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第五章薪酬管理 内容整理1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1026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第五章薪酬管理 内容整理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第五章薪酬管理 内容整理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第五章薪酬管理 内容整理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第五章薪酬管理 内容整理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第五章薪酬管理 内容整理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第五章薪酬管理 内容整理1doc.docx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第五章薪酬管理 内容整理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第五章薪酬管理 内容整理1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第五章薪酬管理 内容整理1doc.docx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五章薪酬管理内容整理1do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五章薪酬管理内容整理1

第五章薪酬管理

第一节薪酬制度的设计

第一单元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

【知识】一、薪酬的内涵

(一)薪酬的概念

定义

形式:

精神与物质、有形与无形、货币与非货币、内在与外在

(二)薪资的概念

薪资包括薪金和工资

(三)与薪酬相关的概念

薪酬货币形式直接形式基本、绩效、其他、津贴

间接形式补贴、社会保险、福利

非货币形式表彰嘉奖、荣誉称号、奖章授勋

二、薪酬的实质

外部回报

内部回报

三、影响员工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1、影响员工个人:

劳动绩效、职位或岗位、综合素质技能、工作条件、工龄

2、影响企业:

生活费物价水平、工资支付能力、行业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供求、产品需求弹性、工

会力量、企业薪酬策略

四、薪酬管理

(一)企业员工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

1、保证薪酬具有竞争性、吸引并留住人才

2、各类员工贡献给于充分肯定,使及时得到回报

3、合理控制人工成本,提高劳动成产率

4、通过薪酬激励机制,促进形成利益关系共同体

(二)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

1、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

2、对内具有公正性

3、对员工有激励性

4、对成本有控制性

5、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付酬

(三)企业薪酬管理的内容

1、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管理

1)工资总额(调整)的计划与控制

2)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工资

3)管理法:

*合理的工资总额需要考虑的因素

*计算合理的工资总额方法

2、企业员工薪酬水平的控制

3、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

4、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1)开展薪酬市场调查

2)制定年度员工薪酬激励计划

3)深入调查了解各类员工薪酬状况

4)对报告期内人工成本核算

5)根据制度要求,结合绩效目标,对员工薪酬必要调整

五、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体现保障、激励和调节三大职能

2、体现劳动的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凝固形态

3、体现岗位差别:

技能、责任、强度和条件

4、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机制

5、合理确定薪资水平,处理好工资关系

6、确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7、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

六、衡量薪酬制度的三项标准(科学合理有效衡量标准)

1、员工的认同度(90%)

2、员工的感知度

3、员工的满足度

【能力】制定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

1、薪酬调查(了解25%薪酬水平低、50%、75%点处薪酬水平高)

2、岗位分析与评价

3、明确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

4、明确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

5、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要求

1)企业战略目标

2)实现战略目标应具备的关键成功因素

3)具体实现战略的计划和措施

4)对企业实现战略有重要驱动力的资源;明确实现需要的核心竞争能力

5)确定激励员工具备企业需要的核心竞争能力方法;确定实现战略、激励员工产生最大绩效的方法

6、明确企业的使命、价值观、经营理念

7、掌握企业财力状况

8、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

第二单元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

【知识】一、最低工资(我国实行最低工资保障线)

参考因素:

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最低生活费;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劳动就业实际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二、最长工作时间

《劳动法》要求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工时

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150%的工资

休息日安排工作且不能安排补休,支付不低于工资200%

法定休息日安排工作,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报酬

【能力】一、单项工资管理制度制订的基本程序

1、准确表明制度的名称

2、明确界定单项工资制度的作用对象和范围

3、明确工资支付与计算标准

4、涵盖该项工资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

二、常用工资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

(一)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制定程序

(二)奖金制度制定程序

第三单元工资奖金制度的调整

【知识】工资奖金调整方式

1、奖励性调整(个人奖金=企业奖金总额*个人应得奖金系数)

2、生活指数调整

3、工龄工资调整

4、特殊调整

【能力】工资奖金调整方案设计

第二节工作岗位评价

第一单元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

【知识】一、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工作岗位评价的特点

1、工作岗位评价的中心是客观存在的“事”和“物”,而不是现有的人员

2、工作岗位评价是对企业事业单位各类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衡量的过程

3、……是对同类不同层级岗位的相对价值衡量屏蔽的过程

(二)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

1、评价的是岗位,不是员工

2、让员工积极地参加到工作岗位评价中来

3、工作岗位评价结果应该公开

(三)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

1、为实现薪酬管理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事定岗,以岗定人,以职定

则,以职责定权限,以岗位定基薪,以绩效定薪酬)

2、对一些因素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测,从而以量化数值表现工作岗位的综合特征

3、对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岗位,制定统一测量、评定标准,横向纵向比较

4、系统全面的工作岗位评价制度为企事业单位岗位归级劣等奠定了基础

二、工作岗位评价的信息来源

1、直接信息来源

2、间接信息来源

三、工作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的关系

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

(图)(P224)

【能力】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1、按岗位工作性质、将企事业单位的全部岗位划分若干个大类

2、收集有关岗位的各种信息(过去的现在的,文字的其他信息)

3、建立由专家组成的工作岗位评价小组,培训评价人员,使之独立完成各层级岗位综合评价

4、制定工作岗位评价总计划,并提出具体行动方案实施细则

5、收集资料,找出相关因素和指标,列详细清单

6、通过专家小组集体讨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统一衡量标准,设计调查问卷和量表

7、在几个重要岗位试点,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全面落实评价计划,组织实施

9、撰写各个层级岗位评价报告书

10、对岗位评价工作全面总结

第二单元工作岗位评价指标与标准

【知识】一、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内涵

(一)工作岗位评价要素的分类

1、主要因素,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8以上)显著相关(0.5~0.8)的要素

2、一般因素,中度相关(0.4~0.5)

3、次要因素,低度相关(0.3~0.4)

4、及次要因素,无相关(0.3以下)

(二)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特点和构成

@评价指标是名称(“人、事、物”的性质)和数值(“人、事、物”数量特征)的统一

1、劳动责任要素

1)质量责任

2)产量责任

3)看管责任

4)安全责任

5)消耗责任

6)管理责任

2、劳动技能要素

1)技术知识要求

2)操作复杂程度

3)看管设备复杂程度

4)品种质量难易程度

5)处理预防事故复杂程度

3、劳动强度要素

1)体力劳动强度

2)工时利用率

3)劳动姿势

4)劳动紧张程度

5)工作班制

4、劳动环境要素

1)粉尘2)高温3)辐射热4)噪声5)其他因素

5、社会心理要素

人员流向指标

@分类:

评定指标(劳动技能和劳动责任及社会心理要素)

测评指标(劳动强度和环境要素的指标)

二、确定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

1、少而精原则

2、界限清晰便于测量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

三、权重系数的基本理论

(一)权重系数的内涵(权数、权值)

1、加权算术平均数,将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次数)称为权数(表示用绝对值或比重)

2、权数也是同度量因素,将不能相加的总体过渡到能够相加总体的因素

(二)权重系数的类型

1、从一般形态看,有自重(绝对)权数与加重(相对)权数(权上加权)

2、从数字特点上,采用小数(常用)、百分数(总和100%)和整数(加倍数)

3、从适用范围分1)总体加权(按测评次数加权、按测评角度)

2)局部加权

3)要素指标(项目)加权

(三)权重系数的作用

1、反映工作岗位性质特点,突出主要特征

2、便于评价结果的汇总

3、使同类岗位的不同要素得分进行比较

4、使不同岗位的同一要素得分比较

5、使不同岗位不同要素得分比较

四、评测误差分析

1、登记误差

2、代表性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能力】工作岗位评价标准

一、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一)劳动责任要素所属的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仔细看P231)

1、质量责任指标的分级标准

2、产量责任指标的分级标准

3、看管……

4、安全……

5、消耗……

6、管理……

7、知识经验要求分级标准

8、操作复杂程度……

9、看管设备复杂程度……

10、产品质量难易程度……

11、处理预防事故复杂程度分级标准

(二)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和社会心理要素所属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2、工时利用率……

3、劳动姿势……

4、劳动紧张程度……

5、工作轮班制……

6、粉尘危害程度……

7、高温作业危害程度……

8、噪声危害……

9、辐射热……

10、其他有害因素危害程度(高空作业、井下)

11、社会心理评测指标

二、……指标的计分标准制定

(一)单一指标计分标准的制定

1、自然数法(每个评定等级设一个自然数或多个自然数)(测评绝对值)

2、系数法(函数法、常数法)(相对数值)

(二)多种要素综合计分标准的制定(P238)

1、简单相加法

2、系数相乘法

3、连乘积法

4、百分比系数法

三、……指标权重标准的制定(量化法)

权重系数的确定:

概率加权法(P2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