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5473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docx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docx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

第4单元

备课人:

教材简析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

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

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组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可以说,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喜爱故事,这组课文和插图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事物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相信能从故事中的人和事懂得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但学生缺乏归纳、概括的能力,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和写字的技巧,所以教师只要抓住字的特点,帮助学生寻找规律,学生就能很轻松地完成识字和写字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53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表演课文.

3.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4.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5.能从成语、寓言和故事中体会到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1、识字写字,积累词句。

2、理解文章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联系故事的人和事,引导学生了解:

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教学理念

1、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

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课时划分

16课时

 

识字四

教材简析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它言简意赅,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单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让学生从小了解,积累一些成语,对他们今后的说话、作文,将大有神意。

学情分析

成语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管是在认识还是在理解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但本课的成语故事和学生的生活很接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平时的生活,肯定也不难于理解和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难点

成语意思

教学准备

成语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熟读成语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活动板块

师生互动内容

一、情景导入

1、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成语王国走一趟。

你和哪些成语见过面?

出示成语课件

2.我们再去认识一些新的成语好吗?

自由朗读识字。

二、正确朗读

1.第一次朗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同桌互相读,相互正音。

3.展示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及时纠正错误的读法。

三、老师讲故事,读词识字

1.老师讲故事,学习第一组成语并识字。

 ——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

让学生找出与故事内容相符的成语。

 ——课件出示成语,自由认读。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出示“寸、益、彰”,请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记忆。

 ——谁能读好这四个成语?

(有感情朗读)

 ——读了这四个成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二、三节。

 ——出示二、三节的成语。

 ——学生自学,熟读词语,了解故事。

       提供成语故事

 ——小组交流讨论。

   相互听读成语,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成语?

 ——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所得。

讲故事 带着大家读成语 读读新认识的生字说说记忆的好办法。

四、整体朗读感悟

1、分组轮流读所学的成语。

2、小组之间挑战读成语。

3、说说你最喜欢的成语,为什么?

 4、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什么成语?

五、拓展活动

准备一些成语故事,给学生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词语,写生字

教学目标

1、体会成语的韵律感。

2、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活动板块

师生互动内容

一、熟读成语

1、齐读课文

 2、表演,猜成语。

 3、学生对“对子”,一生说前面半个另一个学生说后半个。

 4、成语连线。

二、巩固识字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

 2、把成语补充完整。

尺有所___,寸有所___         取___补___   相得_______

管中______   坐井_____     一叶___目,不见______

____苗助长    ____劳无功     瓜熟____落    水到____成

 3、认读生字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

 2.谁能发现这些字的有什么特点?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寸:

独体字,注意横要写长些。

落:

上下结构,下面又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不要写成三点水旁。

所:

左右结构,注意平撇和竖撇

补、拔、取:

左右结构,补不要写成示字旁,拔右边不要写成发,取“耳”字的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助、功:

左右结构,力字旁,左半部分最后一笔要写成提。

 3、教师范写学生要求的“字”

 4、学生练写,及时纠正。

四、拓展

收集成语,进行一次成语接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3、坐井观天

教材简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有趣生动的对话,给孩子讲述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的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性的。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做整体。

“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而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等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

这异于“坐井观天”呀。

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

会写“信、沿”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读写生字。

难点

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活动板块

师生互动内容

一、导入

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完成贴图任务。

  一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过着清闲的日子。

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使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谁能把青蛙、小鸟贴到黑板上?

你为什么这样贴呢?

(认识井沿、井口、井壁、井底)

二、释题

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知道“观”是什么意思?

“坐井观天”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

2、指导学生自读故事,注意把生字读准,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3、指名说说自已读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4、让学生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

5、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6、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的认识。

 四、指导写字

先让同学们“看”:

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再让同学们“说”:

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

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

再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最后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2、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

活动板块

师生互动内容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后继续学习。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

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

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

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

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

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

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分角色朗读。

三、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寓言,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故事。

文章开篇着力描写了葫芦长势之好和种葫芦人高兴、喜爱的心情。

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但他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第三自然段讲一个邻居劝他治叶子上的蚜虫,他不听,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跟葫芦没有关系,不妨碍葫芦的生长。

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种葫芦人的无知、自以为是使他自己的期盼落空。

这个故事成为了警示人们的极好教材:

不能孤立的看问题,有错就要该正,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技巧。

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背诵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透过课文的内容去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掌握了一定的认字技巧和写字技能。

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朗读和发散性思维。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

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活动板块

师生互动内容

一、揭示课题: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

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

指名说。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

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

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

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蛙)-(娃)-(洼)  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3)学生练写,互相评价。

重点讲解:

“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感悟道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活动板块

师生互动内容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生字。

二、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

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

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

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

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

(学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

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

(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

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

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

其它同学评。

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

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

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

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图:

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他认为:

———(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他想的是:

———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

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三、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

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四、作业

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如:

瓜熟蒂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材简析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学情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

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等8个生字。

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

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秃、忍、呗、虽、乘、思”八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活动板块

师生互动内容

一、激趣导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

(出示课件)说说看,这两棵小树,你最喜欢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童话小故事,板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把生字的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准确。

2、对照小树叶中的拼音把圈出的生字再读两遍,之后同桌同学在生字条里相互指认生字。

3、出示课件检测生字认记情况。

(1)带拼音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提醒读好“枣”“虽”“思”“乘”“忍”。

“思”在“意思”中读轻声。

(2)去掉拼音齐读。

4、开火车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三、写好上下结构的字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

2、范写指导。

“怎”“思”二字的“心字底”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卧钩一定要“卧倒”。

“穿”上宽下窄。

“弯”下面比上面略长。

3、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活动板块

师生互动内容

一、巩固生字词

1、出示本节课的生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2、出示生字,练习组词。

二、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用心默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生自由汇报,师相机引导。

(1)外形方面:

①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一样吗?

你能用哪些词说说它们的样子?

(相机板书)②春天的小柳树长得真美,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③师配音美美地范读,并同时用课件演示小柳树的生长过程。

  ④学生评议后再读。

(2)语言方面①小柳树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那么看着旁边一点儿也不好看的小枣树,它是怎么说的呢?

②指导感情朗读小柳树的话。

③读了小柳树的话,你认为它怎么样?

④小枣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没一点用处,就什么也比不上小柳树呢?

指导读有关句子。

⑤小柳树会结果实吗?

这下小枣树该好好嘲笑一下它了吧?

到底有没有?

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读了就明白了。

⑥同桌表演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后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⑦评议对话的语气,挑战表演。

 ⑧读了小枣树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吗?

小柳树呢?

3、生质疑还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4、小组交流讨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更可爱。

5、全班交流汇报。

三、描红,写字

1、学生认读。

2、在书上书写。

3、同桌互评。

四、拓展延伸,总结

1、其实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贵的是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身边的同学,找找他们的优点吧。

2、谈谈今天的收获。

3、齐读“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6、风娃娃

教材简析

《风娃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它以小朋友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的。

通过风娃娃既乖又“傻”的可爱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们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使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学情分析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

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

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教学目标

1、认识“抽、续”等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

”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活动板块

师生互动内容

一、激趣导入,唤起体验

1、猜谜语: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谜底:

风)

2、你们在生活中感受过怎样的风?

3、(出示课件⑴)瞧,多么可爱的风儿呀,让我们一起喊喊它的名字吧!

(生:

风娃娃)板书课题。

二、转风车,识生字,写生字

1、(点击出示:

不转动的生字和风车)课文里的这些字词你能读准吗?

那快自由的读一读吧!

2、风娃娃把我们带到风车旁,我们读准了字音,风车就能转起来,谁来?

3、谁还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呢?

(再点名当小老师带读)能使这些风车都转动起来的小朋友就一起来吧!

4、全班都来读一读这些字词,让风车都转起来吧!

5、在你们读的生字里啊,有两个长得很像,你找到了吗?

(吸、极)找到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偏旁不同,意思自然也就不一样)仔细观察在田字格当中的位置和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点生说注意的地方)

6、相信在大家的提醒下,老师能写好这两个字。

师范写(生评价)

三、初读课文,巩固识字。

 

小朋友们,字写的这么好,相信读课文也不在话下,让我们捧起书本读读课文吧?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感悟道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2、懂得“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的道理。

活动板块

师生互动内容

一、复习巩固

1、抢读词语卡片。

2、生字组词比赛。

二、细读课文,感悟.

1、小朋友们,让我们端起书本读读课文吧!

边读边想,风娃娃都做了那几件事?

哪些是让他高兴,哪些是让他心?

2、指名答,相机贴出高兴的风娃娃。

3、风娃娃为什么高兴呢?

(出示:

看见……)你能读一读吗?

(点课件)看,风娃娃看见这儿的水,一会有,一会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