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6《逍遥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5231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6《逍遥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26《逍遥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26《逍遥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26《逍遥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26《逍遥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6《逍遥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 26《逍遥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26《逍遥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26《逍遥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26《逍遥游》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2.6《逍遥游》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

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作者及背景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

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解题:

"逍遥",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预习检测

1.注音

鲲() 抟()     坳( )     蜩()   

决()起而飞     抢()    小知()    斥鴳()    

数数()然      泠()然、 

2.通假字

(1)北冥有鱼____________

(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____

(3)此小大之辩也____________(4)而征一国者____________

(5)旬有五日而后反____________(6)而御六气之辩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

今义:

(2)众人匹之古义:

今义:

(3)腹犹果然古义:

今义:

(4)蟪蛄不知春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1)息

(2)志

(3)名

(4)苍苍

以游无穷也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复前行,欲穷其林

(5)置

(6)穷

5.词类活用

而后乃今将图南

置杯焉则胶,

而征一国者

6.文言句式

倒装句:

奚以知其然也(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彼且奚适也(            )

之二虫又何知(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固定句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学习内容

一、整体感知

1、翻译句子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去以六月息者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如?

彼且奚适也?

2、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段:

(不自由)

第二段:

(亦不自由)

第三段:

(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二、合作探究

1、第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和第一自然段有何联系?

3、作者在第三段中阐明了什么观点?

作者是如何阐述此观点的?

三、拓展探究

1、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

这是怎样的境界?

哪种人能达到此种境界?

 

2、艺术特点

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35页练习题二

2、选做题

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

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

举茂材、粟邑令。

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坐残贼免。

后以御史举为郑令。

永始、元延间,上怠于政,贵戚骄恣,红阳长仲兄弟交通轻侠,臧匿亡命。

而北地大豪浩商等报怨,杀义渠长妻子六人,往来长安中。

丞相、御史遣掾求逐党与,诏书召捕,久之乃得。

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

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一切便宜从事。

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①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

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铠扞持刀兵者,悉籍记之,得数百人。

赏一朝会长安吏,车数百辆,分行收捕,皆劾以为通行饮食群盗。

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百人为辈,覆以大石。

数日一发视,皆相枕藉死,便舆出,瘗寺门桓东。

楬著其姓名,百日后,乃令死者家各自发取其尸。

亲属号哭,道路皆歔欷。

长安中歌之曰:

“安所求子死?

桓东少年场。

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

”赏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贳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

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

江湖中多盗贼,以常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

南山群盗起,以赏为右辅都尉,迁执金吾,督大奸猾。

三辅吏民甚畏之。

数年卒官。

疾病且死,戒其诸子曰:

“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

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

慎毋然!

”赏四子皆至郡守,长子立为京兆尹,皆尚威严,有治办名。

(xx四川卷)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令辟:

砖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中奸猾浸多浸:

逐渐。

B、悉籍记多籍:

凭借。

C、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内:

里面。

D、赏所置皆其魁宿置:

放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郡更察廉为楼烦长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久之乃得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得赤丸者斩武吏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疾病且死不出,火且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赏是钜鹿杨氏人,经过考核合格而担任了楼烦长,后来又担任过几个县的县令,曾经因为对罪犯残忍暴虐而被免官。

B、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虎穴”处死。

C、南山一带盗贼蜂起,尹赏又被起用为右辅都尉,后来调任执金吾,督察非常奸诈狡猾的人,三辅官吏民众特别害怕他。

D、尹赏在病危时用自己一生做官的经历告诫儿子们,儿子们听从父亲的话,他们为官崇的威严,赢了善于治理的名声。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

慎毋然!

学习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中语文2.6《逍遥游》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2、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教学方法

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这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学法指导

阅读、体会、分析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提起庄子,大家应该能够想起高一我们学过他的——《庄子·秋水篇》,可能还会有同学知道他的《庖丁解牛》。

《秋水篇》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了庄子散文的一大特点:

想象奇特,意境开阔。

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并且给予了“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高度评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最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又能体现其散文的风格与成就。

题为——《逍遥游》。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二、题解

1、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

虽生活贫困,有时靠借米和打草鞋度日,但拒绝楚威王的重金礼聘。

所持思想极为复杂,涉览当时各家学说,独与儒、墨针锋相对,而以老子之言为指归,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把老子的“道”,解释为脱离一切事物的神秘的精神。

否定人的认识能力和是非的客观标准的存在,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从而倒向了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

但他愤世嫉俗,鄙薄富贵利禄,拒绝同统治者合作的精神,在反礼教、反封建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2、关于作品

《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

《汉书·艺文志》曾标录为五十二篇,今存郭象注本只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

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词汇丰富,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养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

另外《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说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它主要说明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

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3、文章导读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或哲学家)、文学家,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对《庄子》散文的辉煌艺术成就,鲁迅曾说: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逍遥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以神话传说熔铸成篇,构思宏伟,气势磅礴,笔墨恣肆,洋洋洒洒,“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刘熙载《艺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比喻的运用,繁复灵活,令人应接不暇,回味无穷。

《逍遥游》主要说明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到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

它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观。

三、板书设计

1、世间万物有所待:

(1)鲲鹏——————形体的变化(描写)————有所待

——————依赖巨风(六月息)

(2)野马、尘埃也有所待善用比喻物

(3)大舟、草芥想象奇特

(4)蜩与学鸠也有所待

2、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

(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对比)

(2)小年不及大年(对比)

——补充验证前文人(暗示人们要抛弃小知小志,图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远的境界)

小志不如大志

(3)汤之问棘

(4)斥鴳之语

3、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人世间)

(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

——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

四、写作特点

1、借用寓言说理

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来阐明道理。

全文开始即运用寓言,天池海运是荒唐之言,作者形象地刻画大鹏之飞,仍不能无所待;待海运,必须水击三千里,九万里风在下,才有力负起偌大的翼,六月才能息于天池,种种限制,有待即非逍遥。

将反衬用在哲理散文之中,结合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助于说理之透彻。

另外,像惠施与庄子的对话中的题材有比喻,有故事,化用得非常神妙,形象而生动,很有说服力。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

“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逍遥游》运用大量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深受感染。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邀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传”,“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对比、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一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拟人。

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