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淄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1620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淄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度淄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度淄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度淄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度淄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淄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

《度淄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淄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淄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

度淄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2006-2007学年度淄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考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讷(nè)言恫(tóng)吓嗔(chēn)怒良莠(yǒu)不齐

B.女红(gōng)蜷(juán)缩羞赧(nǎn)怙(hù)恶不悛

C.濒(bīn)临狙(jū)击联袂(mèi)量(liàng)体裁衣

D.稽(jī)查围歼(jiān)惬(xiá)意间(jiān)不容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磋商口头掸子心而论平抑物价B.染指座右铭骨梗在喉对薄公堂

C.青衿挖墙角食不果腹忍俊不禁D.屏蔽泊来品一如继往大快朵颐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对城市的“克隆”,它_______了对农村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对自然生存的尊重。

②网络语言的蔓延_______,致使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不知根在何处,无根的成长必定结出无根的浮萍。

③作为民生之本,尽管就业形势仍非常严峻,但我国近年来在_______就业上的力度空前加大,一个有助于就业再就业的社会网络正在全力铺就。

A.包含流行扶植B.包涵盛行扶植

C.包含盛行扶持D.包涵流行扶持

4.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网吧行业虽在惨淡经营,社会上却仍是“打”声居多,但无论如何,网吧对于我们国家、我们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

B.季羡林先生因为卧病在床,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研究生记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散文《病榻杂记》的创作。

C.在人生伴侣钱钟书离去数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深情写下了回忆录《我们仨》。

笔端流露出的既有深深的忧伤,也有诙谐和幽默,读来令人哀而不伤。

D.有些心情浮躁的人每当听到一些顺耳的话,不管是外交辞令还是真心赞许,马上就变得非常“灿烂”,飘飘然忘乎所以。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微尘”们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群体,在国内不仅扶贫济困,在国际上对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国家,也伸出援助之手,而且捐助的数额巨大。

B.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我国网民大幅度提高,网络文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C.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D.在文化遗产的消费和保护过程中,如何让更多的文化遗产不因黄金周旅游、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而贬值,这是今天的中国文化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或技艺等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处境堪忧,就像生物物种一样,在一天天消失。

受新兴娱乐活动冲击,传统娱乐活动受众减少,逐渐消失。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有戏曲戏剧368个种类,到80年代初减少到317个,2005年只剩下267个,其中一半剧种只能业余演出,有60个剧种没有保存音像资料。

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

鱼皮制作工艺是赫哲族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传承人去世,面临失传。

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如今一些民间艺术既没市场,年轻人又不愿学,还受社会的轻视。

西风东渐使传统节日逐渐衰落,但政府强力扶持,尚可维持。

我国的传统节日原本都有文化内涵,但现在“文化味道”越来越淡了,节日似乎只剩下春节吃大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另外,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纯商业化运作,市面上充斥着粗制滥造的伪劣产品,质量上乘的产品难寻踪迹,加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灭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的DNA,断层和失根的文化可能使我们游荡的灵魂难以找到精神家园,有识之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迅速灭失痛心疾首。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明、传统美德,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

现在,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越来越小,外来文化正蚕食我们民族的根。

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民族文化被逐渐边缘化的过程中看到了危机,同时也指明了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要的就是保持“原汁原味”,否则历史将在此断代,传统将在此断裂,文化将在此失传,后人将谴责我们。

即使是濒危的、推广不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将其放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这样做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保护我们走过的路,把我们民族的“记忆”留住。

(选自2007年4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无形文化遗产,最大特点是具有民族个性与审美习惯。

B.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身口相传而延续。

C.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民族个性与审美习惯,不脱离民族特性。

D.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无形文化遗产,是指符合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文化实物等。

7.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天天消失”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受新兴娱乐活动冲击,传统娱乐活动观众太少,所以我国传统戏曲剧种逐渐灭绝。

B.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是由于艺人年龄老化,年轻人不愿学和没有得到政府足够支持有关。

C.尽管有政府的强力扶持,西风东渐仍使我国传统节日逐渐衰落,“文化味道”越来越淡。

D.由于纯商业化运作,导致出现粗制滥造的伪劣产品,加速了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上乘产品遗失。

8.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依托于人本身,有的凭借声音等表现手段,身口相传而得以延续。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的DNA,文化的断层与失根,就会使我们的灵魂,没有了基础,没有了精神的家园。

C.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保持本国民族文化传统,进而抵御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与蚕食。

D.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能保持“原汁原味”,历史将断代,传统将断裂,文化将失传。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税)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

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wéi:

歪曲、枉曲)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大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现。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调叶县尉举:

推荐

B.擢起居舍人,丁母艰丁:

遭逢

C.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诬:

欺骗、言语不真实

D.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配:

够得上、相当

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闻命而卒/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以勇气闻于诸侯

C.学甫而不为者/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因自号山谷道人云/相如因持璧却立

11.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①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③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④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

⑤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⑥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A.①②④B.①③⑤C.④⑤⑥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

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陈举被除名。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前三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最后一段介绍他的文学成就。

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层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4分)

译文:

(2)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3分)

译文,

(3)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这首诗第三联写了什么景物?

突出了怎样的意境?

(3分)

(2)结合全诗,谈谈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出处士卢岵是怎样一个形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两组任选一组)(6分)

第一组

(1)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3),烟光凝而暮山紫。

《滕王阁序》

(4),水波不兴。

《前赤壁赋》

(5)谁家今夜扁舟子?

?

《春江花月夜》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

《论语》

第二组

(1)锲而舍之,。

《劝学》

(2)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3),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逍遥游》

(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论语》

五、语言运用(12分)

16.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并提炼一个观点。

各不超过18个字。

(4分)

女研究生陈静(25岁),2006年9月由湖北省武汉市来港,并入读香港城市大学数学系哲学博士。

案情透露,被告就读的数学系课程于本月16日举行期终考试。

本月6日,该系副教授戴晖辉于城大的邮箱发现一个信封,内有1万元现金,同日他再收到一封匿名电邮,对方(后证实是被告)声称是该课程的学生,亦是将现金放入邮箱的人。

5日后,戴再收到被告寄给他两封电邮,催促他将试题及答案交予她。

戴在数学系系主任陪同下向廉署报案。

其后,戴在廉署指示下,相约被告在本月13日中午12时到咖啡店见面,表示会让被告查看有关试题及答案。

而被告更要求戴带备空白的答题簿让她抄下答案。

被告赴会并确认自己是撰写匿名电邮的人。

戴随即把预先准备的试题、答案、两本空白答题簿交给被告,正当被告在埋头抄写答案时,即被廉署人员拘捕。

该女生14日于香港九龙城裁判法院承认行贿罪,被判监禁6个月,其1万元贿款同时被充公。

概括:

观点:

17.请你用40字,说明“伞”的作用与大概构造。

(4分)

18.请按下列材料的提示仿写句式,内容是表达“微尘”精神高大的。

字数与例句相仿。

(4分)

材料: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

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向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

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例句: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考题(18分)

请在以下

(一)、

(二)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不跨大题选做小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9—22题。

读荷

吴长忠

(1)世人皆爱荷,叹其美艳,赞其高洁。

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我感觉荷花、也许只有荷花,达到了美而至圣的境界。

(2)圣和美无疑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在人类感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形态。

在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中,每一种形式都对应着一个核心概念,或曰核心价值。

正如哲学之对应真,道德伦理学之对应善,法律之对应安,体育之对应力,圣和美则分别是宗教与艺术的核心概念。

这个价值体系中的诸核心价值,在其最高境界则是相通的。

其一例是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不仅能引起人们对“更高、更快、更强”之趋于力的极限的赞叹,也能同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即由核心价值“力”至核心价值“美”的渡溢。

其另例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千百年来,面对这尊美得令人炫目的人体,没有人想过触摸或占有,她在人们的心底激起的是神圣的感觉,因为她的美而使人找到了一种近平神圣的自信,这是由核心价值“美”至核心价值“圣”的升华。

(3)观诸四季花卉,或暗香清芳,明媚娇艳,或姹紫嫣红,百态千姿,实乃自然造化之精华。

若自然界亦有核心价值体系,我相信“花”应居于体系之高端,正如“美”居于人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顶层。

(4)然因四时花卉生长特征自然品性之差异,给予欣赏主体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更何况欣赏主体亦有千差万别,作为同一个体的欣赏者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5)秋天品味菊花,我为其风节而感动,“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伟丈夫也。

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

自知风寒侵凌,依然前行报春,真勇士也。

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

看那姚黄魏紫在春阳下绽放,在春风中摇曳,似将日月精华集于一身,纵情恣肆地展示着生命的高贵与艳丽。

(6)此花中三品,可赞可叹。

然而细品其生命过程,止于在自然形态之荚艳中展示其节其气,而未入由美至圣之境界。

入此境者,唯有荷花。

你看她自盈盈清水中拔节而出,在纤尘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暖暖夏晖中凋谢,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

在转瞬间开放,为夏晨染一片亮丽,又在转瞬间逝去,为午后添一层静穆。

我曾多次守候荷塘,却从未见一片荷花落下,似乎她特意选择人们不经意时归去。

那不知什么时候洒落在荷叶上的花瓣,却片片鲜嫩,似从清水中绽出的新的花朵。

你再看那未曾落下的残荷,却依然在惠风中、在清水上、在绿叶间摇曳着,绽放着妩媚。

此时,我为荷的美艳而炫目,为荷的神圣而感动。

(7)人生之匆匆犹荷花之来去。

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生是否也能像荷花一样,在归来归去间这么幽寂这么静美呢?

荷花以其整个生命过程的纯美臻至“圣”的境界,似乎也以至美的一生昭示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戮力前行。

(选自《散文选刊》2007年第4期)

19.文章第一段“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中“品味”一词有什么含意?

这句话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4分)

20.文章第

(2)段列举“断臂维纳斯”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1.作者在第(5)段中写菊花、梅花、牡丹,其作用是什么?

请结合原文具体说明。

(4分)

22.结合全文,概括荷花“圣而美”的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借鉴荷花的品性。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朱自清先生

冯至

(1)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

封面是黄色的,里面的诗有一个共同趋势:

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

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

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路,而《雪朝》中的六个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

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来自清先生吧。

(2)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

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

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

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

至于常常见面,能以谈些文学上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3)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

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

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

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

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

(4)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

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读不到的。

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

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

“你说得对!

只是有些过分。

”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是说:

“他读了不少的书。

(5)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指没有是非原则的人)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来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

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

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

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

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

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

我们应该怎样呢?

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6)不幸他在中途死去。

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

(7)现在我如果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在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

一九四八,北京。

(选自《冯至诗文选集》)

19.本文回忆朱自清先生,为何从诗集《雪朝》写起?

(4分)

20.文章第(4)段引述朱自清的话“你说得对!

只是有些过分”和“他读了不少书”,这有何作用?

(4分)

21.全文表现了朱自清哪些性格?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6分)

22.本文最突出的写法是夹叙夹议,试举例说明(举出两例即可)。

(4分)

七、作文(60分)

23.以下三题,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数学家陈省身教授说:

“数学好玩。

”书法家欧阳中石说:

“我写书法就是玩。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特别喜欢猫,据毕树棠先生回忆,有一情景令人难忘。

“陈先生似特爱猫,大家还未坐定,陈先生就连声呼叫阿姨:

‘喂猫,喂猫!

’不一会儿,还接着叫‘喂猫’,猫就跳到他身上,任其扶弄。

这种趣味大概是耐欣赏的。

玩与趣,在于味,在于迷。

趣味人人都有,但又各不相同。

请以“生活的趣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

“妥协,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如妥协投降;原则问题上不妥协。

有人说,妥协远不止能产生美丽,它还能产生成功,产生和平,产生快乐,产生和谐。

同时,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决不能妥协。

请以“妥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文体不限。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次出发,在火车上看到了路边杨树上的鸟巢,忽然想到了人类的家。

鸟巢是十分简单的,人类的家却越来越复杂。

有人说,人们越来越喜欢装饰的生活了。

苏格拉底在雅典集市上说:

“这里有很多东西,是我不需要的。

”外国作家王尔德出国报关时说:

“除了我的才华,我什么也没有。

请以此为内容,全面理解题意,但可以从一个角度或侧面立意,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