索的不同观点的出发,最后让学生一步步得到结论。

把“从太空看地球”中相关部分作为对地球形状的进一步探索和论证。

最后让学生认识现代人们对地球的探索主要通过考古、地质研究等方式,对南极和北极考察的目的和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真理得出的艰辛,让学生从小就树每是人类学科学的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蔚蓝色的地球》教学专题网站,里面有朴素清新的背景图象,有宏伟壮观的视频。

一共设有“美丽家园”、“探索之旅”、“地球论坛”、“相关链接”、四个栏目。

“美丽家园”是介绍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卫星拆下的照片、宇航员的亲眼所见,人们运用数学原理计算和证明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并从欣赏的角度,使学生产生对地球的喜爱;“探索之旅”侧重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从早期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到现代科学考察的成果作了详细的介绍;“地球论坛”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把自己感兴趣的地球未解之谜和困惑写下来发布在网站上,供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进行交流,及时反馈信息。

“相关链接”中提供了一些介绍地球知识的科普网站。

本堂课的教学地点在我们学校的网络教室,有60台计算机与因特网相连,解决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垄断计算机的做法,为充分发挥其交互性的特点提供了条件,计算机象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学习的工具。

教学目的

1、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查找、搜集和交流信息,体验网上自主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以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体会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是人类不懈探索的结果,从小就要树立科学的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2、能力目标:

通过网络教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       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互相协作,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

知道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重点与难点

一、   设疑导入

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可人站在地上,却感觉它是平平坦坦,方方正正的。

如果按你们说的,我应该随时会歪倒,我们的教室也可能向一方滑去,那可太可怕了!

这些你又怎么解释?

同学观点到底对不对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蔚蓝色的地球》(板书)

二、   知识探究

(一)          地球的形状

  1、关于“地球的形状”这个问题,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探索了。

同学们想知道人类最初猜想的地球样子吗?

请在网站上点击“天圆地方”链接去看个究竟。

那时候,人们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

正是因为受到当时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弄清地球的真实面貌,所以得出了“天圆地方”的结论。

(板书)

2、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渐渐对“天圆地方”的结论产生了怀疑,对地球的形状提出了新的观点。

请同学们通过“月食推想”、“出海归帆”等网页,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

生:

学生自主探究后交流自己的研究体会。

(板书:

月食推想、出海归帆)

师:

亚里斯多德和毕得哥拉斯等人观察的角度虽然不同,但他们的结论是一致的,都认为是地球不是方的而是圆形的。

他们得出的结论,我们今天看来,是非常正确的,但当时却得到了人们的反对,这是为什么?

对,这还只是推想,不是事实。

3、直到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才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请同学们打开“环球航行”网页,看看这次伟大的航行。

生:

学生自主学习后汇报收获。

(板书:

环天航行)

3、        师: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利用人造卫星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更清楚地证明了地球的形状。

请同学们一起进入“地球靓影”网页,欣赏一下我们美丽的家园。

地球上的不同颜色表示的又是什么?

生: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的海洋、陆地和云团。

4、        师:

地球的确太美了,当宇航员亲眼看到地球时,他们有什么反应呢?

赶紧打开“身临其境”网页看看吧!

5、        小结:

从人类最初的神话到“天圆地方”的提出,再到后来的“月食推想”、“出海归帆”“环球航行”到今天的卫星照片、宇航员的亲眼所见,都证实了一个问题,那就只是---地球的形状是圆的,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们只所以在地球上站得稳,原因就是地球引力的作用。

(二)地球的大小

1、师:

在弄清了地球的形状后,同学们很自然地想到这个“球”到底在多大。

你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测量圆周的人吗?

请点击“精确推算”网页,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生:

浏览网页,交流学到的知识。

1、       师:

埃拉托色尼测的数据到底是什么概念呢?

让我们实际算一算,亲自体验一下。

生:

打开“计算理解”,亲身感受。

(三)地球的探索

1、师:

这样的地球,在宇宙间不停地自转,同时还围绕太阳旋转,的确太神奇了,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才一刻不停地对它进行探索。

现代人们对地球的探索主要通过考古、地质研究等方式进行,考察的地方也相当广泛。

南极和北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网页了解一下那里的情况,想一想,人们对这里进行科学考察的目的是什么?

生:

学生通过网页学习,交流收获。

2、        师:

阅读课本97页的内容。

通过两则日记,你又了解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3、        小结:

人们对地球探索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保护地球资源,为人们造福。

三、    总结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假如地球朋友就坐在你面前,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请把你的祝福写在“地球论坛”上。

课下,同学们可以点击网站在的相关链接,到互联网上继续查找地球的相关资料,同时,把你的收获和感受写在“地球论坛”上,互相探讨,互相交流。

 

昨天,在育新学校参加了东湖区课程展示会活动,这是我区在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第三次进行课改成果展示,会上各个学科都进行了精彩的公开课展示。

其中,我也执教了五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课《蔚蓝色的地球》。

前面上语文课的佐燕老师和张蕾老师,她们精心严谨的设计,行云流水般的讲述,顺学引导的启发,扣人心眩的激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是自己上课还是听他人上课,收获都非常大,尤其是在做课的过程中……

《蔚蓝色的地球》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第十册“我们的地球”单元的内容。

目的在于通过使学生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的愿望。

教学重点是感受人类为揭开地球奧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这节课来源于我们品德与社会“双新”活动的一节自己的研讨课。

当时,我从自己出发,把很多知识通过“给”的方式告诉学生,虽然,学生也掌握了,也理解了,也感动了,但是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上完课后,双新老师就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肖老师也做了详细的点评,她说:

到了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需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孩子要能说,要会说,要知道怎样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缺的正是主动性。

因此,我们做的第一个调整,就是变“老师说”为“学生说”,于是就有了一开课时的交流——“你知道哪些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

”上课伊始就充分地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来说。

课上的交流,咱们也尽量地减缩了老师的话,把言语权、思考权、交流权、表达权留给了学生。

既然要让学生充分地说,需要学生有内容可说,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需要学生开展好课前的资料调查活动,找到有用的信息进行合作交流。

这也就需要学生明白怎样去进行课前调查,以及怎样正确合理地处理好手头上搜集到的大量的资料,要学会找到关键的、与主题有关的信息,为了锻炼孩子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是以小组合作汇报交流为主要形式。

肖老师非常正式地提出了关于交流梯度的设计,说这样能让学生明确活动任务,注意交流的层次,努力提高合作实效。

于是,又有了这一段话:

“请大家快速阅读书上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前调查,在小组内交流,与同组伙伴一起,共同确定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为专题,准备相关有实效的资料进行展示,并且请组长安排好展示次序。

看哪一个小组能在五分钟时间内出色地完成合作任务!

”课上,孩子们果然行动起来了,他们利用自己找到的丰富资料,有效地进行了不同话题的交流。

与次同时,我自己还根据学生特点,利用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训练学生的倾听习惯和思考能力。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既交流了,又学习了,既锻炼了,又提高了。

以前,我对于学生的课前调查的评价总是一带而过,认为他们能找到就行了,没有具体的要求。

这样一来,学生的交流就很没有实效了。

在这次的做课过程中,也让我意识到了这么做的后果,纠正了自己对待学生调查资料的态度。

肖老师告诉我,在学生准备汇报的过程中,老师一定也要把自己当做是小组的一员,走进每个小队进行了解,看他们找到了一些什么资料,甚至还要帮助学生明确哪些知识是真正有用的。

更重要的是,老师的脑子里也必须清楚地确定小组交流的顺序。

哪些小组可以先让他们说,哪些小组的资料可作为补充,做到心中有数。

于是,课堂上,我认真地下到各个组去巡视,去了解,并请来了彩色卡片帮忙,根据学生小组调查内容的不同,我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学生的汇报次序。

从古人的猜想,到探险家的探索,再从科学家的论证,到宇航员的观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询人类了解地球形状的全过程。

课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出示,每一次提问,每一段讲述,都是精心安排的。

但是,这也抵挡不了学生的课堂生成。

昨天的展示课上,第一个问题就遇到了“冷场”,当我问学生还知哪些地球的课外知识时,几乎每人举手,我不知道是孩子们紧张,还是他们没准备好,当时自己也很急。

就在这时,我想起了肖老师平时经常跟我们说的:

学生的思考需要靠老师的引导,问题要问明确。

于是,我再一次地提问“地球是我们所熟悉的,从咱们平时读的课外书中,平时看的电视节目中,平时学习的课文中你有哪些收获?

”渐渐地,一个孩子举手了,两个孩子举手了……在后面,为了让学生感受人类为揭开地球奧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我让学生大声地齐读这些科学家和探险家的名字,自己也被他们的贡献感动着,激情满怀地讲述。

因为,只有老师的感情融入了,学生才能被你所感染,体会其中情感。

这也是肖老师告诉我的!

这节公开展示课,在教研室肖老师的精心策划和耐心指导下,我们从设定目标,到设计活动,从准备资料,到课件的利用制作,从大的活动环节,细化到每一句话语,从教案的确立,到学情的预设,都投入了极大的努力。

在做课过程中,我被肖老师的认真钻研态度感动着,被她的示范演绎感染着,被她的表扬鼓励激励着……不禁地敬佩着肖老师思维的敏捷,教学的严谨,设计的完善,知识的渊博……肖老师正是这样一路走来,正是这样一路用心地培养着我们青年教师,帮助我们更快地成长。

在此,我要真诚地对肖老师说声“谢谢您!

蔚蓝色的地球》第一课时说课稿 

文昌市第二小学云彩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蔚蓝色的地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中的第一课,分为两部分内容:

“从太空看地球”和“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第一课时教学的内容是“从太空看地球”(就是教材第92-93页)。

本课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并引发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产生对人类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的喜爱与好奇心。

2、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

”根据课标的理念、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⑴情感目标

引发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产生对人类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的喜爱与好奇心。

⑵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⑶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

3、教学重难点

因为本课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样的,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定为引导学生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并引发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产生对人类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的喜爱和好奇心。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科学知识还不够丰富,对体会地球的体积巨大以及给地球照相的难度有一定困难,我便把这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情

从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不难看出小学阶段的学生富有好奇心,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尤其喜爱神秘的事物或故事。

“从太空看地球”这部分内容正可满足孩子们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