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物理基醇点一遍过第11讲物态变化分层精炼021511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1604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中考物理基醇点一遍过第11讲物态变化分层精炼02151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中考物理基醇点一遍过第11讲物态变化分层精炼02151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中考物理基醇点一遍过第11讲物态变化分层精炼02151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中考物理基醇点一遍过第11讲物态变化分层精炼02151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中考物理基醇点一遍过第11讲物态变化分层精炼02151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中考物理基醇点一遍过第11讲物态变化分层精炼0215118.docx

《江西省中考物理基醇点一遍过第11讲物态变化分层精炼02151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中考物理基醇点一遍过第11讲物态变化分层精炼0215118.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中考物理基醇点一遍过第11讲物态变化分层精炼0215118.docx

江西省中考物理基醇点一遍过第11讲物态变化分层精炼0215118

第11讲 物态变化

(建议时间:

______分钟)

基础过关

一、填空题

1.(2019连云港)质量相同的0℃冰比0℃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2019宜春模拟)如图甲所示是加油站的警示标志,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电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容易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属于图乙中________过程(填写字母).

第2题图

3.(2019南昌调研)科技改变生活,近日澳大利亚工业设计师设计了一款“魔法”水杯,能从空气中提取水供人们饮用,其基本原理是将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易错·2017江西样卷)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可以确定____(选填“甲”或“乙”)是火焰熄灭前的情景.这些“白气”实质上是一些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滴”).

第4题图

5.(2019北京)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题图

二、选择题

6.(易错)下列温度的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口腔温度约为39℃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

C.让人感觉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

D.南昌市夏季最高气温约为50℃

7.(全国视野创新题推荐·2019百色)如图所示是某地1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5℃读作“5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

8.(2018枣庄)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9.(全国视野创新题推荐·2019柳州)在同一室内,四个相同的冰块分别以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熔化最快的是(  )

10.(2019扬州)《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11.(全国视野创新题推荐·2019荆门)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12.(易错·2019自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三、简答题

13.(全国视野创新题推荐·2019福建)蒸粽子时将碗倒扣在盛有适量水的锅中当支架,把装有粽子的盘子放在上方,如图甲.蒸好后打开锅盖,看到锅盖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熄火一会儿,发现锅中的水被“吸入”碗内,如图乙.

(1)锅盖内表面为什么有许多小水珠?

(2)锅中的水为什么会被“吸入”碗内?

第13题图

 

14.如图所示,这是夏天某养生馆的宣传图片及广告词.小明看后笑道:

这是伪科学!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

第14题图

 

四、实验与探究题

15.(2019广东省卷)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第15题图

16.(2019绥化改编)【实验名称】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设计并进行实验】

图甲是小峰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第16题图

(1)实验前按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是________℃.

【实验分析】

(1)图丙是小峰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由丙图可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是________J/(kg·℃).

【交流反思】试管中的固体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液体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17.(2019包头改编)【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

【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如图甲所示,在烧瓶中加入200g水,加热并从90℃开始记录温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第17题图

记录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实验分析】

(1)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

(2)水沸腾时,瓶口不断冒出“白气”,该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

【交流反思】若不考虑水的质量损失,从开始记录温度到水刚沸腾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c水=4.2×103J/(kg·℃)]

【拓展】完成实验后,移走酒精灯,当水停止沸腾时,用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住烧瓶口,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如图乙所示,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8.(2018江西样卷)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时,壶嘴上方飘着的“白气”是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其中________(选填“a”或“b”)处的“白气”更多.

第18题图

19.(全国视野创新题推荐·2019无锡)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

第19题图

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20.(2019邵阳)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D.一样长

21.(2018沈阳)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21题图

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

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内能增加

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含有的热量少

22.(易错·2019苏州改编)(不定项)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烛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22题图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1讲 物态变化

1.熔化 保持不变 【解析】质量相同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熔化时吸收热量;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保持不变.

2.汽化 C

3.液化 放出

4.乙 小水滴

5.晶体 有固定的熔点 【解析】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到25min这一阶段,该物质不断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由此可知,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80℃,判断依据是因为它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6.C

7.C 【解析】5℃读作5摄氏度,A错误;组成云的物质是小水滴或小冰晶,B错误;雪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C正确;雨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过程放出热量,或是空气中的小冰晶下落过程中熔化形成的,此过程吸收热量,D错误.故选C.

8.B 【解析】给湿头发吹热风是通过升高液体温度和加快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A不符合题意;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B符合题意;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C不符合题意;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速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D 【解析】由于四个冰块相同,所以影响熔化快慢的因素为冰块四周的环境温度,外界环境的温度越高,物体熔化得越快.对比四个图可知,A、B、C容器中冰块周围的温度与室内温度相同,所以熔化速度一般没有太大差别;D图中冰块底面接触的是手心,人体温度一般比室内温度高,所以冰块底部的熔化速度较快.对比可知放在手心的冰块熔化得最快,故选D.

10.C 【解析】雪和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A、B错误;露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C正确、D错误.故选C.

11.D 【解析】物态变化过程中,“固态→液态→气态”为吸热过程,反之为放热过程,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再根据各物态变化的概念分析判断,D正确.故选D.

12.C 【解析】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A选项错误;甲物质的熔点无法判断,B选项错误;乙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

13.答:

(1)锅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锅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

(2)熄火后,碗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锅中的水被“吸入”碗内.

14.答:

夏天空气温度比较高,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的多,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鸡蛋就液化成水滴了.而在冬天环境的温度就很低,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鸡蛋与周围水蒸气温度相近,无法促使水蒸气快速的液化,鸡蛋上也不会有水滴.

15.热胀冷缩 乙 可以 【解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缩口,所以乙是体温计;体温计测量温度后,离开人体时,水银在缩口处断开,水银不能退回到玻璃泡里,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16.【设计并进行实验】

(1)自下而上 

(2)-2(零下2或负2)  【实验分析】

(1)增加 

(2)2.1×103

【交流反思】不会

【解析】【设计并进行实验】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固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应该先放好烧杯,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以下,所以此时的示数是-2℃;【实验分析】

(1)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2)从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0℃,因此该物质为冰,液态时为水,在0~2min时间内处于固态,温度从-3℃上升到0℃,温度升高了3℃,物质在固态时所吸收的热量Q固=c固m×3℃.在第6~10min内物质处于液态,温度从0℃升高到3℃,温度升高了3℃.则物质在液态时所吸收的热量Q液=c液m×3℃;由于物质的质量不变,升高相同的温度,物质在CD段的加热时间是AB段的2倍,即物质在液态时吸收的热量为固态时的2倍,所以有2Q固=Q液,即2c固m×3℃=c液m×3℃,则c固=

c液=

×4.2×103J/(kg·℃)=2.1×103J/(kg·℃);【交流反思】试管内的固体完全熔化后,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内外的水都可以达到沸点,但是试管内的水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相同,试管内的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内的水能达到沸点,但是不能沸腾.

17.【实验分析】

(1)保持不变 

(2)液化 【交流反思】

6.72×103 【拓展】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解析】【实验分析】

(1)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交流反思】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Δt=4.2×103J/(kg·℃)×0.2kg×(98℃-90℃)=6.72×103J;【拓展】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瓶内水会重新沸腾.

18.小水珠 a 【解析】“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a处温度较b处温度低,水蒸气更易放热液化,所以a处的“白气”更多.

19.A 【解析】将锤形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加热时,因开水的温度约为100℃,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熔化,实验中能看到有大量的碘蒸气产生,这说明碘能发生升华现象,A符合题意;若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锤形玻璃泡时,因酒精灯外焰的温度远高于碘的熔点,碘很快会熔化,液态的碘能汽化变成碘蒸气,因此实验中虽然看到有大量的碘蒸气产生,但这不能说明固态碘发生了升华,B不符合题意;将锤形玻璃泡放入冰水混合物或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时,碘升华得很慢,不易观察到碘升华的现象,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A 【解析】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酒精,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和分度值相同,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中的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A正确.故选A.

21.C 【解析】西瓜汁变成了冰棍,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热,内能减小,所以A、B错误;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放热,C正确;吃冰棍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棍在人体内熔化时吸收人体的热量,使人体的温度降低,所以会感觉到凉爽,D错误.故选C.

22.ACD 【解析】实验装置安装应该从下到上,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并且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物体中,A错误;图中两个试管同时浸在同一烧杯的水中,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等,B正确;图乙中A图线对应的物质第2~6min是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其它时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C错误;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非晶体,是烛蜡的熔化图线,D错误.故选A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