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届高三二模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3750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桥区届高三二模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红桥区届高三二模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红桥区届高三二模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红桥区届高三二模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红桥区届高三二模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桥区届高三二模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红桥区届高三二模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桥区届高三二模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桥区届高三二模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红桥区届高三二模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天津市红桥区2016届高三二模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上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违(wěi)章档(dànɡ)次渐(jiān)染曲(qǔ)突徙薪

B.绯(fēi)红胡诌(zhōu)溃(ɡuì)烂高屋建瓴(lǐnɡ)

C.圩(wéi)田潜(qián)伏龇(zī)牙杀鸡儆(jǐnɡ)猴

D.噱(xué)头芫(yán)荽不佞(nìnɡ)惊鸿一瞥(pi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妍媸弭谤供给侧班师回朝

B.牟利暴涨青篙素磬竹难书

C.邋塌赉发全天候大气晚成

D.谶语纰缪致胜球严惩不怠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十世纪的国人经历了由“废经”到民间读经的各种折腾,逐渐了儒家经典的义理价值,对圣贤的话语感到。

帝制时代的终结,客观上将儒家经典与政治生活开来,庙堂儒学彻底告别历史舞台,对许多儒者来讲,儒家经典从国民教育体系中淡出,无异于。

A.淡忘不知所云割裂火上浇油

B.淡忘不甚了了剥离雪上加霜

C.遗忘不知所云割裂雪上加霜

D.遗忘不甚了了剥离火上浇油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6年“家风中国年”活动以水上公园为主要场所,以天津地域特色文化为主要表现形式,包含“家有巧匠”“乐道家风”“家国传脉”“沽上家源”“我爱我家”,此活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B.朝鲜第四次核试验所引发的“人工地震”,触发了中美两国间地缘政治震动,从而暴露出中美之间因共同承诺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而被长期掩盖的根本分歧。

C.从时下流行的朋友圈晒出的信息不难看出,车厘子、蛇果、士多啤梨等一个个“洋气”水果名字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已经超过了它们本身的口味和质量。

D.“三九”天气温较低,人体体温调节能力以及新陈代谢的速率变得相对缓慢,易受寒发病,尤其是老人、儿童与体质虚弱者。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

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

A.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B.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C.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D.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深化生态经济学研究

罗贵权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迫切需要深化生态经济学研究。

那么,如何深化生态经济学研究呢?

  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博尔丁发表了《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论文,第一次提出生态经济学概念。

西方国家对生态经济学的研究随之快速发展起来。

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在改革开放后起步,开始主要是介绍国外一些著名生态经济学著作以及西方生态经济学的观点、理论、流派等。

很快,我国经济学家、生态学家、环境科学家、林学家等围绕生态经济问题开展了广泛研究,研究领域不仅涉及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还涉及基础工业、加工工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利建设、城市建设、小城镇开发、区域管理和宏观管理等实际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理论智慧。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新形势,也对生态经济学研究提出了新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应当是:

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围绕“绿色化”开展研究,深入研究其内涵、外延,以及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方法与途径;进一步研究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基本理论,深入研究其与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对绿色产业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研究,促进绿色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把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研究重点和突破口。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建设是关键。

生态经济学研究者应担负起时代重任,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构建,早日拿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研究工作应围绕现实问题展开。

比如,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职能分散和不同部门职能交叉问题,研究如何理顺各部门的生态文明建设职能分工,并根据确保效能和提高效率的原则,形成权力边界清晰、责任明确、问责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针对现实中一些企业造成环境污染而政府主管部门出于政绩或财政收入考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问题,研究如何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制度,建立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

  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优秀研

究人才。

无论学术研究还是学科发展都离不开人才。

生态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与生态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研究人才的任务尤为繁重。

在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跨学科的培养方法。

根据生态经济学发展前沿,丰富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知识结构;组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开展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应认识到,对生态文明的信仰与关切是生态经济学研究者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

在教学中应加大对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育力度,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生态经济学理论基础、又具有宽广学术视野、更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的面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选自2015年5月11日《人民日报》第16版)

6.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相关情况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起步晚,但是发展较快,研究领域和西方相比更加广泛。

B.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C.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助推力量。

D.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是深化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迫切需求。

B.新体制机制的构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也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C.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应是现实问题,即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D.因为生态经济学是经济学与生态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所以需要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研究人才。

8.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生态经济学的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

B.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将会更加凸显深化生态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

C.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建立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从长期来看这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D.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深化生态经济学研究必须常抓不懈。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

[清]方东树

东树白,叶君足下:

辱书言文章旨要,并示所为记、序、杂文,意甚勤,辞甚挚。

然窃怪足下相知未素,不罕其蔽且固,勇信而过施之,为失所问耳。

仆本无所知,往在江南,一二同学业为古文,以仆喜议论,妄以此事见推。

要之,仆所为望其途辙而未能由之者。

昔曹子建讥刘季绪,才不逮作者,而好掎摭利病,而子建乃独喜人定正其文,足下以子建自处,而命仆为季绪,此仆所以发书立功气而愧汗交下也。

夫足下所有如是,而进不自足,谦谦下问,虽仆庸虚,其敢复顾时人讥笑,畏忌衔忍,不一吐所怀,以答高义塞厚望耶?

请诵其所闻,惟足下详择其衷焉可也。

仆闻人之为学,每视乎一时之所趋,风气波荡,群然相和,为之既众,往往工者亦出。

独至古文,恒由贤智命世之英,为之于举世不为之日,蒙谤讪,甘寂寞,负遗俗之累,与世龃龌不顾,然后乃以雄岐立于千载之表,故其业独尊,而遇之甚稀。

自唐宋逮明,若韩、柳,若欧、曾、苏、王,若归熙甫,其人类数百年始一登箓,呜呼!

盖其难矣。

 

抑又尝论,欲为文而第于文求之,则其文必不能卓然独绝,足以取贵于后世。

周秦及汉,名贤辈出,平日立身,各有经济德业,未尝专学为文,而其文无不工者,本领盛而辞自充也。

故文之所以不朽天壤万世者,非言之难,而有本之难。

若夫所以为之之方,可一朝讲而毕也。

然而群喙鸣动,蓄心各异,是其所非,非其所是,颠倒妒惑,昧没不返,后学之士欲求闻古人之真,举一世空无人焉。

退之有言:

“究不知直似古人,又何得今人?

”而要有不易之论,不可已之情者,吾取不诡古人,不迷来学,自足吾心而已。

故凡吾所论文,每与时人相反,以为文章之道,必师古人而不可袭乎古人,必识古人之所难,然后可以成吾之是。

善因善创,知正知奇,博学之以别其异,研说之以会其同。

方其专思壹虑也,崇之无与为对,信之无与为惑,务之无与为先;扫群议,遗毁誉,强植不可回也。

贪欲不可已也。

及乎议论既工,比兴既得,格律音响即肖,而犹若文未足追配古作者而无愧也。

于是委蛇放舍,绵绵不勤,舒迟黯会,时忽冥遇,久之乃益得乎人之精神,而有以周知其变态。

是故文章之得,非得之难,为之实难。

(选自《仪卫轩文集》,有删改)

9.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辱书言文章旨要   辱:

承蒙

B.然窃怪足下相知未素  怪:

认为……奇怪

C.往往工者亦出     工:

功效

D.才不逮作者     逮:

支撑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仆喜议论/以勇气闻于诸侯B.而好掎摭利病/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C.仆闻人之为学/句读之不知D.及乎议论既工/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11.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对写作所持观点态度的一组是()

①独至古文,恒由贤智命世之英。

②故文之所以不朽天壤万世者,非言之难,而有本之难。

③究不知直似古人,又何得今人?

④不诡古人,不迷来学。

⑤必师古人而不可袭乎古人。

⑥委蛇放舍,绵绵不勤,舒迟黯会,时忽冥遇。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文章流传千古的关键不在于言语用得艰深,而要有经世济民的思想情操

B.作者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使自己“后学之士欲求闻古人之真,举一世空无人焉”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C.作者认为掌握写作文章的规律就是要学习古人写文章的经验方法,而不是照搬照抄。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每与时人相反”的独树一帜效果。

D.作者强调指出,写文章得到肯定、赏识并不难,但在文章的独创性上有开拓却很难。

第Ⅱ卷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要之,仆所为望其途辙而未能由之者。

(3分)

(2)若夫所以为之之方,可一朝讲而毕也。

(2分)

(3)博学之以别其异,研说之以会其同。

(3分)

1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8分)

春残感春口号

李清照[宋]金农②[清]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春光门外半掠过,杏靥桃绯可奈何。

梁燕①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莫怪撩衣懒轻出,满山荆棘较花多。

【注释】:

①梁燕,指栖于梁头的燕子。

②金农,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天性散淡,一生坎坷,朝廷多次举荐,但终身不仕。

(1)请概括《春残》诗中的妇人形象。

(2分)

(2)如何理解《感春口号》“莫怪撩衣懒轻出”的原因?

(3分)

(3)请比较这两首诗在以景抒情的手法运用上有何异同点?

(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芙蓉泣露香兰笑。

(3)杜甫在《咏怀古迹(其三)》中,以“,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句写尽了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4)韩愈在《师说》中指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5)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

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边,”便是一例。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黄花城的午后

徐迅

到达黄花城已是午后。

与往年一样,我们到黄花城的目的很明确:

吃虹鳟鱼、爬长城。

与我们持有同样想法的人好像很多,或者是因为赶上清明扫墓时节,出城的车子络绎不绝。

我们的车子很快就被堵住。

紧赶慢赶地,还是过了中午。

于是,我们决定在离黄花城不远叫“七渡河”的一家餐馆吃午饭。

朋友们从河沟里逮捞上虹鳟鱼、金鳟鱼交给老板,或红烧或烧烤,或要老板制成生鱼片——河沟是人工的,但这片刻假装自食其力的劳动,却满足了我们某种心理的需要。

  吃过午饭,我们直奔黄花城长城。

  一看到黄花城字样,我心里就犯嘀咕,觉得古人有意思,偌大的京都——北京城就在跟前,他们竟敢把这里叫城?

转而又恍然大悟,古人真没说错,这里是长城啊!

只不过,说这里黄花漫天,山山水水都掩映在迷人的黄花里,我却不太了解——两次到这里,都没有见到黄花的影子,看到的都是漫山满野的桃花。

野桃花。

浅粉色的花朵这里一簇,那里一丛,在山峦起伏逶迤,簇拥着长城。

远远望去,那片风景就像镶嵌在镜框里的一幅版画。

  可黄花城长城分明是有历史的。

《日下旧闻考》载:

“黄花镇为京师北门,东则山海,西则居庸,其北邻四海冶,极为紧要之区。

”北齐年间这一处关隘就建有长城,隋唐以后又几次修缮。

元明两朝,这里村落交通繁忙,至明朝已是京都的军事重镇。

作为护卫明“十三陵”的重要门户,这里在明代还有“金汤”长城的叫法。

  明朝修建这段长城时,用大块的条石做地基,城砖之间又用浆米汁层层浇筑,修筑得非常坚固。

负责修长城的是一位名叫蔡凯的将军,但因修筑精细,导致时间过长,花费巨大,朝中的佞臣便诬陷他贪污。

不明就里的皇帝让他落了个身首异处。

后来,不知良心发现还是怎的,皇帝派人调查,见这段长城修的是坚不可摧,才知道蔡将军没有偷工减料,是自己冤枉了忠良,于是又为他树碑立墓,并在断崖上刻“金汤”二字,以示固若金汤。

字是颜鲁公体,两米见方。

  进了黄花城入口,我刚刚走上通往长城的大湖坝,突然起了一阵大风。

望了望陡峭的长城垛口,我打消了与朋友们爬长城的念头。

目送他们登上长城,我一个人沿着湖边转着。

走了一阵,感觉风大,我干脆折回到写有“金汤”两个大字的路边——凑巧,路边有一个小卖部,向小卖部的大嫂要个凳子,我就静静地坐着,一边与大嫂开始寒暄。

  “你说,这不是残害忠良?

蔡将军可不是冤屈死了?

”大嫂告诉我黄花城长城的故事,使我有些穿越感。

她叹息道:

“其实长城墙抹的九浆十八灰的,修建得结实着呢!

就是当年侵略北京的小日本,放了许多炸药炸这长城,也只炸开一小段,你说结实不结实?

  “哪儿还不是炸了,在哪儿炸开的?

”我有些好奇。

  “这儿,就这儿!

”大嫂京腔京调的,用手指了指我刚走过的水库大坝,说,这水库叫金汤湖,炸毁的一段城墙就落在了湖里。

你别看这湖,湖水可深了。

湖底有泉水,几十口泉眼。

湖水冰凉刺骨。

那拦水坝和水闸是后来修建的。

你来的不是时候,要是有水的季节,湖水哗哗的就像一个瀑布……“前些年,有一位当年在这儿打仗的鬼子后代跑来,说是忏悔,承包了这里的一片荒山,为表示友好,还立了一块碑,你没去瞅瞅?

”我摇了摇头。

大嫂仿佛怕我不相信她的话,自言自语道,城墙上还留有当年打日本人的石炮呢!

  小卖部是利用公路边的陡坡搭建的,里面摆满了方便面、矿泉水、红绿茶之类的饮料,还有山区的一些特产,比如野葫芦、锯成一截一截的花椒树棍什么的。

大嫂说,花椒树棍是她自家院子里砍来的,经常拿在手里摩挲着可以舒筋活血,驱邪避害。

大嫂一面做生意,一面给我讲解黄花城的历史……我在闲聊中得知,她一家三口,孩子大学毕业后在市里工作,丈夫开出租,她自己在这里开店——刚搞长城开发那年,找当地政府在这段关隘租了一块地,她家在这路边修了一个停车场,一到黄花城长城旅游的旺季,她就在这里经营,而到了冬天,关上简易的店铺,就回到山里的家。

  在与我说话的时候,就有几部车进进出出停车场。

不管停多长时间,她只收十块钱,收完钱,她又招待好几位买饮料的游客。

等到一辆货车停在她面前,她便又从车上麻利地取下几箱货物,忙得不亦乐乎。

突然,有人在不远处陡峭的城墙上惊叫,丢下手中的活计,她又高声地嚷着,引导他们走下城墙,当起免费的导游——“在这里多少年,这种事我总是要管的。

”她说。

  但大多数的时间,黄花城的午后是慵懒、倦怠的。

  现在风还在刮着,天空一片湛蓝。

远远望去,那隐于野花荒草间的长城随着起伏的山脊蜿蜒而上,直通白云之巅。

朋友们在长城上向我挥手,用手机发来照片。

看他们在长城上或俯瞰莽莽群山,或在垛口作沉思之状……风中的长城巨人般屹立,长城之上,天空高远,风起云涌,大块的白云流动迅疾,从容有度,显示出一种苍茫的雄关之色。

而我,因有了金汤湖一湖的春水和这位好客的大嫂,享受到的是黄花城独有的午后时光。

(选自2015年9月22日《北京日报》,有改动)

16.第三段划线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变化?

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17.请概括文中“大嫂”的性格特点,并加以简明分析。

(4分)

 

18.赏析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的文字。

(5分)

 

19.本文标题为“黄花城的午后”,作者用大段文字写黄花城的历史,你如何理解?

(4分)

 

2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语言质朴隽永,行文不拘一格,情感真挚鲜明,主题明确集中。

B.由于某些原因,作者没有和朋友们一起登上黄花城,但是他对黄花城的感情却是始终如一的。

C.作为一篇记叙性文章,本文或写史、或叙事,但都围绕“黄花城”展开,倾注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D.文中说“但大多数的时间,黄花城的午后是慵懒、倦怠的”,这体现了作者对当下人们生活状态的些许不满。

E.本文写景的内容不多,而其作用却不容忽视,都表现了作者对黄花城的赞美之情。

六、(12分)

21.全运会是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

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2017年在天津举行,主题口号为“全民全运,全运惠民”。

根据全运会的特质,你认为是否有必要修正天津全运会的主题口号?

若有必要,请拟出新口号。

若无必要,请说明理由。

(6分)

【相关链接】: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和谐全国,全民全运”;210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全民健身,共享全运”。

 

22.下图是国家于2014年上半年试行推广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示意图。

请用一段文字对国家试行的这种新的养老形式进行解读。

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句通顺,不超过80字。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国民面对贫贱、富贵的态度,展现的是这个国家的灵魂。

目前,中国大地“大众创业”的新浪潮汹涌而来,冲击着每一个人。

“草根”李振江,零关系,零资本,仅用四年时间使企业销售额过亿;但也有人高调宣称,他创业的优势就是有人、有钱。

此二人的言行发人深省。

青年人面对创业应抱有怎样的心态呢?

丹麦著名的“叶特尔法则”(任何人不要自称比别人好、聪明或者富有;也不要认为他人会比自己更好、更聪明或者更富有)或许能带给同学们一些启示。

即将升入大学或走向社会的你,直面创业,有怎样的经历、心得吗?

或有怎样的规划、思考呢?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来和大家分享吧……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参考答案】

1.C2.A3.B4.B5.C6.D7.A8.C9.D10.B11.C12.C

13.

(1)(3分)概括以上所说,我能做到的是看到路途(知道写文章的规律),但是还没有经过这条路(没做到)。

(2)(2分)至于那些用来写文章的方法,是可以在一个早晨就能讲完的。

(3)(3分)广泛地学习古人文章用来区别它们不同的地方,研究探讨古人的文章来知晓它们的相似之处。

14.

(1)一个卧病床褥(1分)、客居异地、心绪烦乱(1分)的女人形象。

(2)表面上作者是因为满山的荆棘比鲜花还要多,因此诗人“懒轻出”(1分)。

实际上,作者这里借春光比喻出世的诱惑(1分),荆棘比喻官场坎坷(1分),权衡之下才“懒轻出”。

(3)同:

乐景哀情,都是美景,可在世人眼中,美景并没激发出快乐的心情。

(1分)

异:

表达的感情不同。

李诗表达了病中思乡的愁苦(1分);金诗表达了面对诱惑,想到诱惑中可能蕴含的种种坎坷后,最终放弃的无奈心情。

(1分)

15.(5分,每空1分)

(1)犹抱琵琶半遮面

(2)昆山玉碎凤凰叫

(3)一去紫台连朔漠(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6.(4分)犹豫怀疑—恍然大悟—不以为然。

欲扬先抑,形成波澜起伏,更好地表达情感。

17.(4分)正直,对蔡将军冤死的控诉;勤劳,自己开店做生意;淳朴,停车场一律收费十元;热心,做免费导游。

18.(5分)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1分),抓住典型景物描写黄花城的景色,营造氛围(1

分),烘托黄花城的壮美(1分),表达了作者对黄花城长城的赞美之情(2分)。

19.(4分)并不矛盾。

作者对黄花城历史的叙写,不仅为文章结尾赞美黄花城作了铺垫(1

分),而且突出了文章中心(1分),增添了文章的历史文化意蕴(2分)。

20.(4分)CD

21.(6分)略

22.(6分)示例:

以房养老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该机构在一定年限内每月支付一笔养老金。

老人生前仍居住在原房屋内,去世后金融机构将房屋出售。

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