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docx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一(第1至3章)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心理学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具体形象思维
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4.记忆策略
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5.记忆恢复
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二、填空题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4.对于婴儿来说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5.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程过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大类。
13.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六个子阶段。
14.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15.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
三、简答题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1)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2)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1)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
此外,若研究控制不当,容易造成虚假结果。
(2)纵向法的最大有优点在于可以是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纵向研究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这种研究耗时费力,对象又是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3.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2)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的离别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
(3)有时孩子和分母的长期分离会产生极度的悲伤。
(4)新入园儿童的“入托分离性焦虑”
四、论述题
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答案要点:
(1)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
(2)思维的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识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
(3)思维的发生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二(第4至5章)
一、名词解释
1、自我中心语言
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2、同伴关系
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3、亲社会行为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4、移情
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二、填空题
1、 角色游戏 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 六 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紊乱型
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 蝌蚪人 。
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 前道德阶段(0—2岁)、 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 (7—12岁)。
7、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 使用不当 ,或者是 家长本身 的原因造成的。
8、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三个发展阶段中。
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
10、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 感知者 、 表现者 和 欣赏者 的角色。
11、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 工具性侵犯 ,一种是 敌意性侵犯 。
12、自我中心语言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13、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 社会性 行为。
14、喜欢的 物体 和 颜色 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15、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 母爱 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三、简答题
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2、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1)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
(2)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
(3)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
(4)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5)单方面做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3、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宗传播媒介等
(2)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景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
(3)移情
(4)强化
4、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
(1)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2)由于气质不同,有些儿童主导情绪积极,容易与成人配合;
(3)也有些儿童主导情绪不稳定,难易与成人合作。
(4)大部分儿童要到10岁才能形成一套恰当的情绪控制技巧。
5、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1)一个儿童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地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
(2)米勒发现教室对儿童的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
(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4)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
四、论述题
1、试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1)兴趣指引:
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游戏的内容有强烈的兴趣。
(2)注意力集中:
在游戏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在游戏上的,没什么外在的干扰可以组织他们对游戏的投入,而且儿童在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也使得他们在游戏中思维尤其活跃、想象力丰富。
(3)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能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在游戏中他们能尽情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以及体验到那种战胜恐惧和不安的快乐。
(4)自由性: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参与的,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没有很多外在的、多余的规则,此外游戏中儿童不用担心需要实现什么目的,游戏没有目标压力。
(5)假想与真实的转换:
游戏中发生的事情很多都是学前儿童假想出来的,特别是在象征游戏中,他们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
当有细细过程中的假装部分出现问题时,儿童通常会跳出假想,回到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一旦错误纠正,游戏又回到假想状态。
(6)人与人(物)的交流:
在社会性游戏、象征性游戏中是非常普遍的,当孩子们需要在一起做游戏时,需要分配角色,这时就需要协商和交流;不仅如此,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海发生人与物的交流,比如在独自游戏中需要与玩具进行交流。
(7)各方面能力的延伸:
游戏能在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一个发展的支架,使其在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和与他人合作方面延展自己的能力。
2、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婴儿早期的依恋质量可以预测他们在幼儿至成人期的行为。
安全依恋的婴儿到有幼儿期仍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
到小学期仍然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系;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较多的发展处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
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反之,可能成为一个缺乏来自依恋力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安全依恋儿童的认知通常也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对于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安全依恋的儿童能热情主动地接近问题,乐于求助,寻求合作;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表现为对问题不感兴趣,很容易失望、放弃问题,忽视成人的指导等消极的情绪反应。
3、试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皮亚杰论述了同伴关系在社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情感共鸣使儿童获得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
在儿童语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儿童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儿童才能认知到他人的意愿、需要、情感,同时确定自己相对于同伴的角色和地位,从而帮助儿童区自我中心,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儿童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的满足更多地从一般的同伴集体中获得。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情感上得到同伴的支持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三(第6至7章)
一、名词解释
1、性别稳定性
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2、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
1、气质有 类型的差异而无 好坏的区别,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 积极 一面和 消极 一面。
2、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 基因 决定的时间表。
3、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岁时开始意识到 愿意 和 应该 的区别。
4、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 依从性评价 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5、教育既要 适应 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 促进 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6、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 内心品质 的评价。
7、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 容易抚育型 、 抚育困难型 和 启动缓慢型 。
8、观察他人的过程有 注意 、保持 、 运动复现 、 强化和动机 等4个组成部分。
9、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自我评价 的发展。
10、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叫作儿童 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称作 最近发展区 。
11、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 自我意识 发展的重要标志。
12、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 准备状态 。
1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 主观情绪性 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14、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 好动 、 好奇和好问 、 好模仿 、 好冲动 。
三、简答题
1、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2)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2、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1)消极强化是指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而增加;
(2)惩罚是指给予刺激,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或消除行为的再次发生;
(3)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时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目的不同。
3、研究儿童气质有什么意义?
(1)气质有类型之别,但没有好坏之分,即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
(2)学前儿童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1)生物取向阶段6-8岁
(2)社会取向阶段9-13岁
(3)心理取向阶段14-18岁
四、论述题
1、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1)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我们要相信儿童是积极的、有成效的探索者。
(2)皮亚杰认为思维和语言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不能彼此解释或相互归结的,在语言的帮助下,思维可以做很多它不能做的事。
Ø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2、今天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1)格赛尔的全部功绩,在于向我们证明成熟机制如何在发展程序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儿童的发展使遵循着一个内部计划的,任何行为,都需要它自身的生物学基础,主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
(2)格赛尔的另一功绩是提请所有研究儿童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树立重视儿童成长规律的观点,用以正确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从而扩大了格赛尔学说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3)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对儿童的教导过于急功近利,以使儿童无暇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这导致儿童成人后的失落和悔恨,从而引起的心理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这也正是今天学习格赛尔学说的现实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
1、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
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
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
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
“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1.学前儿童性格处于萌芽阶段,其特征:
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
2.案例中强强具体体现如下:
(1)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这体现了好模仿,儿童喜欢学着做某个动作或做某一件事。
(2)他想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袜子,这是他的好奇心驱动的。
(3)他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体现了好动的特征
(4)不顾危险以及洗衣机没转动便大闹,这体现了好冲动的特征。
2、当孩子遇到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
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拿到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
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揭示毛毛的心理:
(4分)
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
说明毛毛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分析:
(6分)
1、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3、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
建议:
(10分)
1、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不能一味地加以表扬。
2、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
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
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
“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
“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1)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
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响等。
(2)行为特征是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之一,行为特征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儿童个体之所以交往成败不同、同伴地位各异,主要是因为这些儿童具有冥想不同的行为表现。
(3)研究表明受欢迎的儿童,是因为他们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而不受欢迎的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往往是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的,他们尝试加入群体活动那个,但是往往被令人讨厌的特征拒之门外,而且由于害羞,他们大多自己玩,很少见到他们表象自己。
(4)该案例中的琳琳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虽然她认为很多人都是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正是这些特征,使其他小朋友都否认和琳琳是好朋友。
2.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
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
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
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1)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2)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3)依恋对行为的影响:
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4)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分析题答题说明
答题时先根据材料和问题要求指出心理过程或相关原理,并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或措施.要有观点有分析.
如:
2岁的红红很懂事,也很机灵。
可是每次不管她多高兴只要看到妈妈抱别的小朋友就一个劲地哭闹。
红红妈妈为此感到非常苦恼。
5岁的琪琪一次在早操时故意绊倒班里一个小朋友的脚,被发现了还满脸无所谓,甚至有点幸灾乐祸。
事后家长和教师仔细询问才知道,琪琪很不服老师表扬的那个小朋友做操好,故意让他当众出丑。
1、分析红红和琪琪的心理。
(10分)
2、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6分
(一)心理分析
红红和琪琪的这种行为都是嫉妒情感的表现。
一方面表明幼儿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认识到主我与客我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表明自我控制能力上还不够强。
这种早期情感的出现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2分)
红红看到妈妈抱别人的孩子表现出哭闹,是告诉妈妈一个信息他需要妈妈的爱抚,这是对母亲抚爱的独占性的要求,自我意识越强这种占有欲越强,包括对物的占有上也是如此。
(2分)
琪琪的行为表明,他已经有强烈的自尊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由于自己做操没有别人好,就施法拌倒别人使之当从出丑从而来缓释自己心中的不平。
(2分)
嫉妒心是每个人正常的情绪,但嫉妒心强的宝宝在社会交往中会带来不利影响,阻碍人际智能的发展。
(2分)
(二)为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
(8分)
1、提高孩子自我认知能力。
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发展宝宝的内省智能是克服嫉妒心理的基本途径之一。
2、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移情就是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宝宝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心理成熟才能自我排解嫉妒心理。
3、将嫉妒转化为努力的动力。
家长可以尝试将宝宝的嫉妒心转化为竞争意识。
4、让宝宝参加竞赛型游戏。
鼓励宝宝参加一些竞赛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心理调试机能。