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方案报监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0031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管施工方案报监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顶管施工方案报监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顶管施工方案报监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顶管施工方案报监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顶管施工方案报监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管施工方案报监理.docx

《顶管施工方案报监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施工方案报监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管施工方案报监理.docx

顶管施工方案报监理

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焦作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编号:

JDKJ01-00-BJSZ1-T-A04-531-002

致: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焦作电厂异地扩建工程项目监理机构

现报上厂外再生水供水管道过路顶管工程施工方案,请审查。

附件: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建设单位审批意见:

 

建设单位(章):

项目代表:

日期:

填报说明:

本表一式份,由承包单位填报,建设单位、项目监理机构、承包单位各一份。

特殊施工技术方案由承包单位总工程师批准,并附验算结果。

编号:

JDKJ01-00-BJSZ1-T-A04-531-002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焦作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

工程规模:

2×660MW

项目名称:

厂外再生水供水管道

编制单位: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焦作电厂厂外再生水供水管道项目部

出版日期

年月日

版次

审批版

编号:

JDKJ01-00-BJSZ1-T-A04-531-002

 

批准

年月日

会签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审核

年月日

编制

年月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2、顶管工艺简介

3、顶管施工方案

4、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5、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6、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7、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8、施工设备

 

顶管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对于焦作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厂外中水补充水输水管道工程中,关于省道修武段东高速路口冢沁路147km+960m(S308)处和修武污水厂门口前冢沁路151km+900m(S308)处、老斗武路47km+180m处(S233)、修武高速口云台大道47km+140m处4条省道及7条县道和多条乡村路,管道过公路安装所采取的人工掘进顶管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及施工规范。

本段顶管为焦作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厂外中水补充水输水管道工程管线套管,管线穿越修武东高速路口冢沁公路交回处和路边水渠。

路面距管顶覆-3m、渠底管上顶覆1.0土0.5m左右,管材选用钢筋混凝土Ⅲ级管,接口为钢圈连接,玻璃钢管道DN600、DN500、DN400的套管全部采用管径φ1200mm、DN250的玻璃钢管道采用φ800mm二种规格,管长度为2000mm。

本段地质情况,属土质亚粘土,为保证工作坑的稳定性,坑壁支护采用钢管框架支护。

2、顶管工艺简介

2.1、顶管施工工艺流程_0>_od1/_` 

测量控制工作井施工基坑排水顶管设备安装人工掘进始顶管道顶进顶至终点处回填设备拆除。

3、过公路顶管施工方案:

3.1、主要工程措施及控制要点

3.1.1工作坑及顶进中的测量

3.1.1.1施工前须将管线的中线点及水准点引至工作坑附近,并作上标记。

工作坑施工完成后,将地面管道中心桩用经纬仪(标称精度不低于6″)引入工作坑两侧坑壁上或支撑上,作为顶管中心的测量基线。

3.1.1.2将地面的临时水准点用水准仪(精度指标不低于3mm)引入工作坑的底部,每一个工作坑须设置三个水准点,选择不易碰撞及不遮挡测量的地方设置。

3.1.1.3工作坑的中心桩与水准点设置必须牢固可靠,要经常校对并保证准确。

3.1.1.4对中心桩设置可靠的延长桩,延长桩设置时采用2″经纬仪用正倒镜实施,结果采用归化法确定。

管道中心桩位置,要考虑到后背或基础变形影响。

3.1.1.5检查、校对各种测量仪器及工具均经权威坚定部门检测,切在检测期内使用,凡不符和精度标准且过了检测期的绝对不许使用。

3.1.1.6每镐顶近300mm,每顶进一镐用经纬仪测设管中心线位置、水准仪测量流水面高程一次。

下完一根管后用经纬仪及水准仪核测一次中心及管高程。

每天做好现况地面沉降施测,早晚一次做好测量记录。

3.1.1.7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中心位置和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错口的高差。

3.2工作坑、接收坑施工

3.2.1.开挖原则和施工工艺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由于受地下工程不可知的因素影响较多,因此深基坑开挖工程是一项安全隐患较大的工程,即从已知条件设计出安全、可靠的基坑施工方案,在施工中也要采取信息法施工。

由于本工程土质较差,且基坑开挖施工要与基坑排水、基坑支护密切配合,所以基坑开挖要采用安全可靠的措施,严密组织,科学施工。

尤其是要坚持“慎开挖、快支护、勤监测、早处理”的原则,方能确保基坑边坡稳定和基坑工程的安全。

基坑开挖必须与基坑支护和降水的方案实施保持一致,充分考虑土方开挖的前提条件是挖方区域处于无水状态,考虑到基坑支护做到万无一失是开挖顺利进行的保障,考虑到基坑降水是整个开挖乃至基础施工全过程的核心。

基坑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清挖相配合,开挖顺序按先四周排水沟、后中间挖方区域、先南后北逐层开挖的原则。

基坑开挖机械不得碰撞支护结构、降水系统和监测系统,严禁碰撞、挤压、拖动工程桩。

基坑开挖应遵循分层、分段、按先后顺序开挖的原则。

按此顺序分四层开挖到基坑底;

3.2.1.1现场首先要确保场地外道路进出口的畅通,本基坑的出土口大部分在基坑东侧,尽量减少坑内运土路程,减少对工程的影响,据现状,在土方开挖施工前必须做好基坑的临时道路,不影响运输车辆转运土方。

3.2.1.2由于受场地限制,所有土方均外运;基坑出土道路有临时道路外运。

3.2.1.3土方开挖分段进行(基坑分为4个施工段)挖土的平面分段示意图见后附。

3.2.1.4土分层:

主要分三层。

第一层2.3米厚开挖至管底板基础底面,(下部留300mm人工挖掘),第二层3.2米厚开挖至放空井管道板基础底面(下部留300mm人工挖掘),第三层挖土厚度为纯人工修整,将所需长度、宽度、深度不一的各承台、排水沟等部位的土方挖掘干净并吊运出基坑。

由于第三层施工段为浅基础基坑挖土结合挂网喷浆施工分层开挖到底,任何部位基底的30cm土方均为人工开挖。

3.2.1.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采用汽车泵浇筑,局部采用塔吊吊运。

3.2.2.土方开挖准备

土方开挖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沙袋、木桩、竹片板等排险材料,以备基坑开挖时出现紧急情况之需。

由于本工程开挖时,空余面积较少。

且本工程地下室施工正值冻雨季,在基坑四周统设300*300截水沟一条,位置设在围护桩外侧并在各转角处和相距约30m处设1米见方且深1米的集水井,以拦截场外雨水,并及时用潜水泵把水井内的水排掉,经沉淀并流入水渠沟内。

排水沟及集水井做法为素土夯实、200厚碎石垫层、100厚C15垫层、240厚砖砌明沟,内侧1:

3水泥砂浆粉刷;另在排水沟外侧部分采用80厚碎石满铺,其上铺50厚C20细石砼,作为接雨水流入排水沟内。

基坑内采用明沟与集水井相结合进行降水,其方法为:

在基坑内沿围护内侧统设300*300的排水沟一圈,做法为C15垫层、120厚砖砌明沟;并在每间隔30M左右设置内径1M、深度为1M的集水井1只,做法同排水沟,并内设泥浆泵。

施工时四周排水沟形成一圈,环绕基础的排水沟,并与集水井连通,由排水沟、集水井,泥浆泵组成一个简易的降水系统。

基坑开挖后,在基坑土层面上挖断面为200*200的若干条水沟连接四周排水沟,沟内石子充填,当地下水流到土层面时,先流入由石子充填的沟内,再流向排水沟流入集水井,依靠泥浆泵间断抽水,使基坑内的地下水降低到基坑设计标高以下,从而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

排水沟的坡度按0.1-0.2%设置,基坑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需及时浇筑垫层,利用抬高的垫层与基底的高差形成一个垫层和。

300*300的排水沟,并与集水井相通,用泥浆泵将集水井内的水及时抽排,使整个基坑保持干燥满足该基坑的施工要求。

基坑开挖时将地面附加荷载减到最小,严禁在坑边堆载或通行重载车。

开挖下层土时,保护上层支护的边坡,不得碰撞排水结构和支护结构。

土方开挖以后及时施工支护结构,尽量减少土体变形,保证基坑安全。

基坑内区间台阶先放坡机械开挖,再人工修坡到位。

同一层土方开挖施工应分层分段跳挖施工,出现紧急情况时便于回填反压。

每次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3米。

及时检查现场的排水系统,做好基坑周围地表水及基坑内积水的排汇和疏导,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或被雨水浸泡。

3.2.3.土方开挖施方法

基坑的土方施工包括定位放线、土方挖运、验槽与地基的局部处理等。

放线是根据定位确定的轴线位置划出基坑开挖边线。

基坑上口尺寸的确定应满足支护方案设计的要求。

在第一层土方开挖以后,挖第二层土方以前,仍要进行第二次放线,以此类推,需要放线4—5次。

先进行场内标高测设,用挖机进行场地平整,并填筑运土车辆的道路,道路为6米宽400厚建筑垃圾压实后上铺100厚碎石再压实。

根据现状,在土方工程施工前必须做好基坑两侧的临时道路。

本基坑的出土口大部分在基坑一侧,尽量减少坑内运土,减少对工程的影响。

汽车坡道坡度1:

10,其上填至少400mm厚的建筑垃圾,100mm厚碎石,以利汽车通行。

本工程地下室开挖施工顺序由西至东,先四周后中间的挖掘顺序。

具体挖掘顺序见附图。

基坑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清挖相配合,开挖顺序按先四周并设置排水沟、后中间挖方区域、运土汽车位于未挖中间部分,后退挖掘,挖土深度约在2.2M范围内。

第一次开挖即在围护桩外侧2米左右及表面自然土以下深约2.5M范围内分层分段放坡开挖,建施工便道。

第二次基坑土方开挖,深度为2.0M左右。

第三次开挖由大型挖掘机挖至坑底以上0.3米处,人工配合进行,其中下翻承台及地梁小挖机开挖,要求紧密配合及时把土喂给大挖机运走,局部塔吊装运。

第四次开挖时挖机须垫路基础,装卸车辆改为小型车辆。

基坑开挖机械不得碰撞支护结构、降水系统和监测系统,严禁碰撞、挤压、拖动工程桩。

3.2.4、基坑降水排水

3.2.4.1施工部署

根据地基勘探资料提供的基坑方案,由于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1.0~1.5m,浅于基坑开挖深度4.0~5.0m,应采用管井降水法降水。

由于地处位于公路、铁路、农田、村庄,考虑降水对周围构筑物的影响,决定多布点浅设置:

在止水帷幕内共设4个降水井,井深为10m,一般不贯穿硬质红粘土层,防止因降底深处的地下水而影响周围构筑物。

3.2.4.2施工工艺

(一)井点施工工艺程序:

井点定位测量→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井底砂石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砾过滤层→洗井→设水泵、安装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封井。

(二)管井布置:

根据围护桩的实际情况,在拟建顶管工程的左、右各布置2个降水井,在中部设2个观测井,避开构筑物柱及剪墙体部分,共4个井,为保护现有马路和放空井、排气井、阀门井,井点布置详见平面布置图。

(三)系统设备

1、水泵

每一个井用一台QW40-25型潜水电泵,在井口安装75mm阀门,以便调节流量的大小,并配备4台备用泵。

2、沉淀池

水抽出的水经过沉淀池先过滤,再用水管与附近的水道接通。

(四)井点埋设与使用

成孔可根据土质情况,采用CJZ-22型冲击钻,功率37KW,成孔直径为700mm,孔口置护筒,以防井口坍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孔径应较井管直径每侧大150~250mm;钻孔深度10m、适当加深500~1000mm,成孔后立即安装井管(井管用内径320mm无砂砼管,井管接头周围缠尼龙纱滤网,),以防坍孔。

井管沉放前先清孔,井管下放时,将预先制作好的井管分段下设,分段绑扎牢固,井管接头采用4根400mm长竹片固定,接头上下各200mm,用8号铅丝绑扎牢固,直下到井底。

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管顶部比自然地面高500mm左右。

井管下入后,及时在井管壁与孔壁之间填充砂砾滤料。

粒径应大于滤网的孔径,一般为3~8mm的细砾石。

砂滤料按级配要求,将设计砂砾规格上、下限以外的颗粒筛除,合格率要大于90%,杂质含量不大于3%;不得用装载机直接填料,应用铁锹下料,以防分层不均匀和冲击井管。

填滤料要一次完成,从底填卸到口下lm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封口。

管周围填砂滤料后,安设水泵前应按规定要求先洗井,洗井分几次进行,直到洗净为止,冲除沉渣。

洗井应在下完井管,填好滤料,封口后8小时内进行,一气呵成,以免时间过长,护壁泥皮逐渐老化,难以破坏,影响渗水效果。

潜水泵在安装前,应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检验电动机的放置方向,各部位的螺栓是否拧紧,润滑油是否加足,电缆接头的封口有无松动,电缆线有无破坏折断等情况,然后在地面上转3~5秒,如无问题,始可放入井内。

深井内安装潜水电泵,可用绳索吊入滤水层部位,上部与井管口固定。

潜水泵电机、电缆及接头应有可靠的绝缘,每台泵应配制一个控制开关,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转入正常工作。

(五)使用注意事顶

1、井点使用时,基坑周围井点应对称并同时进行抽水,使水位控制在基坑下1m。

2、靠近建筑物的深井应使建筑物下的水位与附近水位之差保持不大于1m,以免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出现裂缝,为此要加强水位观测。

3、井点供电系统应设置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备用发电机,以防止突然停电,造成水淹基坑。

4、潜水泵安装在距井底2.5m左右,在运行时应经常观测水位变化情况,检验电缆线是否和井壁相碰,以防磨损后水沿电缆渗入电动机内,同时还需定期检查密封的可靠性,以保证正常运转。

3.2.4.3降水专职值班人员每天做好沉降观测记录,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深度以前,每天观测二次水位,当水位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要求每天观测一次水位。

3.3顶管方法

顶管采用人工无缝顶管挤压式施工方法

3.4护铁及顶铁

由于顶进长度较大,护口铁根据顶进情况选择U型或圆形护铁,以确保管体安全,保护管子端面,使端面受力均匀。

顶铁选用矩形端面顶铁,结构为槽钢和工字钢焊接成的型钢。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U型,钢制顶柱,顶柱均被可靠固定在U型顶铁支架上,有效防止崩铁。

在顶进过程中,顶铁与镐的行程长度配合传递顶力,在顶镐与管子之间陆续安放。

3.5、基坑基础及导轨

基坑基础采用150mm×150mm×3000mm枕木,间距600mm,坡度与设计管道坡度一致。

基坑导轨起导向作用,钢轨宜采用QU80的导轨,其高度为130mm,上顶宽度80mm。

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e值的高度变化进行调整。

3.6后背墙

后背墙为型钢、钢筋砼后背,钢筋砼厚0.5米,型钢厚度为40cm,宽度为4米,高度为2.4米地下埋深0.7米,前立两根40cm×40cm×200cm立铁。

所以,此后背墙均满足使用要求。

3.7平台及起重架

出土及下管采用卷扬机,设5t卷扬机1台,2t卷扬机1台。

安装平台作业时按照安全交底的要求选用材料。

工作平台主梁采用40号工字钢,次梁采用30号工字钢,平台口尺寸为3.5m×2.0m,其余位置满铺方木及大板,主梁两端与工作井侧墙接地长度不少于2m。

平台设不低于1米的防护栏,作业人员出入口设不低于1.2米的护身栏。

起重采用4根φ159mm钢管组成,钢管壁厚12mm,长度7米,顶部穿杠采用70mm圆钢连接,圆钢两端,连接必须锁紧。

支架做四道横拉杆。

起重架底部焊接在平台横向放置的30号槽钢上,起重架底部支脚加肋焊接。

3.8顶管平台下管

管材在顶坑的一侧排放在两根平行立放的30#工字钢上,底部横铺150×150mm方木,间距500mm,方木用土填平实。

下管时,工作平台上也平行立方两根30#工字钢,高度、宽度与排放管的工字钢相同并与其用钢夹板、螺栓相连一起,这样就可以人工向前滚动管材直至下管口,与起重架的大钩垂直起吊。

起吊后将工字钢拆开向两边移动,让出下管口,就可以下管了。

平台上的工字钢必须与主梁工字钢搭接,严禁悬空或探头,两侧要用钢管或方木卡固,并在上面焊钢挡板。

3.9、管道顶进施工

3.9.1、检查起重设备:

起重设备经常检查、试吊,确认安全、可靠方可下管。

下管时工作坑内严禁站人。

当距导轨小于50厘米时,操作人员方可进前操作。

b.下管就位:

第一节管子下到导轨上,测量管子中心及前端与后端的管底高程,确认安装合格后方可顶进施工。

第一节管有工具管的作用,顶进方向与高程的准确,是保证整段顶管质量的关键。

3.9.2、管前挖土与顶进:

管前挖土是控制管节顶进方向和高程、减少偏差的重要作业,是保证顶管质量及管上构筑物安全的关键。

因此,管前挖土与顶进须严格按照以下规程操作:

a.管前挖土的长度:

在一般顶管地段,土质良好,可超过管端30~50厘米,并随挖随顶。

b.顶进施工:

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施工速度顶进。

顶进中发现油路压力突然增高,应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回镐时,油路压力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

挖出的土要及时外运,及时顶进,使顶力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3.9.3、测量与校正

a.在顶第一节管时,以及在校正偏差过程中,测量间隔不能超过30厘米,保证管道入土的位置正确;管道进入土层后的正常顶进,测量间

隔不能超过100厘米。

b.高程测量:

用水准仪及小塔尺,根据工作坑内设置的水准点标高,测头一节管前端与后端管内底高程,以掌握头一节管子的走向趋势,测量后与工作坑内另一水准点闭合。

c.全段顶完后,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中心位置和高程,有错口时,测出错口高差,做好记录。

d.顶管误差校正是逐步进行的,形成误差后不可立即将已顶好的管子校正到位,应缓缓进行,使管子逐渐复位,不能猛纠硬调,以防产生相反的结果。

3.10、顶管排水

顶管施工,原则上从下游顶向上游,利用顶进管道的坡度,将水排至顶管工作井中,工作井中四个角设置集水坑,四个接收坑用明沟联通、用泥浆泵及时排水,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出水量安排合适的水泵24h不停地抽水,工作坑不得见水。

4、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4.1、技术措施

(1)防止路面沉降、塌陷

①做好顶管施工前的施工准备工作,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技术交底,从思想上首先确立质量和安全意识;

②选用优质的管材,对到场材料做好现场检查验收工作,对不合格产品坚决予以退回;

③做好材料供应,开始起顶前做好材料计划,并在现场备好足够的余量,在顶管工作开始前,保证所有管材到场;

④顶管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

⑤在顶管的施工过程中,确实做好润滑减磨,根据地面变化和地下水位情况等因素及时调整压力和润滑量,每天的出土量应做好记录,作为分析地层损失的依据,记录由专人负责,并每日定时检查;

⑥顶管施工过程中,同时应保证公路的运行安全,由专人负责检测道路的行车情况和路面是否发生沉降等情况。

⑦在顶管通过路面设置间距为2M的观测点,根据顶进位置每小时进行测量,发现沉降超过3CM应立即停止作业,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才可继续施工。

⑧管材顶进过程中,做到勤测勤调,轴线和高程控制在5CM之内,以保证顶管的顺利推进。

(2)防止底下管线破损

①在顶管施工前由我单位牵头,与各相关部门联系,确认顶管施工范围内是否有管线通过;

②在确认后,及时调整顶管施工路线和高程,以避开管线相交;

③如在顶进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各相关部门联系。

(3)防止交通事故

①在本项顶管的施工中,除公路外其余均为农田和厂区,所以防止交通事故主要为防止由于顶管作业封道而导致正绕线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②在顶管作业前,由专人与公路路政联系,并落实交通标识标牌;

③为避免路面荷重,如在顶管穿越路面发生交通事故或车辆发生故障,及时拖走事故或故障车辆。

4.2、安全防护重点

顶管穿越主要安全防范重点为:

施工过程中的路面沉降、塌陷事故、地下管线破损、触电事故、高处坠落、起重伤害、交通事故等

1.1.1、在施工现场应有各种机械设备与各类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1.1.2、施工现场的危险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安全标语、安全护栏、警示红灯等安全设施。

1.1.3、对进入现场的各类施工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包括各类特种车辆驾驶员,特种作业人员,外用民工。

1.1.4、对进入现场的各类施工人员,在开工前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履行签字手续。

4.3、应急资源分析

(1)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

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项目部成员。

(2)应急设备、物资准备:

现场灭火器、医疗设备、救护车辆充足,药品齐全,各施工小分队配有对讲机。

(3)上级救援机构:

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地方可用的主要应急资源是救护车。

4.4、应急准备

 4.4.1、机构与职责

  一旦发生施工质量安全事故,公司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成立现场抢险领导小组。

4.4.1.1机构:

项目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及其人员组成:

组长、副组长、成员由安全员、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组成。

4.4.1.2职责:

研究、审批抢险方案;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保持与上级领导机关的通讯联系,及时发布现场信息。

 组长(即项目经理)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

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1)通讯联络组职责:

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2)技术支持组职责

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3)保卫组职责

1)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

2)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3)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4)抢险抢修组职责

 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5)医疗救治组

 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6)后勤保障组职责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