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教案2青岛版六三制.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教案2青岛版六三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教案2青岛版六三制.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教案2青岛版六三制
谁的眼睛亮
------观察物体
单元备课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教材分析:
空间观念表现在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课件、准备一个小玩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由老师发出方位口令,同学们用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师:
指正面呀指正面,
指侧面呀指侧面,
指上面呀指上面,
指下面呀指下面。
师:
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正面、侧面、上面和下面。
同学们找得真好。
今天老师
要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师:
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玩具,现在,请同学们放在桌子上学生拿出玩具。
师:
请同学们组成4人小组,先选出1个玩具,从自己的角度观察这个玩具。
学生自由活动,在自己的座位上从玩具的正面、侧面观察玩具。
师: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要让学生们觉察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师:
好,现在老师请每一位同学再观察自己桌上的小玩具,每一位同学分别试着从正面和侧面的角度观察这个玩具。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大屏幕,看看图上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谁来说一说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呢?
师:
同桌之间再讨论一下,挂图下面的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巡视。
生汇报交流
生1:
我看到了正面,它有两只眼睛。
和小红看到的一样.
生2:
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
和小丽看到的一样
生3:
我看到了背面,只能看到屁股和尾巴。
和小刚看到的一样
三、巩固发展
自主练习1: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在电脑的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侧面背面
第二课时观察物体(练习课)
教学内容:
书62—6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2题:
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首先让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后让学生们说一说。
第3题:
下面三张照片,哪张是小狗在后面拍的?
哪张是在小狗的侧面拍的?
第4题:
谁看到的?
连一连。
第5题:
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
连一连。
请同学们在图的旁边将三个小朋友分别与他们所看到的三个面连线。
学生做,教师巡视。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的过程。
第6题:
请写出右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完成我学会了吗?
拓展延伸
师:
同学们就把你们的收获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的一个物体,并和他们说一说从不同方向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练习课)
第三课时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复习观察物体,知道观察物体的时候一般可以分别从物体的前面、侧面、后面进行观察,并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2、辨认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复习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注意规范解答。
教学过程
一、体观察物的复习
二、1、 回顾观察物体知识
三、
(1)、出示玩具汽车:
这是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四、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样子。
五、
(2)、出示3张汽车图片(前面、后面、侧面)
六、请你想一想,这3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
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
七、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八、2、 说一说
九、
(1)、请小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所在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
一十、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
一十一、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全班交流、订正。
一十二、[设计意图]:
借助小汽车和图片全面回顾所学的观察物体的知识。
通过小组交流、互评,培养学生讲解的技能和倾听的习惯。
二做相关练习
出示一个小正方体
提问:
一个正方体有几个面?
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一般是从它的前面、侧面和后面进行的。
用4个小正方体摆一摆,摆好后,分别说说从三个面观察能看到什么样子,自己画一画。
三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复习
第六单元田园小卫士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主备人(武文红)使用人()
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完成阶段,是今后学习因数是两三位数乘法及大数目加减计算的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菜园卫士、灭鼠能手、树林医生等信息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材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内容融入富有童趣的素材中,突出了本套教材由“故事串”引出“情境串”的特点,而且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另外,选取的素材具有科学性,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本单元的计算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探索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估算、笔算等都可以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拓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在解决问题时都采取不同的策略和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会计算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第一课时
信息窗1菜园卫士(新授)
教学内容:
书65—6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
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工作场面?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当出现竖式计算时,要板书竖式:
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说一说算理及算法。
2、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3、小结:
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计算加法时要的问题。
4、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你自己能解决吗?
自己试一试。
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
说到竖式时要板书:
˙˙
435
—276
159
说算法:
个位减起,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15减6等于9,十位2减7不够减,从百位退1,12减7等于5,百位3减2等于1,所以,435减276等于159。
5、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做。
全班交流自己的竖式算法。
6、小结:
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列竖式计算:
192+58=432—153=
646+354=542—169=
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竖式计算的算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菜园卫士
第二课时
信息窗1菜园卫士(练习)
教学内容:
书67—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一、回顾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我们来复习一下。
出示:
592+109=615—457=
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
而后指名起来说算法。
二、自主练习:
1、第3题:
计算并验算。
2、第4题:
(1)说题意,你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
(2)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3、第5题。
(1)先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解决。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
4、第6题:
找规律,填一填。
5、第7题:
数学游戏。
6、第8题:
谁摘的松果?
连一连
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题:
要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入口到珍禽馆”共有几条路?
分别是哪几条?
8、第10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第三课时
信息窗2灭鼠能手(新授)
教学内容:
书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发现并概括出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能将整百数在计数器上用每个数位上都有数字的形式表示出来。
2、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难点:
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信息窗2中的情境图。
今天啊,我们利用晚上的时间,一起到田野里去看一看,再认识一些新朋友。
2、请大家仔细观察,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2)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3)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1)怎么列式:
205—116=为什么这样列式?
(2)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
并作好记录。
(3)交流算法:
方法一:
估算
把205看作200,把116看作100,205—116约等于100。
方法二:
用计数器拨珠计算
让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
先拨出205,接下来从个位减6,个位上只有5不够减,应从十位退1当十,但这会儿十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讨论:
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
明确因为加减法是相邻数位之间发生进退关系,所以个位不够只能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再向百位借,从百位上借来的只能先回到十位,这时再从十位上借1回到个位。
方法三:
列竖式笔算
提醒学生:
注意验算,要细心。
2、比较这几种算法进行优化。
3、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
交流算法:
方法一:
估算
116接近100,所以300减116约等于200。
方法二:
用计数器算
让学生动手边拨边算,重点是个位上没有珠子怎么办?
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又该怎么办?
方法三:
笔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1题。
笔算。
比一比,看谁最细心,能够全部计算正确。
2、第2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第3题:
竖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灭鼠能手
第四课时
信息窗2灭鼠能手(练习)
教学内容:
书70—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发现并概括出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能将整百数在计数器上用每个数位上都有数字的形式表示出来。
2、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难点:
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你还记得怎样做吗?
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
426—258=300—149=
810—568=802—637=
学生计算完成后,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二、自主练习
第4题:
看懂表格后,完成。
第5题:
学生先看图,读图中信息。
第6题:
火眼金睛辨对错。
让学生先判断对错,再找出错在哪里。
最后改正。
第7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由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第8题。
教学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9题。
踩气球
做这题时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订正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是用什么方法?
第11题。
本题是一道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只要学生选择的光盘架能放得下210张光盘,并能作出合理解释,就给予肯定。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
信息窗3树林医生(新授)
教学内容:
书73—7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森林中谁是大树的医生吗?
2、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想:
在这个问题里,是谁和谁在比多少?
喜鹊和黄鹂究竟谁捉的虫子多?
谁捉的虫子少?
多的比少的多了多少?
这三个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2、操作:
先把一张纸条贴在黑板上,说明这是黄鹂的只数146只,再问:
喜鹊的纸条要比着黄鹂的怎么样?
说明还要长,因为多38只虫子。
146只
黄鹂:
多38只
喜鹊:
┞——————有?
只 ——————————┫
3、在纸条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式:
146+38=184(只)
汇报算法。
小结:
多的=少的+相差的。
4、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引导学生用纸条摆一摆。
146只
黄鹂:
少12只
啄木鸟
┟—————有?
只——————┨
问:
在这里为什么要少一块呢?
从而发现:
求啄木鸟的只数就是从146里面去掉12,:
列式:
146—12=134(只)
小结:
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1题:
做这道题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纸条图摆一摆,弄清题目数量关系,并在全班交流,然后正确解答。
2、第2题。
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问并解答,若有困难,就建议学生使用纸条图来帮助。
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树林医生
第六课时
信息窗3树林医生(练习)
教学内容:
书7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学习的数量关系:
“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二、自主练习
1、第3题。
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
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的怎样想的。
2、第4题。
游戏:
先看懂图意,明白小芳说的话(我卡片上的数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
)
3、第5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的资料,从中获得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解决。
同时借助该题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3、第6题。
让学生先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
信息窗4(新授)
教学内容:
书7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2、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彩色纸条。
学具准备:
彩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同桌之间,找一找,说一说。
说说一共指的是谁和谁一共。
求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数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数。
3、解决问题
可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
学生列式。
三、巩固练习
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学生独立找解题所需要信息,并试着解答。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
信息窗4(练习)
教学内容:
书7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彩色纸条。
学具准备:
彩色纸条。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1题:
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
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的怎样想的。
第2题:
解决问题
1号车厢上层坐了75人,下层比上层多坐11人。
1号车厢共有乘客多少人?
第3题:
解决问题
第一期孵出378只小鸡,第二期比第一期少孵出28只小鸡。
两期一共孵出多少只小鸡?
第4题:
计算
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解答。
第6题:
分析:
要求儿童的身体有多少块骨头,必须先求出婴儿身上有多少块骨头。
第九课时
回顾整理
教学内容:
回顾整理,书78—80页内容。
教材分析:
这是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和
(二)两个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分为“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两部分。
“回顾整理”是以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的形式呈现的。
主题图的背景是一架正在播放录像的摄像机,学生的交流活动出现在三幅画面中。
第一幅画面是对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和不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回顾;第二幅画面是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回顾;第三幅画面是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回顾。
教学时可以按三幅图的顺序分三部分进行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生两位数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掌握估算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已学过的三位数的不连续、连续进位加法和不连续、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计算的正确率。
难点: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巩固练习。
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知识。
二、自主练习,解决问题。
1、第1题。
计算并验算。
1、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3、第3题、4题。
第4题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提出问题。
如果学生提出:
“500元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问题的策略。
该题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减法计算,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只要能分步解决就可以了。
如果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得出500元买三样东西够了,教师也应给予肯定。
4、第5题。
练习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在每个学生分别利用卡片组数的基础上,其中一个学生先说出自己组的数,其他学生分别告诉大家自己组的数比第一个同学组的数大多少或少多少,然后大家互相来猜每个人组的数是多少。
通过该数学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
5、第6题。
做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