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情应对事故应急救援知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1780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5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险情应对事故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险情应对事故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险情应对事故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险情应对事故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险情应对事故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险情应对事故应急救援知识.docx

《险情应对事故应急救援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险情应对事故应急救援知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险情应对事故应急救援知识.docx

险情应对事故应急救援知识

1险情应对、事故应急知识

1.1用电事故应急

电流对人体的损伤主要是电热所致的灼伤和强烈肌肉痉挛,影响到呼吸中枢及心脏,引起呼吸困难或心跳骤停。

严重电击伤可致残,甚至直接危及生命。

(1)一旦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若无法及时找到电源开关或断开电源,可用干燥的竹竿、木棒等绝缘物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切勿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拨电线,切勿用手触及触电者,切勿用潮湿的物件搬动触电者。

(2)将脱离电源的触电者迅速移到通风干燥处仰卧,将其上衣和裤带放松,观察触电者有无呼吸,摸一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3)若触电者呼吸及心跳均停止,应在做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并及时拨打120电话呼叫救护车,并将触电者送医院,途中绝对不能停止施救。

1.2燃气泄漏事故应急

(1)发现燃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气源,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但动作应轻缓,避免金属猛烈碰撞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燃气泄漏时,千万不要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设备,不要打开抽油烟机或排风扇排风,不要在充满燃气的房间内拨打电话,以免产生火花,引发爆炸。

不要在室内停留,以防窒息、中毒。

液化气罐着火时,应迅速用浸湿的毛巾、被褥、衣物扑压,并立即关闭液化气罐阔门。

(2)如果检查发现不是因燃器用具的开关未关闭或软管破损等明显原因造成的可燃气体泄漏,就要立即通知物业部门进行检修。

(3)如果是刚回家就闻到非常浓的可燃气异味,要迅速大声喊叫,用最快方式通知周围邻居“有可燃气泄漏了”,好让大家注意熄灭明火,避免开关电器。

同时,要离开泄漏区,在可燃气浓度较低的地方迅速打电话给119,并说明是哪种可燃气泄漏。

(4)如发生人员因燃气中毒,立即使病人脱离燃气泄漏环境,开窗通风并注意为病人保暖。

(5)让病人安静休息,尽量减少心肺负担和耗氧量。

要让有自主呼吸能力的病人充分吸人氧气。

(6)对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救治措施,并拨打急教电话呼救。

1.3电梯事故应急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重要的运载工具,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发生乘客被困、电梯坠落等危险事故。

(1)电梯速度不正常时,应两腿微微弯曲,上身向前倾斜,以应对可能焉到的冲击。

(2)电梯突然停运时,不要轻易扒门爬出,以防电梯突然开动,造成伤亡。

(3)被困在电梯内时,应保持镇定,立即用电梯内警铃、对讲话机或电话与有关人员联系,等待外部救援。

如果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可以大声呼叫或间歇性地拍打电梯门。

(4)如电梯运行途中发生火灾,应使电梯在就近楼层停靠,并迅速从楼梯逃生。

1.4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

危险化学品是指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香蕉水、油漆稀释剂、汽油、苯、甲醇、氯乙烯、液氯(氯气)、液氨(氨、氨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氢、过氧化物、氰化物、黄磷、三氧化磷、强酸、强碱、农药杀虫剂等。

(1)呼吸防护:

在确认发生毒气泄漏或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马上用手帕、纸巾、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

手头如有水或饮料,应把手帕、衣物等浸湿。

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防毒口罩。

(2)撤离:

判断毒源与风向,沿上风或侧上风路线朝着远离毒源的方向迅速撤离现场。

(3)清洗:

到达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特别是裸露的部分,同时要注意保暖。

眼睛被污染者,用清水至少持续冲洗10分钟。

(4)现场急救:

保持呼吸道畅通,若有条件可使用雾化支气管解痉剂。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有条件的可肌肉注射呼吸兴奋剂等,同时给氧。

(5)救治:

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中毒人员及早送往医院救治。

中毒人员在等待救援时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致使病情恶化。

1.5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是指人摄人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人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疾病。

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

(1)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或者误食化学品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喝大量洁净水以稀释毒素,用筷子或手指向喉咙深处刺激咽喉部、舌根进行催吐,并及时就医。

(2)让病人处于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注意保暖。

(3)了解与病人一同进餐的人有无异常,并告知医生。

(4)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1.6公共聚集场所突发事故应急

人员稠密的公共场所或集会,如灯会、公园、商场、体育场馆、影剧院、歌舞厅、网吧等,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1)进入公共场所时,首先应注意了解自己所处位置和逃生通道设置情况。

(2)发生拥挤或遇到紧急情况时,应保持镇定,在相对安全的地点短暂停留。

(2)注意收听广播,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引导,尽快从就近的安全出口有序撤离,切勿逆着人流行进或抄近路。

(3)在人群中不小心跌倒时,应立即收缩身体,紧抱着头,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2常用现场急救常识

2.1怎样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1)将伤者置于仰卧位,施救者站在伤者右侧,将伤者颈部伸直,右手向上托患者的下颌,使伤者的头部后仰,如图a所示。

这样,伤者的气管能充分伸直,有利于人工呼吸。

(2)清理伤者口腔,包括痰液、呕吐物及异物等。

(3)用身边现有的清洁布质材料,如手绢、小毛巾等盖在伤者嘴上,防止施救时传染疾病。

(4)左手捏住伤者鼻孔(防止漏气)右手轻压伤者下颌,把口腔打开,如图b所示。

(5)施救者自己先深吸一口气,用自己的口唇把伤者的口唇包住,向伤者嘴里吹气。

吹气要均匀,要长一点儿(像平时长出一口气一样),但不要用力过猛。

吹气的同时用眼角观察患者的胸部,如看到伤者的胸部膨起,表明气体吹进了伤者的肺脏,吹气的力度合适;如果看不到伤者胸部膨起,说明吹气力度不够,应适当加强。

吹气后,待伤者膨起的胸部自然回落后,再深吸一口气重复吹气,反复进行如图c、图d所示。

(6)对一岁以下受伤婴儿进行抢救时,施救者要用自己的嘴把孩子的嘴和鼻子全部都包住进行人工呼吸。

对婴幼儿和儿童施救时,吹气力度要减小。

(7)每分钟吹气10~12次。

(8)只要伤者未恢复呼吸,就要持续进行人工呼吸,不要中断,直到救护年到达,交给专业救护人员继续抢救。

如果身边有面罩和呼吸气囊,可用面罩和呼吸气囊进行人工呼吸。

2.2胸外心脏按压法的基本要领

(1)使伤者仰卧在比较硬实的地面或地板(或木板)上,解开衣服,清除口内异物,然后进行急救。

(2)救护人员蹲跪在伤者腰部一侧,或跨腰跪在其腰部,两手相叠,如图a所示。

将掌根部放在被救护者胸骨下1/3的部位,即把中指尖放在其颈部凹陷的下边缘,手掌的根部就是正确的压点,如图b所示。

(3)救护人员两臂肘部伸直,掌根略带冲击地用力垂直下压,压陷深度为3~5cm,如图c所示。

成人每秒钟按压一次,太快和太慢效果都不好。

(4)按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伤者胸部自动复原,放松时掌也不必完全离开胸部,如图d所示。

(5)按以上步骤连续不断地进行操作,每秒钟一次。

按压时定位必须准确,压力要适当,不可用力过大过猛,以免挤压出伤者胃中的食物,堵塞气管,影响呼吸,或造成肋骨折断、气血胸和内脏损伤等。

也不能用力过小,而起不到按压作用。

(6)伤者一旦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同时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现场仅有1人救护,两种方法应交替进行,每次吹气2~3次,再按压10~15次。

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在救护人员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应连续进行,尽量不要停止,直到伤员恢复呼吸与脉搏跳动,或有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2.3触电现场急救措施

(1)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关闭开关、切断电源。

若无法及时断开电源,可用干木棒、皮带、橡胶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的带电物品。

(2)立即拨打报警、急救电话。

(3)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服,检査触电者的口腔,清理口腔黏液。

如有假牙,则应取下。

(4)立即就地进行抢救。

若触电者呼吸停止,应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抢救;若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应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抢救。

(5)如有电烧伤的伤口,应包扎后到医院就诊。

2.4骨折现场急救措施

一旦发生骨折,应采取以下措施:

(1)用双手稳定及承托受伤部位,限制骨折处的活动,并放置软垫,用绷带、夹板或替代品妥善固定伤肢。

(2)如果上肢受伤,则将伤肢固定于胸部;前臂受伤可用书本等托起悬吊于颈部,起临时保护作用;下肢骨折时不要尝试站立,应将受伤肢体与健康肢体并拢,用宽带绑扎在一起;脊柱骨折应将病人放于担架上,平卧搬运,不要让病人在弯腰姿势下被搬动,以免损伤脊髓。

(3)应垫高伤肢,减轻肿胀。

(4)若伤肢已扭曲,可用牵引法将伤肢沿骨骼轴心轻轻拉直;若牵引时引起伤者剧痛或皮肤变白,应立即停止。

(5)完成包扎后,若伤者出现伤肢麻痹或脉搏消失等情况,应立即松解绷带。

(6)若伤口中已有脏物,不要用水冲洗,不要使用药物,也不要试图将裸露在伤口外的断骨复位。

应在伤口上覆盖灭菌纱布,然后适度包扎固定。

(7)若伤口中已嵌人异物,不要拔除。

可在异物两旁加上敷料,直接压迫止血,并将受伤部位抬高,在异物周围用绷带包扎。

注意千万不要将异物压入伤口,造成更大伤害。

(8)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

2.5呼吸道异物阻塞现场急救措施

呼吸道异物阻塞是指食物或异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阻塞或障碍。

如果呼吸道阻塞状况不能及时解除,病人将发生完全性的呼吸和心跳停止。

如果发生呼吸道异物阻塞,应采取以下措施:

(1)救护者可站在病人身后,用双手抱住病人的腰部一手握拳,拇指的一侧抵住病人的上腹部剑突下、肚脐稍上处,另一只手压住握拳的手,两手用力在病人腹部做快速向内上方向的挤压动作。

(2)当病人意识不清、昏迷倒地时,救护者应面向病人,两腿分开跪在病人身体两侧,双手叠放,下面的手掌根放在病人的上腹部剑突下、肚脐稍上处,朝病人上腹部做快速向内上方向的挤压动作。

(3)婴幼儿呼吸道被异物阻塞时,须将患儿面朝下,头部低于身体,放在救护者的前臂上,再将前臂支撑在大腿上方,用同一只手支撑患儿的头、颈及胸部,用另一只手拍击患儿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使其吐出异物。

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可将患儿翻转过来,面朝上,放在大腿上,托住其背部,头低于身体,用食指和中指猛压其下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反复交替进行拍和胸部挤压,直到异物排出。

 

4.对呼吸停止者,排出异物后应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2.6溺水现场急救措施

溺水是指被水淹的人由于呼吸道遇水受到刺激而发生痉挛、收缩梗阻,造成窒息和缺氧,需要紧急抢救。

(1)发现溺水者后应尽快将其救出水面,但如果施救者不懂得水中施救方法和不了解现场水情,则不可轻易下水,应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救生圈等救人。

(2)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口腔和鼻腔中的异物,如淤泥、杂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

(3)倒出腹腔内吸入物,但要注意不可一味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

倒水的方法:

将溺水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朝下,按压其背部迫使溺水者将胃里的吸入物排出。

(4)当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法,必要时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术救治。

2.7烫伤及烧伤现场急救措施

烫伤和烧伤事故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的烧伤事故更为多见,如能及时采取救助手段,可有效减缓伤害程度。

(1)烫伤后,要迅速除去热源,离开现场,在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伤口10分钟以上。

若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

(2)对烧伤者,在隔断热源后,应尽量使其呼吸畅通,然后小心地除去伤者创面及周围的衣物、皮带、手表、项链、戒指、鞋等。

对粘在创面上的衣物等,应先用冷水降温后,再慢慢地除去。

(3)当遇到严重烫伤或烧伤病人时,应用敷料(如清洁的布料等)遮盖伤处,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2.8胸腹外伤现场急救措施

当发生利器刺人胸、腹部或肠管外脱事故时,不能随意处理,以免因出血过多或脏器严重感染而危及伤者生命。

(1)对已经刺入胸、腹部的利器,千万不要自行取出,应就近找东西固定利器,并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

(2)因腹部外伤造成肠管脱出体外时,千万不要将脱出的肠管送回腹腔,应在脱出的肠管上覆盖消毒纱布或消毒布类,再用干净的碗或盆扣在伤口上,用绷带或布带固定,再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3)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9眼灼伤现场急救措施

各种化学物品的溶液或粉尘意外进人眼内,或不镇接触到强刺激性化学气体,都有可能引起眼灼伤。

(1)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尽快用大量清水(如自来水、蒸馏水)冲洗眼睛。

(2)冲洗时不要溅到未受伤的眼睛中。

(3)可以把整个面部泡在水里,连续做睁眼和闭眼的动作。

(4)冲洗后,用清洁敷料覆盖,保护伤眼,并迅速前往医院诊治。

2.10猝死濒危现场急救措施

猝死是指人在正常工作、生活或运动时,自然发生出乎意料地突然死亡。

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

(1)立即就地将病人平放在硬板上或地上,采取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施救者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触及病人喉部气管正中部位(对男病人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施救者自身方向滑2~3厘米,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部动脉,检查有无搏动。

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秒。

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不宜同时触摸两侧颈部动脉,不要压迫气管。

(3)紧急服用急救药物。

对心绞痛病人,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服用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